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看完20個小時沙雕動畫(日本黑暗童話動畫貓湯)
2023-11-10 06:06:32 1
引言不同於伊藤潤二筆下恐怖畫面帶來的視覺衝擊,日本很多「恐怖」動畫給予觀眾的,是對人性的思考,以及對背後深意的毛骨悚然。做得好的日本動畫,一種是邏輯性強,押井守和今敏兩位大師的很多作品,從條理上來說,是一環扣一環,背後邏輯性極強;而另外一種,就是沒什麼邏輯性可言的非正常敘事,但這種作品往往會讓你在對故事不夠懂的前提下產生某種思考,比如《貓湯》。
這部結合了恐怖和可愛兩種特色的日本神作,融入了暴力和成長兩種生命主題,一部不到30分鐘的作品,卻夾雜了太多哲學意義上關於生命根本的問題,充滿趣味性的同時卻能讓觀眾看到諸多人性思考。
把控一切的「上帝之手」
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看《貓湯》的第一感覺都是畫風奇特,但是看不懂。但每看一遍,都會有新的感受,從畫風上來說,主角兩隻貓形象上還是比較可愛的,此外夾雜了一些風格迥異的其他生物,天馬星空的想像畫面既陌生又熟悉。加上背景音樂總會給人一種莫名的怪異感,作品頗具超現實主義審美感。而作為神作,《貓湯》更讓人震驚的是其中夾雜的大量隱喻和人性思考。
先來看看在很多影視作品中的一種常用的表現方式——暴力美學。
「暴力美學」暴力美學是指在感官上使暴力以美學的方式呈現,詩意的畫面,甚至幻想中的鏡頭來表現人性暴力面和暴力行為。觀賞者往往驚嘆於藝術化的表現形式,從而無法對內容產生具體的不舒適感。
「暴力美學」起源於美國,在香港成熟,是一種電影藝術趣味和形式探索。通常表現為將暴力的動作場面儀式化。其特徵是:創作者運用後現代手法,把影片中的槍戰、打鬥場面消解為沒有特定意義的遊戲、玩笑;或者將其符號化,作為與影片內容緊密相關的視覺和聽覺的審美要素。
導演吳宇森影片中對暴力的風格化處理使其成為電影中暴力發展史上的一個裡程碑,以往好萊塢對電影的一系列限制性的法規都是針對暴力和色情提出來的。吳宇森「英雄系列」影片的出現使得他以暴力為題材的影片不再被當成是「暴力影片」來看,他給全世界觀眾提供了一種審視暴力的全新視角——東方美學視角,第一次使暴力成為了一種「有意味的形式」(克萊夫·貝爾語),其後的北野武、三池崇史、奧利弗·斯通、大衛·林奇、昆汀·塔倫蒂諾等人對暴力進行的風格化探索在世界影壇上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掀起了一個「暴力美學」的熱潮。
吳宇森作品《英雄本色》
「暴力美學」也因不同國家(地區)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差異呈現出一種同時包含同質因素和異質因素的多元化的風格樣式和精神內涵。美國的昆廷·塔倫蒂諾,中國香港的吳宇森,日本的三池崇史等,都被成為「暴力美學大師」。甚至,原本單純可愛卻被加入暴力內容的卡通畫,也被貼上了「暴力美學」的標籤。
「暴力美學」是個廣義的、「泛」審美的概念,相關作品的主要特點是展示攻擊性力量,體現一種誇張的、非常規的暴力行為。在一些作品中,暴力的呈現可劃分為兩種形態:一是暴力在經過形式化、社會化的改造後,暴力變得容易被接受,比如,子彈、血腥的場景經過特技等手段處理後,其侵害性傾向被隱匿了一部分。另一種情況是比較直接地展現暴力過程以及血腥效果,渲染暴力的感官刺激性。
《貓湯》中「暴力」的象徵符號1、動畫《貓湯》
動畫《貓湯》是由日本J.C.STAFF動畫公司製作,根據日本連載漫畫《Nekojiru Udon》改編的,由日本動畫演出家、導演佐藤竜雄執導。
作品海報
故事介紹:貓姐姐病重臥床,靈魂正在被死神帶走,貓弟弟拼死從死神手中奪回來貓姐姐一半靈魂,但貓姐姐目光呆滯,他們需要找到四瓣花才能讓貓姐姐回復正常。為了找回姐姐的靈魂,貓弟弟帶著形同木偶的姐姐踏上了旅途,在找花的過程中他們見到了馬戲團,見到了縫補小貓身體的老婆婆,見到了虐待動物還想煮貓湯的人...,最終成功找到了四瓣花,姐姐恢復神智,姐弟倆相親相愛的幸福的回家,一家人團團圍坐開始晚餐。然而,就在貓弟弟上廁所的短暫時間裡,爸爸、媽媽和姐姐陸續消失了,世界...
最後的團圓
2、動畫中「暴力」的象徵符號
暴力美學的一種表現形式就是將其符號化。
從目的來說,這場旅程的出發點是拯救,貓弟弟為了拯救自己姐姐而踏上了旅程,正如人的初衷,抱著美好的願望開始一切,但暴力卻不可避免。旅途開始,在馬戲團,貓弟弟目睹了人類的暴力行為並以此為趣。被壓榨到了極致,一場洪水洗滌之後,暴力跟隨存活的貓姐弟搭上了那艘諾亞方舟,貓弟弟成為了衝動的施暴者,暴力被延續傳遞下來。他對心存善意的豬哥毫無憐憫之心,從吃其肉,到鞭其骨,痴呆的貓姐姐幾乎什麼都不會做,卻懂得和貓弟弟一起鞭打豬,這儼然成為了大環境影響下的被動跟隨者。一直無力反抗的豬在最後一秒,選擇了同樣用暴力反抗,他咬斷了貓弟弟的胳膊。在巨人的城堡中逃脫時,弟弟用剪刀剪斷了巨人的四肢,「以暴制暴」。
對於暴力,我只有一件武器,那就是暴力。——薩特
不同層面的鏡頭表達
暴力的根源早被一步步揭開。貓弟弟的行為早有痕跡。一條魚被被一群全副武士按塊分割,只剩了下一副骨架,魚骨架在大海中暢遊,穿越了時光,擱淺在貓弟弟童年玩耍的海灘。貓弟弟卻戳下了僅剩的魚眼吞進了肚子。暴力原來早已埋下了種子。
魚的一生
在動畫《貓湯》裡,有太多事關暴力的象徵符號。
貓姐弟來到馬戲團的時候,遇到了神奇的魔術師,可以把死人變活,而死人的前提是把活人變死。被分割的女表演者,與之後被重新復活完好無損的身體相比,畫面衝擊感十足。而將死人復活的場景,是人類的期望。
為了滿足人們的欲望,大師變出了各種人類渴望的東西,代表食物的魚,代表需求的椅子,被奴役的大象,是暴力的受害者。
變出來的大象
馬戲團的第三場表演才是真正主題的宣示,一隻透明的白色大鳥,藍白相間的身體,是藍天白雲,大自然的象徵,然而人們卻為了獲取大鳥的慘叫之下的虛幻美麗,用繩索不斷的勒擠大鳥的右腳,對大鳥進行殘忍的切割,把大鳥的腳割斷。
被壓迫的大鳥
鏡頭之下,大鳥象徵著我們生活的大自然,人們為了金錢財富,不斷壓榨大自然的一切,大鳥口中的美妙幻想,代表著人類需要的一切資源。一味只知索取的人類,貪婪且不自知。但大自然是一個平衡的生態系統,正如鳥失去了一隻腳,失去了平衡的大自然,會帶來難以預測的未知災害。
施展暴力又無理由,只會自食其果。——賀拉斯
失去平衡的大鳥,帶來的是一場湮滅了整個世界的巨大洪水。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是,鳥代表了人類的欲望,欲望帶來一切的同時,過度的欲望需求也會毀掉一切。
洪水傾覆
生活還是留下了一點期望。貓姐弟乘上了代表希望的小船,貓弟弟拉屎餵魚,豬哥撈魚上來吃,貓弟弟又吃了死魚的眼睛;海上的屍體被大鳥拿去幼鳥,幼鳥吃完拉屎孕育之物,植物又被動物吃掉,生命往來,大自然資源其實也是循環往復的。
得救的貓弟弟,不願吃豬哥捕的魚,而是毫不猶豫的取了豬哥身上的肉做炸豬排給姐姐吃,甚至給了豬弟弟一塊。施暴者毫無知覺,頗為諷刺的是,豬弟弟也吃了豬肉。魯迅在《狂人日記》裡提到過人「吃人」,類似的渲染手法,代表的是人類無知的對大自然母親進行剝削。
大水退去,周邊變成了沙漠,貓姐弟坐在小豬身上前進,小豬痛苦不堪卻還要被貓弟毆打,沒有意識的姐姐也參與其中。暴力的背後是人類奴役其他生物的本性,姐姐的參與,也反應了無知者哪怕是好人也會受到環境的影響。正如真人實驗路西法效應中表現的那樣,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在1971年做過一個探討人性心理的「斯坦福監獄實驗」,實驗顯示:「好人也會犯下暴行。」
「路西法效應」:上帝最寵愛的天使路西法後來墮落成了撒旦。
貓姐姐也加入了暴力行列
一直沒有抵抗的豬弟弟在臨死之前,咬掉了貓弟弟的手。過多的欲望最終會反噬。弟弟丟掉的手其實代表的是在追求目的過程中丟失的本心。
先是拿珍貴事物哄騙貓姐弟,後來準備將其做成貓湯的巨人,從一開始就有一定的暗示意義,家裡面關於「人、性、欲」的擺設,對小鳥的殘忍,預警早有體現。莫名的過度善意背後可能是陷阱,暴露本性的巨人最後被貓弟消滅了。
貓姐弟踏上地球的齒輪時,見到的凝固了的血紅色海洋和擱淺的鯨魚,還有大大小小的蘑菇雲。對海洋的工業化汙染,石油洩漏,白色汙染,對海洋生物的過度捕撈,戰爭,讓這個美麗的星球傷痕累累,不堪重負。為了讓眾人回顧罪孽,作者借上帝之手使時間向回追溯。貓弟弟變回嬰兒,人類變回類人猿,斷頭臺上的鍘刀升起,生物退化,炸彈從船上收回,跳樓的人們回到樓上,被車撞的人的回到沒被撞的地方,死刑犯還沒被槍擊,地球也變回那個藍色的美麗的地球。而一切,也只是上帝碗裡的湯而已。
時間回溯
醒來的貓姐弟坐船來到了一個陰暗的地下世界,灰濛濛的天,到處都是機械化事物。隨著機械工業的發展,大多數人對這些事物依賴性越來越強,而大多數人也像機器一樣日復一日的生活。在機械世界的盡頭,弟弟找到了那朵唯一彩色的四葉花,讓姐姐回復了神智。世界紛繁複雜,初心才能讓一個人散發出希望和人生的意義。找回心智的貓姐姐面帶微笑溫柔的撫摸了弟弟的頭。
心願達成
如果故事到這裡戛然而止,大概還算一個完美的結局,也能留下一些美好。但故事還在繼續,貓姐弟回家了,一家人開心的團聚在一起,但是在弟弟上廁所時所有人卻一個個消失了。擦拭著嘴角的上帝或許可以告訴我們一切,上帝把地球吃掉了,一切自然不復存在。如果大自然毀於人類之手,我們賴以生存的一切也終將消失,自然和時間都是不可逆的。
一切即將消失
關於作品中的暴力呈現,不同符號表徵下的意義不同:
無知之下的暴力
看到兔女郎被分割時眾人的歡呼,無意識的貓姐姐拿棍子砸豬,吃了豬肉的豬本身。
以愛之名的暴力
貓弟弟為了貓姐姐殺了一直盡忠職守的豬,敲打豬,剪掉了巨人的四肢。
本性中的暴力
圍殺活魚的武士,吃掉魚眼的貓弟,折磨飛鳥的巨人,甚至是吃掉地球、撥弄時間的上帝。
不同的暴力,代表的其實是人對人之間、人對自然、人對萬事萬物的一種貪婪和索取,以及不同反饋而已。大多暴力在溫情鏡頭下,更讓人印象深刻。種種象徵符號無不表現出作者對於生態的考慮。人類並不是自然萬物的中心,我們需要對現存狀態進行反思,社會發展至今,很多問題還在延續,要使地球恢復成原狀,人們找回自我找回初心,需要對過去種種進行回顧。
《貓湯》的超現實主義藝術美這部僅30分鐘的動畫短片,包含了大量符號式意向,用語言符號構建了一個超現實世界觀。
藝術可以通過形式把情感符號化,因為藝術形式從符號學的角度來說,也是一種生命形式。
——美學家蘇珊·朗格
超現實主義注重人類的先驗性,致力於突破合乎邏輯與實體世界的現實觀,嘗試將現實觀念與本能、潛意識及夢的經驗糅合,已達到一種絕對或超然的真情實景。這種表現無理之理的努力,是超現實主義繪畫具有了反常而又合道的境界。
作品以貓弟的視角展開了一個救贖和拯救姐姐的故事。作品在真實與虛構之間構建不同的世界,貓姐姐病重瀕臨死亡,貓弟弟靈魂出竅帶著貓姐姐經歷了宇宙洪荒,最後一切又回歸原點。而歷經一切尋找的恢復姐姐神智的四瓣花,其實就在貓姐弟家旁邊。
決定命運的四瓣花
如果一開始就發現了家門口的四瓣花,故事也不復存在。作品帶給觀眾更多的是個人關於貓姐弟的種種經歷的思考,對於現實種種問題思考的具象化更能讓觀眾從實質上感受到這種藝術的美感。超現實主義主張用一種抽象的語言來表達心靈的即興感應,營造一種「介於現實與臆想,具體與抽象之間的超現實的藝術境界」。
思考這部獻給成人的黑暗童話,作者原是橋口千代美。在1998年,她用生命成就了這部經典,年僅31歲。橋口千代美從1990年起,開始在《加洛漫畫月刊》上連載《貓湯》。去世後,漫畫由丈夫山野一沿用了她的筆名「Nekojiru」,繼續創作。
《貓湯》裡,除了自然災難和人類災難的表現,還有更多的是人性的暴力,上帝(自然),人類,貓,豬,不同階層之間相互傷害,最終的結局只能是一起毀滅。在這個被齒輪驅動的世界,人類能做好的就是相信自己,追求自己的存在價值,找回初心之後,對這個世界也會有所改變。
貓姐弟的起點
貓弟弟曾打動了死神,為了救姐姐,他尋遍了山川河流直到世界乾涸,但最終卻還是失去了一切。最後海灘上一家人一起拍照的畫面循環往復的開始又結束,似乎又變成了虛無。我們需要做的也許是現在開始,而不是失去後再來追悔,在海灘上吞下了一顆來自未來的魚眼睛的貓弟弟,似乎代表著一切都早已註定,但如果更早一點發現,也許結局會有所不同。
參考資料:
《淺析動畫短片《貓湯》中的超現實主義藝術美》馬方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