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飲食文化的不同(嶺南食文化百年變遷)
2023-07-16 21:16:26 4
#頭條創作挑戰賽##讀書
飲食
如果你對嶺南的飲食風味倍感興趣,讀《燕食記》肯定不會讓你失望。如果你想了解嶺南近百年來的歷史風雲與滄桑變幻,《燕食記》同樣能透過人間煙火,俯瞰人間百態,給你帶來一種內心的悸動。
所謂「燕食」,語出於《周禮·天官·膳夫》,東漢末年儒家學者鄭玄曾加以注釋,謂「日中與夕食」,也就是古代帝王、大夫、士、庶人日常的午餐和晚餐。
這是曾獲「茅盾文學獎」的青年作家葛亮的一部最新長篇小說,一旦拿起來,你就會不由得產生一口氣讀到底的衝動感。
這本書有一種古典小說的恬靜與儒雅,分為上下兩闕,主要講述了從清末起至當代的兩位廚師榮貽生、陳五舉,關於美食的傳承與發展。
這是一場有關美食的饕餮盛宴,品讀之後,你會有齒頰留香的悠長回味。而美食背後愛恨交織的人間恩怨,令人唏噓,也令人感嘆。
廣式早茶
這是一場有關美食的饕餮盛宴都說「民以食為天」,無論貧窮亦或富貴,人生一世,最至關重要的,無非是為一口吃的。
在熱愛生活的人的心裡,吃是絕不能將就的。越是簡單的食材,越是考驗廚師的功夫。
書裡有關美食的種種描述,詳實而細緻,一道道美食躍然紙上,讓人不由得口水流了一地。我不妨在這裡隨便列舉幾個吧。
一碗粥,怎一個講究了得
一碗看似毫不起眼的白粥,卻取了個動聽的名字:「熔金煮玉」。仔細觀察,才發現並非一般的白粥,裡面有切得極薄的冬筍片。慢慢品嘗,一種似有若無的甘香,從舌尖遊到喉頭,讓人慾罷不能。
原來這貌似簡單的粥,實則暗藏玄機。它是用新收的竹溪貢米(比其他稻早熟七八天),配上白雲山上的日夕泉〈必須要在黎明的一個時辰打水,水質格外潔淨甘洌),米入水漿如乳,不粘不糯,粒粒分明。其中的筍則是埔田的「嶺南珍」,只用重陽的頭茬筍,蜜漬了用蠟封好,以保證取用時新鮮如初。
這一口下去,生津養胃,能讓人嘗出久違的「活氣」。
如此這般的講究,讓我自然而然地聯想到《紅樓夢》裡小尼姑妙玉用來招待寶黛二人的茶。收集梅花上的雪,置於高級瓷器「鬼臉青」內密封,又埋在地下五年。如此泡出來的茶水,順滑且甘甜,入口更入心。其泡茶的細膩功夫,簡直讓人瞠目結舌。
此兩者,可謂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美食呈上
一塊月餅,滲入味蕾深處
榮貽生是香港著名茶樓「同欽樓」的當家大按,他手打的蓮蓉月餅,可謂冠絕港島,一餅難求。因為他家的月餅是限量銷售的,在黑市上,更是被炒到百倍身價。
怎樣形容這種月餅的味道呢?書中如此描述:「一口下去,能讓人全身起一陣細小的戰慄。軟糯的蓮蓉與棗泥,並不十分甜,卻和舌頭交纏在一起,滲入味蕾深處」。
這種舌尖上的美味,讓人一輩子都難以忘懷。當年,榮貽生的師傅葉七曾教他,要想打好蓮蓉,並非去除蓮心的苦味,最關鍵的,是在一個「熬」字。深鍋滾煮,低糖慢火。
假如將一口鍋比做一艘小艇,木鍋鏟就是船槳,慢慢的炒啊、炒啊,就像船槳帶著小艇一路向前。時辰到了,火候到了,自然就會稔軟了,滑了、黏了、稠了。這其中的過程,偷不得一點懶。
至於鴛鴦月餅,更是高難度的製作。其餅餡一半是蓮蓉黑芝麻,另一半是奶黃流心,猶如陰陽,既包容相照,又壁壘分明。
這是一款創新之作。榮師傅曾熬了許多個通宵研究,結果都以失敗告終。後來,還是徒弟陳五舉在廚神大賽上受到啟發,靈光乍現,以豆腐做分隔,才一舉獲得了成功。
製作月餅,講究的是用心。一個「熬」字,既是對製作美食的要求,又何嘗不是對人生的感悟呢?
一盤紅燒肉,可解濃濃的鄉愁
上海人戴明義一家,舉家偷渡到香港。因為擅長做菜,尤其是濃油赤醬、焦亮糖色的紅燒肉,讓他在鄰裡間漸漸有了名氣。因為生計的問題,在眾人的幫襯下,他就開了個小麵館,以紅燒肉和辣醬當澆頭。
那鮮嫩軟糯、肥而不膩的紅燒肉,加上濃鬱的醬汁,讓人恨不得把碗碟都舔得一乾二淨。
偶然間,他的小麵館被寓居香港的邵公發現。這位出生於上海灘,年輕時窮困,如今富貴發達的老人吃膩了山珍海味,一旦品嘗到了正宗的上海本幫菜,濃濃的鄉愁剎那間解了幾分。
當他喝到與年輕時一模一樣滋味的肉絲黃豆湯時,更是不由得老淚縱橫。
看到這裡,不由得讓人動容。可見,食物是帶有記憶的,無論走到哪裡,故鄉的食物,不但體現在舌尖上,更鐫刻在每個人的心中。
2.愛恨交織的人間恩怨這本書以美食為由頭,其中寄託的,更是一份情思。誠如書的封面上所寫的「江南嶺南風日好,世道味道總關情」。
所有的故事,落到最後,無非是一個「情」字。
人生路上,會面臨許多抉擇。在這部小說中,廚師陳五舉,就曾經面臨著一個重大的選擇。
燕食記
陳五舉是個孤兒,很小便在茶樓裡當企堂,也就是招呼客人、添茶續水的工作。因為人勤快,又有眼力,被當時大紅的同欽樓大按榮貽生相中,而收為徒弟。這在當時看來,的確是個莫大的榮譽。
要想跟隨名師學藝,過程可沒那麼簡單。他先是被分到小按部,接受了兩年基本功的學習,同時,也是對他人品的暗中考察。
正當陳五舉以為,自己將無緣月餅而略感失落時,卻收到了榮師傅的通知,從此正式拜師,並接受嚴苛的學藝訓練。
按照行業的規矩,這手打蓮蓉的絕技,只能傳給一個徒弟。為此,榮師傅頂住了許多壓力,因為他認定,只有陳五舉這樣既有悟性,又忠厚老實的人,才能將這門絕活流傳下去。
當榮師傅在徒弟陳五舉的協助下,研發成功了新產品鴛鴦月餅時,他的內心,有著莫大的快慰。他相信,自己可以適時退出,而將與這間茶樓休戚相關的榮譽,逐漸過渡到徒弟身上。
但讓他意料不到的是,陳五舉卻因為那個給了他創作靈感的女孩,整個人淪陷在愛情之中。那女孩,就是上海本幫菜「十八行」老闆戴明義的女兒戴鳳行。
本來,這兩個年輕人情投意合,在事業上又有共同的追求,不管怎麼看,都是天作之合,相當般配。可是,鳳行卻提出了一個苛刻的條件,在同欽樓和她之間,陳五舉只能選一個。因為,十八行需要有人入贅,共同經營。
這樣的選擇題,未免太殘酷。無論選哪一邊,對另一方,都是天大的傷害。陳五舉的內心,經過了怎樣的一番煎熬,無人得知。最終,愛情戰勝了師徒之情,陳五舉只能退出同欽樓。他給師傅的心頭,留下了難以平復的重創。
臨行之際,陳五舉架上鐵鍋,最後一次為師傅炒蓮蓉。為了表達心中的歉意,他還鄭重發誓:「師傅傳給我的東西,我這後半世,一分也不會用」。
此後的每一個年節,陳五舉必定帶上妻子,去看望師傅。可是,任憑他在門外站上幾小時,師傅總是閉門不見。但不管師傅見與不見,陳五舉還是固執地,幾十年如一日地,去往師傅的家。
那榮師傅的內心,果真是鐵打的,輕易不動搖嗎?其實,我想他早已被徒弟的誠意所打動,只是拉不下面子而已。
在小說的最後,陳五舉應邀參加了一場廚神爭霸賽。在比賽的前兩個回合,雙方不分伯仲,打了個平手。直到決賽的最後一刻,陳五舉才知道,自己的對手,竟是師傅。
多少年過去了,陳五舉信守著自己當初離開師父的諾言,即使再難,也不使用師父傳給他的技藝半分。
比賽的最後一題,是「鴛鴦」,正是師徒二人曾經共同製作過的鴛鴦餅呵。關鍵時刻,師傅卻故意賣了個破綻。意圖很明顯,他是早已放下了恩怨,希望徒弟有個輝煌的戰績。
可陳五舉,卻執拗地執起師父的手,輕輕按摩。最後,他執起師傅的鏟,炒起了蓮蓉,做起了離開後就再也沒有碰過的活。
那鴛鴦餅,包容相照,又壁壘分明。這是一場無人勝出的比賽,一切,都在不言中。
酸甜苦辣,回味悠長。這,是食物的滋味,更是人生的滋味。
(題外話:特此感謝快樂心,贈予這本好書。濃濃情誼,盡在不言中。)
/網圖侵刪/
燕食記
作者簡介:
茉莉花開,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閒暇時,讀讀書,寫寫字,便是人間好時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