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十部熱血戰鬥愛情番(這部青春時期的9分神作)
2023-08-02 03:20:11
一波「爺青結」來襲。
先是《進擊的巨人》爛尾。
接著是製作過《冰河世紀》《裡約大冒險》的藍天工作室關閉。
就連《海賊王》,也已走上完結的篇章。
△《海賊王》計劃在5年內完結
青春時代的神作一部部完結。
遺憾的眼神掃過之處。
還剩一部。
這片的最後一部劇場版。
來,給幾張經典畫面你回憶下。
沒錯了,就是《EVA》(《新世界福音戰士》)!
一拖再拖中,這部《終》在日本如約上映。
△目前票房已衝上了全球年度前十
口碑如何?
毀譽參半。
但說實話,什麼評價Sir都不意外。
有多少情懷,就有多少苛求。
就像當年TV版結局的全程意識流心理獨白,抑或劇場版結局的全員生死未卜......各種意外操作,對老粉而言都見怪不怪。
畢竟它的創造者,是個以折磨人為樂的傢伙。
而這麼懂折磨人的傢伙,卻改變了無數粉絲的人生。
《行家本色 庵野秀明特別篇》
プロフェッショナル 仕事の流儀 庵野秀明スペシェル
△ 本片字幕由生草字幕組提供
庵野秀明。
熟悉日本ACG的人,早對他的「所作所為」如數家珍。
宮崎駿《風之谷》中巨神兵轟炸場景的執筆者;
《EVA》中龐大世界的創造者;
《新哥斯拉》中開陳出新的顛覆者......
每一項成就,都足以讓他載入史冊。
在大家眼中,他是「天才」「大師」,同時還是一個......
「痞子」(這也是真愛粉才願意發的綽號)。
無數次跳票,不務正業,各種折磨粉絲。
△ 網上還出現過「怎麼才能殺掉庵野秀明」的討論帖
在宮崎駿眼中,這個和自己共事過的怪傢伙,簡直就是外星人。
而另一個前同事鈴木敏夫則說,他像恐怖分子。
和他合作甚密的聲優三石琴乃卻說,他像使徒。
天使還是魔鬼?
作品與人品的雙重割裂,使庵野秀明這個人一直像個謎。
《終》上映之際,一部NHK的系列紀錄片《行家本色》也一併推出。
片子拍了4年,也讓庵野秀明成了其中耗時最長的一位嘉賓。
乍看,這是一部《EVA》最終劇場版的花絮,但其實全片解答了一個前面我們關心的重要問題:
庵野秀明是誰?
一開場,就是各種雷人操作、黑人問號。
顛簸的鏡頭中,我們的「痞子」導演拿著手機一路狂奔。
初看像取景。
但看著看著你發現,他更像是在假裝(在取景地),在逃離(跟拍的節目組)。
Why?
節目組一路慌張小跑,終於被他帶到一個地方。
不解求問,他卻說是「秘密」。
What??
節目組只能自己就地取材,拍來拍去。
他又粗暴制止說,拍這些沒用……
最後,甚至厚顏無恥地讓節目組幫自己剪片。
這一系列異於常人的騷操作,直接讓旁白小哥發出靈魂的感嘆:
就不該對這個男人下手啊!
(看到這Sir也一臉懵逼,但同時明白了為啥這紀錄片能拍4年)
然而這4年,跟他本人做動畫的時間比,小巫見大巫。
製作《終》,他至少花了9年。
為什麼?紀錄片慢慢揭曉了秘密:
2017年9月。
跟拍第一天,節目組來到辦公室,本想拍點工作日常,哪知道……
人影都找不著!!
問問周遭的同事庵野導演何時來,大家都莫衷一是。
因為大家也就偶爾能看到他來上班。
即使來了也沒啥事,很多時候就是打個盹。
然後,第二天第三天繼續找不著人。
所以這部紀錄片上來就抓瞎,跟拍了一個月,毛都沒有。
所以,第一個定義似乎可以下了:
這是個懶人,懶到拖累團隊的程度。
當然,這也跟庵野獨特的工作方法有關。
一般來說,動畫製作會先按劇本做出分鏡,然後根據分鏡做出角色和背景。
但痞子的這部《終》不同。
只有個「不確定是否成型」的劇本,以及「似乎完全不存在」的分鏡表。
庵野說,這一次啊,我不希望咱們一開始就把一切都設計好。
換句話說就是……他不希望大家放心(真不愧是日本王家衛會幹的事)。
不放心的反義詞?
那就是崩潰咯。
每天,一起工作的同事都會集體腦暴。
可每當有同事說出想法,求導演表個態時。
導演又大眼不抬地說……
「現在還不清楚。」
老闆都沒想明白,那下屬更一團漿糊。
可跟慣了庵野的人都知道。
這痞子,就是喜歡追求一些「沒法想明白的事」。
在他的眼中,要是創作者沒有那種「啊,原來如此」的驚奇感和發現感。
觀眾自然也不會覺得,「哦,是這樣啊!」
用人話說就是:
創作者,必須追求超出想像力的作品。
為了達到此等境界,痞子不在乎把同事逼到瘋。
製作《終》時,他還用了真人實拍來捕捉動作。
這是之前三部(《序》《破》和《Q》)完全沒用過的方法。
他希望讓真人給他演示一遍動畫場景,來找到合適的角度。
於他而言,動畫的角度就是靈魂,為了這個靈魂,他甚至不惜讓畫面靜止,來追求一個絕佳的角度。
比如《終》這次,庵野繼續拔高了任性上限,徹底拒絕了分鏡表。
他只想在腦海中,憑空造出一個「失控的世界」。
△ 《終》的預告中驚現兩部初號機
一番操作下來,如果失控的程度真的失控了……那就再改寫。
直到這個「失控的世界」,被他完全控制為止。
確實,如此無視生命時長和金錢成本的人。
才有資格拒絕「自我重複」。
但除了痞子庵野,又有誰敢不按照主流的操作去做EVA呢?
所以,第二個定義可以下了:
這是個狠人,狠起來很變態。
因為不夠狠,作品就一定會重複。
懶人 狠人,是如何養成的呢?
據宮崎駿回憶,當年跟他工作時,這傢伙會直接把製作室當家。
每天早上一來,大家會看到有一雙腳從桌子下伸出來……
仔細一看,是這傢伙在睡覺。
沒人知道他到底幹了多久。
而聲優緒方惠美,對他的信任更是獨一無二。
經過多年合作,她知道庵野麻煩歸麻煩,可不找他做能找誰?
你可能會說,那,這樣的能人應該很自負……
錯。
第三個定義可以下了。
這是個高度「不自信」的人。
比如有人問他,是否會為自己因畫成名而驕傲?
痞子想都沒想就答:
「沒有啊.......這可不是能讓人提起胸膛的生意。」
別人繼續問,可是《EVA》改變了很多人的人生啊!
他答:
「那只能說對不起了。」
(因為被改變的人生)說不定有好的一面,但也可能是不好的。」
呃……還真是坦誠。
所以。
比起大部分名人的被神化,或者自我神化。
痞子反而希望走下神壇。
套個專業詞,這叫「除魅」。
因為他覺得,人就是人,很普通,只有作品能讓人不普通。
所以,只要能做出佳作,即使就地去世也沒關係。
這種玩命式的「作品至上主義」,宮崎駿的形容更生動:
庵野可是流著血,在製作動畫!
而再往遠找原因,就必須看看庵野的童年了。
痞子,其實沒有一個完整的童年。
父親在他小時候,因事故失去了左腿,所以時常會把對世界的憎恨發在痞子身上。
痞子又是一個敏感的孩子。
面對父親的沮喪,他總是理解大於憤怒。
父親是殘缺的,父愛是殘缺的,童年是殘缺的……
這種矛盾的情緒,殘缺的世界觀,讓他逐步形成一種獨特的殘缺美學。
所以,當他開始模仿《鐵人28號》畫起機器人時,總是喜歡斷手斷腳的場景。
殘缺本來不好。
但任何一件事被玩到極致,就能玩出「更好」。
所以你在《EVA》中,也沒少見殘肢斷臂的景象:
比如TV版中,痞子就把真嗣最好的朋友東治的腿給整截肢了……
比起肉體,《EVA》中更為普遍的,是人物心靈的殘缺。
仔細想想,其中每個角色,內心世界是不是都不完整?
殘缺,是《EVA》整個世界觀的本質。
不管是TV版結局(發在真嗣的內心),還是舊劇場版的結局(發生在現實的世界),主線故事裡的「人類補完計劃」,都是一種對殘缺的補全。
用上辯證法,我們也可以說:
沒有殘缺,就沒有完整。
庵野秀明在創作中,首先補全的是自己。
其次,才是那些聲稱被改變了人生的粉絲們。
26年的動畫製作,是一場自我的角力與治癒。
而這場漫長的治癒,並不總會給人治癒感……庵野曾經因《EVA》得了抑鬱症,甚至還想過自殺。
但也是因為《EVA》,他沒死成,就像主角真嗣一樣,不管再怎麼不願意,還是回來繼續駕駛初號機:
「我有結束它的義務。」
這一次《終》,看來是真的結束了。
整整26年,痞子終於畢業了。
也同時擺脫了《EVA》的折磨與榮耀。
聲優緒方惠美問過痞子,「不會開始新的故事了?」
他答:
「不會了。雖然很寂寞,但畢業了。畢業終將來臨,青春終將完結,我的EVA就此終結。」
可新的折磨正在啟動。
最近,在假面騎士誕生50周年的發表會上,作為壓軸的紀念作品第三彈正式公布。
導演,正是庵野秀明。
這是痞子繼《哥斯拉》和《奧特曼》後,又一個特攝項目(2023上映)。
生命不結束,與殘缺的戰鬥就不止。
銀幕前的你呢?
是懶著還是狠著?是苦悶著還是逃避著?
如果說很多粉絲曾被《EVA》改變了人生。
那麼我想庵野秀明的活法,說不定也能啟發你。
恭喜,終於解脫的庵野秀明。
也恭喜,再次讓自己陷入困境的庵野秀明。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海邊的卡夫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