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中熊貓白沙河(尋鳥記聚焦馬踏湖)
2023-11-01 02:14:27 2
今年,一些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珍稀鳥類在山東一些湖泊、溼地等地帶頻頻「亮相」,有的甚至成為了「留鳥」,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是什麼吸引它們「定居」山東?帶著疑問,本臺記者踏上了兩種珍稀鳥類的尋找之旅。
上午9點,記者跟隨淄博市愛鳥協會,踏進泛著綠意的馬踏湖溼地公園,尋找一種全球近危物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同行的攝影愛好者宋開才告訴記者,原來很少見,現在已經是馬踏湖的留鳥了。
春日裡的馬踏湖,草長鶯飛,生機盎然。開車行進在繞湖公路上,淄博市愛鳥協會會長莊力向記者介紹,這種鳥多生活在蘆葦蕩中。
「就要有一大片蘆葦才能活下去,早上一般吃一兩個小時,在最裡邊看不見它。」
記者一行人在蘆葦蕩間走走停停,仔細尋找鳥兒的蹤跡。
「有時候拍,鳥並不叫,就能聽見它吃葦子的聲音,你聽(扒蘆葦的聲音)。」
在莊力的提醒下,記者循聲找尋,只見幾隻雀時而在叢叢蘆葦間跳躍,時而站在蘆葦杆上環顧四周,還有多隻水鳥在湖面悠閒遊弋。
「這個鳳頭鸊鷉離得近,這就是斑嘴鴨.....」
繞湖行進間,記者時不時看到成對的鳳頭鸊鷉在粼粼湖面上「跳舞」,偶爾十幾隻天鵝從空中成群飛過,一隻蒼鷺翱翔於天際,棕頭鴉雀、斑嘴鴨、白眉鴨、綠頭鴨等更是常見,這裡儼然成了鳥兒的樂園。
中午11點20分,此次尋「鳥」之旅已經持續了兩個多小時,就在記者不抱希望,以為此行落空的時候,就在景區五賢祠附近,突然驚喜地發現了它的蹤跡。
「是嗎?是它是它。我看見從這一飛。(鳥叫)」
突然,一個頑皮的身影從蘆葦叢中忽閃即逝,叫聲清脆,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那有一隻,好幾隻,這是一群。」
只見一小群貌似麻雀的「小精靈」在蘆葦間跳躍,體型嬌小,黃嘴黑眉。莊力告訴記者,這就是此行尋找的「主人公」——震旦鴉雀。
「你看一下它怎麼吃蘆葦,它把蘆葦咬開吃裡邊的蟲子,(震旦鴉雀叫聲)聽它叫了嗎?這是標準叫法。」
震旦雅雀是中國特有的珍稀鳥類,百度百科記載,古時印度稱華夏大地為「震旦」,所以這種鳥類以「震旦」命名,因其多生活於蘆葦蕩中,數量稀少,被人稱作「鳥中大熊貓」。莊力說:「水不能汙染,空氣不能汙染,它對生態環境還是要求比較高的。」
(圖片由淄博愛鳥協會提供)
上世紀60年代至21世紀初,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逐步加快,大量汙水匯入馬踏湖,湖區生態功能嚴重退化,汙染綜合治理刻不容緩。桓臺縣關停、搬遷湖區汙染企業,對直排企業的汙水處理設備進行全面提標改造,先後實施了馬踏湖溼地生態修復蓄水、自然保護區溼地恢復等項目,治理河道150公裡,綠化面積10萬畝。淄博市生態環境局桓臺分局局長宋強介紹,將湖區劃定為限制開發生態保護區,關停、搬遷周邊汙染企業35家,杜絕不達標水質進入湖區。
一系列強有力環境治理措施的有效落實,讓馬踏湖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湖區水質穩定維持在地表水三類標準。如今的馬踏湖溼地公園碧水環繞,阡陌縱橫,內有2000多條河道、20000畝蘆葦田。今年年初,馬踏湖入選全國首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常年在馬踏湖拍攝的宋開才激動地說:「鳥中熊貓來馬踏湖做客,留在馬踏湖這也是種驕傲。」
告別「鳥中大熊貓」震旦鴉雀,記者又踏上另一種珍稀鳥類的尋找之旅。
乘車向南行駛100多公裡,早上8點30分,記者站在了山東第二大淡水湖——東平湖湖畔,一望無際的湖面上,隱約可以看到多隻水鳥在嬉戲覓食,然而,這都不是記者此行要找尋的珍稀鳥類。
走在春光明媚的東平湖湖畔,呼吸間伴著春日泥土的氣息,記者在湖邊走了大約半個小時後,一無所獲,無奈之下,只能上車沿著繞湖公路繼續前行。行駛了大約十五分鐘後,記者來到了一片更為廣闊的水域,碧波浩渺,水草豐盛。下車稍候片刻,記者聽見了同行的東平觀鳥護鳥協會會長陳昌倫一聲驚呼:「上了上了,一會還得來。」
抬頭望去,兩三隻頭部泛著綠色光澤的鳥在空中悠哉飛翔,最終落於湖面嬉戲的種群中,上體黑褐色,腹部白色,目測有幾百隻,這便是此次尋「鳥」之旅的第二個主角——全球極危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青頭潛鴨」。
(圖片由東平觀鳥護鳥協會提供)
陳昌倫興奮地告訴記者,不久前,1600多隻青頭潛鴨在東平湖嬉戲覓食。經專家確認,這是青頭潛鴨在國內最大單一集聚種群。「形成鳥浪,當時我看到很激動,像雲彩一樣,太漂亮了,那太壯觀了。東平湖的環境好了之後,來了多年沒有的珍稀鳥類。」
青頭潛鴨在全球範圍內被發現的數量曾經不足1000隻,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曲阜師範大學生態學博士高曉冬告訴記者,青頭潛鴨在省內目前主要棲息在南四湖、東平湖流域以及山東與河南交界的黃河故道。從東平湖發現這麼大種群的青頭潛鴨,可以推測跟整體的溼地環境改善有很大的關係。
(圖片由東平觀鳥護鳥協會提供)
溼地環境改善,得益於山東堅持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持續開展南四湖-東平湖流域汙染綜合整治。僅東平湖就取消了12.6萬畝的人工養殖,清除投餌機3000多臺,關閉沿湖澱粉加工等汙染企業607家。東平湖管理委員會副主任付茂魯:「目前東平湖水質穩定保持在三類水標準以上,局部甚至達到二類水。」環境好不好,鳥兒最知道。數據顯示,山東2021年生態環境質量指標再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水平,國控地表水考核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到75.2%,提升比例全國最高,在2020年歷史性全面消除劣五類水體的基礎上,又歷史性消除五類水體。隨著生態環境改善,除了震旦鴉雀、青頭潛鴨之外,今年以來,中華秋沙鴨、黃胸鵐等珍稀鳥類也是頻頻「亮相」山東,見證了山東生態環境之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