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營銷思維段子(讓百萬用戶上癮)
2023-04-16 11:12:27 2
作者|丁奕然
編輯|楊佩汶
設計|晏談夢潔
花 600 元買一張照片,你願意嗎?
不光有人願意,還有大把的人願意。這批顧客撐起了一個攝影品牌——「海馬體」。
「海馬體」的平均客單價在 350-400 元左右,稍貴一些的要近 600 元。注意,這只是「一張精修照片」的價格,如果你想拿到 4 張及以上的照片,可能要花費上千元。
但「海馬體」的生意並不受其影響,反而相當火爆。據悉,「海馬體」的年營收達到 4 億元,積累了 1000 多萬個會員用戶,年復購率為 20%(攝影屬於非剛需、低頻消費,行業復購率普遍很低);官網顯示,門店數量已達 600 。
在小紅書上,有 34w 篇關於「海馬體」的筆記,抖音#海馬體 話題下有 3.6 億播放量,說「海馬體」是當下的攝影界「頂流」,一點也不為過。
那麼「海馬體」到底是怎麼火起來的?為什麼會有如此多的人願意花幾百塊錢為一張照片買單?背後又有哪些運營方式值得品牌們學習和借鑑呢?
01從「小作坊」到「大品牌」,「海馬體」怎麼做到的?「海馬體」的母公司縵圖攝影成立於 2011 年,創始人是吳雨奇和黃逸涵夫婦。@銳公司 和@地產資管網 曾介紹:
創始人夫婦當時是浙江傳媒學院的大三學生,就在大學城周圍做生意,以拍主播照和校園寫真為主,靠地推來積累顧客。
從一家小照相館,到發展成全國連鎖的高知名度攝影品牌,運營社發現,創始人其實在產品和服務的打造上極具用戶思維。
1)「爆品」邏輯:洞察用戶審美,打出差異化「海馬體」的成功,離不開它的兩款「爆品」:證件照和聖誕照。
據@銳公司 報導,照相館成立後,創始人在為學生們拍照的過程中,發現了普遍存在的一個「痛點」:想要拍出好看的證件照。
要知道,在攝影技術和審美還不太成熟的十年前,小照相館給學生們拍的證件照往往是「一言難盡」......
當時創始人偶然間發現,用拍主播照的方式來拍證件照,廣受學生喜愛。
「海馬體」的證件照
於是在 2014 年,創始人抓住了第一個機遇——成立現在的「海馬體」品牌,專注於給大家拍證件照。
同時創始人也調整了市場定位,讓品牌走出大學城,入駐商場,面向都市白領這批用戶。因為相比學生,他們的消費能力和意願都更強。
在這之後,創始人並不局限於只拍證件照,陸續推出了寫真照業務。其中最出圈的,當屬「聖誕照」系列。
其實早在 2015 年,「海馬體」就推出了聖誕照,獲得不少好評,但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爆火全網」,是在 2018 年。2015-2017 年的聖誕照只能說是「中規中矩」,好看但少了些創意。
2015 和 2017 年的聖誕樣片 圖源 海馬體公眾號
然而到了 2018 年,「海馬體」的設計師仿佛就跟「開了掛」一樣,加入了「麋鹿」、「天使」、「小丑」等多種西方元素,妝造和特效較往年更加精美,背景也不再是一如既往的「大紅色」。
2018 年聖誕樣片 圖源 海馬體公眾號
如此別具一格的聖誕照吸引了眾多用戶——當年官方宣傳聖誕照的抖音視頻上線後,獲得了 30w 的點讚。
此後,創始人抓住了第二個機遇——按照用戶偏好,把後續的聖誕照沿襲了 2018 年的風格,結果年年火爆。截至目前已經有 5w 篇小紅書筆記是關於分享「海馬體聖誕」的。
運營社觀察後發現,有不少用戶就是被 2018 年的聖誕照種草,從此年年都去「海馬體」打卡,甚至被培養出了「每逢聖誕必拍」的心智。
如今,「海馬體」還開發出了生日照、輕婚紗、文藝照、國風照等多款寫真。這些產品都有一個共同點:拿捏大眾審美,尤其是戳中女性用戶的心。講究自然、夢幻、唯美,和傳統攝影館裡廉價老氣的「影樓風」大不相同。
圖源官方小程序
並且產品的更新迭代速度很快,基本每隔 1-2 周就會有新品上線。比如 7 月 18 日上線了七夕寫真,過了 8 天再上國風照,8 月初又上了輕婚紗系列,前不久的 8 月 15 日又推出哈利波特聯名照。
「那麼多款,總有一款適合你。」——面對眼花繚亂的精美宣傳樣片,用戶很難不心動。
2)服務:流程統一標準化,輕簡快海馬體照相館商業發展中心總經理王寒曾向@地產資管網 提到,在給學生拍證件照時,創始人還發現了一件事兒:
「海馬體」出片效果好的原因,就在於給用戶提供了化妝和修圖這兩個服務,這是當時其他照相館所沒有的。
在此基礎上,「海馬體」完善了一套自己的 SOP :讓用戶先在小程序上選擇想拍攝的主題、預約到店時間;到店後化妝師負責做好妝容和造型;隨後讓攝影師拍攝;拍攝完選擇滿意的照片;隨後修圖、交付成片。
預約頁面
每家門店都是按照這一套統一標準化的流程執行,更重要的是,效率比傳統攝影館更高。
等攝影師拍攝完成後,用戶當場就可以選取心儀的底片;用戶甚至等待 1-2 個小時後就可以拿到已經精修完的成片,當場提出修圖意見,修圖師當面修改。
這比傳統攝影館的交付節奏快上不少:以往人們拍完寫真,往往需要等上幾天才能去門店挑選想要的底片;挑選完後又要等上幾天才能去看精修,如果有二次修改的要求又要過上幾天才能看到成果......一來一回,拍完一組寫真需要等上近 1 個月。
「海馬體」將整個流程「輕、簡、快」化,確實滿足了用戶「拍完照迫不及待想要拿到美美成片」的心理。
02「海馬體」背後,都使了哪些運營「花招」?「海馬體」之所以能爆火,不只是因為會根據用戶需求來做產品和服務,而且還用上了不少運營「花招」。
1)明星營銷,引發 KOL 和 KOC 爭相打卡近兩年「海馬體」上新寫真產品,經常會請到明星來做代言,背後選擇代言人遵循的一個「定律」就是「誰紅請誰」。
比如來看聖誕照的宣傳樣片模特:
2018 年是姜梓新,在當年大熱的電視劇《延禧攻略》中扮演了一個人氣角色;
2019 年是章若楠,因出演《悲傷逆流成河》電影大火;
2020 年請到了周也,因飾演電影《少年的你》中一個反派角色而出名;
2021 年則是金晨,在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裡廣受歡迎。
左為章若楠;中為周也;右為金晨
這些演員無一不都是高顏值,更重要的是,都被稱之為「新生代小花」,這和「海馬體」女性客群的畫像非常接近。
王寒提到,「海馬體」的主力客群年齡是 18-35 歲,女性用戶佔比 70%。
「海馬體」的明星營銷策略非常精明:先利用年輕人的「追星心理」來引流,當用戶看到跟自己喜愛且年齡相近的明星時,會產生「我不僅可以打卡明星同款,還能跟她一樣漂亮」的想法。
因此,「海馬體」推出上新後,通常會引發 KOL 和 KOC 們爭相打卡,引起一波又一波的「自來水」。除了曬出寫真照外,博主們還會分享自己的拍照攻略、省錢指南。
2)低成本的「拼多多式」拉新裂變
前不久「海馬體」推出了哈利波特聯名照,樣片都還未亮相,就已刷屏小紅書。能有如此高的聲量,很大程度上還得歸功於它在私域裡的一個「騷操作」。
在 7 月底,「海馬體」就在公眾號提前預告了上新,並且還發起了一個活動——讓用戶集齊「哈」、「利」、「波」、「特」等 12 張卡片。
集齊後能獲得一張「20 元優惠券」(僅在加修照片時可使用),也有機會獲得一張可以免費拍的「產品券」。
而且首次登陸活動、每天完成答題的用戶,就能分別獲得 4 次和 5 次的開卡機會,集齊還能「白嫖」價值好幾百元的寫真......(聽起來是不是很容易完成,特別誘人?)
但是,第一個「套路」來了——用戶使用機會後,經常會開出一樣的卡片。就是說,你有可能連開好幾次,都只能開出「哈」這一張卡,總有幾張是缺失的。
每天就那麼幾次的機會很快就用完了,但人性的欲望又隱隱作祟,畢竟誰不想快點集齊後去拍免費寫真呢。
第二個「套路」來了——官方很「貼心」地給大家指明了另一條「路徑」:可以跟自己的朋友索要哦(翻譯:可以幫我開始做拉新裂變了)。
於是,用戶們就會呼朋喚友,邀請好友登錄小程序參加活動開卡,如果對方正好有自己缺失的卡片,而自己又有對方缺失的卡片,就可以互相交換。
然而有些用戶又會發現,自己的好友似乎「不夠用」,怎麼都湊不齊。官方又很「貼心」地提供了「互助群」,可以掃碼進群跟其他用戶互換哦(翻譯:可以沉澱為我的私域流量了)。
等到用戶好不容易集齊所有卡片後,就會發現第三個「套路」——怎麼開出來都只有優惠券,沒有自己心心念念的免費「產品券」?
巧就巧在「有機會獲得」這個詞上。等到絕大部分人都只能開出優惠券時,才幡然醒悟那似曾相識的「拼多多式套路」。
然而這時,「海馬體」早已就「賺」得盆滿缽滿。在 2021 年的聖誕季,「海馬體」就用過同樣的方式,抓住大眾「喜歡貪便宜」的心理,用超低成本實現了大規模引流造勢。
3)用視頻號「帶貨」,通過會員和勳章體系提升復購
將用戶引流至私域後,「海馬體」的轉化則主要通過視頻號直播和小程序實現。
首先來看視頻號直播的布局。
「海馬體」在 7 月官宣上新哈利波特聯名照時,推文裡會引導用戶預約「 8 月 15 日專場直播」。視頻號直播,主要做的就是「帶貨」——主播講解寫真特色、回答用戶疑問,並且給寫真打折(原價 299 元 ,直播間裡賣 248.64 元)。
在直播結束後,寫真就會恢復原價。由此,靠「優惠」來吸引用戶下單。
據@微信公開課 報導,依靠相似的打法,「海馬體」在 2021 年聖誕照發布時,視頻號直播的銷售額超過 500w;2022 年新年照發布時,銷售額超過 700w。
其次來看「海馬體」是如何解決復購難題的。
攝影行業的復購率普遍較低,無外乎是因為顧客覺得不好看、不想拍(不屬於剛需消費)、懶得拍(等片時間久)、不划算。
針對上述問題,「海馬體」做到鑽研產品、提供「輕減快」服務,這樣一來可以解決「不好看」和「懶得拍」問題。除此之外,「海馬體」建立了一個會員體系和勳章體系,來解決「用戶黏性」和「價格敏感」問題。
在「海馬體」的會員體系中,一共分為「新鮮人」、「愛好者」、「圈內人」、「藝術家」 4 個等級。用戶累計消費到一定次數後,會員等級就會上升,享受到更多的權益。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免費升級體驗」和「紀念值獎勵」。
免費升級體驗:「愛好者」每次下單拍攝,可以加印 2 張;「圈內人」和「藝術家」這等級較高的用戶(相當於 VIP 用戶)可以加修 1 張。
紀念值獎勵:會員用戶每次消費後都可以獲得紀念值(就是積分)。等級越高,獲得的紀念值越多。紀念值可以兌換立減券、加印券、加修券或者產品券。
要知道,在「海馬體」加印 1 張照片需要幾十元,加修 1 張照片則需要 100 元左右。相較於滿減券,這種直接減免、免費再印 1 張、免費多給 1 張精修,更能給用戶「佔到了便宜」的感覺,降低消費決策門檻。
「海馬體」還有一套勳章體系。用戶每達成一定消費,就可以獲得一個「勳章」,並且享受一定獎勵。比如用戶消費了 3 個指定情侶款產品,就能獲得「親愛的我們」勳章和 50 元立減券。
衝著有優惠去消費,消費後又能再獲得優惠,環環相扣,讓用戶養成在「海馬體」拍照的習慣。
03內憂外患?「海馬體」還能站得住腳嗎?這幾年「海馬體」的爆火,隨之而來的還有各種質疑。
哈利波特聯名照的樣片正式發布的當天,「海馬體」被不少用戶吐槽造型和特效是「滿滿的麻瓜風格」,服裝也並不是電影裡的原版巫師袍等等......
在此之前,就已經有不少用戶曬出自己在「海馬體」的「翻車」經歷,大多都是集中在化妝、拍攝和修圖幾個環節:
化妝師不會根據每個人的三庭五眼調整妝容;攝影師只會讓擺幾個固定的動作;修圖師按照網紅標準修,不自然......
然而也有用戶反饋,自己遇到的化妝師會根據長相的不同來調整妝容。由此可以猜測,「海馬體」各個門店的品控存在差別,才會導致用戶體驗不同。
在私域運營上,「海馬體」對社群的經營也顯得不那麼走心。運營社在某一家門店消費、添加了門店店長企微,第一次申請「進群」卻無人應答。第二次申請後,店長卻又發來了一個無效連結,還困惑「無法搜到微信名,不知道怎麼拉進群」......
運營社添加了另一門店的店長企微後,對方則表示,該門店沒有社群......
可見,「海馬體」並沒有在後臺設置統一的「自動回復」,也沒有對員工進行標準化的專業培訓,還未搭建起完整的社群體系。
曾憑藉產品和服務出圈的「海馬體」,如今卻被指責「流水線化」、甚至被認為「是攝影界裡的外行」。如果不能保證用戶在線下有良好體驗,線上的社群運營又讓人覺得不走心,「海馬體」還能留得住用戶嗎?
除了「內憂」,「海馬體」還面臨著「外患」。
過去幾年裡「海馬體」的確戰勝了一批影樓和照相館,但隨著「顏值時代」下大眾越發重視對美的追求,攝影行業市場規模逐步擴大,「海馬體」又要面臨著一波「新對手」。
據中研網報導,2020 年我國攝影行業市場規模為 5000 億元,到了 2026 年預計將達 7000 億元。在 2021 上半年,我國新增攝影照相相關企業就有近 35w 家。
和以前略顯廉價老氣的影樓不同的是,現在的攝影工作室講究真實布景,場景、妝造、道具都比「海馬體」更加精緻。
「海馬體」官宣哈利波特聯名照的同一天,就有攝影工作室放出了自己家的樣片,「同臺競技」。
並且,近兩年來以@亦卷古月 為代表的個人攝影師也在「崛起」。他們雖然沒有「海馬體」這麼成規模,但是通常帶有強烈的個人風格,也能憑藉著技術在小紅書或抖音上走紅。
@亦卷古月 ,以拍攝楊超越、易夢玲等 KOL 出名,小紅書粉絲 88.2w 。
騰訊廣告發布的《 2020 寫真消費人群需求報告》顯示,30 歲以下的年輕人中,有 46% 都願意選擇個人攝影師。
04結語未來,攝影工作室和個人攝影師是否會瓜分市場,對「海馬體」造成衝擊,還未可知。
只不過,「海馬體」確實需要加強門店品控,在產品打磨和私域運營上下更多功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