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二釵」的薛寶釵心機很深?為什麼最終是她嫁給了賈寶玉?
2023-11-10 09:31:42 1
「金陵十二釵」是古典名著《紅樓夢》中,十二位不同風姿的女子的美稱。「金陵十二釵」分別是: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賈元春、賈探春、賈迎春、賈惜春、史湘雲、妙玉、賈巧姐,李紈,秦可卿。這十二個女人才貌雙全,性格各異,難為的是作者以極好的文筆,將十二個人都描繪得栩栩如生,讓讀者觀後,人物形象皆現眼前。她們仿似有血有肉的真人,各有千秋,讓人觀後愛不釋手。
而在這十二個各有千秋的女子中,林黛玉和薛寶釵當位居首位。相對於給讀者留下多愁善感印象的林妹妹,對於薛寶釵這個人歷來都是褒貶不一的。一些人認為她美麗可親,端莊大度,是封建女子的典範。也有一些人認為她處處討好賈府上位者,也刻意笑對奴僕,虛偽艱險,是個心機頗深的女人。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人的想法不同。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這個人物形象,複雜豐富,因此才使得人們這個人出現了不同的看法。那麼薛寶釵這個人物形象到底是怎麼樣的呢?她真的是一個心機深沉,仿若」女曹操「嗎?
我們讀《紅樓夢》,曹雪芹將這個女子塑造成一位典型的封建淑女。她恪守封建婦德,是封建禮教忠誠的信仰者,自覺的執行者,也是封建禮教的衛道者。對於薛寶釵的出場,作者著重突出封就是她的美貌和品格。說她「品格端方,容貌美麗」,「不見奢華,惟覺淡雅」,「罕言寡語,人謂裝愚;隨分從時,自雲守拙。」這些都突出了她恪守婦德,忠實執行封建禮教的要求。在大觀園眾多女子中,薛寶釵受封建正統思想、封建道德觀念教育長大,因此說她是大觀園中真正的封建閨秀。她不僅自己執行封建禮教,她也不斷的向周邊人強調要謹守禮教。在她與林黛玉、史湘雲交往期間,多次向兩人進行「女子無才便是德」、「總以貞靜為主」的封建說教,並且希望她們能和自己一樣,成為「閨秀」。
她的封建婦德,使她贏得了賈府上層的一致喜愛,所以最後在各種情況下,她成了賈寶玉妻子的最好人選。可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她因封建婦德而被賈府主子選為下一位女主人,但也因為她嚴格遵守封建禮數,而使得她成為一個沒有個性的人,這就是賈寶玉不喜歡她的根源。在與賈寶玉成親後,又多次規勸賈寶玉讀聖賢書,走「仕途經濟」、「立身揚名」之道。賈寶玉是封建禮教的叛逆者,對於薛寶釵的言語,自然極為不喜。不僅說薛寶釵這回是「混帳話」,還說她「好好的一個清白女子,也學的沽名釣譽,入了國賊祿鬼之流」。「沽名釣譽」,「國賊祿鬼之流」的形容,可見賈寶玉對這個女子屢次規勸自己的不喜。所以在幾重壓力下,賈寶玉出家以求心靈安寧,留她獨自生活,也就說得通了!
這樣一個極具封建婦德的女子,自然還當不上心機深的說法。說她有心機,是因為薛寶釵不僅懂得封建後院生存之道,還機會處理周圍的人際交往。林黛玉受盡賈母寵愛,賈家幾個孫女皆比不過她去。可是薛寶釵來到賈府後,雖然沒有同賈母像林黛玉那般親近,但同樣的也極為喜愛她,誇她「穩重和平」。不僅如此,因為她和煦對待每一個人,贏得了賈府上下一致的喜愛,這就強過林黛玉去了!
脂硯齋對她作的批註為「待人接物不親不疏,不遠不近,可厭之人末見冷淡之態,形諸聲色;可喜之人亦未見醴密之情,形諸聲色。」,和各方面的人保持著一種親切自然、合宜得體的關係。而在這樣的情況下,還特別注意對賈府統治者的迎合揣摩,以博取他們的好感,不稱讚別人的趙姨娘也說她」展洋大方「。她深知老年人喜歡熱鬧戲文,愛吃甜爛食物,就按賈母平時的愛好回答。她還當著面奉承過賈母。她說:「我來了這麼幾年,留神看起來,鳳丫頭憑她怎麼巧,也巧不過老太大去。」由此引得賈母對她大為喜愛,親口說出「從我們家四個女孩兒算起,全不如寶丫頭。」的話語。世故圓滑是薛寶釵的處世之道,對待生命的冷漠,則是受封建禮教的教育。所以我們不應該只看表面,便將薛寶釵列為心機女孩的行列。
薛寶釵最終嫁給了賈寶玉,其實是最好的結局。雖然林黛玉和賈寶玉之間的愛戀,繾綣纏綿,但這並不是生活。再加上林黛玉身體實在太弱,若是賈府還像以前那樣富貴,賈寶玉娶了便也就是娶了。可是賈府衰落,若還是娶了林黛玉,一個整日哭哭啼啼的藥罐子,根本不可能和賈寶玉在艱難的生活中相互扶助。而薛寶釵具有封建女子的傳統美德,她大度寬容,端莊美麗,最重要的是她會持家,會規勸自己的丈夫。所以在各方面考究下,賈府上位者選擇了她作賈寶玉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