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顧炎武此人?顧炎武的詩詞
2023-11-09 19:29:42 1
顧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
首先顧炎武是也一位儒學大家,是是清朝「開國儒師」、「清學開山」始祖。他在儒學方面成就非常高,反對明朝的陰陽心學、層主理學,倡導經世致用,樸實歸納的考據方法,創闢路徑的探索精神,開啟了一代樸實學風。
清朝康熙年間,曾開博學鴻儒科,招致明朝遺民。顧炎武曾多次受邀,但是都被他嚴詞拒絕。能夠被邀請在列,就已經能夠說明顧炎武本人在儒學方面的成就了。多次受邀,足以證明顧炎武是當時儒學成就最高的那一列人的一個。
顧炎武是一位進步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大膽懷疑君權,並提出了具有早期民主啟蒙思想色彩的「眾治」的主張。名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只從這兩句話就可以看出,顧炎武對人民在國家統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學中學歷史的時候,常常將西方的民主主義與顧炎武的某些思想聯繫起來學習,在封建統治根深蒂固的當時,顧炎武能提出早起期民主啟蒙思想,絕對算的上是中國思想界的一大進步。
顧炎武是一位博學多才之人,他博採眾長,是天才型的人物。除了思想之外,他在經學、史學、音韻、小學、金石考古、方志輿地以及詩文諸學上,都有較深造詣,建樹了承前啟後之功。
顧炎武是一位具有崇高民族氣節的人,他是忠誠的,他的忠誠不是簡單的對明朝統治者,而是對中華民族。顧炎武曾經提出過這樣一種說法,他說李自成攻破北京,叫亡明國,但是滿清騎兵入主中原,則叫亡天下。
對於李自成攻破北京,顧炎武並沒有表現出太多的反抗情緒,但是當清軍入主中原的消息傳來之後,顧炎武卻堅決抵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就是在當時說出的,號召漢族人民團結起來,抵抗外族侵略。
從他參加弘光小朝廷,亦或者是自己與江南起義軍聯繫,投筆從戎,還是後來與友結社,甚至到最後為了反抗去清朝統治,走遍中國神州大地,與各地抗清義士結合,都表明了他的個人立場。
光看現在留下來,顧炎武的頭像就可以知道。在清朝入關之後,實行「留髮不留頭」的斷髮政策之時,顧炎武仍然沒有剃髮,已經表明了他對清廷的反抗。儘管後來憑藉他一個人的力量,不可能推翻清王朝的統治,他也儘量的維護自己的民族氣節,絕不入清朝為官,接受清廷之召。面對邀請他的人,他說:「耿耿此心,終始不變。」甚至以死抵抗,說:「七十老翁何所求?正欠一死!若必相逼,則以身殉之矣!」
顧炎武留下來的許多詩詞,都包含了他本人的精神和思想。
《精衛》
萬事有不平,爾何空自苦;長將一寸身,銜木到終古?
我願平東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
嗚呼!君不見,西山銜木眾鳥多,鵲來燕去自成窠。
《酬朱監紀四輔》
十載江南事已非,與君辛苦各生歸。愁看京口三軍潰,痛說揚州十日圍。
碧血未消今戰壘,白頭相見舊徵衣。東京朱祜年猶少,莫向尊前嘆式微。
《又酬傅處士次韻》
清切頻吹越石笳,窮愁猶駕阮生車。時當漢臘遺臣祭,義激韓讎舊相家。
陵闕生哀回夕照,河山垂淚發春花。相將便是天涯侶,不用虛乘犯鬥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