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死亡的年份
2023-11-06 08:57:07 3
1900年是中國近代史上備受關注,同時也備受漠視的一年。受關注,是因為這一年有兩個巨大的歷史標籤:義和團運動的總爆發和八國聯軍侵華;被漠視,則更因為這兩個巨大的歷史標籤,它們的宏大掩蓋掉了這一年最重要的歷史意義:帝國內部所出現的無可彌補的巨大裂隙。
如果說東南督撫們一致行動,抗中央之旨不遵,而私自搞人臣外交,擅自與西方列強籤訂協議,達成東南互保尚可勉強算做一種慈禧所說的「老成謀國」之舉的話,那 麼,那些一方面在明面上參與東南互保,另一方面又在暗地裡籌劃「兩廣獨立」和南方新政權的李鴻章、張之洞們,則明顯已經與朝廷離心離德。傳統的忠君愛國觀 念已經不再能夠羈縻帝國這些雄踞一方的大佬們。
慈禧事後對東南督撫們「老成謀國」的「嘉獎」,也許 恰恰有意無意間道出了這一年帝國統治上層所發生的質的變化:從東南互保到兩廣獨立,再到張之洞的新政權夢,這些地方督撫們已經不再拘泥於對一朝一代、一家 一姓的忠誠,他們所效忠的,已經進化成了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他們「謀國」,而不再「謀朝」——所以他們可以冷眼旁觀慈禧的逃亡之旅。
帝國上層出現裂隙的同時,民間思想和輿論也同樣發生著微妙的變化。
這年夏天,著名報人汪康年在其主持的《中外日報》上,發表了一篇《論保東南宜創立國會》的文章,聲稱八國之兵,毀一國之都,已經造成了「國亡而政府倒」的既 定事實,國民們也已經淪為「無國無主之民」;汪康年在文章裡大聲疾呼「七省督撫立公共政府,布設國憲」,強烈要求在南方組建一個新政府。
7 月26日,中國議會在上海成立,以無記名投票方式推舉容閎為議長,嚴復為副議長;推舉汪康年、唐才常等十人為幹事。議會成員幾乎囊括了戊戌維新以來的各種 求新力量。議會第一次會議確定了一條宗旨:不承認通匪矯詔的偽政府(即慈禧政權),但為了取得東南督撫們的諒解,第二次會議將這一宗旨改為不承認「現在通 匪矯傳之偽命」,即由不承認慈禧政權降低到不承認慈禧政權發布的「偽命」。宗旨公開之後,如願以償得到了張之洞、劉坤一、李鴻章等人的默許,張之洞甚至還 派遣幕僚陶森甲加入了中國議會。在公開對外宣布的宗旨之外,中國議會其實還有十二條秘密宗旨,這些秘密宗旨的總綱相當明確,可以歸結為十個字:反對現政 府,建立新政府。
國際社會積極的外交介入也促成了帝國社會從廟堂之高到江湖之遠的隱性解體。日本當 局與張之洞的接觸,港督卜力與李鴻章、孫中山的接觸,屬於官方外交性質的介入。民間外交的介入同樣不容忽視。東亞同文會是日本展開對華民間外交最為積極的 機構,他們在庚子年向中國提出了聯邦保全策略,即在日本的保護下,由李鴻章、張之洞等南方督撫建立一個聯邦,然後逐漸擴展勢力,最終令中國獲得統一,成為 日本的一個保護國。中國方面的民間外交代表人物汪康年,也曾受到日本方面的委託,前去遊說張之洞彈劾現政府,迎接光緒南下,重組政府。雖然這些民間外交最 後均因為種種原因無疾而終,但它們所起到的瓦解現有政治體制的作用卻不可小視。
1900年,是清帝 國的隱性分裂徹底化的關鍵年,這一年為此後的許多歷史軌跡埋下了伏線——晚清立憲的不倫不類,就與此關係頗深:對於君主集權的傳統帝制國家而言,立憲意味 著對君權的重新界定和瓜分,但晚清立憲卻南轅北轍,朝著強化中央集權的絕路一路狂奔。之所以如此,顯然是因為中央朝廷已經產生了強烈的駕馭地方督撫的無力 感。而這種無力感的產生,毋庸置疑,應該追溯到1900,西曆二十世紀開元,中國傳統曆法的庚子年。
可以說,1900年,是帝國腦死亡的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