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鞏和賈玲現在的關係(馮鞏的六個徒弟)
2023-04-23 20:03:31 3
俗話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老師傅為了不被餓死,免不了會採取一些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地位。
徒弟就像被賣身一樣,生死榮辱皆系師傅手中。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違背師傅,也就是違背倫理綱常。
看過《霸王別姬》的,應該都會對舊時嚴苛的師徒關係有個大概認知。
在現在這個社會,還嚴格的遵守著這項制度的,大概也就一些民間曲藝的行業了吧。
雖然涉及到自身利益,難免會有些人在吃到甜頭後想要「亂拳打死老師傅」,自立門戶。
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郭德綱跟曹雲金這對昔日師傅的一輪罵戰。
但也不乏有師傅在徒弟低谷時相助,徒弟學有所成後知恩圖報,最後淪為美談的佳話。
這個就不得不提到馮鞏跟他的徒弟了。
2020年的春節,賈玲憑藉一部講訴自己與母親間親情的《你好,李煥英》,成為春節檔當之無愧的一匹黑馬。
在這部影片中,賈玲特意為師傅馮鞏設計了一個角色,就是那句經典臺詞「親愛的工友朋友們,我想死你們了!」
短短的這幾個字,賈玲給馮鞏開出了天價片酬,雖然馮鞏拒絕了。
但對於賈玲來說,師父馮鞏不僅是她非常重要的恩師,也是她一生的貴人。
可以說,沒有馮鞏的盡心提拔,就沒有今天的賈玲。
也不會有其他五個弟子在各自人生道路上的一個個成就。
今天,就讓我們看看好師傅馮鞏,跟他的六個孝順徒弟吧。
1.賈玲
如今提到馮鞏的弟子,首先繞不過的就是賈玲。
1982年,賈玲出生在湖北襄陽的一戶人家。
父親賈文田和母親李煥英都是化工廠的工人,她還有個姐姐叫賈丹。
賈玲的馮鞏的相遇,簡直是人們常說的緣分。
當時馮鞏迫切的希望給相聲界培養些高學歷的戲劇人才,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中戲相聲創作、表演大專班得以成立。
而那一年,第二次參加高考的賈玲害怕自己再次落榜,於是同時報考了中戲的戲劇表演班和馮鞏剛成立的喜劇表演班。
幸運的是,賈玲兩個都考上了,但是在工作人員打電話詢問到底去哪個班進行學習的時候。
由於口音問題,賈玲的母親李煥英稀裡糊塗的為女兒選擇了喜劇表演班。
就這樣,賈玲陰差陽錯的跟自己師傅馮鞏結下了師生緣分。
當時班裡40多個學生,女生只有10人,如今還在喜劇圈堅持下去的,也就剩下了賈玲。
那時的賈玲,面對的不僅有這個行業對女性的天然歧視,還有生活的困窘帶來的苦楚。
賈玲上大學那年,媽媽意外摔傷去世,是賈玲的姐姐賈丹扛起了生活所有的重擔,一心扶持妹妹追求夢想。
一個月800塊錢的工資,她只給自己留下300,剩下全郵給了賈玲。
為了不給姐姐增添更多的負擔,賈玲畢業後搬到不到10平方米的地下室。
這個地方狹小的,狗進去了也只能上下搖尾巴。
為了賺錢,賈玲接過7塊錢的表演。
在最難熬的時候,她把自己的隨身聽賣了20塊,靠著鹹菜饅頭又熬了一周。
不忍心看到妹妹這樣在北京受苦,賈丹給賈玲在老家找了一個收費站的工作。
那時姐妹倆爆發了有史以來最大的爭吵。
在賈玲左右搖擺,陷入人生低谷時,是她的恩師馮鞏伸出了援助之手。
「賈玲沒地方住,我可以幫忙安排。幾口飯我還是管得起的,放心吧,餓不著這孩子。」
馮鞏的這句保證,徹底安了賈丹的心,也讓賈玲得以留在北京,繼續追尋自己的夢想。
之後馮鞏帶著賈玲不斷參加演出賺錢,遇到公益演出,就自己掏腰包,一直帶著賈玲賺到了10年的房租。
從那個陰暗潮溼的地下室出來的賈玲,感受著暖哄哄的陽光,也一步步走向自己人生的康莊大道。
從上春晚到《百變大咖秀》,再到《王牌對王牌》,後來賈玲又自己成立公司,拍攝了第一部電影《你好李煥英》。
賈玲不僅始終沒有忘記恩師馮鞏對自己的提攜之恩,而且還籤約了張小斐、許君聰等,如同自己一樣不懈追求夢想的喜劇人。
在她的身上,不僅有對恩師的尊重,還有對恩師精神的傳承。
2.白凱南
別看現在提起賈玲就離不開沈騰,賈玲最開始的搭檔其實是白凱南。
1981年,白凱南出生在北京,是個地地道道的北京爺們。
母親是個舞蹈演員,在母親的薰陶下,白凱南一開始學的不是相聲,而是舞蹈。
白凱南在14歲的時候進入了中國歌舞團,從天剛剛亮就開始練舞,一直練到天黑。
學有所成後,自以為可以從此一飛沖天的白凱南很快就感受到了現實的殘酷。
沒人賞識的白凱南,為了混口飯吃,不得不在演藝吧當個拼命賣笑還得不到尊重的小人物。
在表演時,被人拿著西瓜皮砸到臉上,白凱南也只是笑嘻嘻的說,「哥,你這給我送果盤呢。」
這樣奴顏婢膝的日子一直持續到了他考上中戲,拜到了馮鞏門下。
在這些徒弟中,馮鞏最看好的就是這個徒弟,最放心不下的,也是這個徒弟。
因此,馮鞏對這個白凱南總是格外的嚴格。
在一次的春晚排練時,馮鞏發現白凱南總是出現同一毛病,表演剛剛結束,他就叫住了白凱南,嚴肅告訴他:「你在藝術面前永遠是個學生,別以為你是老師。」
在馮鞏的嚴格標準下,白凱南也一改往日的懶懶散散,學著認真對待自己的每一次演出。
他跟賈玲首次在春晚合作的《大話捧逗》,也在那一年取得了三等獎的好成績。
在恩師馮鞏的大力支持下,兩人又相繼合作了《愛拼才會贏》、《芝麻開門》等優秀作品。
八字眉,一臉囧狀的白凱南也漸漸在在觀眾心中留有了一席之地。
他不僅兩搭賈玲登上春晚,同樣還在綜藝節目 《百變大咖秀》中,憑藉著極具個人風格的表演,獲得了大量觀眾的喜愛。
只是後來由於發展理念不容,白凱南跟賈玲最終選擇單飛。
一心想要去演藝界闖一闖的白凱南在自己的事業巔峰期轉型做了演員。
此後他拍過電影,當個主持人,也重返過喜劇行業,如今在短視頻平臺自得其樂。
在馮鞏60大壽的時候,白凱南也是第一時間趕到了師傅身邊,為師傅獻上了自己滿滿的祝福。
3.潘斌龍
1977年的潘斌龍出生在黑龍江,父母都是普通工人。
小時候,潘斌龍的媽媽本想培養一下兒子的藝術天賦,給他買了個小提琴。
可惜潘斌龍不僅沒激發這方面天賦,反而後來嫌學小提琴煩人,偷偷把小提琴弄壞了。
不過雖然沒開發出潘斌龍的藝術細胞,倒是意外開發出了他的演藝細胞。
1996年,潘斌龍成為了部隊裡的文藝兵,憑著與生俱來的表演天賦,很快混的風生水起。
在成為馮鞏的徒弟之前,潘斌龍就已經積攢了7年的演出經驗。
退役後,潘斌龍在一所相聲表演班裡,被馮鞏帶進了喜劇表演的大門,成為了賈玲的師弟。
當年潘斌龍只帶了800塊錢就來到了北京闖蕩。
看不下去的馮鞏用當年接濟賈玲的方法,一直暗中提攜著潘斌龍,憑著自己的面子帶著還是新人的潘斌龍頻頻刷臉。
雖然被恩師馮鞏帶著在春晚上兩次刷臉,但潘斌龍並沒有給觀眾留下太深刻的印象。
潘斌龍也不氣餒,在後來師姐賈玲的提議下參加了當年大火的綜藝《歡樂喜劇人》。
在不被所有人看好的情況下,潘斌龍帶領自己的團隊一路殺到了總決賽。
主持人郭德綱還調侃他們這支隊伍「一個心臟病,一個抑鬱症,一個闌尾炎。這是一個專業的碰瓷團隊啊。」
那個時候,潘斌龍由於長期的勞累,患有心臟病。患抑鬱症的是他團隊裡的另一個喜劇人,崔志佳。闌尾炎的自然就是當時輩分還不大的「斐媽」張小斐。
只可惜這支隊伍最終惜敗給小嶽嶽的《五環之歌》。以第五名的成績黯然退場。
參演的小品還有喜劇電影好像不少,但除了一句「好尷尬啊」,潘斌龍並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東西。
一直到了2018年,在《無名之輩》中他跟章宇塑造的兩個笨賊,終於打響了些名氣。
都說十年磨一劍,從文藝兵算起,在舞臺上已經演藝了整整25年的潘斌龍,在《演員3》的舞臺上,終於憑藉著自己勤勤懇懇的演技,贏得了所有人的認可。
在他奪冠的那一天,親眼見證過他這一路不容易的賈玲發文道,
「我引以為傲的男大潘,女小斐,今天都有了傲人的成績。那個舞臺太難了,冠軍這個頭銜,你在我心裡一直都是!」
當年最被馮鞏掛心,一直千方百計接濟的兩個徒弟,一個初拍電影就進入了女性導演的前五,另一個扮醜做配角了這麼多年,終於捧回了一個冠軍。
4.宋寧
在賈玲拜師之前,其實就已經有了一名師姐,這個師姐就是宋寧。
1981年,宋寧出生在遼寧省瀋陽市。
不同於其他人,宋寧在來北京前就已經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做電視臺主播。
但是從小的演藝夢一直在她的腦海中揮之不去,不願人生就此碌碌無為的宋寧斷然辭職,開始了背水一戰。
2000年,宋寧考上了中戲,她身形高挑,樣貌靚麗,如果沒意外的話,應該是要混演藝圈的。
但是2002年,同學的一通電話,讓她原本的人生軌跡發生了重大偏移。
應邀跟同學一同參加廣播藝術團演出的宋寧,一推開門,腿差點沒軟了。
本以為就是一場普普通通的演出,卻不料對面坐著的都是李金鬥、馮鞏、姜昆這些大佬級的人物。
沒有辦法,只好硬著頭皮上的宋寧卻沒想到意外得了馮鞏的青眼,就此從表演轉成了戲劇。
2005年,宋寧第一次登上春晚,搭戲孫濤,出演了小品《祝壽》。
但是此後的十幾年中,宋寧更多的是以陪跑的姿態度過每一年的春晚。
因為專業能力的不夠強硬,馮鞏壓了宋寧十幾年,她一直以馮鞏作品中的B角出現在節目單中,只能在主演有事不能按時參加彩排時進行替代,因而被人戲稱為「備胎」。
可是宋寧從沒沒有一絲怨言,這十幾年的磨練讓她飛速成長起來。
不僅在2017年終於再次登上春晚,還進軍了影視行業。
在跟孫儷合演的《安家》中,也均呈現出了不俗的表現。
5.曹隨風
1979年,曹隨風出生於河南洛陽偃師一戶貧苦家庭。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身為長子的曹隨風14歲時就開始到處打工,補貼家用。
最開始的時候,曹隨風在飯店裡當跑堂,幹著最累的活,拿著最少的工資。
看著廚師的工資那麼高,曹隨風就偷偷學藝,最後也混成了一名廚師。
但隨著家庭慢慢的能過下去了,曹隨風心中的曲藝夢也開始悄悄冒頭。
曹隨風最擅長的就是各種口技,模仿動物的叫聲,幾乎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
看著別人都在各種節目中追尋自己的夢想,不甘心的曹隨風也暗自錄了20多盒磁帶寄給了節目組。
正是這次的大膽嘗試,讓他的命運從此有了轉折。
在《開心100》這檔節目中,曹隨風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同時還贏得了5000元的獎金。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曹隨風拿到這筆「巨款」後的第一反應,居然是捐給了附近一個身患癌症的教師。
面對不解,他輕描淡寫道,「即使缺錢,但不缺良心,有人比咱更困難,咱就看不過去。」
所有的善良都是有回報的。
曹隨風被特招為了文藝兵,不僅收穫了很多經驗,最重要的是遇到了自己的恩師馮鞏。
身材矮小,長相憨厚的曹隨風跟在馮鞏剛到北京的時候,沒少受到歧視和白眼。
但是曹隨風並不放在心上,他暗自發誓,一定要在中國的曲藝舞臺上,為河南填上一筆濃重的色彩。
跟著老師兩次登上春晚,在相聲《我就這麼個人》和《我愛詩詞》中,本色出演了自己憨厚樸實的一面。
在這次的河南災情中,曹隨風不僅連發兩條聲援河南的視頻,更是親自奔赴一線,身先士卒的進行救援。
在馮鞏如今火火紅紅的短視頻中,曹隨風的身影也是隨處可見。
去年的冬至,在馮鞏發的一條包餃子的視頻中,也只有笑呵呵的曹隨風陪在師傅身邊一起包餃子。
6.何軍
何軍出生於一個正兒八經的曲藝世家。
父親同樣是相聲界的知名人士何庭英,在父親的影響下,何軍小時候就開始學習相聲的基本功。
5歲就跟著父親一起登臺表演,字還沒認全的時候就能熟練了背誦一大長段的《報菜名》。
不過何軍的母親一直大不支持兒子學習相聲,兒子當初當兵走的時候她還暗自鬆了一口氣,不過沒想到兒子即使到了部隊,也從來沒有放下過手裡的快板。
2001年,馮鞏一手促成的中戲相聲班正式招生,遠在部隊的何軍卻沒有第一時間了解到這個信息。
還是父親足夠了解兒子一直以來的夢想,幾經波折,終於託著關係,為兒子求了一個補錄的機會。
就這樣,穿著軍裝一路北上的何軍,在見馮鞏的第一面,就給他敬了個禮。
馮鞏被他的傻氣逗得直樂呵,在馮鞏親切的交談中,緊張又忐忑的何軍終於慢慢的平緩了心情。
那時連「北京大門朝哪兒開都不知道」的何軍,將馮鞏當成了自己在北京的唯一親人。
2003年,第一次登上春晚的何軍就憑藉著相聲表演《說廣告》中的臺詞火了。
在何軍開始有些飄飄然的時候,也是馮鞏最先發現了他的洋洋得意。
春晚過後,馮鞏特意趕來叮囑何軍,多說多錯,儘量少說話,因為說啥也不對。
在最開始的幾年,馮鞏每年都會送何軍一些話:
「要想不讓別人說,就別辦讓別人說的事。」
「要想不讓別人說,就別辦讓別人說的事。」
「吃虧是福,吃多大虧,佔多大便宜。」
「一個人如果做人不行,你可能會成腕,但你成不了家。」
從做人到做事,馮鞏無一不是在盡心盡力的教育徒弟。
何軍曾動情地表示,在自己的心中,馮鞏既是父親,又是老師,既是兄長,又是朋友。
沒有馮鞏老師的尊尊教誨,也就沒有何軍今天的一切。
結語
一個好的老師,猶如人生的一盞明燈,可以為弟子照亮前行的方向。
馮鞏對於他的弟子們而言就是這樣的一個存在。
身邊優秀的學生因家庭困難吃不上飯,馮鞏就想盡辦法自掏腰包,帶他演出。
正是因為他的盡心教導,馮鞏的弟子們從未有過炒作,向來以作品說話。
師徒間的情深意厚,也讓人讚嘆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