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為什麼不反抗就自殺了?蒙恬為什麼沒有勸住扶蘇?
2023-11-11 04:59:22 2
古代繼承人立嫡立長,秦始皇的遺詔立的就是長子扶蘇,在太史公司馬遷的《史記》中就是這樣記載的。他講述了趙高夥同丞相李斯一起篡改了始皇遺詔,將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立為太子,從此秦王朝就一步步走向了滅亡的道路。
公子扶蘇性仁、和善,他認為秦朝統一了六國,但是各國人民還沒有熟悉和接受秦國的統治,因此需要循序漸進地推進各項改革措施。對於秦始皇遭受盧生和侯生矇騙的這件事以及後來秦始皇發怒要焚書坑儒的這種行為,扶蘇是不忍心的。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儒生何其無辜,要為了盧生和侯生兩人所犯下的過錯而買單!於是扶蘇就多次上諫秦始皇,希望他能夠打消這個念頭。可秦始皇一意孤行,不僅坑殺了鹹陽城內的四百多名儒生,還下令讓各地的官員召集當地有名的儒生到京城鹹陽來競賽入朝為官,其實只是以這為藉口,將這些來到鹹陽的儒生全部活埋了。就是因為扶蘇多次阻撓自己焚書坑儒,所以秦始皇開始有意的疏遠扶蘇,還將扶蘇下貶到了邊關上郡去監守蒙恬大軍,以及協助蒙恬修築長城,抵禦北方遊牧民族匈奴的進犯。
而遠在鹹陽的秦始皇卻開始了他人生中的最後一次出巡視察,在沙丘宮秦始皇終於熬不住駕崩了,他身邊帶有的比較重要的人有蒙恬的弟弟蒙毅、丞相李斯、寵臣中車府令趙高和幼子胡亥。在他死之前曾下過一道遺詔,遺詔上分明寫著讓扶蘇將三十萬大軍的兵權交給蒙恬,命令扶蘇趕快回到鹹陽主持自己的葬禮以及繼承大典。可是奸臣趙高威脅丞相李斯和他一起篡改遺詔改立胡亥為下一任君主,還假詔扶蘇的諸多過錯,下令扶蘇和蒙恬自殺謝罪。司馬遷在《史
記》中就是這樣描述的。司馬遷認為秦始皇將長子扶蘇立為了太子,還讓扶蘇繼承皇位,是趙高從中作梗篡改遺詔,使得公子扶蘇飲恨自殺。
然後就有人對此表達了自己的疑問,公子扶蘇為什麼不反抗呢?他手握三十萬大軍,又有蒙恬這位大將從中輔佐,相信假以時日一定能夠反抗成功的。面對這道突如其來的要賜死他的聖旨,他就沒有一點要去討個說法的意思嗎?
扶蘇深受儒家文化的薰陶,骨子裡的忠孝思想比較古板,於君來說,秦始皇不僅是他的父親更是這個國家的皇帝,他下發的命令,扶蘇不從就是對秦始皇的不忠。於父來說,秦始皇是扶蘇的親生父親,從小就對他寄予厚望,可是扶蘇卻屢屢頂撞秦始皇,現在秦始皇要賜死他了,他如果不照做的話就是不孝。扶蘇又豈是那不忠不孝之人!
再加上,當時趙高和李斯對秦始皇的死秘不發喪,他們一是害怕天下大亂,二是害怕他們合夥謀殺扶蘇的罪名洩露。扶蘇和蒙恬遠在上郡,根本就不知道秦始皇那邊發生了什麼事,這就是古代的通訊技術太落後所導致的消息接收周期太長。扶蘇不知始皇已死,他心裡只以為自己敬重的父親已經對自己失望透頂,自己活下去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所以他毅然的選擇了赴死。
蒙恬曾經勸阻過扶蘇,他不愧是沙場老將,不僅對戰場上的各種心機陰謀看得很通透,對於這道不知道誰發來的聖旨他心裡是極度懷疑的。可是蒙家世代效忠秦王,對秦始皇嬴政他更是無比忠心,為秦始皇的統一大業立下了不少功勞。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他不願意按照聖旨上的旨意去赴死,所以要求要進京面聖,為自己討一個說法。蒙恬勸扶蘇就是這樣說的:「陛下能夠將監守三十萬大軍的重任交到你我手上,那必是對我們極其信任,況且陛下還沒有立太子,這些都是說不定的事情,你怎麼可以因為這麼一道詔書就去死呢,萬一這詔書是假的呢?」
可是,扶蘇是君,蒙恬是臣,扶蘇已經下了決定,蒙恬也阻止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