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寵物現狀(動物世界裡的區塊鏈寵物又要開始)
2023-11-02 23:18:23 1
「神奇動物在哪裡?」
「都在區塊鏈裡了!」
近一段時間,網際網路巨頭紛紛推出「區塊鏈寵物」,百度萊茨狗、小米加密兔、網易星球、360區塊貓等紛紛現身「動物世界」。隨著這股勢頭,眾多創業機構也紛紛效仿,爭相開發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寵物養成類遊戲。
這一番情境下,我們耳邊似乎又響起了趙老師那充滿磁性的配音:春天來了,萬物復甦,寵物們又到了……
「區塊鏈寵物」太熱 局外人也來了
有媒體指出,從去年CryptoKitties(迷戀貓)遊戲發布開始,到2018年2月底的短短幾個月時間,國內就已經有超過150款同類型的「區塊鏈寵物」產品問世。
據伍言透露,在在這款名為「貝加花園」的區塊鏈寵物養成遊戲裡,用戶可以通過法幣、數字幣購買加貝加貓、貝加狗等寵物幼崽自行養成。每一類別寵物均擁有64款「初代」,每款「初代」都具備如毛髮、顏色、體型等截然不同的十幾項DNA。
隨著養育時間推移,當寵物成年之後就可「繁衍」全新的後代,且後代的品種造型,是由上一代DNA再次自由隨機組合併記錄在多個區塊內,形成獨一無二的遺傳特性。
「我們所希望的走勢,就和國外很火的迷戀貓類似,越稀奇古怪的品種,平臺交易價格也就越高。」他表示,遊戲前期只有貓、狗、龍貓三種寵物可供用戶選擇,後期還會根據市場接受程度,增加兔子、烏龜、鸚鵡等適合「花園」養的寵物,甚至會在寵物飼料、養成環境等方面進行分級設置,讓寵物品質等級與用戶投入關聯。
咋一聽,養一隻「區塊鏈寵物」花費真不便宜,而且投入就像無底洞,規則不停地在促使用戶尋找、養成那些具有奇特DNA的寵物。雖說遊戲設定具有一定用戶粘性,但即便玩家擁了一隻絕無僅有的寵物,或許也很難保證能將「價值連城」的它賣出去。
說實話,這套邏輯最近懂懂筆記已經聽到不少,每個做區塊鏈寵物的似乎都把握十足。難不成,真有人願意為這些「區塊鏈寵物」買單?
購買虛擬幣不合法?換成「寵物」來過
「誰說沒有?不僅有,而且還很火爆。」
面對這種疑惑,在廣州經營一家中型軟體公司的坤哥顯得有些不屑。他告訴懂懂筆記,早在區塊鏈迷戀貓誕生初期,他和團隊就已經開發出了一款類似的國產版。而發展至今,除了寵物貓之外,還開發了寵物狗、寵物兔、寵物蛙等多個遊戲版本,並且擁有相互通用的寵物交易平臺。
「現在加入平臺的用戶數量累計有有四、五萬,交易價格最高的一款寵物蛙也破五千了。」與區塊鏈「撩騷者」伍言相比,坤哥更像是一名「圈錢客」。
據他透露,自己運營的寵物交易平臺日平均交易數,一般都穩定在160單左右,平均價格為1200元。交易方式可以是法幣、比特幣,當然也可以使用平臺自己發行的虛擬貨幣--「如意幣」。用戶之間每完成一筆交易,平臺就會收取20%的佣金。如此計算下來,平臺一天即可獲利近4萬元。
「你們總以為這是忽悠,這裡面有很高的技術含量。」 坤哥表示,「目前平臺註冊用戶還在不斷增加,玩的人也越來越多。」團隊上個月曾做過一項用戶調查,調查顯示:近8成玩家熱衷於區塊鏈寵物的原因,是為了投資。把寵物當成了投資品,拼命通過「繁殖」新的「後代」,尋找獨一無二的寵物。目的,就是最終能在價值高位變現。
「而且這些人都很捨得砸錢的,有時候在平臺上一買就是好幾隻。」他告訴懂懂筆記,玩區塊鏈寵物的這一批玩家裡,有很多都是之前投資比特幣、以太坊的老用戶。由於國內對於虛擬貨幣的投資政策收緊,加上部分海外代頭平臺卷錢跑路,使得他們在比特幣、以太坊領域投資逐漸減少。為了實現個人資產增值,很多用戶再次將眼光投向了剛剛興起的國產「區塊鏈寵物」。
「本來之前我們還擔心迷戀貓如果登陸國內,會對我們國產陣營造成衝擊,現在看是進不來了,所以這些投資玩家也沒其他選擇。」提起迷戀貓入華受阻,一臉嚴肅的坤哥,也忍不住開心地笑出聲來。
他同時也強調,最近國內網際網路巨頭之所以頻頻觸及「區塊鏈寵物」市場,首先是看到了這個領域裡有大的投資需求,其次是想通過「寵物」這種虛幻的介質,試探著國家、社會層面對於區塊鏈未來發展的底線。
也就是說,各方都希望在市場爆發之前,卡好各自的位置,搶佔先機,「(巨頭)說什麼短期不商業化,那都是虛偽的,誰願意投入研發然後不去賺錢?」
而對於「區塊鏈寵物」如此火熱,是夠最終是否會演變成資金盤、龐氏騙局等疑問,坤哥並沒有直面回答,而是非常隱晦地表示:在這個圈子裡,任何投資類產品不管用什麼「外衣」包裹,最終都存在一定風險,「跑路」更是隨時都有可能發生的事。
看似「無毒」的養育遊戲,實則是變相的「投資品」。相信沒有人會真的為了消遣無聊時光,而選擇花幾百上千元購去買一隻「區塊鏈寵物」養著。更多的是投機心作祟的玩家,想趁著行業最初的泡沫期,通過遊戲的幌子發一筆橫財。
最終,當早期玩家離場時,留下來接盤的,或許依舊是那些慢一拍、盲目跟風的區塊鏈小白。而「區塊鏈寵物」除了是新一輪「韭菜遊戲」之外,或許更是部分創業企業用於融資的「噱頭」。
火爆「寵物」成噱頭,創企忙轉型
「割韭菜實在太殘忍了,所以我們只劫富濟貧。」這裡的「貧」,指的並不是那些窮苦的人。說的是像我們面前的李真(化名)一樣,遲遲等不到項目投資,面臨生死存亡的創業者們。
在徐匯區某創客空間一間簡陋的辦公室裡,李真對懂懂筆記表示,區塊鏈技術對於他和團隊而言,意味著活下去的希望。
「網際網路項目爛大街,所以根本沒人願意投資,但區塊鏈就不同了。」為了讓自己的團隊更有「故事」,商業模式上更加「新潮」,今年春節前,他毅然決定改變公司既定的發展方向——放棄原有在線教育系統研發,轉型涉足「區塊鏈寵物」。「之前身邊許多轉型區塊鏈項目的公司,都拿到了很可觀的融資,這是一個大趨勢。」
然而長假之後,李真和團隊並未將「轉型」馬上付諸實踐,而是組織大家開了幾輪研討會,著手策劃新項目的商業模型,開始撰寫「區塊鏈寵物」內容的商業計劃書。他表示,「轉型」的首要任務,就是將具體玩法梳理清楚,然後塑造出幾款走心的「寵物」造型。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和資本講清楚自己是誰,要做什麼。」很快,一疊厚厚的商業計劃書,一份設計華麗的項目PPT就誕生了。他告訴懂懂筆記,前一陣子拿著這份「區塊鏈」BP,的確挺受資本機構待見的。與去年經常吃「閉門羹」的在線教育項目相比,這份落差實在有些大,「目前有許多網際網路巨頭爭相進入區塊鏈寵物領域,我們感覺市場前景用不著多解釋了。」
雖然暫時還沒能確定投資意向與數額,但李真對於這個「區塊鏈寵物」項目取得融資十分樂觀。作為一名連續創業五年的老兵,他表示自己看過的創業案例太多了,想像空間越大的就越能夠獲得巨額融資,太實的項目的基本上寸步難行,「所以,我也不想按常理出牌了,搶佔概念融到錢,再想下一步落地吧。」
同樣的心態,同樣的轉型,或許正在各處的創客空間,5A寫字樓裡分分鐘上演……
「94風暴」之後,許多涉足區塊鏈領域的機構、資本、投資者,都在想方設法避免政策風險,於是非「虛擬貨幣」的擬物化「區塊鏈寵物」應運而生。這股風潮,或成為變身後的ICO眾籌新途徑,更可能成為部分創業者用來圈錢的新「故事」。
或許,當區塊鏈寵物成為萬物復甦的「動物世界」時,眾多機構的新一輪「韭菜」收割季,也即將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