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生是誰?他有什麼歷史貢獻呢?
2023-12-07 08:03:41 2
「塵囂其上竟焚書,劫後壁藏方有餘。」(出自《南陵無雙譜》)伏生就是詩中的主人公。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但始皇帝嬴政一聲焚書令下,無數文化瑰寶付諸一炬,皆在熊熊烈焰之中化為灰燼,無數先輩一生的心血,盡付東流!可悲!可嘆!
有一個人,喚作伏生,是秦朝一個不起眼的小博士,他偷偷做了一件「大不敬」的事。但是,正因為他做的這件事,才讓一部分珍貴的文化史記被保留了下來,他也被後人銘記,千古流芳。
伏生也被叫做伏勝,字子賤,是儒家聖人孔子的弟子轌子賤的後裔。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了大一統的秦帝國。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農業等方面,秦始皇都制定了相應的政策。秦朝朝廷還設置了一共70人的博士顧問團,方便解答典籍史冊中的一系列政治問題。伏生有幸,入選其中,從此成為了一名兢兢業業鑽研學問的博士。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丞相李斯奏請始皇:「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正是李斯的這道請旨,促成了秦始皇「焚書」。
從李斯的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身為博士的伏生是具有一定的「特權」的,那就是可以藏書於家。
公元前213年,伏生為了將珍貴的典籍《尚書》保存下來,冒著被殺的危險,在自己家中的牆壁中,偷偷開鑿了一個夾層,私自藏了這本書。《尚書》是一本記載了堯、舜、夏、商、周,幾代歷史的書籍,其中有很多先人的思想和見解,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百科大全」。
秦朝末期,由於胡亥的暴政,各地都掀起了叛亂。後來楚漢爭霸,災難依然沒有結束。伏生一介儒生,手無縛雞之力,又上了年紀,只能在這兵荒馬亂的亂世中不停地流亡。
公元前191年,已經是漢朝的時代了,漢惠帝劉盈下令,廢除從秦朝繼承下來的《挾書律》。伏生聽聞此消息,大為高興,趕緊回到老家,打爛了牆壁,發現《尚書》已經損毀了好幾十篇,只剩下了僅有的29篇。伏生雖然為犧牲的數十篇感到遺憾,但是好在還剩了將近三十篇呢,不是,結果還是好的。
伏生藏書的事跡,在民間廣為流傳。當時人們都知道,秦始皇幾乎是燒光了當世之書的,突然傳出了躲過始皇焚書的孤本存在消息,說不驚訝是不可能的!
漢文帝劉恆統治時期,劉恆很欣賞儒學,對秦朝焚書的做法也很是無奈,聽聞伏生的事跡後,漢文帝驚喜萬分,立刻就要召見伏生。可伏生當時已經是一位白髮蒼蒼的九十歲老人,整日只能臥在床上渡日,怎麼趕來拜見他呢?
可是,漢文帝又很迫切的想要見到《尚書》,希望有人能看得懂《尚書》,世上恐怕只有伏生能做到了!於是,漢文帝就派了太常掌故晁錯前往章丘,將《尚書》破譯之後再回來。
伏生很老了,說話沒幾個人能聽懂。晁錯來到章丘後,伏生通過他的女兒羲娥,將《尚書》傳授給了晁錯。經過這樣一番波折,孤本《尚書》才算是真正的保存下來。
後人對於伏生做的這件私藏書籍的事,有這樣的評價,即「漢無伏生,則《尚書》不傳;傳而無伏生,亦不明其義。」可見,在整件事中,伏生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沒了他就不行。伏生之功雖然特殊,但是意義重大,所以後人也將他和發揚光大了儒家的董仲舒並列,史稱「董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