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執導的電影《西遊伏妖篇》觀後感
2023-07-27 17:32:08 2
《西遊伏妖篇》的特效一百分,對原著的還原一百分,對原著的升華更是一百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20xx年徐克執導的電影《西遊伏妖篇》觀後感一:
從來沒有一部影視劇像86版《西遊記》那樣深入人心。深入到很多人以為小說中的文字形象落地後就應該是劇中塑造的那樣!並把這部劇定義為西遊的標準影像,進而用以臧否其他的西遊影像設計。
毋庸置疑也不可否認86版《西遊記》是一部經典。成為經典的一大因素在於其大膽的改編而被吃瓜群眾廣泛接受。問題在於其弱化了原著裡血淋淋的描述部分,而嚴重美化了師徒四人的形象:猴精已不是猴精,豬精也不是豬精,吃人的沙和尚也是精雕細刻的成功人士模樣。
經典的另一大問題在于禁錮了後來者的創新意識,一大批擁躉誠惶誠恐唯其馬首是瞻。而周星馳的西遊系列則是立足原著又不囿於原著進而打破原著,從另一個角度用另一種視覺形象展示了原著的另一種可能性,用顛覆的態度用獨特的視角用後現代主義重新解構人物關係,雜糅進現代語言對白,延續的是典型的周氏無釐頭風格。
西遊伏妖篇最讓人滿意的當屬人物造型和可與好萊塢媲美的特效設計。而最讓人詬病的則是薄弱的劇情和無力回天的演技。我甚至懷疑徐老怪被周星馳綁架了,只是西遊2的掛名導演而已。整部影片嚴重的非典型性徐克作品,完全感受不到徐老怪作為新武俠片導演的氣質所在。影片還大量選用內地新生代小鮮肉,你說周星馳資本妥協也好,媚俗內地市場也罷,他就是這樣任性的改編,啟用,上映了!
寫到這裡揣摩一下,我對西遊伏妖篇的整體評估還是略偏向於認可的。可是我忽然想起去年同期上映的《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同樣出彩的人物造型,同樣精彩的特效設計,那可是被我批的體無完膚的啊!?這兩者有何不同嗎?!有!那就是情懷!區別只是情懷而已!
周星馳一大聰明之處在於急流勇退隱身幕後,用滿頭的白髮和滿身的才華力推當下的年輕演員。當一生所愛的前奏響起,追憶起曾經瀟灑帥氣的周星星,怎不讓人感慨時光無情啊!所謂情懷,就是刻在心底的記憶啊~
20xx年徐克執導的電影《西遊伏妖篇》觀後感二:
在看《西遊伏妖篇》之前,一直看到有人說周星馳的西遊太脫離原著。但我卻不這麼認為,看了《西遊伏妖篇》之後,我更加相信,周星馳的西遊,才是最貼合原著的西遊。
舉幾個例子。
首先是名字。
在《西遊記》第十四回中,唐僧在五指山下救孫悟空時曾說:
「弟子陳玄奘,特奉旨意求經……」
可見,唐僧原名為陳玄奘。
在《西遊記》第十九回中,豬八戒在高老莊向孫悟空表明身份時也曾說過:
「……我因有罪錯投胎,俗名喚做豬剛鬣。」
很多人都知道取經的和尚叫唐僧,豬八戒原是天蓬元帥,但「陳玄奘」和「豬剛鬣」這兩個名字,卻是在周星馳的《西遊·降魔篇》中才被大眾所熟知。
再來,是《西遊伏妖篇》中對紅孩兒的描繪。
《西遊伏妖篇》中的紅孩兒,露餡兒露在孫悟空狠狠地扇了他幾巴掌,然後滿臉的巴掌印忽然發出紅光,隨即噴出火來。
不知多少人對這個場景有印象,但在《西遊記》第四十回中,吳承恩是這樣描寫紅孩兒吐三味真火的:
「一隻手扭著拳頭,往自家鼻子上捶了兩拳。念個咒語,嘴裡噴出火來,鼻子裡濃煙迸出……」
可見,原著中的紅孩兒噴火前就是要打自己兩下的。
還有,便是豬八戒對女色的情節。二師兄在大戰蜘蛛精時表現出來的好色比其他任何版本中的都要露骨,但在《西遊記》第七十二回中,八戒對陣蜘蛛精時有過這樣一段:
「……到水中搖身一變,變作一個鯰魚精……只在那腿襠裡亂鑽,都盤得那怪喘籲籲的,精神倦怠。八戒卻才跳將上來……」
由此可見,八戒的好色,在《西遊伏妖篇》中絕非誇張。
《西遊伏妖篇》中如同這樣與原著一一對應的細節還有很多。
比如唐僧其實在原著中就是個脾氣火爆的人,時不時地教訓孫悟空,在被妖精抓走後也多次有過啼哭;比如沙和尚本來就是個不高興的臉,紅孩兒推脫不想讓沙僧背自己的時候說因為他是晦氣臉自己害怕,而唐僧也同意了……
感興趣的可以親自看原著找一找,你就會發現,周星馳和徐克顯然是詳細地研究過《西遊記》的原著,才能塑造出這樣的人物,寫出這樣的情節。
當然了,周星馳也絕對不是那種照搬原著的人。在我看來,他是在原著的基礎上,進行了十分人性化的改編。
這裡說的人性化,不是指那種大家熟知的理念,而是指,周星馳將很多人性的東西,跟西遊記中的人有機地結合了起來,讓唐僧、孫悟空,甚至妖怪們,都變的食人間煙火,而不再是毫無溫度的方塊字。
在《西遊伏妖篇》中,在原著基礎上進行的最大的改編,就要數唐僧師徒間的關係了。
電影中,唐僧曾經對是三個徒弟說過:「不是你們幫師父取經,是師父幫你們積善修佛」,可見,唐僧與三個徒弟之間的關係,從師父要感謝徒弟幫助自己,變成了徒弟要感謝師父度他們成佛。
當然,周星馳的顛覆當然不僅如此,所以他又給唐僧出了一個更難的題:他不僅要讓唐僧度化妖怪和徒弟,還要讓唐僧度化自己。
現在很多人都說,遇到感情的時候,對別人的事情分析的頭頭是道,等到了自己,總是會和別人一樣抓瞎。
可見,度化別人是簡單的,度化自己,才是最難的。
因此陳玄奘遇到了段小姐,而唐僧的心中,也一直有著段小姐。電影中唐僧說過「有過執著,放下執著,有過牽掛,了無牽掛,這是一種境界,而我只是一個凡人」,很顯然,前面的境界,是唐僧需要做到的,但在《西遊伏妖篇》中,他卻還只是一個做不到的凡人。
可以預見到,最終修成正果的唐僧必然會放下對段小姐的執著,達到那種境界,但在《西遊伏妖篇》中,唐僧還只是個凡人,因此他遇到小善時,糾結許久還是想不顧一切地度化她。
20xx年徐克執導的電影《西遊伏妖篇》觀後感三:
「春節檔」最有趣的就是,截至今天,正在上映的五部電影中,豆瓣評分最高的《乘風破浪》也只有6.9分,而動畫電影《熊出沒·奇幻空間》竟然超過《功夫瑜伽》、《西遊伏妖篇》和《大鬧天竺》這樣的主流大片,以6.5分的成績緊隨其後。周星馳編劇、徐克導演的《西遊伏妖篇》目前僅有5.6分,這個分數,在這兩位近年編劇和導演的電影中得分算是極低的了。周星馳參與編劇的動畫片《長江7號愛地球》都有5.9分;而徐克導演的被剪得面目全非的《深海尋人》也是5.9分,這兩部是他們此前最差的電影了。而我想說的是,這電影沒有那麼差啦!我給了三星,至少比張藝謀的《長城》要好,當然那片也僅有5分。之所以有那麼多負面的評價,顯然是因為觀眾對周星馳和徐克這兩個人的合作的期望太高了吧!他們可曾經是香港電影全盛時期的領軍人物,這兩個人湊在一起,可以想像有多少人想看到他們擦出的火花。然而他們這次的步子邁得小了,就電影本身來看,徐克的印記,僅限於對大場面的視覺掌控;而周星馳式的喜劇元素的硬性塞入,反而傷害了電影本身,也傷害了徐克風格,使全片的基調變得荒誕和尷尬。可以感覺到的是,徐周二人都想要一種顛覆,對原作小說的顛覆,對之前所有作品人物形象的顛覆,但是他們又不敢放開來創作,一開始在人物性格和關係上大作文章,到最後卻又不得不走回原來的舊路。就像一個處在叛逆期的初中生,各種裝逼犯賤,卻還是要乖乖背起書包去上學,這就是這電影的問題所在。電影中的反派九宮真人說要「隨心隨性」,就是想要做什麼就做什麼,然而他們二人又哪裡做得到呢?
先從選角說起
這電影的任性和無釐頭從選角就開始了。對於網上一片罵聲的小鮮肉擔綱主角,我倒是持寬容的態度的,畢竟這是一部純商業片嘛!明星的號召力也是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令我不解的是,為什麼作為主角的取經團隊,師徒四人,連在前作中沒有多少存在感的豬八戒和沙僧的演員都換了呢?把扮演沙僧的李尚正換成巴特爾倒是還好,把扮演豬八戒的我們揭陽的小帥哥陳炳強換成我們不認識的楊一威和出來混個臉熟的汪鐸,我是一萬個不同意啊!
吳亦凡演唐三藏,他是真盡力在演好了,無奈他怎麼演都像個暑假期間出來郊遊的中學生啊!最搞笑的是1990年生的吳亦凡,在電影裡還要處處表現出對大他十四歲的,1976年生(比我還大很多)的舒淇阿姨念念不忘的樣子,實在是太強人所難了!拋開演技,從形象上來說,吳亦凡比文章帥啦!他的最大問題是年齡,原作中的老和尚,真不適合找太年輕的明星來演。孫悟空在前作中是個很邪氣的人物,分別由黃渤和葛行於來扮演他的人形和真身兩個形象,需要指出的是真身的形象實際上是至今最接近小說中描繪的孫悟空那個形象了。而這次啟用林更新,從形象到人物設定都可以看出這個孫悟空已經沒有原來那種妖氣了,實際上回歸到那個慣常的形象上去了,完全失去了特色。豬八戒和沙僧反而極具特點,也延續了原來的那個形象,滿身邪氣而又誇張搞笑,可惜戲份太少了,沒有深入發掘。其他人物,最有印象是姚晨扮演的九宮真人和包貝爾扮演的國王,而王麗坤扮演的戚秦氏太妖豔了,吸引力甚至蓋過了女主角林允扮演的小善,後者跳的那支舞全程起皮。
孫悟空和唐僧之間的關係
作為看過小說《西遊記》的原著黨,我和很多人不同的是,我會帶著對原著小說的觀感和對原著小說中的人物形象的印象來檢驗一部《西遊》電影的故事和人物,而不是拿被捧為經典的1986年央視版《西遊記》的人物形象來對照。這兩個形象有什麼差別呢?小說孫悟空是只不穿衣服,只圍著條虎皮裙,身高僅有一米出頭的野猴子,央視孫悟空是接近戲曲形象的僧人打扮的循規蹈矩的孫行者;小說唐僧是個白胖的老和尚,央視唐僧是個白淨的帥哥;小說豬八戒是只黑色野豬,央視豬八戒是滿臉堆笑的白淨臉豬;小說沙僧是晦氣臉的高大兇神,央視沙僧是任勞任怨的老好人。對這些人物的形象的了解使我對每部作品人物形象的評價和一般人有不小的差距。特別是孫悟空和唐僧這兩個最重要的人物,和他們之間的關係,實際上至今沒有一部影視作品能夠準確還原小說中這二人原來的那種關係。
在電影中,他們竟然在最後稱兄道弟了!而尷尬的是,到底誰為兄,誰為弟,又沒辦法說清楚。這種尷尬其實源於對小說的理解不透,又急於顛覆,結果就是畫虎不成反類犬。在小說中,孫悟空和唐僧的關係也真的是一大矛盾,他們之間的恩怨糾結太複雜了。首先從年齡上來講,孫悟空是至少八百多歲(小說中的生死簿上說「該壽三百四十二歲」,那時候他已經死了,就是已經活了三百四十二年,後來鬧天宮,又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加起來肯定超過八百四十二歲),唐僧也就幾十歲的老和尚,孫悟空比唐僧歲數大得多。但是需要明確的是,在《西遊記》的世界中,年齡是不能按歲數來看的,需要對比經歷,還有心理年齡,因為長生不老的神仙和妖精太多了。唐僧是金蟬子轉世的第十世肉身,鎮元子說他在五百年前就認識金蟬子了,作為金蟬子時,也是不會死的,正不知道已經活了多久,照這個來看,也不比孫悟空年輕多少,而且孫悟空因為長生不老,他的心理年齡最多就二十幾歲,而唐僧此時的肉身是個年長的老和尚,所以孫悟空在唐僧面前,反而是個晚輩。再看恩怨,唐僧和孫悟空雖有師徒之名,卻不是孫悟空的授業恩師,這是最關鍵的一點,這兩人的師徒恩情在於唐僧對孫悟空的解救,就憑這一點就讓這野猴子乖乖護送他西行顯然不夠,所以觀世音讓唐僧給孫悟空戴上「緊箍兒」,而這一法寶,是孫悟空對唐僧怨氣的集中點。
實際上在小說中,唐僧是個個性懦弱、偽善怕死、迂腐無能又是非不分的人,他念「緊箍兒咒」來懲罰孫悟空的時候,往往是輕信旁人而妄加責罰。而孫悟空對唐僧的態度,也不是一味的逆來順受,實際上在其眼中,唐僧是古板糊塗的長輩,和能力欠缺的頂頭上司。他會想出各種法子來戲弄唐僧,在唐僧被妖怪抓去時,他也會袖手旁觀讓其多吃點苦頭,這跟影視作品中普遍表現出來的人物關係出入是很大的。遺憾的是在這部電影中,我們看不到這種複雜的關係的表現,這兩人的關係從一開始就沒拿捏好,卻又妄想顛覆,這是電影最矛盾的地方。也就是說,電影從主題的確立開始,就沒找準方向了。在前作中,孫悟空親手殺死了與唐僧產生感情的段小姐,這是兩個人恩怨糾結的開始,而電影確是延續了這種矛盾的關係。一方面作為凡人的唐僧與三隻妖精在一起需要處處小心,又必須能夠制服他們;一方面他又需要隱藏自己內心對孫悟空的恨,來保持他們的師徒關係。這種不穩定的關係在電影中竟然生硬的表現為唐僧不作不死的打罵和孫悟空充滿怨氣的頂撞,這是最沒有技術含量的。也許是出於對吳亦凡和林更新演技的不信任和照顧,我真的沒見過這麼暴力的唐僧和這麼一副屌樣的孫悟空。
衝突、和解和反轉
電影的情節集中點主要就在表現唐僧和孫悟空師徒兩人的關係上。他們從一開始就很生硬的一直在製造衝突,隨著劇情的發展這一衝突終以孫悟空對唐僧的一次全方位無死角的捉弄達到頂點。製造這一事件所用的道具竟然是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林正英殭屍電影裡就用過的,周星馳自己的《鹿鼎記》裡也用過的,能夠讓一個人跟著另一個人做動作的符咒。然後唐僧和孫悟空就像兩個中學生一樣開始撕逼了,孫悟空將對唐僧的怨恨一口氣全說出來,而這時候唐僧竟然很腹黑的下跪認錯,然後兩人就瞬間和解了。這種過渡非常牽強,我想戲裡戲外沒人會相信他們是真的就這樣化解了矛盾,這給後面的再次衝突和兩人決裂埋下了伏筆,電影到了這裡還算是好的。
接下來是林允扮演的小善的出現,因為她跳的舞讓唐僧想起了段小姐,就對她產生了感情,這也是非常突兀的,但是這些和後面的劇情反轉比較就顯得無足輕重了。順便說一下,那國語版本的《一生所愛》實在太難聽了,竟然一用再用,聽到雞皮都出來了。唐僧因為愛上了小善,讓其加入取經團隊,而孫悟空一直想方設法,為了證明她是妖怪,直到最後把小善家全村的村民都給殺了,唐僧也終於道出了自己內心對孫悟空殺害其愛人的怨恨,兩個人的關係也因此決裂。電影到了這裡好像走向了與原著小說完全不同的路,如果按照這條路走下去,就是一個可以自由發揮的全新的開始了,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周星馳和徐克就打住了。接下來他們就開始往回收,劇情反轉再反轉,整個故事的思想層次也一落千丈。首先是小善終於開口承認自己是白骨精,她變出了一個村的假人來迷惑唐僧(這麼高難度的手法具體是怎麼操作的也沒片言隻語交代),這就先給失心瘋的孫猴子強制洗白了——原來他沒真殺人,打死的都是妖精變的假人。
而接下來的第二次大反轉就徹底把前面的情節完全顛覆了過來。先是孫猴子繼續失心瘋,把唐僧吃掉了,然後所有妖精都出來了,原來這一切都是九宮真人的陰謀。她的目的就是想離間孫悟空和唐僧,以求收編孫猴子,這還是從古至今第一隻不要唐僧要猴子的妖精。這時候反轉開始了,孫猴子一個噴涕就把唐僧噴出來了,原來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因為唐僧識破了妖精的陰謀而將計就計。這雖然說得通但是之前製造的那些矛盾就突然間一筆勾銷了,這一反轉也徹底讓整個故事走回到那陳詞濫調的舊路。取經人還是取經人,不存在一隻叛逆的猴子,也不存在師徒難以化解的矛盾。
徐克的難以掌控和周星馳的強制插入
其實電影看到最後你會發現這就是個平庸的乏善可陳的故事,這與我們對徐克和周星馳的雙劍合璧碰撞出的火花的期待相去甚遠,這就是造成網上惡評的原因。我們回頭看電影裡屬於徐克的東西有多少,屬於周星馳的東西有多少,會發現顯然周星馳需要的是徐克對於視覺奇觀的想像力和掌控能力,這在電影中體現在特效場景的表現上。我們的確看到了上天入地打得燦爛輝煌的動作場面,而除此之外整個故事都是周星馳的,這也包括了那些周星馳式的誇張搞笑手法。有影迷很幽默的說電影裡的每個人都在很努力地演周星馳,這就是現在周式無釐頭的尷尬處境了。找一些奇形怪狀的群眾演員來露臉這種低級的搞笑手段一用再用就不新鮮了;把那些在之前電影中早就有的搞笑老梗一用再用也早就起不到逗人發笑的作用了;所有星輝電影都用同一首配樂你也覺得很應景;把《一生所愛》翻來覆去一唱再唱還要邊唱邊跳已經讓人覺得很噁心了。而這些貼著周星馳標籤的亂七八糟的東西就這樣生硬的塞進了徐克導演的這部電影裡,你能感受到徐克的無奈嗎?
也許是這些年把周星馳捧得高了,他一直飄飄然吧!總覺得他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也許正是大學生們把他叫做「星爺」的時候起,他就開始感覺自己很有內涵了。而其實他有多少料,他自己還不清楚嗎?書讀得不多的話,靠裝是裝不出深度的。奇形怪狀的群演不是深度;周式無釐頭搞笑老梗不是深度;所有星輝電影都用同一首配樂不是深度;《一生所愛》不是深度(那是盧冠廷寫的經典情歌拜託不要再用了,會像《OnlyYou》和《十五的月亮》一樣爛掉的!)。真正的深度不是裝的,是厚積薄發自然流露出來的很自然的表現,不懂的話就多看點書吧!我一直喜歡的周星馳大叔。最後總結:其實我覺得這電影還是挺好看的,孫猴子跟紅孩子打那段燃爆了。但是大人們帶小孩去看就不大好吧!開頭馬戲團那些長相奇特的大叔們會把小孩嚇尿的。
更多相關觀後感推薦:
6.20xx春節賀歲片《西遊伏妖篇》觀後感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