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火箭彈威力排行榜(遍地未爆炸火箭彈)
2023-11-11 00:06:12 32
在近些年的戰爭中,遠程火箭炮發揮了巨大作用。例如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軍動用了大約200輛M270火箭炮,一共發射了10000枚遠程火箭彈,對,4個零,一萬枚,你沒看錯。這些火箭彈拋射出了600萬枚M77反裝甲/反人員雙用途子母彈。伊拉克軍隊飽受打擊,簡直是屠殺,以至於倖存的伊拉克士兵把這種射程45公裡,一次齊射拋灑無數枚子母彈的可怕武器稱之為「鋼雨」。
不過,在近幾年的戰爭中,尤其是去年的亞塞拜然和納美尼亞的納卡戰爭中,出現了大量的大口徑火箭彈一頭鑽入地下的情景,幾乎都是龍捲風火箭炮所發射的300毫米火箭彈。
很多網友說這是未爆炸的啞彈,也有很多軍事專家支持這種說法,進而還有人據此斷定300毫米遠火的可靠性不高,極容易出現未爆炸的啞彈。
其實,他們都誤解了。
儘管遠火這玩意的可靠性存在很多不確定性,例如子母彈失效,制導系統故障等等,完整火箭彈未爆炸就插入地面,但如此之多的照片就不太合理了, 啞彈是存在的,但絕對不可能這麼多。
其實,大部分插入地面的火箭彈,只是戰鬥部開艙、拋撒完子母彈以後殘留的發動機段,彈體的前半截早在空中就已經炸飛了,這是剩下的後半段的火箭發動機的空筒子。
300毫米火箭炮的簡易制導方式比較有意思,橫向誤差採用彈載小型陀螺儀控制的簡易慣導系統來控制。而縱向誤差,採用時間引信控制戰鬥部子母彈在恰當的時間開艙來調節。在預定的彈道點上,按照火箭彈電子時間裝置的指令,保險執行機構開始動作,通過點火盒引燃解脫遠程保險, 開艙包點燃後將剪切螺栓拉斷,在火箭旋轉離心力和迎面氣流作用下,將子彈拋出。
300毫米遠程火箭炮的主用火箭彈,是射程70公的9М55К火箭彈,彈長7.3米,全備彈重量840公斤,戰鬥部是一種子母彈,需要在百米左右的高度拋撒出去,而剩下的後半截彈體依然會以慣性沿著彈道飛行,最後插入地面。
從所有火箭彈插入地面的新聞照片裡也可以看到,露出地面的火箭彈尾部不過二三米,只是總長7米彈體的很少一部分。因此,這些插入地面的火箭彈,很顯然都是半截彈體。
即使是安裝整體式爆破戰鬥部的300毫米火箭彈,也是頭體分離的設計,在彈道末端,由於時間引信的作用,在上百米的高度,戰鬥部與彈體分離,戰鬥部釋放出減速傘,讓戰鬥部近乎垂直下落,以便增加殺傷威力。而後半截彈體依然會沿著傾斜彈道繼續前進,插入地面。
由於300毫米火箭彈的彈尾帶有可摺疊的彈翼,因此即使彈體只剩下後半截,也依然能相對筆直的衝向地面,鑽入泥土或路面。
近些年,在有300毫米遠程火箭炮參戰的戰爭中,都發生過此類現象,其實絕大部分是拋灑完子母彈以後的後半截彈體,並不是啞彈。
還有亞塞拜然軍隊發射的一枚「龍捲風」火箭炮的300毫米火箭彈,直接貫穿了一輛亞美尼亞吉爾-131軍用卡車的車頭發動機艙,然後插入地面。求司機師傅的心理陰影面。
這是拍攝於烏克蘭東部盧甘斯克附近的一張照片,這枚300毫米遠程火箭炮的火箭彈直接插入了地面,在戰後成為了一處景點。如果這枚火箭彈是啞彈,那麼烏克蘭人決定不會就這樣擺放成景點。
旁邊還配有一個展板。展板上的信息對此枚火箭彈的來源做了說明,指出其可能是來自俄羅斯研製的「龍捲風」遠程火箭彈武器系統,但配圖中出現了一張中國300毫米遠程火箭炮發射的畫面,烏克蘭人比較沒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