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第三極吸貓(Z世代第三極吸貓)
2023-11-03 22:16:10
Z世代第三極吸貓?中新社青海海北州8月13日電 題:Z世代「第三極吸貓」:可衛星「捕捉」,可變身「撿屎官」,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於Z世代第三極吸貓?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Z世代第三極吸貓
中新社青海海北州8月13日電 題:Z世代「第三極吸貓」:可衛星「捕捉」,可變身「撿屎官」
中新社記者 張添福
不同於宅家「吸貓」,一群「Z世代」正在地球「第三極」青藏高原「吸貓」。而此貓非彼貓,被「吸」者是高原貓科大家庭裡的荒漠貓、雪豹、猞猁、兔猻等。
1999年出生在山東曲阜的孔玥嶠,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研究生,雖「領命」遠赴千裡之外的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吸貓」三四個年頭,但「親手吸貓」的機會少得可憐。
「荒漠貓是中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在青海、四川等地有分布,但很少有團隊開展系統調查。」孔玥嶠介紹,2019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聯合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開始在青海片區老虎溝做預調查。
何故稱為老虎溝?老虎溝沒有貓科動物老虎生存證據,當地農牧民推測,先民們或把溝內雪豹當老虎,「老虎溝」的名號得以口耳相傳。而溝口,則是荒漠貓的天堂。
「預調查時,我們發現老虎溝溝口荒漠貓比較多,而且主要棲息在人工造林地中。」2020年開始,孔玥嶠跟隨北京大學李晟研究員團隊,將紅外相機布設在更廣區域,「我們看它喜歡什麼樣的棲息地,是否只依賴於人工棲息地」。
身為「撿屎官」,孔玥嶠說,團隊撿拾不同動物的糞便,以此來推斷生物多樣性,甚至通過分析DNA來推斷其獵物。
2021年,經官方審批,上述團隊在全球首次給十隻荒漠貓佩戴衛星跟蹤項圈,來「捕捉」定位。「項圈可以告訴我們荒漠貓在什麼時候會遠離傳統棲息地,甚至何時何地喜歡橫穿馬路,方便我們開展相應的保護工作。」孔玥嶠說,如今,研究目標已擴展至荒漠貓「喜歡住在哪,吃什麼,什麼時候出門,出門幹什麼」等「瑣事」,藉此可全方位了解其生態行為。
「我們有一次去回收紅外相機,沒辦法去縣城吃飯。比較慘,我們只能坐在雪地裡吃,突然兩隻荒漠貓從樹林裡走了出來。」對於機警的荒漠貓,孔玥嶠說這種「偶遇」異常難得,「它們看了我們一眼,又回去了」。
比起孔玥嶠親眼看到荒漠貓猶如「中」,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服務保障中心野生動物救護繁育站新晉「奶媽」張玉珍可謂唾手可得,「我們這裡正在救護三隻荒漠貓,每頓飯給每隻荒漠貓投餵40克雞胸肉。現在按照專家意見,適當『加餐』,用牛肉來補充微量元素。」
正在替換貓砂的張玉珍出生於1998年,面對普通家貓大小的荒漠貓,似乎有點膽怯,「荒漠貓看著有點兇巴巴,但有的時候,它在籠子裡跑上跑下,也挺活潑可愛。」
「造訪」人類安置的新家,荒漠貓倒也遵守規矩。「荒漠貓如廁基本都會自覺進入貓砂,不會亂拉亂尿。」張玉珍說,「有時候它也會趴在貓砂盤裡,可能貓砂跟野外環境有點像,比較有安全感。」
救護繁育站站長李全亮介紹:「三隻荒漠貓只有兩月齡,他們或跟父母『走散』,難以獵食,才被生態管護員送到站裡。野化放歸,這是所有『奶爸』『奶媽』的共同心願。」
說起「吸貓」,特別是對於高冷的「雪山之王」雪豹,李全亮「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2021年,李全亮參與了中國首例雪豹救助放歸與科研監測相結合的案例——受傷雪豹「凌蟄」在祁連山放歸,「通過衛星項圈定位顯示,它曾到過青海省海北州、西寧市、海東市乃至甘肅省等大片區域」。
但如今,「凌蟄」衛星項圈數據已無法正常回傳。
「成年雪豹有了生存技能後,會開闢自己的領地。我希望『凌蟄』能夠跟其它種群的雪豹結合,生更多的雪豹寶寶。」李全亮笑道。(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