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氓告誡女子不要過分沉迷愛戀(詩經氓情人眼裡出西施)
2023-11-11 19:08:57 1
作者:袁老師
來源:星陪伴(xinghuivip)
這是一首棄婦自訴婚姻悲劇的長詩。詩中的女主人公以無比沉痛的口氣,回憶了戀愛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後被丈夫虐待和遺棄的痛苦。全詩六章,每章十句。第一章,追敘自己由初戀而定的婚;第二章,敘述自己陷入情網,衝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與氓結婚;第三章,她對一群年青貌美的天真少女,現身說法地規勸她們不要沉醉於愛情,並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現象;第四章,對氓的負心表示怨恨,她指出,這不是女人的差錯,而是氓的反覆無常;第五章,接著追敘她婚後的操勞、被虐和兄弟的譏笑而自傷不幸;第六章,敘述幼年彼此的友愛和今日的乖離,斥責氓的虛偽和欺騙,堅決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兩斷。此詩通過棄婦的自述,表達了她悔恨的心情與決絕的態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會婦女在戀愛婚姻問題上倍受壓迫和摧殘的情況。
《衛風·氓》是一首上古民間歌謠,以一個女子之口,率真地述說了其情變經歷和深切體驗,是一幀情愛畫卷的鮮活寫照,也為後人留下了當時風俗民情的寶貴資料。
這是一首短短的夾雜抒情的敘事詩,將一個情愛故事表現得真切自然。詩中女子情深意篤,愛得坦蕩,愛得熱烈。即便婚後之怨,也是用心專深的折射。真真好一個善解人意、勤勞聰慧、果敢率真、通情明義的鮮明形象。在婚前,她懷著對氓熾熱的深情,勇敢地衝破了禮法的束縛,毅然和氓同居,這在當時來說,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按理說,婚後的生活應該是和睦美好的。但事與願違,她卻被氓當牛馬般使用,甚至被打被棄。原因就是當時婦女在社會上和家庭中都沒有地位,而只是的丈夫的附庸。這種政治、經濟的不平等決定了男女在婚姻關係上的不平等,使氓得以隨心所欲地玩弄、虐待婦女而不受制裁,有拋棄妻子解除婚約的權利。「始亂終棄」四字,正可概括氓對女子的罪惡行為。因此她雖曾勇敢地衝破過封建的桎梏,但她的命運,終於同那些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壓束下逆來順受的婦女命運,很不幸地異途同歸了。「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也,不可說也!」詩人滿腔憤懣地控訴了這社會的不平,使這詩的思想意義更加深化。詩中女主人公的慘痛經歷,可說是階級社會中千千萬萬受壓迫受損害的婦女命運的縮影,故能博得後世讀者的共鳴。
詩中雖以抒情為主,所敘的故事也還不夠完整細緻,但它已將女主人公的遭遇、命運,比較真實地反映出來,抒情敘事融為一體,時而夾以慨嘆式的議論。就這些方面說,這首詩已初步具備中國式的敘事詩的某些特徵。這些特徵或多或少地影響到其後二千餘年的敘事詩,在《孔雀東南飛》《長恨歌》,直到近代姚燮的《雙鴆篇》中似乎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詩經·氓》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送子涉淇,至於頓丘。
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
不見復關,泣涕漣漣。
既見復關,載笑載言。
爾卜爾筮,體無咎言。
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於嗟鳩兮!無食桑葚。
於嗟女兮!無與士耽。
士之耽兮,猶可說也。
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自我徂爾,三歲食貧。
淇水湯湯,漸車帷裳。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
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於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氓:民。
蚩蚩(chi):笑嘻嘻的樣子。
布:古時的貨幣,即布幣。
貿:交換。
匪:非。
即我:到我這裡來。
謀:商議,這裡指商談婚事。
涉:渡過。
淇:河名。
頓丘:地名。
衍 (qian):過,拖延。
將:請。
乘:登上。
詭垣(guiyuan):毀壞了的牆。
復關:地名,中男子居住的地方。
體:卦體,咎言:不吉利的話。
賄:財物,這裡指嫁妝。
沃各:潤澤的樣子。
耽:沉迷,迷戀。
說:同「脫」,擺脫。
徂(cu):去,往。
漸(jian):沾溼,浸溼。帷裳:車飾的帷幔。
爽:差錯,過失。
貳:差錯。
罔極:無常,不可惻。
遂:安定無憂。
硒(xi):大笑的樣子。
隅:即「溼」,河名,指漯河。
泮(pan):岸。
總角:古時兒童的髮式,借指童年。
宴:逸樂。
晏晏:和好柔 順的樣子。
旦旦:誠懇的樣子。
大意:
小夥走來笑嘻嘻, 拿著布幣來換絲。
不是為了來買絲, 藉機找我談婚事。
談完送你過淇水, 一直送你到頓丘。
不是我要延婚期, 是你沒找好媒人。
請你不要生我氣, 定下秋天為婚期。
登上殘破的牆垣, 心中念你望復關。
遙望不見復關影, 低頭傷心淚滿面。
望見復關心中喜, 喜笑顏開話不斷。
你又佔卜又問卦, 卦象吉利沒惡言。
把你大車趕過來, 我帶嫁妝隨你遷。
桑樹葉兒未落時, 枝葉繁茂色澤潤。
小斑鳩啊小斑鳩, 不要貪嘴吃桑椹。
好姑娘啊好姑娘, 不要痴情迷男人。
男人沉迷於愛情, 想離開時可脫身。
女子沉迷於愛情, 想要脫身不可能。
待到桑葉飄落時, 顏色枯黃落滿地。
從我嫁進你家門, 三年吃苦又受累。
淇水浩蕩滔滔流, 打溼我的車帷幔。
我作妻子沒過錯, 你作丈夫差錯多。
男人心理不可測, 三心二意沒品德。
當你妻子整三年, 終日忙碌活全乾。
起早貪黑操家務, 沒有哪天有空閒。
生活安定無憂愁, 你卻粗暴又專橫。
親兄親弟不知情, 總是拿我作笑柄。
靜心思前又想後。 獨自悲愁心哀傷。
當初相約同到老, 到老儘是愁和怨。
淇水雖寬有河岸, 漯河再闊也有邊。
從小一塊同遊樂, 有說有笑心喜歡。
忠誠盟誓都明白, 哪知從此已改變。
過去時光不留戀, 一刀兩斷不再談!
詩人是農村婦女,農村四周的自然景物,是她每天所接觸的熟悉的,詩人觸物聯想,便歌唱起來。第三章的「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是起興,比喻年青貌美的少女初婚的幸福。第四章的「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也是起興,比喻棄婦面容憔悴與被棄的痛苦。第三章的「籲嗟鳩兮,無食桑葚」是對喻,喻下兩句「籲嗟女兮,無與士耽」。第六章的「淇則有岸,溼則有泮」是反比,比氓的變心是無邊無際不可捉摸的。這些,對於塑造形象,突出主題,加強詩的思想意義,都起了積極作用。
這是由於現實矛盾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其形式有二:1.句法對比者,如「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之耽也,猶可說也;女子耽也,不可說也」。這是士和女兩種不同人物的對比。「桑之未落」與「桑之落兮」的對比,「不見復關」與「既見復關」的對比,都是互相映襯,收到更好地塑造形象、抒發感情的效果。2.前後對比者,如氓在未婚前是「言笑晏晏,信誓旦旦」;在婚後則「言既遂矣,至於暴矣」。前後不同態度互相映襯,描繪出氓虛偽的本質。
詩是形象思維,不是抽象的說教,要用具體的事物,抒寫抽象的意境。形象的語言,容易引起讀者想像、共鳴,增強詩的魅力。《氓》詩人用氓住的地方「復關」代表氓,用「總角」代表幼年。以送行之遠、乘垣望關表多情。以車來賄遷表同居,以「淇水湯湯,漸車帷裳」表大歸。以「三歲」表多年,以「二三」表反覆。這和《小雅·採薇》詩人用「楊柳依依」代春,「雨雪霜霏」代冬,性質是一樣的。收到語言雋永,耐人尋味的效果。
名家點評
歐陽修《詩本義》卷三:《氓》,據《序》是衛國淫奔之女色衰而為其男子所棄困而自悔之辭也。今考其詩,一篇始終皆是女責其男之語。凡言子言爾者,皆女謂其男也。至於「爾卜爾筮」獨以謂告此婦人曰:「我卜汝宜為室家。」且上下文初無男子之語,忽以此一句為男告女,豈成文理?據詩所述是女被棄逐怨悔而追序與男相得之初殷勤之篤而責其終始棄背之辭。
朱熹《詩集傳》:此淫婦為人所棄,而自敘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夫既與之謀,而不遂往,又責無所以難其事,再為之約以堅其志。其計亦狡矣,以御蚩蚩之氓,宜其有作而不免於見棄。蓋一失其身,人所賤惡,始雖以欲而迷,後必以時而悟,是以無往而不困耳!士君子立身一敗,而萬事瓦裂者,何以異此?可不戒哉!
高亨《詩經今注》:這首詩的主人是一個勞動婦女。她的丈夫原是農民。他們由戀愛而結婚,過了幾年窮苦的日子,以後家境逐漸寬裕。到她年老色衰的時候,竟被她丈夫遺棄。詩的主要內容是回憶已往,詛咒現 在,怨恨丈夫,慨嘆自己的遭遇。
陳子展《詩三百解題》:《氓》篇和《谷風》一樣,也是棄婦之詞。這都是關於民間婦女生活的故事詩,可以作為小說來讀。陳灃《讀詩日錄》說:「此篇絕妙。」《谷風》篇的棄婦確是由於其丈夫得新忘舊,《氓》篇的棄婦像是由於其夫始亂終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