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節最佳影片(今年電影節的最佳影片)
2023-07-22 03:04:36 5
最近,有這樣一部冷門片。
豆瓣評分8.6,爛番茄新鮮度100%。
在今年的柏林國際電影節上一舉獲得銀熊評審團獎,並且在上影節屢次被秒空,有人蹲點還搶不到票。
影片全程長達217分鐘,劇情很簡單,就是記錄一個「小升初班級」的點滴日常。
上學而已,有什麼好看的?
然而,抱著懷疑態度的院長看完後,只想說8.6分不是瞎給的。不僅治癒,還很有趣——
《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學生》
Herr Bachmann und seine Klasse
德國,施塔特阿倫多夫市。
格奧爾格·畢希納學校有一個特殊的班級。
班主任巴赫曼,一名年過六旬即將退休的老師,同時也是一位班主任。
他是一位「全能」教師,身兼數職。
數學課、音樂課、烹飪課與藝術課皆由他一人執教。
同時,他又是個「不正經」的教師。
早上第一節課,學生們昏昏沉沉,他便先讓大家補個回籠覺;
不用刻板的教科書,教室中任何東西都能成為他的教材,例如課桌與吉他都能讓他用來上一課;
教室中沒有堆滿的書本作業,也沒有打雞血一般的勵志標語,取而代之的是各式樂器、體育器械、繪畫作品以及折好的千紙鶴…
其實不只是他,這個班上的學生也不尋常。
這裡的學生來自12個不同的國家,他們的父母為謀生計移民至此。
由於父母幾乎都是工人,生活來源並不穩定,因此孩子們的受教育和享受社會進步的機會也很有限。
雖然還未成年,可年少的他們就要被迫儘快融入新的環境。
這群學生有著不同的宗教、語言、文化和習俗,又遠離家鄉,或許還有過多次顛沛流離的經歷,足以想像到他們內心有多麼膽怯與不安。
同時,這樣一群學生,也必定不好管。
那麼,巴赫曼先生是怎麼做的呢?
在他的課堂上,從來不會強制性給予學生所謂的「標準答案」,而是拋出一個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建立認知。
比如,聊到婚姻。
有男生表示不想結婚,理由是:
「當你有了妻子,問題就隨之而來。」
在他的認知中,丈夫是外出賺錢養家的那一個,而妻子在家卻什麼都不用做就可以坐享其成。
這番話立刻引發熱議,後面女生直接回懟道:
「當你有了丈夫,問題就隨之而來。」
在她看來,妻子也需要要做家務看孩子,如果大家能夠互相尊重的話,就不會有那麼多事了。
大家就性別問題開始了激烈討論,巴赫曼也不發表個人看法,而是繼續引導,深挖問題本質:那尊重從何而來?
女生答:由愛而生。
再比如,談到LGBT。
巴赫曼先生為大家演奏了一首歌曲,主題是兩個男孩的相愛。
有些學生無法理解,因為在他們的成長環境中,只有異性戀是正常的。
巴赫曼不反駁,只是不斷詢問她究竟是什麼讓她感覺噁心?還是「你害怕別人與你不同」?
女孩起初堅持自己的想法,反覆強調這不正常,但在答不出所以然時,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固有觀念。
當然,巴赫曼也會大方分享自己的初夜,從而順其自然談到青少年性教育話題。
他巧妙運用科學研究,告訴學生「越聰明的人,初夜時間越晚」,以此讓少年們自己權衡過早經歷性生活的利弊。
巴赫曼先生深知對這幫敏感的學生應該給予更多的關心,決不能填鴨式教授課程,尊重、理解與耐心是他的制勝法寶。
在他的課堂上,會有激烈的思想碰撞,會有悠揚婉轉的歌聲,也會有天馬行空的故事。
也正因此,一個個學生在他愛的澆灌下發生了質的改變。
有的女孩,從一開始講德語只會不停地支支吾吾。
來到巴赫曼班級半年後,可以用德語自如交流,成績突飛猛進。
巴赫曼發現了她音樂的天賦,不斷鼓勵她,讓她當上了班級樂隊的主唱。
她唱歌時的自信早已沒有了當年羞怯的影子。
有的男孩,由於一直接受德國教育,沒有移民經歷,成績在班內拔尖。
因而無法對對其他學生的生活、學習上的困難共情,在巴赫曼提出「一幫一學習計劃」時,他斷然拒絕,覺得學不好是他們自己的問題。
巴赫曼沒有直接批評他,而是讓其他學霸分享自己初到此地不會德語的窘迫尷尬經歷,以此來告訴男孩,學習不好並不是他們所希望的,而是多方面原因促成的。
後來的男孩開始主動融入集體,學會幫助他人,也收穫了寶貴友情。
除此之外,還有從前一言不發的靦腆女孩開始主動參與課堂,時而還會飆出金句,擔心被嘲笑發言的她在這裡有了歸屬感;
沒有耐心的男孩在巴赫曼先生的引導下,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喜歡獨處的男孩不再擔心被孤立,反而享受此事…
當然,作為老師,巴赫曼先生也有關於分數的KPI,他希望所有學生都可以去到自己嚮往的學校,不過同時在他看來,分數也並不是最重要的。
影片的最後,小學生涯的最後一天,大家圍坐一起,巴赫曼說的有一段話格外令人動容:
「這些成績只是暫時的,
它不是真正的你們,
分數無法代表你們,
它只是一瞬間的影像,
記錄了像數學、英語這些微不足道的東西,
更加重要的是,你們都是很棒的孩子和年輕人。」
隨著「996福報」到「雞娃式教學」,內卷已然到了孩子們身上,似乎大家都忘卻了教育的本質。
教育,教書、育人。
其最根本的還是育人,像巴赫曼先生這樣的教師可以說是最理想的類型,在成長的道路上倘若擁有這樣一位教師絕對是一大幸事。
他好像什麼都做了,又好像什麼都沒做,但足以讓我們重新審視究竟何為教育?
點讚是個好習慣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