新四季網

馬中欣評價三毛荷西(馬中欣三毛真相描繪出的是)

2023-04-20 05:22:03

馬中欣評價三毛荷西?她是無數人的青春記憶,卻又受到無盡質疑她盛年棄世,留下身後重重謎團她已離世二十三年(註:本文寫於2014年),關於她的是是非非卻仍在討論和流傳其間一個自稱為旅行家的馬中欣發表的《三毛真相》,更是將對她的質疑和非議推到頂峰,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馬中欣評價三毛荷西?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馬中欣評價三毛荷西

她是無數人的青春記憶,卻又受到無盡質疑。她盛年棄世,留下身後重重謎團。她已離世二十三年(註:本文寫於2014年),關於她的是是非非卻仍在討論和流傳。其間一個自稱為旅行家的馬中欣發表的《三毛真相》,更是將對她的質疑和非議推到頂峰。

她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她到底是一個特立獨行、至情至性的傳奇作家,還是一個人格分裂、虛榮臆想的欺世盜名之徒?她的深情戀人到底是否真實存在?她是否真的愛上了一個大她三十歲的七旬老人?她的不可思議的突然離世,到底是自殺還是意外?她生命的最後留下的兩通電話和一封奧妙難解的信,又隱藏著怎樣的秘密?

(註:本文作者通讀了三毛全集,查閱了大量三毛相關文章、書籍、音視頻,以及馬中欣與三毛相關的文章、書籍和言論,通過大量事實材料的引證,寫出了本篇文章,力圖還原一個真實、全面的三毛,得出真正的「三毛真相」。目前為止,本文應該是研究三毛和三毛作品、討論馬中欣「三毛真相」的最系統、資料最紮實的文章。文章有點長,2萬多字,慢慢看。)

一、人生自是有情痴

1991年1月4日凌晨,一個48歲的女子在臺灣榮民總醫院離開人世,被發現時以絲襪勒頸懸掛在衛生間,警方判定她自縊身亡。她的死,引起經久不衰的嘆息和猜疑。

更令人難以預料的是,從她去世後的第五年開始,一個名叫馬中欣的人突然站出來對她進行不斷的公開質疑,揭批她的「真相」。馬中欣的觀點,如炸彈般引起社會譁然,許多人痛稱偶像坍塌,也有人陷入真假難辨的猶疑。到底孰是孰非,種種謎團給她的身上蒙上重重疑雲。如今,她已去世二十三年,然而許多人對她的懷念、懷疑和猜測,還在繼續。這個女子,就是臺灣傳奇作家三毛。

馬中欣的觀點推出後,坊間眾說紛紜,而報紙、電視、出版社等傳統媒體大多站在支持三毛的立場上,推出了很多正面敘述和評價三毛的文章、書籍和節目。然而,這些正面敘述和評價,很多都是空泛的套話,與馬中欣觀點短兵相接的基於具體事實的討論和批駁,不但非常非常少,而且影響非常非常小。因此,廣泛佔據人們視線和意識的,仍是難以拂去的「三毛疑雲」和馬中欣聲稱的「三毛真相」。

那麼,「三毛真相」到底如何呢?她的「真相」真的是馬中欣所聲稱的「真相」嗎?

我們不妨從頭說起。

「一年又一年,沙漠裡花開似海」「與他在一起時,我感覺他是我唯一的男人,我也是她唯一的女人」。

這是三毛真實聲音,出自三毛的自述音頻《一個男孩子的愛情》。這個音頻後被收入有聲書《流星雨》,被譽為「最動人的聲音」。使三毛感覺到沙漠裡「花開似海」的男人是誰呢?他就是荷西。

荷西,中文譯名:荷西·馬利安·葛羅,西班牙人,潛水工程師,出生於西班牙安杜哈爾市。1967年與隻身赴西班牙文哲學院求學的三毛相識。1974年7月,荷西與三毛結婚並生活在撒哈拉沙漠小鎮阿雍。

三毛與荷西在撒哈拉大沙漠裡「花開似海」的愛情是什麼樣的呢?三毛的許多文章都進行了妙趣橫生的記錄。比如《沙漠裡的飯店》《警告逃妻》《大鬍子與我》《素人漁夫》《白手成家》等。

遙遠而神秘的撒哈拉大沙漠,有趣而勇敢的異國夫妻,互相依靠而又各自精神自由,白手起家、樂觀度日、縱情旅遊,經歷應付芳鄰、懸壺濟世、沙漠觀浴、荒山遇險、遭遇「死果」等種種或艱辛、或離奇、或可笑、或兇險、或神秘的故事。這就是三毛與荷西在撒哈拉大沙漠裡的愛情和生活,迅速徵服了上世紀70年代相對閉塞的人們。

其中名為《沙漠裡的飯店》(當時名為《中國飯店》)的文章,於1974年10月16日發表在臺灣《聯合報》報上。這是三毛第一篇使用「三毛」筆名的文章,也是三毛進入撒哈拉沙漠的第一篇文章,三毛第一篇引起廣泛關注的文章。

隨著三毛關於撒哈拉沙漠文章的不斷發表和文集的出版,三毛在臺灣走紅了。

通過三毛的作品,人們牢牢地記住了撒哈拉大沙漠,也牢牢地記住了三毛,這個特立獨行、流浪天涯的傳奇女子;記住了她的丈夫荷西,這個情深似海、沉穩如山的大鬍子帥哥。他們,成為無數人心中的愛情偶像。

三毛和荷西,是怎樣走進撒哈拉大沙漠並住下來的呢?據三毛家書集《我的靈魂騎在紙上》的日期推算和《白手成家》《結婚記》兩篇文章的記敘,是這樣的:

有一年,三毛無意間翻到一本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它正好在介紹撒哈拉沙漠,只看了一遍,三毛的「屬於前世的鄉愁」,就交給了這片陌生的大地。1973年冬天,荷西問三毛明年的計劃,三毛說想去撒哈拉沙漠。沒想到,第二年2月初,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的一個磷礦公司不聲不響地申請了一個工作,他告訴三毛,等她來到沙漠時,他會安排好一切來照顧她。4月中旬,三毛也到了撒哈拉沙漠。7月,兩人在撒哈拉沙漠小鎮阿雍結了婚,並住了下來。

三毛居然在撒哈拉沙漠和一個異國他鄉的男人結了婚,這一切都是怎樣發生的呢?

三毛在自述音頻《一個男孩子的愛情》中講述了與荷西交往的起始。荷西是個比三毛小4歲的西班牙男人。當1967年他和24歲的三毛在西班牙馬德裡相識時,他才高三,還不到18歲。荷西常常和三毛一起玩,打棒球,打雪仗,一起去舊貨市場。後來,荷西總是逃學來宿舍找三毛,被人們嘲笑為「三毛的小表弟」。於是,三毛向荷西提出了不許再來找她。

然而,荷西對三毛說:「再等我六年,我四年念大學,二年服兵役,六年以後我們可以結婚了。我一生的想望就是有一個很小的公寓,裡面有一個像你這樣的太太,然後我去賺錢養活你,這是我一生最幸福的夢想。」

三毛感動得有點想流淚,但她仍然沒有挽留這個對她如此痴心的小朋友。三毛和荷西是怎樣相識的呢?非常富有戲劇性。聖誕節那天,三毛去到一個朋友家過節,碰巧,荷西也來向三毛的一些中國朋友祝賀聖誕。

以下是三毛自述音頻《一個男孩子的愛情》中的原話:「西班牙有一個風俗,聖誕夜十二點一過的時候,鄰居們就要向左鄰右舍樓上樓下一家家的恭賀,並說:「平安。」有一點像我們國人拜年的風俗。那時荷西剛好從樓上跑下來,我第一眼看見他時,觸電了一般,心想,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英俊的男孩子?如果有一天可以作為他的妻子,在虛榮心上,也該是一種滿足了,那是我對他的第一次印象。」

就這樣,三毛和荷西認識了。相識大約一年後,1968年,三毛離開了西班牙,漫遊了德國、美國等國家。1971年,三毛返回臺灣,任教於臺灣文化大學和政工幹校。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回到臺灣後短短的兩年多時間裡,三毛遭到了兩次感情創傷。據師永剛等所著三毛傳記《三毛:1943-1991》披露,第一次,是三毛迷上一位畫家,和他在一家明星咖啡屋公開訂了婚。婚禮前夕,三毛卻發現信誓旦旦的畫家早已有妻子,是個有婦之夫。三毛又羞又氣,企圖自殺。這件事被三毛形容為「陰溝裡翻船」,終身不願再提。

第二次,是在網球場上,三毛認識了一位45歲的德國教師。德國教師高高大大、溫文爾雅,三毛和家裡人都很滿意。一年之後,德國教師向三毛求婚,三毛答應了。沒想到結婚前一天,德國教師心臟病發作死去。三毛哭得死去活來,再次自殺。

其實,除了這兩次,三毛還有一次情傷。這是她刻骨銘心的初戀。

據三毛傳記《三毛:1943-1991》:三毛上初二的時候,數學教師懷疑她作弊,用毛筆在她眼睛上畫黑圈,並讓她到操場外走一圈示眾。三毛受到極大的刺激。從此再不願上學,把自己在家裡關了七年。1964年,21歲的三毛終於徹底走出自閉,去了中國文化學院(後來改為中國文化大學)做選讀生,在這裡,三毛愛上了比她高一級的才子舒凡。

然而,舒凡對三毛的愛戀總是毫不理睬。有一次,三毛勇敢地把自己家的電話寫到舒凡手裡,舒凡終於開始和三毛戀愛。1967年,三毛大三的時候,舒凡要畢業了。這時,三毛想和舒凡結婚。可舒凡無論如何也不答應。

舒凡最終還是沒有答應三毛,兩人分手了。於是三毛割腕自殺。

在此,我們不能不想到一句古詩詞:人生自是有情痴。

三毛被救回來之後,坐上了去西班牙馬德裡的飛機。就是在馬德裡,她第一次遇見了荷西。

1973年,傷心欲絕的三毛再次來到馬德裡,正是荷西與三毛約定的六年之後。

1967年三毛第一次赴馬德裡是因為情傷,與舒凡戀愛失敗。沒想到1973年第二次赴馬德裡,還是因為情傷,而且是兩次重創,第一次是誤戀有妻子的畫家,第二次是未婚夫德國教師婚前暴病身亡。

三毛在自述音頻《一個男孩子的愛情》中講述了第二次赴馬德裡,再次聯繫荷西的情景:當時荷西在服最後的一個月兵役,荷西的妹妹老是要我寫信給荷西。……於是我寫了一封英文的信到營區去,說:「荷西!我回來了,我是Echo,我在××地址。」結果那封信傳遍營裡,卻沒有一個人懂英文。……於是荷西就從南部打長途電話來了:「我二十三日要回馬德裡,你等我噢!」到了二十三日我完全忘了這件事。與另一個同學跑到一個小城去玩,當我回家時,同室的女友告訴我有個男孩打了十幾個電話找我,我想來想去,怎麼樣也想不起會是哪個男孩找我。正在那時我接到我的女友——一位老太太的電話,說是有件很要緊的事與我商量,要我坐計程車去她那兒。

接下來,三毛講述了與荷西再次相見的情景:「老太太把我接進客廳,要求我閉上眼睛。突然,背後一雙手臂將我擁抱了起來,我眼睛一睜,荷西站在眼前。」

當時,許下六年之約的男孩還不滿17歲,現在,他已經23歲。經受了六年社會歷練的青年,還記得當時的六年之約嗎?

三毛講述了荷西再次向她表白的情景:一個下午,荷西邀請我到他的家去。他說:"你看牆上!"我抬頭一看,整面牆上都貼滿了我發了黃的放大黑白照片。……我說:「你不是說六年嗎?我現在站在你的面前了。」我突然忍不住哭了起來,又說:「還是不要好了,不要了。」他忙問:「為什麼?怎麼不要?」那時我的新愁舊恨突然都湧了出來,我對他說:「如果那時候你堅持要我的話,我還是一個好好的人,今天回來,心已經碎了。」他說:「碎的心,可以用膠水把它黏起來。」我說:「黏過後,還是有縫的。」他就把我的手拉向他的胸口說:「這邊還有一顆,是黃金做的,把你那顆拿過來,我們交換一下吧!」

七個月後,也就是1974年7月,三毛與荷西在撒哈拉結婚了。他們的婚姻生活怎麼樣呢?「一年又一年,沙漠裡花開似海」「和他在一起時,我感覺他是我唯一的男人,我也是她唯一的女人」。這就是三毛的感受。

懷著對撒哈拉大沙漠「前世的鄉愁」,三毛和荷西在茫茫風沙中過著精神上自得其樂的生活,「沙漠裡花開似海」。然而終於,他們不得不離開撒哈拉大沙漠。他們共同在這裡生活了一年零七個月。

據三毛家信集《我的靈魂騎在紙上》和三毛傳記《三毛:1943-1991》敘述,1975年夏末秋初,由於西班牙所屬的撒哈拉地區發生了當地撒哈拉威人的獨立運動和摩洛哥人的進攻,西班牙人遭到驅逐。1975年11月,三毛與荷西不得不搬到了大加納利島,並在遠離城外的海邊買了一幢面海的美麗洋房。同年冬天,他們住到丹納麗芙島的十字港。1979年,因為荷西的新工作的要求,他們又住到了拉芭瑪島。這三個島都屬於西班牙所屬的加納利群島。位於大西洋,與非洲大陸的摩洛哥隔海相望。

加納利群島終年陽光明媚,海風吹拂,氣溫舒適,美麗如畫。但當三毛跟著荷西搬到加納利群島中風景最美的拉芭瑪島時,她卻總是感到擔心和不安,雖然一切好像都那麼美好。

一個晴天霹靂終於使三毛的擔心和不安變成了現實。

以下是三毛在自述音頻《一個男孩子的愛情》中的講述:搬到加納利群島後,1979年9月,三毛的父母從臺灣到歐洲旅行,繞道西班牙來看他們。三毛結婚5年以後,三毛的父母終於第一次見到了女婿荷西。荷西擺脫了西班牙人直呼嶽父母名字的習慣,用中文稱呼「爸爸」「媽媽」。三毛的父母對荷西很滿意,彼此相處愉快。不久之後,三毛陪父母到倫敦旅行。在機場送別的時候,荷西與嶽母約定明年到臺灣玩。

一切看來真的很美好。然而,晴天霹靂終於來了。

三毛講述說:到倫敦之後的一天,是9月30日。這天半夜一點鐘,三毛的房門被敲響了,一個老太太來訪。三毛驚慌地叫道:「是荷西死了嗎?」「你是來告訴我荷西死了嗎?」得到的果然是荷西的噩耗。荷西因潛水意外喪生。這個熱愛大海的人,終於把他的生命獻給大海。

三毛說他只活了30歲。

以下是三毛講述見到荷西屍體情景的原話:屍體打撈出來的時候,我去看他,我已經是半瘋了。人家跟我說是他,我說不是他,我不相信,我一定要看見了他我才相信……我一個人走進去了,我看到那個棺材裡躺著的人就是我的丈夫……看他穿著他心愛的潛水衣,我就上去把我的手握住他的手,就像我們平常生活的習慣一樣。我說,你不要怕,你要勇敢,你要勇敢,雖然我不在你身邊……那時候他已經過世兩天了,我不知道為什麼,我講完之後他的雙眼和他的鼻子都流出鮮血來。當時我就是用同一張手帕,一面擦眼淚,一面擦他的血……

在這個音頻自述中,三毛說荷西被葬在拉芭瑪島上從前他與三毛常來散步的墓園裡,那是一處高崗,坐在那裡可以看荷西從前工作的地方,看見古老的小鎮、藍色的大海。在埋葬了愛人之後,三毛寫下了這樣的話:「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們。」

荷西去世後,三毛強烈想要自殺,好友瓊瑤纏了她七個小時,她才終於答應為了親友,活下去。

1976年,三毛因為健康原因曾短暫回到臺灣。這次回到臺灣,讓她知道原來自己已經非常有名。也使她創作了一首以後風靡華人世界的歌曲《橄欖樹》。很多人曾經追問過,歌中橄欖樹到底象徵著什麼。三毛說,其實很簡單,橄欖樹盛產於西班牙南部,那裡正是荷西的故鄉。

但是對於這首歌,三毛澄清說,有兩句不是她寫的。就是為了小鳥和大草原那兩句。她說,如果流浪只是為了看天空飛翔的小鳥和大草原,那就不必去流浪也罷。

是的,流浪,不是為了景而是為了人。正如三毛在《白手成家》裡所說:「在這個人為了愛情去沙漠裡受苦時,我心裡已經決定要跟他天涯海角一輩子流浪下去了。」

三毛下定相隨浪跡天涯的決定,那麼荷西如何呢?三毛在《結婚記》裡說:他寫信給三毛:「我想得很清楚,要留住你在我身邊,只有跟你結婚,要不然我的心永遠不能減去這份痛楚的感覺。我們夏天結婚好麼?」

於是我們一同去當地法院問問怎麼結婚。秘書是一位頭髮全白了的西班牙先生,他說:「要結婚嗎?唉,我們還沒辦過,你們曉得此地沙哈拉威結婚是他們自己風俗。我來翻翻法律書看——」他一面看書又一面說:「公證結婚,啊,在這裡——這個啊,要出生證明,單身證明,居留證明,法院公告證明……這位小姐的文件要由臺灣出,再由中國駐葡公使館翻譯證明,證明完了再轉西班牙駐葡領事館公證,再經西班牙外交部,再轉來此地審核,審核完畢我們就公告十五天,然後再送馬德裡你們過去戶籍所在地法院公告……。」

這麼多的文件馬拉松式地旅行,至少需二、三個月時間。三毛對文件旅行,一向頭疼。問荷西,是不是不辦結婚了?荷西搖頭,他結婚的決心堅如磐石。終於,三個月之後,他們的結婚手續完成了。相伴天涯流浪一輩子的願望,有了法律的保障。

可惜的,決定要跟他天涯海角流浪一輩子的人,僅僅和她一起生活五年就去世了。兩人共同的家,如今只剩孤身一人。反覆猶豫一年多以後,1981年,三毛終於決定結束海外十四年的漂泊生活,回到臺灣定居。同年,她將懷念荷西的文章結集成《夢裡花落知多少》和《背影》出版。

回到臺灣定居以後,三毛沉淪了一段時間,終于振作起來,繼續出書,在臺灣偶像光環日增,在大陸也興起了三毛熱。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對三毛的新的驚人打擊又來了。

二、隨君直到夜郎西

她是個患有嚴重妄想症的女人,她的美好愛情完全是她無中生有的編造。她刻骨銘心的所謂愛人,其實根本不曾存在。驚人的揭批在她身後廣泛流傳,引起經久不息的爭論與探尋。她到底是個至情至性的痴心愛人,還是一個變態怪僻的欺世盜名之徒?是誰,解開了她丈夫存在與否的巨大謎團?

1974年,因荷西在撒哈拉大沙漠工作,三毛在這風沙茫茫的不毛之地與他結了婚,並紮下了根。1975年10月,由於所住地方發生政治動蕩,三毛又跟著荷西搬到了西班牙所屬的大加納利島。一切正如三毛所說:「在這個人為了愛情去沙漠裡受苦時,我心裡已經決定要跟他天涯海角一輩子流浪下去了。」

此時,我們不能不想到一句古詩:隨君直到夜郎西。

「隨君直到夜郎西」,多麼浪漫和美麗!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尤其是剛剛在大沙漠安家的時候。

三毛在《白手起家》文章裡講到了他們那時的生活:真正的家徒四壁,沒有床,沒有衣櫃,沒有飯桌,沒有書報,沒有電視機、收音機,吃飯坐在地上,睡覺睡在床墊上,衣服、雜物就放在箱子裡、紙盒裡。驕傲的荷西不允許三毛花父親給她的錢,家裡一切費用都要靠自己賺。為了多賺點錢,他只好加班,常常是幾天不回家。晚上,一個人在家的三毛,就坐在屋裡聽窗外風嗚嗚咽咽的聲音。

這樣的情況下,會發生什麼呢?

多次採訪過三毛的臺灣《聯合報》著名記者桂文亞在《三毛—異鄉的賭徒》一文中說:荷西上班了,她被封閉在家裡,熱風似火般燃燒,鄰居們無話可談。「我非常苦,非常寂寞,甚至發生這樣孩子氣的事:荷西上班,我把門一擋,眼淚就流下來了。我說:『荷西,你不許去,你一定不許去,你去,我就拿刀殺你!』」……

這段文字,源自1976年三毛因車禍暫別荷西從撒哈拉大沙漠回到臺灣治療時桂文亞對三毛的採訪。從這段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出什麼呢?除了沙漠環境的艱苦,三毛對荷西的執著,還有三毛性格中的神經質。她以「我要殺了你」的臺詞,非常坦率地暴露出了這點。三毛的這句臺詞,我們在以後的場景中還會見到。

三毛的情緒經過幾個月的調適,終於穩定下來,她開始和荷西享受這物質艱苦但精神自由的流浪生活,並開始將這些寫下來。其中一些文章結集成了《撒哈拉的故事》。這也是三毛最著名和最受歡迎的作品。《沙漠中的飯店》《啞奴》《結婚記》《哭泣的駱駝》《懸壺濟世》《娃娃新娘》《荒山之夜》《沙漠觀浴記》《芳鄰》《素人漁夫》《死果》《白手成家》等非常有名的文章都收入了這本書裡。

可惜的是,1979年,荷西因潛水去世,兩人夫妻相伴的生活僅僅過了5年。1981年,失去荷西的三毛回到臺灣定居。沉淪一段時間後,三毛再次提筆,並偶像光環日增,受到臺灣民眾越來越熱烈的追捧。不久,她的作品進入大陸,大陸也興起了「三毛熱」。她的《萬水千山走遍》等文集,受到文藝青年的熱捧。

然而,就在三毛的影響力如日中天的時候,驚人的傳言出現了:「荷西根本不存在」「三毛患有嚴重的妄想症,她和荷西的美好愛情,以及她所有的傳奇經歷,全部是她無中生有的編造」。

這些傳言,不但在臺灣,在海外華僑中也在流傳,令許多三毛迷痛感受到欺騙,偶像坍塌。對此,三毛不得不親自出面闢謠,稱荷西的存在毫無疑問。其中,三毛在臺灣耕莘文教院進行題為《我的寫作生活》的演講時,針對作品的真假問題,說道:「我的作品幾乎全是傳記文學式的,就是發表的東西一定不是假的。」「我知道我做不到的,就是寫不真實的事情。」

三毛生前,關於她的丈夫和作品純屬三毛幻想的傳言,雖然令人吃驚,但基本屬於群龍無首,並無太大殺傷力。令人震驚的是,1996年,也就是三毛去世的第5年,一個人公開站了出來,打出了揭批「三毛真相」的大旗。

如果三毛有知,1996年一定是個噩夢般的一年。因為在這年3月28日,《中國旅遊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為《「當代徐霞客」談三毛》的文章。在這篇訪談文章中,一個名為馬中欣的旅行家站出來對她的「真相」進行了猛烈的「揭批」。這是第一次有人站出來公開揭批三毛,也是馬中欣批揭三毛的第一炮。

1996年7月30——8月6日,馬中欣又在《羊城晚報》連續發表連載文章《三毛真相》,向三毛開了第二炮。此後,馬中欣不斷以發文、演講、接受採訪等方式繼續揭批「三毛真相」。1998年9月,馬中欣出版《三毛真相》一書,將對「三毛真相」的揭批推向高潮。

馬中欣推出的「三毛真相」,猶如石破天驚,令無數人陷入偶像坍塌和滿腹狐疑的境地。三毛海外飄泊,文章廣受追捧,其經歷和故事竟是愚弄讀者,純屬虛構?一時間,關於「三毛真相」的議論迅速成為熱門話題。

這個生猛的馬中欣何許人呢?

馬中欣,生於1942年。原籍浙江東陽,生於蘭州,長在臺灣,現在美國,旅行家。自稱可以去到地球上任何地方,曾考察過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

馬中欣是如何發現「三毛真相」的呢?馬中欣最著名的說法是:自己於1996年4月至6月通過對當年三毛所在的馬德裡、撒哈拉小鎮拉雍和大加納利島三地進行萬裡追蹤,採訪了這三地三毛與荷西的親朋好友、鄰居及當地人,發現了「三毛真相」。

那麼馬中欣發現的「三毛真相」到底是什麼呢?總而言之:「三毛」並不是她文中的那個特立獨行、至情至性的個性女人,而是一個編造故事,虛構美好愛情,人格分裂,精神異常,性情怪僻,沉溺於虛幻自戀不能自拔的變態女人,其作品中的許多內容都純屬她的臆想和編造。

而馬中欣發現的最驚人的「三毛真相」,就是三毛的丈夫荷西並不存在,而出於三毛虛構。在《「當代徐霞客」談三毛》中,馬中欣說:「可以說,三毛作品中記敘的很多人和事都是想像中的,就連荷西也不一定有其人……荷西只存在於三毛的理想之中。」

這個說法的後果是什麼呢?就是讓無數人陷入了迷霧和對三毛形象的顛覆。使得「荷西根本不存在」「三毛的作品和經歷純屬編造」的流言到處流傳。直到今天,我們仍然能夠在網上看到這些傳言的傳播和討論。網上隨手一搜,就可以看到為數不少的關於「荷西不存在」和「三毛的經歷純屬妄想」話題和文章。

那麼,荷西到底是否真的存在?有人對此進行了考證。

據我們在網上的搜索,2007年7月26日,網友趙音特和同伴率先去拉芭馬島上對三毛所述的荷西墓進行了探訪。關於此次探訪,趙音特在網上專門發了帖子。

趙音特們在拉芭馬島所屬的西班牙聖克魯斯市市政府查到了荷西的死亡記錄,死亡原因「潛水」。工作人員列印了記錄的複印件給他們。趙英特仔細研究這份記錄,看到寫著「已婚」,死亡申報人處沒有「三毛」的名字,只有「援救」。此證明在1979年10月4日登記。這份市政府證明的照片,趙音特也發到了這個帖子中。

可以看到,趙音特說的這些情況,正好與三毛自己的敘述相吻合、印證。

除此之外,趙音特們還有一個意外的發現,荷西生於1951年10月9號,比三毛小8歲,而不是三毛所說的荷西比她小4歲。由此推算,荷西享年28歲,而不是三毛所說的30歲。

趙音特們來到墓地,發現與三毛的敘述一樣,那是在一個小山上。他們找到了荷西的墓,沒有墓碑,只有一片荒地。工作人員說,已經30年了沒人打理。在帖子裡,趙音特附上了墓地的相關照片,包括:墓地管理人寫的荷西墓位置的小紙條,荷西的墓,墓地的大門,拉芭瑪海景。

以上探尋過程,趙英特寫成了帖子《拉芭馬島,你好荷西》,發到了自己的搜狐博客《英特隨筆》,並附了前述照片,一共6張。

此後,2010年3月和2011年10月10日,網友「七色地圖」與網友「我本草木」也去拉芭馬島上探尋到了荷西墓。

之外,還有一些網友也去探訪了荷西墓。「我本草木」探後說:因墓地長久無人交費,荷西骨骸已被移到新建的骨灰牆下。離去之前,他為荷西釘了一塊墓志銘,寫著荷西的全名以及去世的時間,落款是echo chen(註:三毛的英文名)。

「七色地圖」發的帖子《拉帕爾瑪島,探尋荷西之墓》在新浪博客「七色地球的環球日誌」網頁。「我本草木」發的帖子《荷西-請讓我替三毛為你豎起愛的豐碑》在新浪博客「我本草木 I Speak Woods」網頁。另外百度貼吧三毛吧還有個帖子:《荷西墓地最新情況.令人心疼,令人心酸》

荷西只是三毛虛構出來的愛人嗎?鐵證如山,顯然不是馬中欣所聲稱的那樣。

不過,網友的考證,已經是在馬中欣提出荷西不存在觀點的十年以後了。在馬中欣說的當時,並沒有人較真地考證荷西是否真實存在的問題。

馬中欣提出「荷西不存在」,引起全社會譁然,但不知為何,過了一段時間,他又否定了這個觀點。然而他又說:三毛與荷西的婚姻,並非如三毛所說是荷西深情追求三毛,反而是三毛追求荷西,對荷西死纏爛打,騙婚逼婚把荷西弄到手。這是他發現的又一個驚人的「三毛真相」。

關於荷西追求三毛,三毛在自述音頻《一個男孩子的愛情》中講到了兩個重要事件,第一個是三毛第一次赴馬德裡,荷西逐漸愛上三毛,並向三毛許下六年之約,當時荷西不到18歲,才高三。關於這個重要事件,《三毛真相》認為荷西不可能追求三毛。原因之一是荷西初見三毛時太小。那麼,荷西初見三毛時到底多小呢?

馬中欣在《三毛真相》中說,一個熟悉三毛的虔誠佛教徒陳霏認為是14歲,荷西的母親和大姐起先說是12歲或13歲時,後又說是14歲或15歲。於是,馬中欣便將這一節的題目命名為:《14歲的荷西如何與三毛相約六年之婚》。

但是,根據三毛履歷,三毛於1967年前往西班牙,在聖誕節認識荷西,1968年離開;根據荷西履歷,荷西生於1951年10月9日,1968年高中畢業。則荷西與三毛相識的1967年,正是16歲;荷西與三毛訂六年之約時是高三,1968年,正是17歲,不到18歲。16歲相識,17歲訂六年之約,三毛所述與事實完全相符。

三毛講述的荷西追求自己的第二個重要事件,是1973年8月,三毛再赴馬德裡,在荷西妹妹的要求下,給荷西寫了一封「我回來了」的英文信。荷西從服役地回到馬德裡,因打電話找不到三毛,託三毛的好友—一個老太太將三毛找去,兩人浪漫相會。

在此事件中,荷西的妹妹和那個老太太是查證三毛說法的關鍵人物。然而,對這兩個人物,專程前往馬德裡去調查「三毛真相」的馬中欣卻沒有採訪,甚至沒有提到,而只是採訪了荷西的母親、大姐、大哥等人。然而這些人,他們一是很不喜歡三毛,二是對於三毛與荷西的感情和關係,根本就不了解,怎麼能提供有效證據呢?可以說關於三毛死纏爛打荷西、騙婚逼婚的大段大段的文字基本都是不知何種目的臆斷。

那麼,三毛蓄意美化自己,美化荷西,編造完美愛情,以獲得虛幻滿足和愚弄讀者,實則兩人並無愛情,關係如同姐弟,相處非打即鬧,馬中欣發現的這一驚人「真相」,是真的嗎?

如果僅僅粗讀了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我們也許會覺得三毛古怪精靈,荷西深情憨厚,兩人同樣樂觀曠達、充滿愛心,可謂珠聯璧合,恍如一對完美愛神。三毛果然蓄意美化自己,美化荷西,編造完美愛情。

然而,細讀三毛的所有文章及關於她的訪談,我們會發現,在許多文章裡,三毛都談到了自己與荷西的缺陷。如《我和大鬍子》《這種家庭生活》等文表現了荷西性格大男子主義、酷愛出走,《夢裡花落知多少》等文則表現了三毛自己性格暴躁、易怒。

而工作、生活上的艱難,更會令人的缺陷暴露無遺。三毛在文章《五月花》中詳盡地記載了這種狀況:1975年10月,三毛和荷西從撒哈拉的阿雍搬到大加納利島後不久,荷西持續失業達一年。1976年,荷西經人介紹,到奈及利亞工作。結果到了那裡之後,護照被扣,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吃得非常差,人都瘦了好多,還拿不到工錢,然而荷西只是一個勁忍耐,生怕失去工作,再度失業。三毛前去看望他,看到這種狀況,又心痛又憤怒,不斷責備荷西,表現得粗暴、易怒、歇斯底裡,還再次引發了下身出血的病症。然而她也沒有好的解決辦法,只好在僱主的欺騙下怏怏而去。最後,八個月的辛苦工作之後,荷西只帶著三個月的工錢和疲憊消瘦的身體黯然而歸。

這篇《五月花》,寫在荷西的生前,卻毫無以前撒哈拉文章的曠達與樂觀,充滿抑鬱焦慮的情緒,而三毛和荷西的形象,一個軟弱無助,一個粗暴易怒歇斯底裡,可謂極盡灰色。

可見,所謂三毛編造完美自己和完美荷西,純屬無稽之談。那麼,三毛虛構自己與荷西的完美愛情,以獲得虛幻滿足和愚弄讀者,這又是真的嗎?

我們不妨從三毛的自撰和訪談文章中梳理一下三毛對荷西感情。在臺灣作家心岱(原名李碧慧)1976年的訪談文章《訪三毛寫三毛》裡,三毛說:「我跟我先生沒有經過很熱烈的愛情,可是我對婚姻生活很有把握,因為我知道他的性情跟我很投合,我們的感情在這種投合中產生。」這種投合,我們從三毛的《結婚記》《荒山遇險》等文章中可以看到,就是性格、興趣愛好、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投合。

如果說,這種投合使得他們的感情融洽堅定的話,荷西後來在患難中的處變不驚和應對有方使三毛對荷西感情急劇升華。這一升華發生在1975年10月。當時,因阿雍發生動蕩,三毛先飛到西班牙大加納利島,荷西在十多天的杳無音信後,終於來到大加納利島與她相會。相會的情景,三毛在家信集《我的靈魂騎在紙上》中1975年11月1日的家信裡,進行了濃墨重彩的描繪:「爹爹,姆媽,你們的女婿是世界上最最了不起的青年,他不但人來了,車來了,連我的鳥、花、筷子、書、你們的信,連駱駝頭骨……全部運出來,我連一條床單都沒有損失。家俱他居然賣得掉,賣一萬二千元……別人的丈夫亂世逃難只帶一隻手提包,臉色蒼白,口袋無錢,還亂發脾氣,荷西實在比他們強很多。」

三毛與荷西因性格、興趣愛好、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投合而相投,但兩人的感情,也和許多普通夫妻一樣,點綴著爭吵與矛盾。正如三毛在《五月花》和《夢裡花落知多少》所描繪的。甚至荷西在婚後也對別的女性動過心思。三毛在多篇文中都毫不避諱地說到過。

在《親愛的三毛》一文中,三毛寫道:在那分別的十數天內,先生每天與我聯絡,回家後卻直接告訴我,他結識了一位女孩子,接近陷入情網,又說:「要不是結了婚——」……三個月以後,我看先生常常黯然,卻不再提那個女孩子的名字,我內心的痛楚和歉疚更深了。

三毛在致好友眭澔平的信中甚至談到打過荷西,因為荷西太愛潛水,她怕荷西不安全。在這封信中,三毛說:「我跟你說,我打過他幾次,他這一生。我在帳篷裡睡覺,荒山野地的,我們兩個人。睜開眼睛他不見了!然後我知道他到水裡去了。我就站在懸崖上看著那波光粼粼的海。從早晨9點鐘,我飯也沒得吃,到他4點鐘上來,我眼睛就盯住那差不多45秒他就要冒起來一次的人。他上來我從懸崖上衝下去打他!他說,現在幾點?我說現在下午4點。他說,他以為才九點半……鬼哦!我當然想打他!」

可見,三毛與荷西之間,並不存在虛構的完美無缺的愛情,而和普通夫妻一樣也有著平淡、矛盾、爭吵、乃至動武和婚姻危機。不過,這些,並不是馬中欣個人發現的「真相」,而是自然而然地出現在三毛自己的筆下和口中。我想,這不但展示出三毛的真實性,也展示出人性的複雜性。

當然,個別細節,三毛的確說謊了,比如,將荷西小她8歲說成小4歲,將荷西的死亡年齡28歲說成30歲,將荷西高中畢業的學歷說成大學畢業。但是,不管她是出於虛榮或出於對人言的畏懼,這樣的小小謊言難道不是人之常情嗎?何足掛齒呢?

那麼,三毛與荷西又實際上是馬中欣所說的一對並無愛情、關係如同姐弟、相處非常打即鬧的怨偶嗎?

關於三毛與荷西關係不佳這一觀點,在《三毛真相》中,除馬中欣自己再三強調外,他說他所採訪的彼得吳、張南施等好幾個三毛鄰居朋友也如此說。並且,對於荷西的死因,彼得吳說:當時三毛遭遇車禍,幾乎不能走動,荷西因為很難守在家裡,遭到三毛責罵,於是出走拉芭瑪島打魚取樂,最後,葬身海底。

彼得吳暗示三毛車禍後荷西不願守在家裡。然而事實是,荷西先是前往奈及利亞工作八個月,後又前往阿芭馬島工作。所以何談三毛因此責罵他,又何談荷西因責罵出走而潛水致死?

而令人驚訝的是,2010年,馬中欣在所著《三毛之謎》中又推出了個關於荷西死因的截然不同的說法。他說:1979年8月26日,荷西特意從拉芭馬島趕到大加納利島見三毛的父母。9月9日,荷西因事趕回拉芭馬島,未能全程陪同三毛父母。9月30日,荷西假期潛水捕魚,因缺氧不幸喪身海底。

那麼,三毛與荷西之間是否真的沒有愛情、形同姐弟呢?除了可看三毛的文章加以體會,我覺得還可以借鑑這句話:男女感情之複雜、微妙,他人即使持客觀豁達之心,尚難免一葉障目、盲人摸象,持粗鄙偏狹之心,就更不免南轅北轍、捕風捉影了。所以三毛自己也在《大鬍子與我》裡說:「夫婦之間的事情,酸甜苦辣,混淆不清,也正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1992年12月,三毛人生出版了她人生的最後一本書,《滾滾紅塵》。後來,這本書被改編成同名電影,由「華語流行樂教父」羅大佑創作的電影同名主題曲,仿佛是為三毛的情感和人生量身定做。從此,《滾滾紅塵》和三毛的名字緊緊聯繫在了一起。

三、我本將心向明月

馬中欣所推出的「三毛真相」,除了指責她虛構自身、虛構愛人、虛構愛情外,還指責她最負盛名的描寫撒哈拉的文章,大多出於虛構。馬中欣這一流傳最廣的「真相」是「真相」嗎?又是誰,發現了真正的「真相」?

1995年,馬中欣出版了一本名為《天涯歷險》的書,這本書有些特別。因為,在它的第一頁上,影印著三毛致馬中欣的一封信。

這封信寫於1987年1月10。第一句話是:「中欣,收到來書,大略看了一下。」然後,是對該書的簡單表揚。接下來說:「我個人與你想說的大致相同,惺惺相惜,當成為好友。」接著說:「古來文人相輕,是最不可取的態度,我們並不如此,還如你所說:走多了地方,胸襟自會寬闊,見識也必不同」,最後,又表揚了一遍寄來的書,結尾。總的來說,這封信簡單而客氣。值得注意的是,在影印這封信的書的頁面上,赫然寫著:「三毛寄語」。

據馬中欣介紹,1987年的一天,他下午在臺灣一個文化中心演講,晚上三毛在同一地點演講,兩人碰上,於是相識。後來,馬中欣送給三毛一本《天涯歷險》,然後三毛寄給他一本她寫的《撒哈拉的故事》和一封信。這封投桃報李的信,就是1995年被印在了馬中欣《天涯歷險》首頁的這一封。馬中欣這個介紹,出自新聞人鞠建夫《與馬中欣對話——硝煙四起 緣於破解「三毛真相」?》一文。

1996年3月28日,《中國旅遊報》發表了訪談文章《「當代徐霞客」談三毛》。這個「當代徐霞客」,就是馬中欣。這是馬中欣首次站出來公開揭批「三毛真相」。從1995年到1996年,僅過了一年,馬中欣就從影印三毛友好來信轉到了揭批三毛的立場上。

值得注意提,在這篇《「當代徐霞客」談三毛》的文章中,馬中欣表現出來的,仍是三毛好友的樣子。比如文章題記裡寫著:「馬中欣是三毛生前交往密切和信件往來較多的好友」;正文裡馬中欣說:「三毛生前與我交往很多,來往信件也不少,她和我談了很多自己的私事,如身體不好,寫作壓力大,無法活下去等等。」

發表《「當代徐霞客」談三毛》打出揭批三毛的第一炮之後不久,馬中欣又火速打出了更具威力的第二炮,在《羊城晚報》連載《三毛真相》。這也是在1996年。因為暫未找到這個版本的《三毛真相》,他是否還稱自己為「三毛好友」不確。不過,在馬中欣的第三炮——1998年9月馬中欣出版的《三毛真相》中,有一個專門的篇章,叫做《馬中欣是三毛好友,這事何來之有》。

那麼「馬中欣是三毛好友」,這事如何得來的呢?在這本《三毛真相》中,馬中欣連稱「誤會」,稱除了三毛信中那句「我個人與你想說的大致相同,惺惺相惜,當成為好友」導致的誤會外,還是出版社和媒體擅加「好友」之語的誤會,讀者觀眾擅自揣測的誤會。他結論說:「本人對三毛印象欠佳,不敢做她『好友』。」

其實此前出版社、媒體不光是「擅稱」「馬中欣是三毛好友」,還有許多相關描述。比如《「當代徐霞客」談三毛》在馬中欣認為荷西不存在的有聲有色的理由之中,夾雜著對馬中欣與三毛關係密切的諸多描述:「三毛生前與我交往很多,往來信件也不少,她和我談了很多自己的私事,如身體不好,寫作壓力大,無法活下去等等,可就是沒有介紹荷西給我認識,三毛的其他朋友也沒有見過荷西。三毛筆下那麼完美的荷西也沒有到臺灣看過她的父母,三毛父母對荷西也從未有言……更重要的證據是上面我提到三毛寫完荷西出現頻率特別多的《撒哈拉的故事》一書時還沒去過撒哈拉。所以我認為荷西只是三毛理想中的丈夫。」出版社、媒體和讀者觀眾如此「擅自」、如此多情,實在令人吃驚!

還有讓人迷惑的是,那封1987年1月10三毛致馬中欣的私信,是誰公布出來的呢?難道是編輯「擅自」到馬中欣家偷的?

其實最令人深思的,是《「當代徐霞客」談三毛》和1998年出版《三毛真相》以及2010出版《三毛之謎》的對比。細細研讀三者,可以發現:關於荷西是否存在,三毛寫撒哈拉文章時是否去過撒哈拉,三毛作品內容是否編造等等,三者說法大相逕庭。但奇妙的是,這三種各不相容的說法均言之鑿鑿不容置疑。而且同樣奇妙的是,有些在此文中馬中欣自己堅持且自信絕對正確的觀點,在彼文中卻變成了別人的不正確的或有待商榷的說法。

試看一例。在《「當代徐霞客」談三毛》中,馬中欣稱:「一個出版商告訴我,三毛在寫出《撒哈拉的故事》前,連撒哈拉都沒有去過,其作品中很多人和事都是想像中的。」

在《三毛真相》中,馬中欣稱:「三毛確實住過那個阿雍小鎮的,這一點根據我以往的旅行經驗我是能夠看得出來的。」「三毛寫自己的故事有某種程度的渲染與虛構。」

在《三毛之謎》中,馬中欣稱:「有一天,一個頗具規模的出版社老闆約見三毛,直話直說地指點三毛,你不是住過沙漠嗎?什麼?平淡無奇?作家就是作作、假假。作家有虛構故事的特權,只要你寫得好,有人看就行,寫一本撒哈拉的故事吧!就是這樣,三毛開始發揮她以第一人稱寫故事的天份了。」

「那個出版商」好忙,馬中欣好忙!

無論如何,馬中欣推出的「三毛真相」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和巨大的震動。而其中一個流傳特別廣的著名「真相」是,三毛編造了一系列聳人聽聞的撒哈拉習俗和故事,比如公共浴池刮垢洗澡、海水灌腸、娃娃新娘等等。他強烈抨擊:「把亂七八糟的幻想擺在現實的書裡,從不考慮別人看了怎麼辦,『結果』與她無關,是個標準的自戀狂。」

那麼馬中欣是如何得知「三毛真相」的呢?馬中欣在《三毛真相》中說,自己為了揭開「三毛真相」,於1996年,歷時三個月對三毛的足跡進行了萬裡追蹤。在撒哈拉沙漠小鎮阿雍,馬中欣調查的結果是:三毛的確在此住過,她的舊居在阿雍的卡勞菲街34號,墳場區。但已經於1991年被拆除,改為一棟四樓公寓了。問了問周圍的人,沒有人認識她及荷西。

那麼三毛所寫撒哈拉人習俗和故事的真實性如何呢?馬中欣的調查結果是:撒哈拉威人巴西裡人和沙伊達的故事是虛假的,娃娃不是新娘,撒哈拉威人不知道海水洗腸。馬中欣充滿義憤地批評了三毛的胡編亂造。

馬中欣千裡追蹤,實地調查,言之鑿鑿,似乎一切蓋棺定論了。然而,1995年,一個名叫趙章雲的記者早對三毛足跡進行了探訪。那麼,趙章雲的調查結果如何呢?

趙章雲,筆名章雲。上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初曾任外交官、聯合國難民署項目行政官。上世紀90年代調到人民日報國際部。1992年起在突尼西亞任駐北非和馬格里布地區首席記者;2001年起在新德裡等地任首席記者。足跡遍世界60多個國家,著有《在西撒哈拉踏尋三毛的足跡》《親歷黑非洲》《在希臘探古》和《印度印象》等書以及散文遊記選集《屐痕處處》。

西撒哈拉原屬於西班牙,在1975年發生政治動蕩後,歸為摩洛哥。因此,趙章雲是在摩洛哥新聞部的合作下探訪的,花了7天7夜的時間。

那麼趙章雲的探訪有些什麼發現呢?趙章雲於《在西撒哈拉踏尋三毛的足跡》一書中進行了詳細記載。趙章雲首先先後向陪同他的當地新聞官兼嚮導的穆哈邁德和摩斯塔法,求證了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中描寫的撒哈拉習俗。在對穆哈邁德和摩斯塔法的詢問中,包括娃娃新娘、海水灌腸、「死果」巫術,婦女不願上醫院,女性在身上畫「哈那」、新娘佯裝拒嫁等等三毛在文章中寫到的奇異民俗和奇人異事,都得到了證實。關於石頭刮浴,雖然沒有直接看到人們這樣洗浴,但趙章雲在街上發現了三毛在文中所寫的公共浴室。穆哈邁德對他說,現在還有這樣的公共浴室,否則,家中不能洗澡的人和住在附近帳蓬裡的人就無法洗澡了。

在《撒哈拉的故事》中,三毛大量描寫了撒哈拉沙漠奇妙的景觀,給人們帶來了極為驚奇和震情的感受。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奇妙的景觀,竟也在趙章雲的探訪中一一得到了證實。

在西撒哈拉,趙章雲在沙哈拉威人嚮導、新聞官穆哈邁德引領下,親眼目睹了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中寫到的「迷宮山」「所羅門寶藏」「魅賽也綠洲」「奇幻人間的海市蜃樓」「天堂鳥」,欣賞了蔚藍色大海與土黃色沙漠毗連的西撒奇景,體驗了「大地詩意的蒼涼」,還有那一瞬間閃現的咖啡女,海岸落潮時留於礁石的螃蟹、花斑鰻、章魚。充分感受到了三毛為何視沙漠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

還有令人意外驚喜的是,趙章雲竟找到了荷西工作過的磷礦,而且奇蹟般地找到了三毛在《愛的尋求》裡寫過的沙侖。沙侖當年是三毛家附近的一個雜貨店的夥計,現在在磷礦工作,曾經與荷西同為潛水員。趙章雲向沙侖詢問了他曾經的經歷和與三毛的交往情況。

說起往事,沙侖感嘆說:「時間過得太,整整20年過去了。荷西去世我是知道的,聽說他是在加納利群島的海上遇難的,我是中一位西班牙朋友說的。想不到埃戈也不在人世了,這是我萬萬想不到的。她那時是那樣的樂觀活躍,那樣地熱愛生活。」「她是個聰明、善良、勇敢和好奇的女人。我印象中她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什麼都要問,有時甚至是刨根問底的。」

正是在沙侖的帶領下,趙章雲找到了三毛當年與荷西的舊居:金河大街44號,即加泰隆尼亞大街44號,以及他們曾經活動過的地方。這個地方,與馬中欣所聲稱找到的三毛在撒哈拉的故居地址完全不一樣。馬中欣聲稱的地址,是:阿雍的卡勞菲街34號,墳場區。

那麼趙章雲的發現正確嗎?無獨有偶,2012年1月,一位名叫「刀子蕭飲寒」的網友也前往阿雍探訪了三毛的足跡。根據「刀子蕭飲寒」發在網上的帖子,「刀子蕭飲寒」和趙章雲找到的是同一地址。兩人都發現,這個舊居的基本情況,舊居周圍的環境,以及周邊三毛寫過的單位,與三毛的描寫完全相符。比如房子前面的垃圾堆(不過這個垃圾堆現在已經不見了),比如房子附近的大墳場,臨近的郵局、駕校、法院、國家旅館等。

可以看出,趙章雲的發現和另一個與他毫無瓜葛的網友「刀子 蕭飲寒」的發現,雖然相隔7年,卻是可以相互印證的。

趙章雲在阿雍的探訪,只計劃了短短七天的時間,他本想找三毛所寫的特別有代表性的撒哈拉威人---房東罕地一家,卻總是找不到。然而萬萬想不到的是,在離飛機起飛只有兩個多小時的時候,罕地一家找到了。

罕地原來是一個警察,現在已經摩洛哥後勤部司令。身為司令的罕地不苟言笑,罕地孩子們對罕地很懼怕,更兼時間有限,趙章雲與他們一家的交談並不充分。但是,一切足可證明,三毛所寫罕地一家,是真實存在的。

為證明探訪結果的真實性,趙章雲在《在西撒哈拉踏尋三毛的足跡》一書中附上了罕地、罕地的兩個兒子、女兒姑卡的照片。

1996年12月,趙章雲出版了《在西撒哈拉踏尋三毛的足跡》一書。在書的《後記》中,趙章雲說:三毛在那本書裡描寫的人、事、地三點都基本上符合事實情況。連書中涉及到的西撒的氣候、地形、風土人情和生活習慣都相當的準確、翔實。很難想像,一個沒有在西撒生活過的人,能將那裡的情況寫得如此真實和客觀。同時,趙章雲在書中還附了大量的照片,可謂有圖有真相。

1996年3月28日,是馬中欣首次站出來揭批三毛的時間。1996年12月,是趙章雲站出來證實三毛並未撒謊的時間,同時也是人們被馬中欣的「三毛真相」弄得滿腹狐疑或感覺真相大白的時間。照理說,趙章雲的書應該會對馬中欣的觀點形成有力的反擊。然而,由於探訪結果未大量宣傳且書的發行量相當少,趙章雲的發現並沒有多少人知道。很多人所依據的,仍然是此前馬中欣所推出的「三毛真相」。

不過,我們不能不產生這樣的疑問,同樣實地考察三毛的足跡,為何馬中欣所調查的「真相」,與趙章雲們所調查的「真相」,如此截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調查所揭開的,到底是誰的「真相」?是馬中欣的「真相」還是三毛的「真相」?

「號稱能到達地球上任何地方」的馬中欣,先是聲稱三毛沒去撒哈拉,卻編造了撒哈拉故事,後又專門赴撒哈拉探方卻找不到真正的三毛故居,找不到三毛筆下的故人。除此這外,馬中欣還有一些調查結果,也與他人調查結果或已知的事實截然不同。例如《三毛真相》說荷西的骨灰下落不明,而網友的調查是,依然在墓地;《三毛真相》說三毛沒有孩子是因為做手術切除了子宮,而事實是,她去世之前患的是子宮上的疾病。

旅行家兼職調查家的馬中欣,在關於三毛的調查上頻頻出錯,到底是缺乏基本的調查能力和素養呢,還是強烈的主觀願望蒙蔽了他的眼睛?或者,兩者兼而有之?我們不能不想到一句詩句:我本將心向明月。

說到這裡,我們還必須提到三毛生前的一位好友,張南施。

在1998年出版的《三毛真相》中,馬中欣說他所調查的張南施對三毛有很多負面的評價,例如三毛天生個性虛幻不實,在文章裡美化荷西、美化與荷西的愛情,騙取讀者等等。還講了三毛的諸多所謂隱私。

再次無獨有偶,前面提到過的於2010年探訪過荷西墓的網友「七色地圖」還見到了三毛當年的一些好友和鄰居。其中,也包括張南施。張南施和她的丈夫經營著一家中國餐館,她與三毛同樣來自臺灣。和張南施的相見,「七色地圖」也寫進了帖子內容。

帖子中,「七色地圖」對張南施說:「你知道嗎,三毛在國內有些爭議,有人懷疑三毛的經歷是否全部真實。」張南施沉思了片刻,在「七色地圖」的本子上寫下了一段話:「三毛是真實的,生活在這美麗的小島。她對朋友真誠熱情,我們永遠懷念她!」這段話,「七色地圖」在帖子中附了照片。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三毛去世九周年,也就是2010年時,張南施還專門寫了文章《憶三毛——我親愛的陳姐姐》來紀念她。文中回憶了三毛為人的熱情善良和她與荷西的恩愛。十分引人注目的,是文章的最後一段:「這些年來不少國內、臺灣及海外的華僑友人來到這個小島,想探尋三毛的故居或訪問三毛的老友,我們盡所能招待他們,……但是其中有一位自稱華裔美人旅行作家的馬中欣,卻玩弄了大家美好的善意,把他在這裡採訪到的一些資料,回去後自行任意的歪曲,……在國內外發表了大批不實言論及文章。」

三毛生前歷盡悲歡離合,死後也倍極哀榮,無數親朋好友與讀者懷念她。2011年,她的好友眭澔平就出版了一本紀念她的書《三毛的最後一封信》。

眭澔平是個什麼人呢?眭澔平,畢業於臺灣大學歷史系,後曾留赴英國留學。曾任臺灣電視臺新聞主播、主持人。1990年,因採訪三毛與三毛結識並成為好友。遊歷過世界150個國家。

三毛去世後,眭澔平從電視臺辭了職。於1991年到2007年,整整16年間,多次前往大加納利島,並多次見到三毛的生前好友及鄰居。最後一次去的時候,大家告訴了眭澔平一件事。

這是一件什麼事呢?在《三毛的最後一封信》中,眭澔平說:他們說,幾年前有一個人在我之後也來加納利採訪,但是問的問題都很奇怪,好像一直想把他們導引到揭開三毛不好的一面,或是三毛與荷西感情不睦的方向去討論。他們都說那人答應要在出版後把書寄來島上給他們看的,但是一直沒有收到。剛巧那時眭澔平手邊帶了一本《三毛真相》,於是交由那幾位被訪問過的當事人一一傳閱。這一看不得了,每個人都是怒不可遏,因為刊載內容與事實真相、訪問經過多處嚴重不符。連南施把內容翻譯成西班牙文念給三毛的鄰居甘蒂達聽,她都大呼離譜,氣到直說早知道就不請那個人進她家喝咖啡了。

在《三毛的最後一封信》中,眭澔平說:自己這最後一次去大加納利島,在三毛與荷西舊居的新主人家裡,竟還有一個意外收穫:男主人搬出了三毛留在屋裡的「孔子棋盤」,上面竟然還附有荷西所批註的遊戲規則。

這是眭澔平第一次看到荷西的親筆字,眭澔平連忙拜託張南施幫他翻譯上面的西班牙文:「……彈珠全部拿出後,你就完成最後的賓果(Bingo),可以到冰箱喝一大杯冰開水。若再贏,就再去喝上一大杯冰開水……恭喜!」

荷西的字句非常俏皮,像孩子一樣充滿活力。這讓人不由想起三毛《警告逃妻》中荷西給三毛所寫的信,兩者的幽默風格如此相似。而與《三毛真相》中馬中欣對荷西的描述——「木訥被動,傻傻土土」,迥然不同。

1991年,三毛去世後,羅大佑為她創作了紀念歌曲《追夢人》。

「讓流浪的足跡在荒漠裡寫下永久的回憶」「不知不覺這城市的歷史已記取了你的笑容」。然而,「前塵後世輪迴中誰在宿命裡徘徊」?以致三毛以48歲的年輕生命,猝然離開了愛她的人們?

四、 縱有歡腸已似冰

她在生命的最後一年,為何兩度拜訪一位七旬老人?她和這位老人之間,究竟是男女之情,還是少長之義?他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最後到底是什麼,使得她終於毅然離去?

三毛的一生,有三次大陸之行。第一次是在1989年。這一次,她見到了「三毛爸爸」,居住在上海的著名漫畫家張樂平先生。就是他的漫畫《三毛流浪記》,使這個名叫「陳平」的女子產生了取筆名為「三毛」的靈感。

第二次和第三次大陸之行都是在1990年,分別是4月和8月。這兩次大陸之行,都與一個七十七歲的老人有關。而這位老人,雖然在專業領域早已名滿天下,但卻是因為三毛成為街談巷議的熱門人物。

這位老人,就是王洛賓。王洛賓是什麼人呢?

王洛賓,生於1913年,去世於1996年,享年83歲。一生搜集、整理、創作了歌曲1000餘首,是中國20世紀最負盛名的民族音樂家之一,被稱為「西部歌王」。我們非常熟悉的《達坂城的姑娘》《在那遙遠的地方》等歌曲,就是他的作品。

「是誰在敲門,聲音那樣輕,像是怕驚動主人。打開房門頓吃一驚,原來是一位女牛仔。模樣真迷人——鑲金邊的腰帶,大方格的長裙,頭上裹著一塊大花巾,只露著滴溜溜的一雙大眼睛。」用這支短歌,唱出海峽來客給我的第一印象。

這位海峽來客,就是三毛。這段文字,出自王洛賓發表於《團結報》上的《海峽來客》,描述的是三毛登門王洛賓家的情景。

這天是1990年4月16日。這時,王洛賓不認識三毛,也沒看過她的書。三毛也從來沒見過王洛賓,她這次來,目的之一是為朋友幫王洛賓送稿費。

據王洛賓兒子王海成與言行一於2010年出版的《王洛賓》記敘,這次相見,兩人談論的話題大多是對方的代表性作品,彼此相談甚歡。三毛邀請王洛賓次日晚飯後到她下榻處作客。次日王洛賓如約而至。告辭時,三毛告訴他,旅行團第二天將經四川返回臺北,秋天她一定再到烏魯木齊來看望他。

1990年8月23日,三毛第二次前往探望王洛賓,這次她稱是為了給王洛賓寫傳記。這一次探望,三毛住在王洛賓家裡,住了九天。這九天發生了什麼呢?

這九天的事情,《王洛賓》裡記敘了,王海成在一個電視節目裡也談了。總的來說,並不愉快。當時新疆電視臺正在拍攝一部五集人物紀錄片《洛賓交響曲》,王洛賓是片中的主角。王洛賓向劇組請假去機場接三毛的時候,走漏了風聲,結果劇組大喜過望,立即派人前往跟拍。而電視臺湊熱鬧,王洛賓事先沒有告訴三毛。

當時正是凌晨,三毛一出艙門,便讓聚光燈盯上了。猝不及防的三毛連聲說「我抗議,我抗議」,迅速退回機艙。最後還是王洛賓親自登機把三毛接了下來。

到了王洛賓家後,連續七八天下來,鄰居和朋友川流不息地前來探望三毛,令三毛不勝其煩。而《洛賓交響曲》劇組,三番五次地跑來,拍了許多畫面,甚至多次擺拍三毛。

在遼寧衛視《說天下》中,王海成說:「一下飛機就伴隨著不愉快」。三毛很不高興,但在王洛賓的多次勸說下,勉強配合。後來,三毛生病了,然而王洛賓依然出去拍節目,只留下一個女學生照顧三毛。終於,三毛藉口王洛賓給她盛飯太少,爆發了:「你想餓死我啊」「我要殺了你」。

這是我們第二次聽到了三毛的「我要殺了你」的臺詞。第一次出自桂亞文對她的訪談文章《三毛—異鄉的賭徒》。是她剛在沙漠裡生活時,因為生活條件的惡劣和獨自在家的寂寞,哭著不讓荷西上班時說的。

這句再次出現的臺詞,印證了桂亞文訪談文章和王海成敘述的真實。

不僅如此,從王海成的敘述裡,我們還可以看出,三毛能為別人著想,能順從別人。但是,當她忍無可忍的時候,她也會爆發。而這,與三毛自己文章中的自己,形象完全相符。

從王海成的描述中,我們還看到三毛喜歡和善於布置家居,喜歡和稍有空閒的王洛賓雙雙騎著自行車到烏魯木齊的大街小巷奔走,對王洛賓的兒子、媳婦、孫子溫柔親切。而這,也與三毛自己文章中的自己,形象完全相符。

三毛和王洛賓的交往,被迅速傳播開來。就在一些媒體津津樂道王洛賓與三毛的「忘年戀」的時候,1990年12月11日,三毛給王洛賓寫了一封信,其中一些字句是:「洛賓,謝謝你記得我。我是11月16日方才回臺灣。……我在11月14日,在香港與英國老友0’sheal先生訂婚。」

這封信也是三毛致王洛賓的最後一封信。王洛賓收到這封信時,卻是12月底了。幾天之後,1991年1月5日,王洛賓從媒體上得知了三毛的死訊。這天,王洛賓喝得大醉。王洛賓在家裡為三毛設了靈堂,並為她寫了一首歌《等待》。

那麼,三毛和王洛賓之間,真是有所謂的忘年戀嗎?

王海成認為三毛在追王洛賓,最重要的依據是三毛回臺之後於1990年4月27日寫給王洛賓的一封信。

這封信上說:「閉上眼睛,全是你的影子」「你無法要求我不愛你,在這一點上,我是自由的」。從我們一般人的眼光看來,這的確是封熱情似火的信。

但是,它真的是一封表達男女之情的信嗎?

不但三毛的家人,三毛的朋友也並不認可這種說法。臺灣作家司馬中原1997年5月11日發表於《中國時報》的《三毛的生與死——兼談她的精神世界》認為:「三毛寫信常用『親愛的』『最愛的』字眼,更把『愛死了』當成掛在嘴邊的口語,王洛賓顯然是會錯意、表錯情了,把她的博愛當成愛情,試想一個早想和荷西在另一個世界會合的人,會在死前『求嫁』嗎?」

在這篇文章中,司馬中原說:在第一次去見王洛賓之前,三毛和我有一個閒聊。三毛和我說:自從荷西死後,她的心經常像浸在冰水裡,就有那麼寒冷;也常在夢裡見到荷西,求她早點和他會合。我很直率的勸她,不要那麼悲觀,應該好好安排以後的生活,如果遇上適合的,不妨再論嫁娶。她輕輕嘆口氣,又寂寂的搖搖頭說:「在東南亞,也有商界的朋友向我表示過,我並沒有看輕那些腰懷多金的企業界人士,你知道我不願意做金絲雀,教人放在籠子裡養著。在上海、有位從事電影工作的朋友,我們倒談得來,但離婚嫁還有一段距離。」

至於三毛與王洛賓交往的原因,司馬中原在文中說,起因是司馬中原感動於從香港女作家夏婕聽來的王洛賓的悲涼的故事,講給三毛聽。她立即哭紅了兩眼,說:「這個老人太悽涼太可愛了,我要寫信安慰他,我恨不得立刻飛到新疆去看望他。」

三毛便給王洛賓寫信,真的去新疆和王洛賓會面。然而三毛第二次和王洛賓的相見,並不愉快。她回來後告訴司馬中原,「我這次去看王洛賓,他並不像你所說的那樣,我去他家,一屋子媒體人物和當地幹部,我有被耍的感覺,我原本只是想和他單獨聊聊的。」三毛把這種不愉快,也告訴了夏婕。

王洛賓自己,對盛傳的忘年戀是怎麼說的呢?以前他總是避而不談。後來有一次,他終於說了。在這段視頻中,王洛賓親自說明與三毛之間並無男女之情。

王洛賓此說,到底是否出於掩蓋,不得而知。因為據王海成說,當時面對三毛1990年4月27日「你無法要求我不愛你」的來信,王洛賓回了這樣一封信,大意是:英國大文豪蕭伯納有一柄破舊的陽傘,早已不能遮風擋雨。蕭伯納每次出門時,只將它當拐杖用。我王洛賓,就像蕭伯納手中那柄破舊的陽傘。

三毛當時究竟是何種狀況呢?到底是否真的愛上了大自己三十歲的七旬老人?從前面的敘述看,也許,最初她有一些衝動和熱情,但後來在和老人往來中所遇到的諸多情況,徹底摧毀了她的衝動和熱情,甚至,徹底摧毀了她對人生的熱情和衝動。此時,我們不能不想到蘇曼殊的一句詩句:「縱有歡腸已似冰」。

1990年12月11日,三毛以一封信結束了與王洛賓的交往。不到一個月,1991年1月4日,三毛被發現在臺北榮民總醫院A072病房的衛生間裡死亡。

1991年1月2日,三毛住進了臺北榮民總醫院。她的病房,是一套帶有浴室衛生間的單人病房。房號是A072。1月3日三毛做了手術,手術很成功,醫生說5日就能出院。1月4日早晨七點,清潔女工推開了A072病室的門,準備打掃。突然,她驚住了:三毛用一條咖啡色長絲襪,懸掛在浴室吊點滴的掛鈎上,已經死了。警方的結論是:因病厭世。

警方和許多人都注意到,三毛自縊的衛生間內,有馬桶護手,三毛但凡有一點點求生意願,立即扶住護手,就能保住性命。可是她沒有這麼做。可見她去意之堅決。

但是,也有許多人不接受三毛自殺這個說法。因為三毛死亡的現場是一種奇怪的情形:浴室的點滴吊架離地只有160釐米,而三毛的身高是165釐米,再加上絲襪的幾十釐米,要在這個高度上自縊,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

另外,「因病厭世」的說法也有很多人並不同意。因為三毛的醫生在一個視頻裡說,三毛這個病只是小病,手術也只是小手術。而且很成功。

確實,三毛曾經懷疑過自己和母親患有同樣的病——子宮內膜癌。但根據手術判斷,三毛患的是一般婦科疾病,並非她自己所懷疑的癌症。三毛的主治醫生趙灌中在手術後明確告訴三毛:手術後加上服用藥物治療,內分泌會慢慢改善,月事也會正常,並囑咐她不用擔心。院方決定安排三毛1月5日出院。因此,就算三毛因病厭世,怎麼會在排除了癌症的可能之後才選擇自殺呢?尤其是,去醫院手術挨那一刀後再自殺呢?

三毛去世的原因,還有謀殺說。說是因為三毛的《滾滾紅塵》有美化漢奸之意,觸怒臺灣,因此被謀殺。

三毛去世的原因還有意外說。說是三毛長期有服安眠藥的習慣。那天她服藥太多了,導致精神恍忽,無意中將在洗的襪子套在了脖子上,導致意外過世。

這些關於三毛死因的說法,無論哪種說法,都沒有切實的證據。因為三毛並沒有留下任何遺書和遺囑。但顯然,謀殺說是最經不起推敲的。而自殺,是最被接受的說法。

荷西死後,三毛的文章一下子「黑暗」起來,文字不再有笑容,代替的只是無盡的悲傷。然而,三毛也不斷地說:「有責任的人是沒有死亡的權利的」。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使三毛違背自己的諾言,離開了人世?三毛去世前留下的兩通電話和一封神秘難解的信,又隱藏著什麼秘密?

我們先來聽兩段音頻。第一個:「小熊!如果你回臺灣了……我是『小姑』。你如果回臺灣了,請你打醫院……如果回來的話……小熊!你在不在家?好,我跟你說,我是三毛。如果你明天在臺北,請你打醫院。再見!」

再來聽第二個:「眭澔平,我是三毛,你在不在家?人呢?眭澔平……你不在家……好,我是三毛……」

這是三毛於1991年1月3日(三毛死亡前一天)打給晆澔平的兩通電話的音頻。眭澔平因為辦赴英留學手續不在家,電話答錄機記錄下了三毛的聲音。這也成為三毛留給我們的最後的聲音。

從這兩通電話中,我們可以聽出來,第一個電話語氣稍有點急迫,打電話的人一定有什麼重要的事情要找致電的對方。而第二個電話的語氣則非常的悽涼和無助,對於對方的不在,非常的無奈。那麼,三毛通過這兩個電話,到底想說什麼?

便是晆澔平自己,也不知道三毛到底想要說什麼。他非常後悔當時自己不在家,沒有接到三毛的電話。不過,他認為三毛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寫在了一封信裡。這封信,在三毛逝世17年後,眭澔平才在臺灣的電視節目《康熙來了》中首次向大眾公開。

在這個節目中,眭澔平認為,這封信是三毛的絕筆。眭澔平是如何得到這封信的呢?據眭澔平說,得知三毛的噩耗之後,他赴英國留學,在西伯利亞的東方特快車上,粗魯的俄羅斯海關人員把他放在桌上的書——《滾滾紅塵》一下子揮到了車廂走道上。拿回這本書時,眭澔平無意間發現書裡有一張薄薄的紙露了出來。這就是三毛給他的那封信,夾在《滾滾紅塵》中第66場戲裡。

眭澔平說:「那封信夾在第66場戲那頁,也是男女主角生離死別的一場戲。三毛最討厭6這個數字,因為它總是和悲傷聯繫在一起。她跟荷西分別6年才相聚,結婚6年荷西意外去世,又過了兩個6年她為自己也圈下了句點。」

這段節目視頻是人們說到三毛時廣為引用的一段視頻。也許大家都覺得眭澔平說的這個事很神秘,覺得冥冥中有天意。但是,說句題外話,通過我們對三毛履歷的確認,三毛與荷西的婚姻並沒有6年,只有5年,因此經歷了兩個6年後她去世這並沒有什麼意義。當然,弄清這事並不重要,但它告訴我們,有些我們覺得很神秘的事,如果認真深究起來,也許沒那麼神秘。閒話少說,那麼這本《滾滾紅塵》是怎麼來的呢?

眭澔平在節目裡介紹說,這本《滾滾紅塵》是眭澔平在三毛手術前一天去醫院時三毛送給他的,他也回贈了自己的新作——散文集《誰該與我相遇》。

我們再來仔細看看這封信夾在《滾滾紅塵》書中的信。「小熊:我走了,這一回是真的。在敦煌「飛天」的時候,澔平,我要想你。如果不是自製心太強,小熊,你也知道,我那批三百七十五把鑰匙會有起碼一百把交給誰。這次我帶了白色的那隻小熊去,為了親它,我已經許久不肯擦上一點點口紅,可是它還是被我親得有點灰撲撲的。此刻的你,在火車上還是在汽車裡呢?如果我不回來了,要記住,小熊,我曾經巴不得,巴不得,你不要鬆掉我的衣袖,在一個夜雨敲窗的晚上。好,同志,我要走了。歡迎你回臺灣來。——愛人 三毛。」這封信,所講意思真是非常神秘難懂。

眭澔平公布出的這三毛的最後一封信,引起議論紛紛。有的人說:「應該是三毛真正的遺書,看來她當時是想好要走的。」也有的人表示懷疑:「上面並沒有看到日期,怎麼能證明是在她自殺前寫的呢?」還有的人直接提出疑問說:「如果是三毛生前絕筆,眭澔平為什麼在十七年後才公開呢?」

對為什麼遲遲公開這封信,眭澔平在《三毛的最後一封信》中解釋說:「她剛離開時,甚至有人說對一個自殺的人有什麼好紀念的,她教別人這樣這樣,自己為什麼做不到,等等等等。那時我再說話,很容易讓別人誤解。」

這本《三毛的最後一封信》,眭澔平於2011年出版,在其中披露了三毛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並首次對三毛的這封信進行了解讀。

眭澔平說,三毛的這最後一封信,共含有12個密碼,均是三毛生前最後一年中與眭澔平共同的默契與秘密———有的展現了三毛的大愛與寂寞,有的清晰地揭示了三毛當下的心情狀態:如「小熊」是三毛對眭澔平這個真摯熱情的好友的暱稱;「敦煌飛天」則是對生死的另類而美麗的解讀;「口紅」是象徵內心狀態的暗語;「愛人同志」是對人生伴侶的嚮往;「夜雨敲窗」「鬆掉衣袖」則是兩人共同熱愛的詩句……

不得不說,雖然經過解讀,這封信仍然讓人云裡霧裡。

看到這裡肯定很多人都想知道,三毛和眭澔平到底是什麼關係呢?眭澔平自己說:在三毛過世前,我把她看成我的媽媽一樣。我們之前的愛不是俗氣的「愛」,是惺惺相惜的文人的「愛」。她給了我放棄功名遠走他方的勇氣,我們是心靈的夥伴,超越了年齡、性別。

三毛離世後,眭澔平辭去了名利雙收的臺視主播職務,他說:「我在20年間用最原始的方式,將三毛筆下的撒哈拉沙漠、加納利群島、中南美洲,甚至三毛曾夢想但未能有機會前往的南極、亞馬遜這些地方都替她『走』了一遍,並且感悟也寫到了書中。」這本書,就是這本《三毛的最後一封信》。

2011年,在眭澔平出版《三毛的最後一封信》前後,馬中欣也出了一本關於三毛的新書《三毛之謎》。在馬中欣的這本書裡,三毛依然是一個滿口編造、虛幻不實的人,不過形象比之以前的騙子、妄想症稍有改觀,不知為何馬中欣對三毛手下稍有留情了。然而《三毛真相》和《三毛之謎》兩書中馬中欣把自己的個人想像、臆斷和道聽途說當作事實,以及以其全能視角和言之鑿鑿的口氣對三毛進行揭批,卻是一以貫之。

傳奇的三毛,她以一種流浪者形象和波希米亞色彩,對人們構成一種獨特的吸引力。而她筆下的異域風情和浪漫愛情,更給人們難以言說的新奇、美好而又深沉的體驗。「來易來去難去,數十載的人世遊;分易分聚難聚,愛與恨的千古愁。」三毛並未死去,她只是,終於可以見到魂牽夢縈的愛人了。但願她的在天之靈,能擺脫「那塵世轉變的面孔後的翻雲覆雨手」,安息!

原作於2014年,修改於2023年2月23日

,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