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合陂之戰發生在什麼時期?參戰的有哪些國家?
2023-11-10 01:37:47
參合陂之戰發生在五胡十六國時期,當時各方諸侯分據一方,形成了中國長達幾百年的分裂的情況。參戰的雙方首領按照血緣關係來說還有一層親戚關係呢!可是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北魏和後燕兩個國家反目成仇的呢?
公元386年,北魏和後燕都同時成立了國家,但是後燕的綜合實力要大於北魏,所以北魏的統治者拓跋珪就和後燕交好。當時北魏的統治者是拓跋珪而後燕的統治者是慕容垂,後燕的慕容垂還是北魏拓跋珪的舅舅。而且北魏和後燕都是鮮卑人建立的。有著親戚關係的兩個國家一開始相互扶持和幫助,你遇到了困難我就出兵來幫你,關係一直很和諧。
挑起這場戰爭的矛盾其實真的很小很小。後燕多次幫助北魏解決一些國家上的問題。北魏剛建國的時候,國家內部還不是很安定,內亂時有發生,因此,後燕就派兵幫助北魏解決了當時的內亂之困。後來,後燕和北魏兩國每一年都要派使者兩次拜訪對方國家。這樣的情況在五胡十六國的情況下來說還是不錯的。
本來這樣的和平的情況能夠繼續保持下去的,就是因為幾匹馬,引起了兩個國家的矛盾。公元391年,賀蘭部發生了內亂,賀染幹和賀訥兩個人互相攻擊對方。北魏的拓跋珪主動找到後燕的慕容垂,並表示希望他能幫助自己解決這
一難題。
慕容垂一看原來是小外甥來找自己求助來了,就欣然同意,派兵到北魏去,援助拓跋氏打敗了匈奴獨孤部和賀蘭部。因為有了後燕強大的軍事實力作為後盾,這場內亂很快就被平息下來了,拓跋氏也因此而獲得了馬匹三十餘萬匹,牛羊四百餘萬頭。不要小瞧了這些馬和牛羊,那時每年幾乎都有戰事,誰有馬牛羊,誰就有實力說話。北魏獲得了這麼多的馬牛羊,可以說是撿了大便宜了,北魏的實力大大增強。
於是乎,拓跋珪就派自己的弟弟拓跋觚去後燕拜謝舅舅慕容垂的幫忙。慕容垂的幾個兒子和拓跋觚同一個輩分,相比起慕容垂來說相處的也更為輕鬆,他們就攔住拓跋觚不讓他走。他們是想開個玩笑,說是後燕幫助他們打了勝仗,北魏得到了那麼多的馬匹,能不能送後燕几匹良馬呀?
使者拓跋觚就把後燕的這個要求反饋給北魏皇帝拓跋珪了,拓跋珪聽說了這個消息後十分生氣,他覺得後燕很沒有禮貌,就斷然拒絕了後燕求送良馬的要求。而後燕也不是個沒脾氣的,他們幫助了北魏那麼多次,損失了那麼多的士兵,現在北魏得到了好處,就忘記了後燕的功勞。後燕認為北魏是忘恩負義,加上北魏皇帝拓跋珪的態度又那麼堅決,所以從此以後,兩個國家就斷絕了聯繫。
北魏和後燕因為贈送良馬一事,互相仇恨對方。公元395年,後燕主慕容垂命太子幕容寶為元帥,遼西王慕容農、趙王慕容麟為副元帥,讓他們帶領八萬的士兵去攻打北魏。為了戰爭的勝利更有保障,慕容垂還派範陽王慕容德、陳留王慕容紹帶了一萬八千人的部隊對大軍主力部隊進行策應和援助。
在出徵之前,散騎常待高湖就因進攻北魏一事曾勸告慕容垂,他說北魏和後燕世代有婚姻關係,兩家就像是一家人一般,我們應該互相幫助,互相諒解,而不是互相猜忌。這一次我們後燕因為沒有得到良馬,就軟禁了拓跋觚,是我們後燕做錯了,既然是我們錯了那為什麼還要攻打人家?這樣師出無名,是很難取得勝利的。另外,高湖還分析了這次的帶兵的將領不合適的原因,他認為太子慕容寶自大又狂妄,不是心思縝密的拓跋氏的對手,跑這麼遠去打仗,士兵們都已經很疲憊了,必然打不了勝仗。
即使如此,這場戰爭還是發生了。最後後燕果然戰敗,後燕加速了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