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左耳觀後感匯總
2023-08-11 09:09:50 1
青春片日漸成為電影市場上備受重視的一種類型片。而在今年的4月檔,青春片的集體缺席,讓這個本青春無限好的季節,少了一抹綠色。好在,由蘇友朋執導,由歐豪、陳都靈、楊洋主演的青春愛情電影《左耳》今日上映,抓住了4月的尾巴,上演一場青春蕩漾而又陰謀重重的校園情感大戲。
電影左耳觀後感-第1篇
《左耳》改編自饒雪漫熱門同名小說,在販賣青春題材盛行的電影市場,因為原著的強大影響力它依舊特別矚目,當年閱讀時的細節已經模糊,可對小說中李珥、張漾、許弋、吧啦幾個年輕人青春成長曆程的記憶猶在,忘不了男主人公張漾的兩段愛情,與吧啦的熱烈殘酷,讓人心痛,與女主人公李珥的救贖守護,讓人心暖。這是個複雜的角色,很難演,卻是整部電影的核心之一,是電影勝敗的關鍵所在。
看過電影後覺得,歐豪演的真好,他捉住了張漾的內心世界,好與壞的兩面性。相信他呈現的張漾在前半部分正是小說迷想像中的模樣,「壞」但叫人心疼。矛盾細膩的情緒掌控不像一個電影新鮮人,導演說歐豪很拼,很努力,可在銀幕上,你看不到痕跡,只感覺到從容與堅定,歐豪將張漾的糾結矛盾統一了,也將自己和角色統一了。
片中多場戲都挺經典,可以讓觀眾腎上腺素急升,被他散發的吸引力誘惑,例如他和吧啦的床戲,例如他在水中與吧啦重遇的生死時刻,例如他在李珥耳邊的輕聲呢喃,在新生代偶像裡,他算得上是一個沒有包袱的人,也不為自己設置條條框框,當你認為他是一個陽光開朗的大男孩時,他卻輕易用「張漾」,顛覆了你的認知和想像。
在前作《臨時同居》中,歐豪飾演了一個陽光上進的富二代,很像快男舞臺上的他,認真積極還有純真笑容感染著周遭。電影宣傳時,他卻說出自己的小小願望,想演一個壞男人,「張漾」的到來,是挑戰更是機遇。
歐豪因為參加2013年快樂男聲被大眾熟知,快歌慢歌,搖滾抒情,說唱RAP都表現不俗,並一直在舞蹈方面努力學習突破,原來從彼時起,他的全能因子已經開始顯現。取得選秀佳績的歐豪並沒有沉浸在勝利的現狀中,一方面在音樂上推出了《愛最大》、《Beautifullight》等單曲,一方面開始涉獵影視領域,大銀幕上《左耳》也並不是他的首次亮相,剛剛提到的《臨時同居》,他同張家輝、鄭秀文、angelababy等大咖前輩合作,張家輝還調侃說「演戲比唱歌還出色」。導演蘇有朋在結束拍攝後,也不止一次盛讚《左耳》中歐豪的表現,從他的表達中,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導演對演員僅僅完成角色的滿意,而是對這個演員超乎他想像的驚喜之情、自豪之情。
歐豪縱然全能,內裡的本質卻是一脈相承的,那便是他的努力,在《左耳》幕後特輯中,看到他在天氣寒冷的條件下,全身發抖依然堅持海水中的拍攝,努力敢拼也有天分的藝人,值得被欣賞被肯定。
歐豪能從一位偶像歌手,如此快的在影壇大展拳腳,不只是幸運而已。花花世界,太多偶像如流星轉瞬即逝,只有那些加倍努力的人才能把機會牢牢捉在手中。歐豪就是屬於會加倍努力的那種人,接到張漾這個角色,為了揣摩演好,他沒有帶助理進劇組,一個人在劇組生活了3個多月,因為角色的人物設定是缺失母愛,以往每天和媽媽打電話的歐豪,在拍戲期間,一度有兩個月沒有和媽媽聯繫,設身處地的進入投入到角色的狀態中,直到殺青後,還一度無法從角色中跳脫出來,這樣的敬業精神,真是不像小鮮肉,而是很有男人味。
電影左耳觀後感-第2篇
去看《左耳》之前,我在蝦米單曲循環聽周杰倫的《米蘭的小鐵匠》,時隔多年,早年的編曲和聲音,乾淨又好聽的不像話。
跟基友聊天,開玩笑說反正我們這種人的青春不值錢,如果真的能交換的話,我願意拿我最好的那幾年送給當年默默無聞的小天王,讓他多年輕幾年,多寫一些稀奇古怪的歌。
兩個人一致認為,像我們這種最好的十七八歲都在乖乖的上學,沒曠課沒打架沒墮胎割腕,沒歇斯底裡風雨中凌亂的青春,真是被狗叼走了一樣。
送了也就送了,沒什麼可心疼的。
然後就跑去看了左耳。
怎麼說呢,藍領子校服啊男生們揮汗如雨的操場啊,課桌上摞著七扭八拐的複習資料,考前的緊張,考後裝作狂歡的迷茫。
學校值班的黑胖保安高高壯壯,離開學校的時候,他跟在你背後鎖上校門。
連告別都沒有。
算算也大九的我,對著屏幕發呆。即使是我,高中時候又慫又不起眼的我,好像也擁有這樣的青春。
好吧,我算是聽力正常又長咧了的好姑娘小耳朵。
吧啦那樣的女孩子,即使沒有許弋,小耳朵們還是會爭先恐後的往上撲的。女孩子們的交好其實很沒有邏輯,小心思一人一兜,不管出於什麼原因最開始相互走近的,只要在一起了,能甜甜蜜蜜的坐在一起交換內心秘密。
除了比天還大的暗戀對象,那你就是貼近我心的第一人。
我也有這樣的朋友,可惜後來時間太長,路又分叉太多,也就走丟了。
所以私心想想,吧啦的離開或者也是一種永恆,用性命換來的,誰和誰都不會忘卻的感情。
也別怪我冷血,大九的前輩也算經了職場的洗禮社會的培訓,所以看到許弋黑化,吧啦出事,小耳朵和張漾衝突然後又走近,都覺得這些當年上學時候覺得天都塌了的情節,也沒有什麼。
往回看,誰還能保持最初的樣子呢?
大學同學都在曬娃,初高中的在代購面膜,朋友圈刷了多少遍,也刷不出什麼想看的內容。這年頭,自拍都算是誠意之作了。
或許這樣就很好,也或許這樣就糟透了。
我情緒管理的一直還好,一邊看一邊和朋友吐槽,遇到好笑的梗也跟著全場噗嗤,直到後來趙薇的聲音唱起來。
「執著難得,總不會辜負,你的單純。」
險些淚奔。
不好形容當時的心情,但小耳朵坐在張漾的身邊,公交車走走停停,兩個人的臉都看起來那麼柔和。
突然就覺得我都懂了。
歌詞我懂了,吧啦最後的話我懂了,張漾貼在李珥左耳誰也沒聽到的話我懂了。
連我那被狗叼走的青春,好像也被懂了。
好啦好啦,不把你送人了,即使是我私心最愛的周杰倫也不送了。反正他現在過得也不錯。
偷偷跟在暗戀的人身後好遠,但他沒有像許弋一樣回頭看到我的,也是青春。
和最好的朋友一起無法不說形影不分離,最後卻不能像吧啦和小耳朵一樣永恆的,也是青春。
好像也有和喜歡的人短暫相處的時間,可惜並不像張漾和吧啦的轟轟烈烈,也不像張漾和小耳朵的那麼默契不需言語的,也是青春。
被狗叼走的,也是青春啦。至少還有隻狗來搶,總好過什麼都沒發生。
《左耳》可看,可懷念。
電影左耳觀後感-第3篇
十七歲的女孩想變壞。李珥的左耳聽力不好,如果站在左邊說話就聽不見,這樣一個不起眼而內向的李珥卻暗戀許弋,而同時許弋卻被綠色眼影的長裙放浪女孩吧啦追求到手。心碎的李珥在偶然的機會和吧啦成為朋友,也認識了吧啦真正心愛的男生——張漾。隨後吧啦在一次意外中去世了,李珥與許弋相戀,但最終分手,張漾和蔣皎來到北京,過著極其頹廢的生活,當蔣皎改名為蔣雅希走向舞臺時,張漾終與她分手。李珥和張漾歷經波折終於走在一起。而另一邊,許弋在蔣皎的社交圈中認識了最終使他為愛走向死亡的夏米米,相知相戀。夏米米從高架上摔死令許弋無法接受,他帶著炸藥找到了蔣皎,要她償命,卻不料碰到了在蔣皎酒吧任職準備去上海看李珥的張漾。酒吧爆炸後,夏米米的姐姐夏吉吉救了故人張漾,張漾失去了記憶與左耳的聽力,吉吉下定決心,為了張漾撥出打給李珥的電話……
饒雪漫著《左耳》講述關於青春成長的故事。生動地塑造了李珥、吧啦、張漾、許弋等一批性格迥異的年輕人的形象,並用極富張力的文字完美展現了當下青年人成長時期的疼痛和美好。
小耳朵——這是一個性倔強中帶有對「愛情」執著的女孩。請讓我們記住,這個美好的女孩在17的年華中帶給我們的感動。十氣歲的小耳朵有著對愛情的憧憬和嚮往,並且有著這個年齡對愛情的羞澀和勇敢.她對友情的堅貞,對朋友的愛護,讓人佩服,她身上有著與我們大多數人的思想是一樣的。小耳朵溫柔堅毅,一直是聽話的乖孩子,個性裡卻有著執著和愛的倔強。其實小耳朵是這部悲劇裡最幸福的人了吧,有吧啦的友誼,尤他的關懷,許弋的回眸,以及張漾的摯愛。小耳朵的幸福來之不易,但是小耳朵這麼一個即使傷痕累累卻仍盡力追求自己幸福的純真而堅強勇敢的女孩,誰又忍心看著她不幸福呢?
吧啦是最讓人心痛的孩子。這個如煙花般的女孩,帶著不羈的靈魂綻放於暗夜,卻悄無聲息地靜止,白色的衣裙浸著血色,開出大朵大朵的悲傷。她的生命如此短暫,甚至來不及跟世界好好道別。吧啦是不幸的,當她以為自己終於可以觸碰到幸福的時候,卻不知下一刻的她被遠處車輛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但吧啦又是幸運的,她對感情是那麼認真,愛上了帥氣的張漾,不惜為他去欺騙許弋,結識了乖乖女小耳朵,對生命中唯一的好朋友心懷感激。
而張漾,一開始接近吧啦和她戀愛只是想氣氣「好學生」許弋而已,但吧啦的死讓他深深愧疚。後來,父親告訴了他「母親改嫁」的真相……張漾的心裡終於沒有了仇恨。愛上小耳朵,愛上那個單純的女孩。不惜一切,要讓小耳朵幸福。當他終於放下仇恨,為親人衝向火海的那刻,我們知道,張漾是真正的長大了,他是真正擁有了重新幸福的權利。我們很高興,在經歷了那麼多事情之後,這個乾淨俊朗的男孩子終於蛻變成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了!
許弋,這個乾淨純白的男孩子,為了愛一點點變壞,瘋狂地弄傷自己,再慢慢品嘗疼痛和寂寞。最後用雙手斷送了一生的幸福。他是最讓人難過的了吧,好傻的孩子啊。其實,許弋一直都沒有變壞。他只是一直沒學會如何去愛。對於這個男生,我們總是不懂得如何責備。請記得,他為了愛情奮不顧身的模樣,請記得這個純白的男孩子,美好得如同被放逐人間的天使。
最後的最後,故事的結局沒有結束。燦爛的花季雨季,細細品讀饒雪漫的《左耳》,帶我的不僅僅是對友情的重新認識,更多留下的是那份對青春的重新審視。喜歡《左耳》中的這樣一句話「一次失敗不算什麼,一次錯誤的選擇也不算什麼錯誤,你要相信,在這個世界上,總是有人在關心著你,希望你快樂。」請你相信,總有人會在自己受傷時在自己的身邊陪著自己。
電影左耳觀後感-第4篇
在很久之前,其實就已經拍過非常小眾的兩版《左耳》,我至今還記得其中一部扮演小耳朵的演員叫康璐潔。放在今天的標準裡看,她不是女神(比如像校花主演這樣)不是錐子臉,就是正正常常的出現在我們身邊的比普通人漂亮一點靈氣一點的女孩兒。
另一版本裡扮演吧啦的,是一個四川的女孩,叫什麼我已經忘了,演技一般,不是標準普通話,但看她照片,我覺得這大概就是吧啦——比普通學生打扮更時髦的社會姑娘,就跟當時十年前我在上初中時,校園門口常常出現的那些打扮非常時髦(在那個時候看來)頭髮長長時不時還抽根煙的姑娘。
那兩個版本都很粗糙,但怎麼說呢,也異常的接地氣。真的會讓你覺得,一個懷春少女在課堂上偷偷看的青春疼痛小說(那時候饒雪漫的小說都叫青春疼痛小說)其實真的發生在真實生活裡。
饒雪漫的小說,斷斷續續都看過,《沙漏》好像出了123,結局是什麼早忘了。《沒有人像我一樣》《酸甜》,還有各種合輯。
現在這些書我也不知道都放在哪了,好像被人借走了再也沒有還。但只要提起來,我肯定會覺得」是的沒錯就是這樣我想起來了「。
嗯,這就是青春。
電影左耳觀後感-第5篇
在新一代導演的電影「造鏡」中,歐豪以自己獨有的氣質和情懷,真實再現了當下中國某種校園的文化屬性。雖說,從2013年出道以來,僅有電視劇《唱戰記》、電影《臨時同居》、《我就是我》問世,但影片中歐豪塑造出的有血有肉,性格鮮明的銀幕形象,還是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如今,出演蘇有朋執導的青春電影《左耳》,則是他又一次挑戰自我,塑造獨特形象的嘗試,而這些用心刻畫的角色,以不同的方式展現在觀眾的面前,以至於帶給觀眾又一次驚喜。其實,電影《左耳》中張漾的演繹,是歐豪從青春偶像轉身實力派的契機,更是一次自我演繹之路的突破與自我尋找。
《左耳》改編自青春文學作家饒雪漫的同名小說,整部影片營造出一種青春校園的痛苦與歡樂交織的氣氛,並帶著一股古希臘悲劇的莊嚴感與形式感。如果說,《我就是我》中歐豪的本色出演是自我的演繹,那麼《左耳》中張漾的詮釋,則是對青春校園小生之憂、之帥的經典銀幕形象塑造。當然,歐豪在影片中的角色塑造在還達不到超高水準,比如《畢業生》中達斯丁·霍夫曼、《死亡詩社》中的伊桑·霍克。但,歐豪在《左耳》中,出神入化、形象生動地扮演了一個由壞到好轉變的角色,成功地賦予了該角色既憂傷、霸氣,有純真、可愛的形象。
「角色真實性,就是角色——這一藝術作品所具有的一種藝術屬性」。演員應該從真實出發,利用角色的身份特性創造出「合二為一」的人物形象。《左耳》中,歐豪扮演的有點溫柔、有點憂傷、有點孤冷的天一中學史上最帥的男生張漾。歐豪在塑造張漾這一角色時,本身的氣質就與之相符,這樣就會得到觀眾的認可與信任,並產生情感投射。身穿短校服的張漾,不管是雙手靠走廊時的憂鬱眼神,還是面對面與心愛的女神一起露出的羞澀,都沒有顯露出蹩腳的虛假,而是讓我們感受到了真實現實校園生活中的張漾之氣質。正如導演蘇有朋所言:「他(歐豪)讓我起了一身雞皮疙瘩。他做到了,他站在攝影棚裡面,完全就是張漾。」
電影表演是一門不斷挑戰自我的藝術。歐豪在表演上的藝術追求,雖然儘可能地在尋求改變,尋求突破,甚至有時候觀難以丟掉偶像的包袱,但他出演的每一部作品,塑造的每一個角色都在變化。歐豪在《臨時同居》中叛逆不羈富帥二代Very,就把土豪「玩物不喪志」的搞怪嘴臉演繹得恰到好處。而此次電影《左耳》中的演繹,則退去了富二代的紈絝形象,以學生的青澀模樣呈現。在一定程度上,歐豪所飾演的幾個角色之間仍有一些相似之處,不過,他都想方設法、竭盡全力地擺脫以往所塑造的形象,以求演技上的突破。影片中,無論是面對女神,與情敵打架的場景,還是與哥們坐在一起談論吧啦(馬思純飾)的事情,以及面對吧啦死後的憂鬱與覺醒,歐豪都表現出了一個青春時學生的懵懂特質。
日本電影大師黑澤明曾說過:「欣賞一部影片,如果沒有一種叫做電影美感的東西,那是不會感動人的,這種美感只有電影才能把它表現出來,而且能夠表現的很完善,使人不由自主地產生激動的心情,觀眾正是被這種東西所吸引才去看電影,而拍電影的人也正是為了這點才拍電影。」歐豪在青春電影《左耳》中塑造的張漾,體現了學校文化中不同的精神內涵,並成為青春審美的代名詞。可以說,歐豪的演繹,構成了張漾的個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