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特點和秘密(看完您就一清二楚了)
2023-11-02 20:28:51 1
和田玉主要分為4種:山料、山流水料、籽料、戈壁料。但是常常傻傻分不清楚什麼是籽料,什麼是山料,什麼是戈壁料,什麼是山流水。那麼看完這篇文章你就一清二楚了。
和田玉的形成
這首先得從和田玉的形成說起。大約在七八億年前,如今的新疆南部地區還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大量沉積了一種叫白雲石大理巖的巖層,這便是和田玉最初的胚胎。
這胚胎在三百到四百攝氏度的地下巖漿的作用下發生了奇妙的變化,形成了和田玉。然後一千萬年前地殼運動、板塊擠壓,大海變成了高山,和田玉也隨之深藏在山體裡了。
山料
山體經過長期的風吹日曬、冰川擠壓和冷熱交替的作用,表面的沙石不斷脫落,和田玉便裸露出來,裸露出來的便是山料。通常山料塊頭大還帶有稜角。
山流水料
和田玉山料因風化裂解成小塊的玉料被冰雪或水流帶入了河中,經過在河道裡的不斷磕碰將表面的稜角初步地消磨,便形成了山流水料。
通常山流水料保留了山料的大致形態和斷裂坑,表面會有大大小小的毛孔,多存在在河段的上遊。
籽料
籽料是山流水料沿著水流繼續向下走,經過長期與水流碰撞摩擦形成的。籽料與山流水料相比更加的圓潤,毛孔也變小。
戈壁料
在河流運動中,部分河道改道或者乾枯,河道內的籽料裸露在戈壁灘上,經過風沙侵蝕,逐漸失去了籽料特有的毛孔、圓潤和皮色,變成了戈壁料。戈壁料表面有一層特殊的凹凸不平的皮殼。
通過這幾張圖片,就能很清楚地知道他們的區別了呢。
對崑崙產出的美玉命名,在中國歷史上與其他地區的玉石一樣,多是以產出地點名稱來命名的,戰國時期開始成為崑山玉,晉時期成為于闐玉,清代時稱為和闐玉。1959年漢字簡化將和闐改稱為「和田」。所以,如從康熙時期算起,「和闐玉」這一名稱已使用了340餘年。
從 「崑山之玉」 經 「于闐玉」 到 「和闐玉」 「和田玉」有一個演變的過程,經歷了2000多年的歷史。和田玉名稱的由來是凝結了先人的智慧和民族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