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記敘文閱讀答題方法總結(記敘文閱讀知識)
2023-11-02 06:13:12 1
修辭方法是一項重要的閱讀知識,在中考中頻繁出現。常考題型:
題型1:劃線句採用了什麼修辭方法?有什麼作用?
題型2:從修辭方法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的表達效果。
常見的修辭方法和作用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一種事物來比喻另一種事物。比喻裡被比方的事物叫「本體」,用來打比方的事物叫「喻體」,聯繫二者的詞語叫「喻詞」。構成比喻句的關鍵是:本體和喻體必須是性質不同的兩種事物,它們之間必須有相似點。
(1)明喻:構成方式是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像、如、似、仿佛、猶如、一般」一類的比喻詞。如:人走在鐵索橋上,搖搖晃晃,就像蕩鞦韆一樣。
(2)暗喻:暗喻又叫「隱喻」,本體和喻體都出現,中間常用「是、變成、成為、等於」等比喻詞。
如:陽光下盛開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3)借喻:借喻只有喻體,沒有本體和比喻詞。
比喻的作用:把__當做__,生動形象的寫出__,表現了__
2.比擬
(1)擬人:把物當作人來寫,賦予物以人的動作行為或思想感情的修辭手法。
例如: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裡,他們全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老舍《濟南的冬天》
擬人修辭的作用:把物當成人來寫,使事物人格化,生動形象地寫出某事物某特徵,表達作者某情感。
(2)擬物:把人當作物來寫,或把甲物當乙物來寫,我們稱之為擬物。
例句: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親早已迎著出來了,接著便飛出了八歲的侄兒宏兒。(魯迅《故鄉》)
擬物的作用:把人當做物來寫,生動形象,寫出什麼人的某種特點,表現了作者某種感情。
3.排比: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的短語或句子排列在一起,叫做排比。
例句: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朱自清《春》)
排比的作用:增強語言氣勢,加強某種感情,表現了某種意思。
4.誇張
概念:對人或事做擴大、縮小或超前的描述,以強調或突出某一方面特點,這種修辭手法我們稱之為誇張。
種類:
(1)擴大誇張,也就是把人或事物故意往大、多、快、長、強等方面說,使它超出事物本身。
例:他每一天每一點鐘都要換一套衣服。人們提到他,總是說:「皇上 在更衣室裡。」
(2)縮小誇張,就是把人或事物故意往小、少、慢、短、弱等方面說。
如:教室裡靜得連一根針落地都能聽見。
(3)超前誇張,就是把後出現的事物說成先出現的,或者是同時出現的。
例如:他酒沒沾唇,心早就熱了。
誇張的作用:突出強調了__,表現了__,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5.借代:不直接說某人或某物的名稱,借同它密切相關的名稱去代替。被代替的事物稱為「本體」,用來代替的事物叫「借體"。借代重在事物的相關性。如:用「紅領巾」代替「少先隊員」。
(1)特徵、標誌代本體:即用借體(人或物)的特徵、標誌去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如:在那美麗的校園裡,我看見了很多紅領巾。
(2)專名代泛稱:即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專用名稱作借體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如:我們周圍,有很多「雷鋒」。
(3)具體代抽象:即用具體事物代替概括抽象事物。
如: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用小米加步槍,打垮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
6.反覆:為了突出某個意思,強調某種感情,特意重複某個詞語或句子。
(1)連續反覆:接連重複相同的詞語或句子,中間沒有其他詞語出現。
如: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2)間隔反覆:是相同詞語或句子的間隔出現,即有別的詞語或句子隔開。
如:雪降落下來了,像柳絮一般,像蘆花一般,像蒲公英的帶絨毛的種子一般在風中飛,雪降落下來了。
反覆的作用:突出強調了__,表現了__。
7.設問:無疑而問,自問自答。
如: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設問作用:引起讀者注意思考,激發讀者閱讀興趣。
8.反問:只問不答,答在其中。
如:①難道我們不應該從中吸取教訓嗎?
②人與山的關係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們感到親切、舒服呢?
反問的作用:加強語氣,表現某種意思或某種感情。
9.對偶:對偶就是把結構相同或相似、字數相等、意義上密切相聯的兩個短語或句子,對稱地排列在一起的句子。
如:①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②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 樂而樂。
對偶作用:使句式整齊,形式優美,音韻和諧。
10.雙關:是利用語音或語義的相連關係,使語句同時具備雙重意義,造成言在此而意在彼、意在言外的效果的一種修辭手法。
[1]諧音雙關: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條件使詞語或句子語義雙關。如:山頂滾石頭--石打石(實打實)(2)語義雙關:利用詞語或句子的多義性在特定語境中形成雙關。如:我們的船繼續向前走,我知道我在走我的路了。
11.反語:反語就是故意說反話,字面上的意思是這樣,而實際上的含義正好相反。
如: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緻極了。
作用:強調了某種意思,表達某種感情。(有時答加強諷刺意味)。
中考例題
1.從修辭角度賞析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2020年遼寧省大連市中考試卷《愛的傳遞》)
畫波浪線句子:參與一場又一場生命接力,見證一段又一段人間大愛,留下一次又一次感動的淚水。
解答:運用排比的修辭寫出了愛的傳遞的事情之多,感人之深,增強語勢。
2.選文第四段畫線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2020年遼寧省鞍山市中考試卷《窗臺上的小斑鳩》)
劃線句:其大小外形和鴿子相似,頸部有一條白斑花紋,看上去像是圍了一條花圍巾
解答: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將斑鳩脖頸的白斑花紋比作「花圍巾」,生動形象的寫出斑鳩美麗的樣子,表達了我對斑鳩的喜愛之情。
3.選文第七段畫線的句子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有什麼作用?
(2020年,遼寧省丹東市中考試卷《父親和苦瓜》)
劃線句:那熟透的苦瓜裂開了嘴,露出一排排紅的果肉,就如一朵美麗的紅花。
解答:運用了擬人比喻的修辭。作用:「裂開了嘴」,賦予了苦瓜以人的特點,把露出緋紅果肉的苦瓜比作一朵美麗的紅花,生動形象的寫出了熟透的苦瓜漂亮的樣子,表達了對熟透了的苦瓜的喜愛之情。
4.請從修辭的角度賞析下面的句子。(2020年遼寧省盤錦市中考試卷《趕鳥的孩子》)
句子:可沒過兩天他們就識破了這個招數,把稻草人晾在一邊,毫無顧忌地飛到地裡,大快朵頤。
解答:運用了擬人的修辭,生動形象的寫出了鳥的聰明,膽大,吃得非常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