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優秀】

2023-07-27 15:10:48

  每年都有感動中國人物評選,人們選擇坐在電視機前接受一次靈魂的洗禮。小編整理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歡迎欣賞與借鑑。

  20xx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一:

  我看這個節目其實就是一個超級「催淚彈」,其威力堪比北朝鮮當局剛剛施行的那枚核彈,使人在剛剛過去這個喜慶的春節假期裡,還獲得有一個感受悲情的時刻。每一個獲此殊榮的「英雄」其實都表演了一場悲劇,他們給自己的家庭帶來的是永遠的痛。

  王鋒和妻子潘品教書的日子是平靜和幸福的。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改變了王鋒的命運,也改變了王鋒一家人的命運。

  5月18日凌晨1點剛過,正在熟睡中的潘品被丈夫推醒。「咋有股燒焦的煳味?」王鋒說著打開位於一樓北側的臥室門,此時緊挨著的一樓大廳已是火光沖天、濃煙滾滾,大廳內存放的10餘輛電動車、摩託車正在熊熊燃燒,並傳來「咚咚」的爆炸聲。「失火了,快救人!快救人!」見此情景,王鋒顧不上思索,也顧不上穿衣服,一邊迅速打開樓房的大門,一邊大聲呼救。由於他們一家居住的房間離大門口最近,王鋒折回身衝進火海,先將潘品與一雙兒女轉移到安全地帶。

  濃煙迅速吞噬了整棟樓。「趕緊報警!一樓還有學生!」說著王鋒又衝進火海中,救出了困在一樓的兩名學生和一名託教老師。此時王鋒還沒被大火燒傷,他完全可以保命外逃,等待外援。但人命關天、時間緊迫,隨著「噼噼啪啪」的燃燒聲,潘品在被驚嚇得神情恍惚之中,看到丈夫毫不猶豫地第三次衝進了正在燃燒的居民樓。因為,二樓、三樓還有10多名住戶啊!

  大約過了七八分鐘的樣子,王鋒從火海中跌跌撞撞地跑了出來。此時的王鋒頭髮已全部燒焦,全身像「黑炭」一樣,神志已不清醒,嘴裡一直重複喊著:「樓上有人,快來救人啊!」並且一直沿著小巷向外邊跑邊喊,身後留下了一串清晰的血腳印。

  聽到王鋒的呼喊聲,周圍鄰居紛紛起床加入到救火隊伍之中。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幾天之後,潘品仍然心有餘悸:「由於火勢太大,門口沒有水源,鄰居們回家端水滅火,一盆盆水潑上去,但根本沒有效果。」此時被王鋒呼叫醒的二樓、三樓的居民也紛紛採取自救措施,為專業救援人員的到來施救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當晚1點35分,消防隊員和救護車趕到現場,大火被迅速撲滅。「把王鋒抬上救護車時,他還一個勁地說『樓上有人,先救他們。』」鄰居盧先生嘆息道,那時王鋒已處於半昏迷狀,但他唯一惦記的就是先搶救別人。

  從王鋒所居住的居民樓到通往張衡路口的小巷裡,大約50餘米遠的距離,一路上都留下了王鋒帶血的腳印。直到5月20日下午記者現場採訪時,雖然經過了一場雨水的衝刷,還是能依稀看到那一個個奔跑救人的血印。

  那一夜,王鋒鳳舞烈火,用自己的生命救出了10多條鮮活的生命,使他們全部安全脫險,而他自己卻被重度燒傷。

  在那棟居民樓前,是兩棵又粗又高而又稍微向西傾斜的楊樹,它們枝繁葉茂,青枝綠葉,在略有涼意的晚風中佇立。在那場突發的大火中,它們和鄰居們一起共同見證了王鋒的英勇救人行為和揪人心腸的呼喊。

  愛心接力

  英雄王鋒用他的義舉大愛感動了南陽,感動了河南,感動了中國。中央、省、市、縣新聞媒體及時深入採訪,跟進報導,使王鋒的英雄事跡在全國各地得到廣泛傳揚,彰顯媒體人的責任擔當,喚醒社會愛心救助,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宣傳效果。

  10多天來,人民日報、河南日報、河南日報農村版、大河報、東方今報、南陽日報、南陽晚報、中央電視臺、河南電視臺、南陽電視臺、人民網、新浪網、搜狐網、鳳凰網、騰訊網、大河網、映象網、南陽網等20多家新聞媒體給予迅速集中報導,共刊發報導稿件120多篇。

  南陽日報還開闢專欄,邀請南陽的作家、詩人們賦詩作文,用文學的方式歌頌王鋒。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省作家協會會員張中坡創作的散文《生命的奔跑》就是其中之一,我們不妨抄錄於後:

  生命是最可寶貴的。有人對自己的生命珍惜,有人對別人的生命珍惜,有人對凡是有生命的東西都無比珍惜。當你以奔跑的姿勢拯救別人生命的時候,你奔跑的姿勢就上升到了一座城市的高度,你的生命瞬間也就得到了升華,你的生命也就升華成為南陽的精神之光。

  那個夏日的午夜,你一直在奔跑,赤身赤腳在奔跑,在烈火中三次來回奔跑,在南陽居民區的小巷裡奔跑,用盡全身的力氣在奔跑,用盡整個的生命在奔跑,用自己的生命去搶救別人的生命、保護別人的生命,直到居民樓上的10多名男女老少全部被救出,被燒成「炭人」的你才癱倒在路旁。

  奔跑中,你腳下蹚火,你腳下生風,你一心想的就是救人,你唯一做的就是救人,你一直大聲呼喊的一句話就是:「著火了,快來救人!」當居民樓裡的人們全部被安全救出,當你面目全非、被抬上救護車的那一刻,他嘴裡喃喃說的卻是:「先救別人!」

  你與妻子和一雙兒女居住在離門口最近的地方,不過幾步路的距離。當你打開大門,你可以自己獨自逃生,但你沒有。你愛妻子、愛一雙兒女,他們是你生命的一部分,你不能失去他們。你第一次毫不猶豫地回頭衝進了火海,救出了妻子和一雙兒女。此時,你可以一家三口逃生,但你沒有。你愛託教的學生、愛託教老師,他們也是你生命的一部分。你第二次毫不猶豫地回頭衝進了火海,救出了兩名學生和一名老師。此時,你還可以安全逃生,但面對越燒越旺的大火,你沒有。你愛這些熟悉的或陌生的鄰居,你們在城市的同一屋簷下簡單租住、艱難討生活,他們也被你視作了生命的一部分。你第三次毫不猶豫地回頭衝進了火海,衝上了二樓,衝上了三樓,用嘶啞的聲音,用激烈的敲門聲,喊醒了這些午夜酣眠的鄰居,留給了他們生命的希望。

  小巷裡那一串帶血的腳印,是你奔跑時留下的腳印。它們像一個個鮮紅的心字形狀,烙印在夏天的水泥路上,洋溢著你對生命的無比熱愛。你不是「赤腳大仙」,也不是在煉丹爐煉過的孫悟空,但你卻赤身赤腳在火海裡決絕地穿行。火是灼熱的,火也是可以摧毀一切的。我不知道火在燒烤你的肉體時,你是怎樣的疼痛,但我知道,那時你是怎樣的焦灼,你滿心焦灼的都是別人生命的安全!你哪裡還顧得上自己的疼痛!

  你來自南陽盆地鄉下一個古樸的村莊,你帶著妻子和一雙兒女到南陽打工討生活。在城市裡你依然像鄉村的一株莊稼一樣樸實無華,城市的五光十色和酒綠繁華沒有侵染、影響你的品質和本色。你從不抱怨家庭的貧困,你從不抱怨命運的不公,你用愛心和生命一直在呵護、溫暖著家人。關鍵時候,你又用愛心和生命呵護、溫暖了10多條鮮活的生命。

  此時,家鄉大片大片金黃的小麥已在收割,而你卻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正在接受漫長的治療。你火海救人的消息感動了南陽盆地、感動了大江南北,你的親朋好友參與了救援你的行動,你在南陽的左鄰右舍參與了救援你的行動,你的家鄉參與了救援你的行動,南陽全城參與了救援你的行動,全國各地的無數網友、無數好心人參與了救援你的行動,就連明星黃曉明也參與了救援你的行動……有這麼多好心人參與救援你,在病床上的你並不孤單。這麼多好心人參與救援你,本身就是對你火海救人行為的點讚、敬佩與回饋!尊重別人生命的人,必定也會得到別人的尊重,這就是人世間最至簡至樸的道理!

  作為老鄉,我為你驕傲,我為你自豪。在家鄉父老鄉親和天南海北無數愛心人士的熱切期盼中,衷心祝願你早日康復,重新與家人步入安寧幸福的生活。

  烈火救人英雄王鋒,好人一生平安!

  有位讀者給張中坡打電話說:「看了你寫的《生命的奔跑》,讓人淚流不止!寫得太好了!向你致敬!更向英雄致敬!」

  王鋒的愛心和英雄事跡,在媒體的報導後,迅速引爆了全社會的愛心,天南海北的愛心人士紛紛到南陽南石醫院看望慰問王鋒及其家屬,或是通過轉帳、微信紅包、輕鬆籌等各種渠道為王鋒捐助善款,捐助總額達240多萬元。傳遞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至善大愛、和衷共濟的正能量。

  面對躺在病床上體無完膚、痛苦不堪的丈夫,王鋒的妻子潘品痛徹心扉,這個老實、善良、本分、話語不多的傳統女性,用她的堅強和樂觀默默承受著、期盼著、感激著。這些天來,她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謝謝!」見到每一位前來捐款的愛心人士,她都用那句誠摯的感謝和深深的鞠躬表達著自己的情感。「真的覺得特別過意不去,讓這麼多人來幫助我們,我覺得忐忑不安,無以為報。現在王鋒的捐款已經夠了,請捐給更需要的人。」連日來,她婉言相拒了多筆善款,少則數百元,多則上萬元。「是來自政府和社會的關愛,為王鋒帶來了生命的希望,真的非常非常感謝!我一定照顧好他,鼓勵他爭取早日康復,回報大家的愛。」

  20xx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二:

  《感動中國》,使我們不自覺地向他們靠攏,向他們學習,社會的風氣因此而改變。這就是感動中國的力量,是榜樣的力量,更是人性的力量

  這是一個忠貞追隨者的人生寫照。

  百多年風雨,從黑暗到光明;兩世紀奮鬥,唯初心從未變。

  蛻變

  從童養媳到女紅軍

  王定國的原名叫王乙香,1913年2月出生在四川省營山縣的一個佃戶家庭。困苦的生活迫使她早早地挑起了重擔,六七歲的她,就要到賣擔擔麵的麵食館推磨掙錢。

  那時,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王家也難逃噩運。由於沒有糧食,她的妹妹被活活餓死了,父親也因過重的壓力病故了。無奈的母親賣掉了她三歲半的二弟,才安葬了她的父親。為了活下來,只好把她給了鄰村的李家當童養媳。

  川東地下黨中心縣委委員楊克明以布客身份來山區開展工作。王乙香簡陋的家,成了農會活動的秘密聯絡點。她從退婚、剪長發、解放小腳開始了鬧翻身、求解放的徵途。

  獲得自由的王乙香改名王定國,配合農民協會四處宣傳放腳、剪髮、男女平等三件事,讓婦女勸男人不吸鴉片,動員婦女參加農民協會。

  1933年10月,許世友率紅九軍解放營山,王定國參加了紅軍,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縣蘇維埃政權內務委員會主席、紅四方面軍婦女獨立營營長、川陝蘇區保衛局婦女連連長,為紅軍送彈藥、清剿土匪,拿過槍、上過戰場……

  至今,王定國清楚地記得走上革命道路的那些細節:

  「1932年,我跟著王維舟的川東遊擊隊走南闖北。他有一個侄子叫王波,當時在91師,要我跟著他們走,我就跟著他們打遊擊去了。」「1933年12月,營山縣委在消水河地區召開黨代表大會期間,我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記得那天晚上,縣蘇維埃組織部領導找到我,宣布我為中共正式黨員,無候補期。他們和我談了話,鼓勵我在今後的鬥爭中要更加堅強。入黨令我心緒萬千,心情激動,我感到自己終於有了依靠,有了人生的奮鬥目標。」

  如果說一個人從平凡到偉大有一個起點,入黨就是王定國的起點:「從那天起,我就只有一個想法,跟黨走,不掉隊!」

  長徵

  五過雪山三過草地

  1935年3月,王定國調入紅四方面軍政治部前進劇團,自此開始了艱苦卓絕的長徵路。

  長徵,一個震撼世界的艱難徵程。在王老記憶中,犧牲與戰鬥永不磨滅:「草地我走了3遍,翻了5座大雪山,我們文工團要做宣傳鼓動工作,行軍途中跑前跑後,走的路遠不止二萬五千裡,應該是一倍以上。」王老在雪山上還凍掉一個腳趾頭,「用手一撥,趾頭就掉了,也不疼也不流血。」

  王老記得:「百丈關戰鬥,當時敵人把路全都堵住了,不讓我們走,犧牲了很多人。劇團的人也參戰,我們槍很少,大家都背著樂器趕路,手裡有扁擔之類的棍棒。也不是空手打仗,用棍棍棒棒打。」

  艱苦卓絕這四個字,對長徵中的女紅軍來說,考驗更大。王老說:「過草地很艱苦,仗打得也很苦。敵人多,我們人少,打得好就贏了,打得不好,人就沒了。」

  革命路上有艱險,有時更會身臨絕境。「我們想的,就是打開一條路,唯一目的就是和其他部隊會合。男女沒有什麼區別,打仗時不是說女的留下男的打,而是大家一起打。」王老如此堅定。

  過若爾蓋草地時,王老的體重僅剩下50多斤,「要是胖的話,哪裡過得來啊!踩到泥潭裡就要陷下了。」除了面對敵人的圍追堵截、雪山草地的嚴酷環境,飢餓、疾病、疲勞也是大敵。歷經艱辛,王定國最終還是走出來了。

  讓王老銘記的,是和毛澤東主席一起過草地,「毛主席和戰士們一起行軍,也不騎馬,徒步前行,還一路用濃重的湘潭口音給大家鼓勁兒。」

  王定國的這條路走得心裡踏實,步履堅定。

  戰鬥

  在危難中鼓舞士氣

  從長徵開始,王定國的戰鬥方式就是一手拿著槍、一手拿著劇本。

  王定國身材瘦小,平時就愛唱愛跳,還擔任過地方革命負責人,隨中央紅軍長徵後,被抽調到劇團做宣傳工作。

  今天的人們,已經很難想像那個時代的戰地宣傳是怎樣的情景,又意味著什麼。

  王老曾這樣回憶,「山高路險,道不好走,劇團走前面,當拉拉隊,大家看了我們唱歌、跳舞,忘了疲勞和艱苦,就走得快了。」

  一邊要長徵,一邊要作戰,一邊還要創作、編演、做宣傳。部隊行軍時,劇團必須在隊伍前頭趕路;休息時,演員們還得回過頭來進行慰問演出,從隊頭一直演到隊尾。有人說:宣傳隊員所走的長徵路,有時甚至超過一般部隊的一倍。

  倉德山是紅軍戰士們翻越的第四座雪山。在那之前,戰士們已經翻過了夾金山、夢筆山、長板山。雪山上空氣稀薄,氣候變化無常。上山時,還是陽光明媚,爬到半山腰就雲遮霧罩,寒氣襲人。等爬到山頂時,氣溫更是急轉直下。爬上來時剛出了一身大汗,緊接著被冷風一吹,頓覺腰背冰涼。戰士們的雙手被凍得僵直,幾乎抓不住木棍,耳朵也仿佛是要被凍掉一般。

  就是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王定國和劇團的戰友們仍然堅持著為同志們鼓勁,他們用自己的歌聲和呼喊喚起同志們的鬥志:「打了勝仗以後,劇團要去慰問我們的戰士,我們去唱唱歌,跳跳舞,歡迎歸來的戰士,他們就不想戰鬥的事了,忘記戰鬥的苦了。」

  1936年1月中旬,劇團翻過夾金山到大炮山慰問紅五軍三十七團,那裡人煙稀少,野獸很多,經過艱苦行軍,走了整整兩天兩夜才趕到大炮山腳下的犛牛村。「三十七團指戰員聽說我們冒著風雪,長途跋涉來前沿陣地演出,高興極了,提前為戰友做飯、燒水,並派人前往迎接。演出時,風像刀子一樣刮著戰士們的臉,而臉部肌肉凍僵了,手腳凍麻了,可這喧鬧的鑼鼓聲卻振奮著每個戰士的心。」王定國回憶。

  無悔

  生死追隨不改初心

  在王定國的一生中,更嚴峻的考驗是在參加西路軍作戰那一時期。

  1936年11月,西路軍向河西走廊挺進。王定國所在的劇團改稱為「紅西路軍前進劇團」,過黃河後劇團跟總部行動。

  「戰鬥中,我右腿被流彈擊傷,劇團從士門到涼州時,我右腿又挨一槍,腿完全麻木了,天冷血流出來也凍成了冰,也不知道痛,包紮了一下照樣行軍。」王定國回憶說。

  1936年12月5日,劇社奉命慰問從古浪突圍出來的紅九軍,不料與馬步芳部隊遭遇。終因彈盡糧絕、寡不敵眾,劇社餘下的30多人被敵人抓入了牢房。

  「白天,不見太陽;夜晚,不見月亮。房陰森森,人孤零零,只有豺狼把牢房。」多年後回憶起被俘的境況,王定國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不叛變、不洩密、不出賣組織,千方百計營救戰友,是王定國那個時期的全部信念。

  1937年8月,黨中央在蘭州成立八路軍辦事處,全力營救被俘的西路軍官兵,王定國和戰友們被救出。當時擔任八路軍辦事處黨代表的是謝覺哉。

  等見到營救回來的紅軍官兵時,謝覺哉一下子認出了王定國。謝覺哉日記中曾記載,王定國就是在長徵途中替自己縫過羊毛衣的姑娘。經過「同志們關心,組織上安排」,1937年10月,兩位志同道合的戰友,在蘭州「八辦」簡陋狹小的平房裡,幸福地結成了革命家庭。

  從此,從蘭州、延安到北京,王定國幾乎一直在謝覺哉身邊工作。

  從此,不識字的王定國有了一個不知疲倦的「識字教師」。

  從此,王定國先後生育了7個子女,並全都撫養成才。

  1971年6月15日,謝覺哉與世長辭。王定國在謝老走後的6年裡,先後整理、撰寫、出版了大量謝覺哉文獻,總文字量多達500萬字。

  歲月易逝人易老,但革命者王定國心隨黨走不覺老。

  1983年,從工作崗位退下來的王定國開始了新忙碌。她參與籌建了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中國老齡工作委員會;她還關注林業發展,提出了我國造紙業應走林、漿、紙一體化等建議。2009年4月王定國被全國綠化委員會授予中國生態貢獻獎「特別獎」,2011年又被授予「終身生態貢獻獎」。

更多相關觀後感推薦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