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想擁有呢(誰不想擁有這樣一個天才女友)
2023-11-10 23:35:12 1
《那不勒斯四部曲》女性的成長買這套書是源於電視劇《我的天才女友》只看了兩季,放不下主人公的命運,於是買來書從頭看起。
閱讀體驗
這部書閱讀的最大魅力是拿起來放不下,是源於作者的敘說手法。作者以第一人稱的手法敘述了自己的一生,遊絲般的筆觸將動作、語言、表情這些顯現的逐一放大,同時作者顯微鏡般的探究出每個場景下我的內心感受。
類似於《罪與罰》,區別是前者是男性拉斯科爾尼科夫犯罪前後的敘述,後者是女性一生的敘述。前者更多的對人物心裡拆分到質子般的描寫,後者則是對自己和女友跨越50年友情的描寫。
閱讀這部書就好像你是作者多年未見的閨蜜,坐在一個溫暖的房子裡,她連哭帶笑的給你訴說著這些年的經歷,你時不時拍拍她、抱抱她,度過了一個情感交融的下午。
女性情緒的筆觸
摘錄兩段,「恩佐擁抱了我,他在他的那個擁抱裡融入了他嚴肅的力量。儘管他只是在微笑,一個字也沒說,我感覺到他的意思:無論你做什麼決定,我都支持你。」
「她摁著我,我感覺她真的要殺了我,我深切的感覺到我帶給她的失望,還有那種母愛的真相:她很絕望的想為我好,讓我按照她說的來,讓我繼續過她想都不敢想的日子,但我已經實現的生活,這使得她在前一天還是這個街區最幸運的母親。這種自豪變成了仇恨,她要毀掉我,懲罰我因為我所做的糟蹋了上天對我的眷顧。這時候我推開了她」
時代背景
故事梗概時代背景是二戰後半個世紀義大利南部地區,經濟落後,男權至上,恐怖組織,黨派鬥爭。具體場景是義大利最貧窮的那不勒斯地區裡一個最落后街區的九個家庭中人物的成長故事。主要人物是門房的女兒埃萊娜和鞋匠的女兒莉拉,主線是兩人相互扶持又相互競爭的童年、青年、壯年到老年。
故事梗概
埃萊娜和莉拉從小的夥伴,在學校裡也是班級裡面學習最好的女孩子。這裡大多數家庭父親從事的都是城市底層的職業,木匠、點心師、賣水果的,街區富有的就是放高利貸的商人喀拉蚩和索拉拉兩家。每個家庭至少三五個孩子,婦女地位低下,所以小學畢業後莉拉到鞋店掙錢了,唯有埃萊娜繼續上完了大學,成為了作家。
所以在她的老年時候感慨:我的整個生命,只是一場為了提升社會地位的低俗鬥爭。
不少書評說這是一部女性奮鬥史,是一部義大利女權主義小說。
整部書雖然洋溢著女性向上的抗爭、但是滲透出對人生、社會的失望,每個人都是充滿缺憾的一生。
你能從作者的筆觸中感受到對原生態家庭、對故土的的那種一心逃離但又血脈相連的撕扯。就像現實中的我們每個人終其一生只是活成我們父母的樣子,區別只在於物質生活的提高。
作者埃萊娜
情節隨著埃萊娜和莉拉求學,結婚、養育子女、事業的演變描寫了九個家庭的演變。埃萊娜讀書改變命運,成為了作家,完成了自我的救贖,就和我們大多數農村家庭的期盼,成為走出那個街區的驕傲。
這中間作者描寫了埃萊娜童年時候的膽小、青年時候的隱忍、中年的放飛、老年的堅定,從中每個人都能找到你自己的影子。
天才女友莉拉
在埃萊娜一生中始終有著莉拉的伴隨,這不是一種簡單的友誼,而是那種對天才女友的嫉妒下的一種勵志。就好像你怎麼努力也超越不了走在你身邊的那個夥伴。
莉拉是一個天生秉異的女孩子,自小智力超群,總能夠看到事情的本質,看透一個人的深層,任何時候總是能夠知道自己要什麼,這樣一個絕頂聰明的女孩子自小就是一個勇敢無畏的人。
十幾歲的時候在街區女孩子遇到索拉拉兄弟調戲時候,只有莉拉把小刀橫在索拉拉兄弟的脖子上。
雖然她小學畢業就輟學了,但是設計的鞋子成為了時尚,經營的貨店、鞋店總是很快生意火爆,即就是離開丈夫,遭到情人背叛,混落到香腸廠去做低賤的剔骨工,她也能夠很快翻身而起,成為一名計算機專家,開辦自己的工廠。
無論是落魄還是富裕,她瘦弱的身軀蘊含著巨大的生命力,像磁石一樣吸引著身邊的男人。
她的那種聰明都是有根基的,內心一直都有著不變的堅持,那就是善良、正義。
莉拉就像一團火,總是在燃燒、折騰、甚至於靠近她的人苦不堪言,尤其是那些和她三觀不一致的丈夫、朋友。
她永遠都是雪中送炭的那個朋友,而且還是打著你罵著你還一直愛著你的那個朋友。所以埃萊娜稱其為「我的天才女友。」
那個時候的街區也離不開黨派鬥爭,在工人運動成為潮流,甚至於大學教授的孩子都參加了共產黨,和街區木匠的兒子帕斯卡萊一起刺殺資產階級、黑手黨。
鐵路工人的兒子尼諾上完了大學,躋身於知識分子階層,聰明帥氣,算是街區裡面最出色的男孩子,所以先後成為了莉拉和埃萊娜的情人。事業上一度支持工人,但風頭過去後參與資產階級額的社會黨,還當選了議員。
尼諾的聰明是沒有根基的,就像書中對他的分析:
「他喜歡取悅掌權者,而不是為了某種理想奮鬥,它會成為了一個附庸權貴的技術官僚。」
無論是暴力之上的工人運動,還是自由民主的改良,莉拉始終能夠用自己的眼睛來看待這個街區,而不是追隨潮流,成為「烏合之眾。」
埃萊娜則始終用書籍包裹著自己,謹慎甚至於躲閃著潮流,遠離政治,主要是因為她沒有莉拉看的透徹,內心也沒有自己的堅守。
莉拉世俗但從不媚俗,她永遠是你身邊那個最接地氣的人,但絕不是盲從的消費者。所以只能莉拉影響周圍的人,無論是他的丈夫、還是情人、甚至於街區最有勢力的索拉拉兄弟也奈何不了她。
莉拉和埃萊娜都沒有完美的婚姻,一個聰明勇敢,一個木訥隱忍。
但是都有著女性身體裡要怒放的獨立,反抗哥哥、父親的拳打腳踢,反抗男權至上的家庭,反抗婦女低下的社會地位,所以她們註定走出了一條自己撐起一片天的生活,所有的流淚、流血、抗爭都在她們的童年、青年、壯年、老年一路走過。
為什麼寫此書
埃萊娜是在莉拉六十歲失蹤後開始敘述她們的故事。
莉拉為什麼在此時消失?一百個讀者心中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
到了老年,街區有了現代化的高樓,政治派別的鬥爭也趨於緩和,街區的黑手黨索拉拉兄弟也被暗殺,莉拉也似乎從失去女兒的痛苦中走出來了,開始了正常的工作生活。可是此時的莉拉卻無視無息的從街區消失了。
曾經因為參與刺殺資本家被判刑的的,也就是街區夥伴木匠的兒子帕斯卡萊猜測說:「她一定在某個地方,做哪些充滿智慧和想像力的事兒。」
一天上午埃萊娜收到了一個包裹,是她們兩兒時丟失布娃娃,當年正是這兩個丟失的布娃娃給她兩換來了賠償,於是用這筆錢買了《小婦人》,萌動了兩個孩子寫書掙錢的願望,莉拉嘗試著寫了自己的《藍色仙女》,埃萊娜成為了今天的作家。
「兩個布娃娃經過半個世紀,出現在面前,只是證明莉拉還好,她還在意我,她也打破了自己的界限,終於開始週遊世界了,這個世界已經比她的小了。」
這就是書的最後埃萊娜對失蹤後莉拉的猜測。
埃萊娜說:「我愛莉拉,我希望她繼續存在,我希望我能夠使她繼續存在,我覺得這是我的任務,我確信她從小就把這個任務交給我了。」
「我日復一日的寫作就是為了賦予她形狀,塑造她,讓她平靜下來,這樣我也會平靜。」
每個人註定孤獨終老,相互嫉妒相互激勵又相互扶持的兩個女孩子也擺脫不了人類的宿命。
陷入無盡思念和猜測的埃萊娜記錄下莉拉的一生,於是有了這部《那不勒斯四部曲》。
人窮極一生只是為心安。
只要不被忘記就是不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