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韓戰紀實(真實的韓戰)
2023-11-11 01:41:07 2
中日甲午戰爭之後,朝鮮半島這個曾在某種程度上依附於中國的王國受到了日本的統治。1910年日本帝國主義吞併朝鮮半島,使它成為一個被徵服的省份。而面對即將結束的二戰,日本在戰敗後,如何分贓東亞成果,將是美蘇兩個大國博奕的主要目標。
朝鮮半島這個特別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是蘇美兩個大國爭奪的焦點。美國插手朝鮮半島的理由是:其一,無論是二戰後的實力還是意識形態上,蘇聯都是他的敵人,而在美國佔有日本後,防止蘇聯進攻日本,朝鮮半島是一個明顯的緩衝地帶;其二,如果美國覬覦東亞,而朝鮮半島又是一個天然的橋頭堡。
雅爾達會議後,於1945年7月的波茨坦會議,美英蘇三國軍事首腦實行了再次會晤,波茨坦會議對日本發出了最後通牒,可日本置若罔聞。7月15日,美國一艘裝有原子彈的戰艦已在靜靜的駛向提尼安島。在波茨坦會議上,蘇軍總參謀長告訴馬歇爾,蘇聯在對日宣戰後將進攻朝鮮,並問美軍是否可以為配合這次進攻,在朝鮮海岸實施軍事行動。馬歇爾明確回答,在日本未被摧毀,日本在朝鮮半島南部的軍事力量未被消滅以前,美國不準備對朝鮮半島實施兩棲作戰。美國的小算盤無非是不想在朝鮮半島付出犧牲。
1945年8月6日,第一枚原子彈「小男孩」在日本廣島上空爆炸,廣島當場死亡78105人,傷者十多萬人,廣島瞬間變成了人間地獄。而美國在向日本投下原子彈時,並未通知蘇聯,當然,蘇聯也是知道的,8月8日晚,蘇聯正式招見日本駐蘇大使左滕尚武,遞交戰書正式對日宣戰。而蘇軍的對日宣戰與對日進攻也不予通知美國,8月9日凌晨,150萬蘇軍於中國東北1200公裡的戰線上,以陸、空、坦克兵等近20個集團軍全面發起了對日進攻。同樣是在8月9日,美國向日本投下了第二顆原子彈「胖子」。8月10日,美軍劫獲日本密碼,日本有要求投降的電文。8月15日日軍向世界宣布無條件投降。
自蘇軍8月9日對日軍發動進攻後,在10來天的時間裡,日本關東軍死亡8萬多人,被俘10幾萬人,摧枯拉朽,日本潰不成軍。蘇軍不僅在地面進攻,而且還連續實施登陸作戰,很快解放了羅津和清津這兩個北方重要港口。蘇軍進展之快,讓杜魯門意識到朝鮮半島將很快落入蘇聯之手,而此時的美軍尚在衝繩,這讓情急之下的杜魯門大罵羅斯福愚昧之極,為何要邀蘇軍來參加對日作戰。然而,他殊不知羅斯福才是高人,因為邀不邀請蘇軍,蘇軍都會來,而雅爾達會上已事先約好的聯合託管,就算你蘇軍現在佔有了朝鮮半島,將來也是我們共同託管。
1945年8月的一個仲夏之夜,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國務院、陸軍部、海軍部三部協調委員會的大員們正在召開緊急會議,研究在朝鮮的日本軍隊的投降問題。國務院的代表一開始就向軍方的將校軍官們提出,出於政治上考慮,美國接受日本投降的區域要儘可能往北推移,制止蘇聯控制朝鮮全境。
這是一個十分頭痛的問題。會議在激烈的爭論中持續到凌晨1時,但還沒有拿出一個十全十美的方案。休會期間,助理國防部長約翰麥克洛伊讓陸軍參謀處參謀迪安臘斯克上校用三十分鐘時間拿出一個方案,以便會議討論。臘斯克和另一名參謀查爾斯·博尼斯蒂爾上校將一張朝鮮地圖鋪在桌上,在朝鮮半島狹長的版圖中儘可能中間部位搜索,他突然注意到地圖上的北緯38度線,既可以把朝鮮半島大體上分成兩半,還能將首都漢城包括在美軍的受降區。於是,臘斯克拿起一支紅色鉛筆,乾淨利落地在朝鮮地圖上畫出了一條直線。
一個完整的主權國家的命運就在這兩個從未去過朝鮮的美國參謀手裡改變了。他們僅僅用了30分鐘的時間,就讓南北朝鮮骨肉分離了。臘斯克的方案很快在三部協調委員會上通過,並得到哈裡·杜魯門總統的批准。
而美國在情急之下劃的這條三八線,關鍵的問題是蘇聯能否接受這條由美國人劃定的分界線呢?令美國感到意外的是,一貫善於討價還價的史達林沒有對這條線表示異議,因為他有自己的算盤——把這條線延伸到日本。於是,分割朝鮮的三八線就這樣定下來了。
8月15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投降。西南太平洋地區盟軍總司令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立即發出關於受降的總字第1號命令,其中確定以北緯38度線為界,命令朝鮮地域的日軍在三八線以北者向蘇軍投降,在三八線以南者向美軍投降。史達林此時提出,把北海道北半部包括在蘇軍受降的區域內,遭到了杜魯門的斷然拒絕,只同意蘇聯收回千島群島。史達林想以北海道北半部為條件交換業已攻佔的朝鮮半島南部落空了。實際上,蘇聯不是不想強佔北海道,問題在於自己的海軍不及美軍,而美國為什麼那麼緊張,也不是不想霸佔整個朝鮮半島,問題在於蘇聯的陸軍太強悍。
蘇聯的理由是北海道位於北緯38度線以北,因此蘇軍有權進駐。而麥克阿瑟回應說,如果蘇軍檔案有一兵一卒踏上日本土地,就立即逮捕蘇聯駐日代表團的全體人員。史達林顯然低估了美國獨佔日本的決心,權衡利弊之下只能接受現實,未敢染指日本本土。
幾乎在同時,蘇軍仍馬不停蹄地向朝鮮北部進發,於22日佔領平壤,23日南下至三八線以南的開城,逼近漢城。總字第1號命令發布後,蘇軍撤出開城,北撤到三八線以北地區。從9月8日開始,美軍第24軍軍長霍奇少將率第6、第7、第40步兵師在朝鮮南部的仁川、釜山登陸,在經過不停頓的機械化行軍後,精疲力竭的美軍終於到達那條緯度線,佔領朝鮮三八線以南地區。
這時,整個朝鮮半島沉浸在祖國解放的喜悅之中,並沒有人關注到這條分割線的含義。這條長約300公裡的分界線斜穿朝鮮,截斷了75條小溪和12條河流,以不同的角度越過了高高的山脈,穿過181條小路、l04條鄉村土路、15條道際全天候公路、8條高級公路和6條南北鐵路線,根本沒有考慮政治上的界限、地理上的特點以及水路與陸路貿易的需要。
就這樣,美國和蘇聯為了各自的利益將朝鮮以三八線為界,分裂為南北兩個部分。經劃分,北半部領土面積約佔全半島的57%,人口為40%,南半部分別為43%與60%。
20201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