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遊烈士陵園有感1000字10篇

2023-08-11 04:56:48

  遊烈士陵園有感1000字(一):

  前幾天學校黨章學習小組組織我們去參觀了龍華烈士陵園,今日才想起要寫觀後感哦……

  龍華烈士陵園東臨名剎龍華寺,前身為血華公園,闢建於1928年,為陣亡烈士陵園,名血華園。1952年市工務局園場管理處接管整修,1952年5月1日對外開放,改名龍華公園。1964年,對公園進行擴建整修。

  龍華烈士陵園包括烈士陵園、烈士紀念館、龍華革命烈士紀念地三部分,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是社會各界祭掃先烈、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

  走進烈士陵園,就能夠看到開闊的紀念廣場。廣場的中央是紅色的花崗石紀念碑,紀念碑上刻著澤民同志題的詞「丹心碧血為人民」,它的後面即是巍峨壯觀的龍華烈士紀念館。龍華烈士紀念館用它的現代科技技術、照片、文字講解和倖存下來的珍貴文物這種獨特的方式向我們「講述」了上海地區自1840年以來為中國的獨立、自由、解放和革命事業而獻身的235名革命先烈、革命先驅的英雄事跡。

  參觀完紀念館之後,我們走過一條長長的地下通道,來到了當時用來關押烈士的監牢。監牢分為男牢和女牢,每一個牢房都十分的簡陋,並且裡面還很昏暗,我們走進去都感覺陰森森的。看到那裡,我不禁感慨萬分:這些人如果還能活到此刻,那麼他們此刻住的地方必須會比那裡好一千、一萬倍,只是他們為了祖國付出了那麼多,卻只能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中犧牲。

  紀念雕塑群是陵園的一大藝術景觀,與紀念建築交相輝映。星羅棋布,散列滿園的10座(組)紀念雕塑,皆出自國內當代名家之手;資料皆取自上海百多年來的重大歷史題材。雕塑大師們以石破天驚的藝術手法,謳歌了上海人民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事業前赴後繼,百折不撓的英勇獻身精神。雕塑寫實,寄情,形神兼備;所用材質,或青銅,或花崗石、或漢白石,把相應的歷史資料表現得渾厚、凝重而恢弘。雕塑群除了主題雕塑外,還有很多,比如《五卅慘案》、《四一二殉難者》等等。《五卅慘案》的雕塑主體圓雕人物高5.6米,弧型人物浮雕牆高3米,寬7米。主要為紀念1925年在上海南京路反帝愛國鬥爭中犧牲的烈士,它以高度概括、凝練的寫實手法,塑造了一個在南京路慘案中勇猛鬥爭、不幸中彈犧牲的愛國者的典型形象。在其背後襯託著反映席捲全國的轟轟烈烈五卅愛國運動的歷史畫卷的浮雕牆,以加強這一紀念雕塑的犧牲主題。《四一二殉難者》的雕塑是由兩塊高浮雕牆組成,最高點7.2米,高浮雕人物等採用鑄銅,牆面為淺色花崗石貼面。塑以三組生動的造型群體概括地表現了1927年4月蔣叛變革命、屠殺上海工人糾察隊和群眾,以及上海工人階級頑強鬥爭,英勇犧牲的悲壯史實。

  這次參觀龍華烈士陵園,讓我從中體會到了革命先輩為我們中國前赴後繼,英勇奮鬥的民族精神。我們應當多學習學習這些革命先烈的精神,此刻的許多人都會被權利、金錢、美色所迷惑,做出損人利己的事情,他們就應當要學學革命先烈的「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精神,時時以這種精神來鞭策自我,提醒自我,才能更好的為祖國作貢獻,不辜負國家的期望。

  遊烈士陵園有感1000字(二):

  遊烈士陵園有感

  寒風呼呼的刮著,冷嗖嗖的,不由的使我們的身體輕微的顫動著,心裡也有一種涼涼的感覺。在清明節到來之際,我校組織了「悼念革命先烈」活動。所以,今日我們要去著名的——鳳凰臺烈士陵園。

  在路上,柳樹隨著風的節奏瘋狂的搖曳著,路面上的沙塵也時不時的來湊熱鬧。靜謐的氣氛,惡劣的天氣仿佛都在哀鳴著。

  我們走了長達兩個多小時的路程,最終到達了目的地。在學校有序的安排下,我們進了大門,那一株株象徵著烈士們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的松柏,在路兩旁昂首挺立著。看著路中央巍峨屹立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和各位英雄烈士的塑像。同學們的臉上看不到一絲的笑容,個個緊閉著嘴,微微的皺起眉頭,兩眼凝視著,向偉大的烈士們致敬,每個人的心都在撲撲的跳,誰都有說不完的哀思。

  上了臺階,看著兩旁石雕上的頭像,它們仿佛都在用不一樣的表情姿態,向我們述說著內心的獨白。不知不覺,到了盡頭,在它的東方,我看著一座座革命烈士的墳墓,心裡不禁狠狠地抽蓄了一下。

  我在想:今日的幸福生活是您們用鮮血和苦澀換來的。我們或許無法體會你們當時的艱苦,可是我們必須不會忘記你們是為新中國犧牲的,我們必須要繼承你們的遺志,長大後會把中國建設的更好,向您那樣,做祖國的脊梁,向您那樣做民族的英雄……我咬緊牙,心裡暗暗的下著決心。

  想著想著,我不知不覺的走到了孝感動地的「二十四孝圖」前,看著一幅幅動人的圖畫,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我的心仿佛針扎一樣難受,滿滿的淚水在眼眶裡打轉。其中,給我最深印象的就是「行擁供母」。這個故事講述了在戰亂時期,一位兒子背著年邁的老母親三番幾次地遇見盜匪逃難的故事。

  其實,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這個故事中江革孝子的形象就是我們的榜樣,我想推動社會提高,進取在全社會大力倡導尊老愛幼的好風氣。這也正是紀念園建立二十四孝故事圖解長廊的精髓所在。

  時間過得真快,我們懷著悲傷而又沉重的心境離開了「烈士陵園」。離開雖然是離開了,可是這個地方給我的啟迪和觸動去在我心裡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那裡為我的人生奉獻了絢爛的一筆彩色,也給我上了一堂記憶猶新的精彩一課。

  遊烈士陵園有感1000字(三):

  2012年5月13日,學校黨支部組織全體黨員來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天津市薊縣盤山革命烈士陵園,共同緬懷革命先烈的英雄業績。感受當年先烈們為國黨英勇奮戰的革命精神,緬懷在冀東抗日鬥爭中犧牲的革命先烈們。

  為紀念在冀東抗日戰爭中犧牲的革命烈士,於1956年興建了盤山革命歷史陵園。整個陵園蒼松翠柏,莊嚴肅穆。在烈士墓區安葬著2764名烈士,多數是抗日戰爭時期的老紅軍和八路軍指戰員。站在紀念碑下,我們默哀,向烈士致敬,心隨著平靜的音樂輕輕地走著,沒有豪言壯語,有的只是心中那份深深的哀痛與崇高的敬意。聽著他們的事跡,使我的心豁然開朗,明白了我們的人民烈士為了解放全中國,為了國家,為了人民,他們拋頭顱,撒熱血,用自我的鮮血染紅了五星紅旗這面旗幟。為了勝利,他們獻出了自我的生命,而我們此刻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心靈的感激,使他們的在天之靈得到慰藉。在莊嚴的革命烈士紀念碑前,老黨員們重溫了入黨誓言,大家駐足停留,在宣誓聲中共同表達對...的無比忠誠和對革命烈士犧牲精神的無限敬佩。在敬獻花圈之後,全體黨員一同瞻仰了抗日英雄紀念碑,四周被問分別是聶榮臻題寫的「光榮烈士永垂不朽」、謝哉題寫的「永遠活在人民心中」、「李運昌題寫的為人民革命事業而犧牲的英雄們永垂不朽」、宋劭文題寫的「抗日英雄浩氣常存」,每一句話都盡顯抗戰的艱苦和人民的偉大。

  之後,我們又參觀了盤山烈士陵園墓區。站在蒼松翠柏掩映中的烈士墓前,緬懷烈士們豐功偉績的時候,黨員們的心靈深受啟迪,對英雄更多了一份敬仰之情,更加深刻的體會到了什麼是人生價值。腳踩在埋著無數烈士先驅的這片土地,我的情緒激蕩著,久久不能平靜。我認為此次活動是一次生動的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具有深遠的好處。

  隨後參觀了盤山抗日鬥爭事跡陳列館,管內展出了抗日戰爭時期的珍貴革命文物二百餘件,還有超多的文獻資料和圖片,生動想像地概括介紹了盤山抗日根據地軍民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跡。革命先烈用生命的鮮血扞衛了祖國和人民,他們大無畏的精神深深震撼著我的心靈。那些烈士英勇就義時還是那麼的年輕,在國難當頭時他們一心只為了救國,在奉獻自我生命時,他們根本沒有去想我能得到什麼,而是一心只想保衛自我的祖國、堅守...的秘密。看著照片上那一張張充滿稚氣的臉和充滿朝氣的樣貌,讓人心中不由的肅靜和難過。

  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作為一名黨員,要繼承和發揚革命先烈的光榮傳統。在日常工作中我要從本職做起,腳踏實地,勤奮敬業,勇於創新,努力提升服務水平和業務技能,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以更加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政治職責感投入到本職工作中,以英雄的精神為楷模,永葆...員先進性。

  遊烈士陵園有感1000字(四):

  觀烈士陵園有感

  今日我來到了賀昌烈士陵園,我看著賀昌的雕像,不自覺陷入了沉思,借著它,我想起了許多革命烈士。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幾十年前,飽受屈辱的中國人再也受不了資產階級與外國侵略者的壓迫,再也壓抑不住對失去親人和國土的悲憤,最終化悲痛為力量,滿含著一腔熱血,挺直了脊梁,堅定了信念,向敵人們打響了革命的第一槍;幾十年後他們無數的子孫後代前來祭奠他們,烈士們如果泉下有知,他們也必須會感到無比的自豪與欣慰,畢竟,他們所獻出的生命與熱血最終鑄造出了一個嶄新的新中國,最終實現了他們的初衷,完成了他們的願望。

  列士們逝去了,他們帶走了悲痛,留下了歡笑,帶走了萬惡的舊社會,留下了幸福的新中國。記得司馬遷說過:「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烈士們是為了革命事業犧牲的,是為了解救人們犧牲的,他們的死比泰山還要重!他們不畏艱險,拋頭顱,灑熱血,勇往直前。

  毛主席說過:「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句話。是呀,烈士們——我們的民族英雄,他們必將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我們的身上流著他們的鮮血,我們生活的祖國是用他們的生命換來的,祖國越來越富強了,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能夠以此為理由而不思進取,烈士們給我們打下了幸福的基礎,不是讓我們坐享清福,而是讓我們有更好的環境去努力學習,作為中國的新一代少年,新一代主人,我們有義務,有職責讓祖國在我們的手中更好地傳承下去,讓烈士們的事跡、讓烈士們的精神發揚光大。

  我今後必須好好學習,未來成為祖國的棟梁,烈士們我必須不會讓你們失望的!

  遊烈士陵園有感1000字(五):

  瞻仰烈士陵園

  腦海裡似乎仍有那悲壯的場景,心海中仍有那高大的身影。然而,在昨日上午之時,我們進行了又一次見面——烈士陵園。

  昨日上午,我們班同學帶著歡樂而嚴肅的心境乘著公共汽車向那裡出發。隨著我們離目的地越來越近,我們的心境也越來越激動。

  這必須會是一次愉快的春遊。

  過了好長時間,我們最終到了目的地。我們應對碑像,莊嚴肅穆立刻浮此刻臉上。心裡也充滿了哀痛。畢竟,他們是為了我們的祖國為了民族的尊嚴才犧牲的呀!如果日本侵略軍不來侵略中國,他們也許正在享受天倫之樂呀!可是,歷史是不會被逆轉的。他們終究還是走了。這些戰士的犧牲也是為了中國的發展呀!命運就是這樣,只要祖國需要,為祖國犧牲也是值得的,光榮的,神聖的。

  默哀之後,我們去了最具有代表性的紀念園。裡面各種當時混戰的情景令人觸目驚心,他們從拂曉到黃昏,與日本鬼子浴血奮戰,保證領導群眾勝利轉移。

  遊覽的時光總是那麼短暫,我們要走了。雖然我們走了,但它還是留給了我們歡樂的回憶。烈士的英雄事跡將激勵我們努力學習。我們要繼承他們的遺志,學好本領,為祖國的宏偉藍圖奉獻自我的一腔熱血。

  遊烈士陵園有感1000字(六):

  今日是9月30日,也是烈士紀念日。上午,在縣委和縣府的組織下,我們實驗小學五年級一班的全體同學在韓教師和王教師的帶領下,乘著校車前往烈士陵園,在去往烈士陵園的路途上,我們安安靜靜的等待著,滿懷期待,對烈士陵園我們充滿了好奇與擔憂,第一次來到那裡的我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境。

  經過一番顛簸,我們來到了烈士陵園,一走進大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無數的和我們一樣的參觀者,他們同樣滿懷敬佩之情,向無數革命前輩致敬。我們懷著沉重的心境,在教師的帶領下緩緩地走到了寬闊的廣場,在寫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大字的紀念碑下,我們全體師生舉行了隆重的祭掃儀式,在那裡的每一句真摯的話語都代表了我們對革命烈士們的無限崇敬與懷念,正如發言人所說「一個有期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情懷的民族,不能忘卻先烈」。

  之後,伴隨著耳畔傳來的陣陣低沉的哀樂,我們參觀了烈士陵園,在那裡,不僅僅有許許多多革命先烈的光榮事跡,並且還有一行行烈士的名字和照片,聽著那精彩的講解,看著那數不勝數的革命烈士頭像,仿佛看見了革命前輩與敵人的生死拼搏。看完這些,我的心境久久難以平復,那些為革命,為真理,為了共產主義偉大事業而奉獻的革命前輩,他們用自我短暫的一生和珍貴的生命換來了我們今日的幸福生活,我們應當向他們致敬。

  參觀完烈士陵園,我感慨萬千,我覺得這次參觀讓我明白了一些難以忘卻的道理——首先,我們應當對自我要有堅定的信念,不管做什麼都要付出全力,不輕易說放棄;其次,我們在做的不好的地方應當付出更多的努力。

  我們要向革命前輩學習他們那種鍥而不捨的精神,珍惜眼前的大好時光,努力學習,積極向上,報答祖國的培育之恩。

  遊烈士陵園有感1000字(七):

  2011-7-31日,我們五(6)班的6位同學組織起了「雛鷹假日小隊」準備出發前往「雨花臺烈士陵園」參觀。

  說到雨花臺,我們自然會不約而同的想到那些以往在戰場上披淋彈雨中壯烈犧牲的戰士們。1921年,.....成立。為爭取名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依靠和發動工農群眾,與國民黨合作,掀起了反帝封建的大革命。而在這同時也有許多的戰士們犧牲了,如中國工人運動的傑出領袖鄧中夏、東北抗聯的創始人羅登賢、陳景星、史硯芬......但最令我難忘的還是中國青年熱最熱愛的領袖:惲代英。惲代英出生於湖北武昌,1930年5月在上海被捕,1931年2月來南京,4月犧牲,而那時他年僅36歲。雖然僅有36年,但他的36年是不平凡的,是偉大的,是有意義和價值的。1927年5月在中共五大上當選中央委員,1929年任中共中央組織部秘書長,1930年任中共滬中、滬東區委書記。在參觀的過程中,我也看到了惲代英曾今寫過的一段話,而這段話任然讓我記憶由心,他是這樣寫的:「國不可不救,他人不去救,則為靠我自我。他人不能不救,則為靠我自我。他人不靠真心救,則為靠我自我。自我要不是真心救,就是亡國奴的本性了!」看完這段話後,讓我深有感悟。而從這段話中,也能夠看出惲代英是一位愛國愛民的烈士,而這種難而可貴的精神更值得我們學習!

  「心在沸,心在燒,在這恐怖的夜裡,他死了!他死了!在這白色恐怖的夜裡---我們的小同志,槍殺的,子彈丟進他的胸膛,躺下了---小小的身子,草地上,留著一片鮮紅的血!......」多好的詩呀!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就能反映出一個個烈士們的生活環境,和死亡對他們的不公平。每個烈士們都走在死亡的邊緣,但他們卻抱著一顆很好的心態。「就算是死,也要死得光榮」這是當時烈士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未來的棟梁,我們此刻的幸福生活是建立在當年一個個戰士們壯烈犧牲的痛苦之上的,我們應當把握此刻的完美生活,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以後,回報社會,回報祖國。為了讓讓祖國的明天一片光明,加油,加油,加油!

  遊烈士陵園有感1000字(八):

  去到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時,正是夏季一天之中最為心曠神怡的清晨,空氣裡還含著水汽,時不時地徐來一陣清風。

  一下車,抬頭便看到一塊巨大的牌匾,上頭刻有孫文先生手題的「浩氣長存」四字,讓人不覺肅然起敬。穿過牌匾,是一條兩旁種有柏樹的石板路。走在已被磨得光滑的石板路上,我突然有一種時空錯雜的感覺,兩邊森森翠柏,四周蒼天喬木,仿佛幻化成一個個模糊的影像混雜著歷史往事的痕跡,在我眼前不斷地晃動,我的心不禁有點緊,邁出的步伐變得細心翼翼,我怕我的腳步聲驚擾了那些模糊的影像和安睡的亡魂。

  在這紛繁的思緒中,我們上了一座橋。橋的兩邊都有一個小小的水池,水池上都一個噴泉。過了橋,遠遠的看見一個西式建築,由四根柱子撐起,柱子圍成的`中心是一塊稜柱狀的巨石,上頭刻有七十二烈士之墓幾個遒勁的紅色大字,我猜七十二位熱血志士便長眠於此。

  在它的後面,是一座「山」字形的建築,在建築的頂端站著象徵自由光明的自由女神像,在車上導遊給我們講過女神手裡所拿的物件曾變更過三次,但不管怎樣變,自由光明是人們共同的追求。建築一共有兩層。下層僅僅有一大兩小的門,左右兩邊有小樓梯上第二層。第二層從正面看是一個三角形的石牆,它由不一樣的牌碑組成,牌碑上刻有捐獻人的姓名。第二層的背面和正面一樣,可是從那裡看下去便能看到一塊巨大的碑,距離太遠使得碑上的字像是隱形了,還真有點像武則天的無字碑。

  走近了才發現,上頭密密麻麻全是字。資料是關於黃花崗起義的經過和埋葬在那裡的七十二名烈士的姓名。石碑經歷上百年風雨的洗刷,留下了斑駁的雨痕,有些字字跡已經變淺甚至有些模糊,輕輕撫摸一個個名字,「廣東人:徐佩旒,徐禮明,徐日培徐茂燎,徐松根,徐滿凌,徐昭良,……福建人:林覺民,林西惠,林尹民,林文,……廣西人……四川人……安徽人……」重若千斤,當年那些戰士們究竟要拋下多少的親情,拋下多少大好的青春去完成這一場壯烈的革命呢?冷石無語,石碑上寥寥數語又怎能描繪當年那場驚天動地的起義呢?

  旁邊有個白髮老人在喃喃說道,沒有他們,哪有廣州今日的繁榮。不禁悵然。不由想起昨日參觀廣州塔的場景,想起那座中國最高的塔,想起那部一分半鐘就能升到108層的電梯,想起那些環繞著塔的鋼化玻璃。從廣州塔鳥瞰全景真是一種又驚又喜的感受,驚的是那些大路成了羊腸小道,汽車僅有米飯大小仿佛伸手可握,驚的是感覺不踏實,踩在雲上似的輕飄飄。喜的是廣州是那麼的繁華,是那麼的發達,直插雲霄的摩天大樓,臥波的長橋,飛虹似的立交橋,富有特色的城市雕塑……無不印證著城市的飛速發展。

  然而過上富足生活的人們,你們是否不曾忘記今日之幸福是無數無數的革命戰士用鮮血和無數我們無法想像的代價換來的?是否已經忘記了那一段段用鮮血烙出來的慘痛歷史?是否被物慾衝昏頭腦?

  今日這個烈士安睡的園陵已儼然成為了市民們休憩遊玩的公園。一大早許多老頭老太們或帶著小孫子小孫女玩耍,享受著天倫之樂,或來晨運,有獨個打太極的,有三五個在一齊練唱歌吼吼幾嗓子的,有十來個聚在一齊跳廣場舞的……小孩的打鬧聲,老人的歌聲笑聲,音響傳出來的舞曲聲,讓這個莊嚴靜謐的園陵很有幾分熱鬧,也許長眠在此的英烈所以而欣慰,當年你們奮力追求的不就是這樣的生活嗎?不就是想中國有今日之局面嗎?可是作為生者,我們不該淡忘他們,而是懷著感恩的心去懷念他們,因為他們,我們已經不用飽受國亂的痛苦,不用拋妻棄子的去參加革命,才有今日的生活。我們應學會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銘記他們「菊殘猶有傲霜枝」的精神,「為天下人謀永福」的品質,不浪費向子孫們借來的資源,努力為國為民造福。

  我想我永遠不會忘記,以往有那麼一群人,用生命成全過我們的幸福。

  石碑雖然會被時光所腐蝕,但你們的完美品質將會一代一代的流傳下去,活在後代人的心中,正如孫文先生所說的那樣——「浩氣長存」。

  遊烈士陵園有感1000字(九):

  參觀鄭州烈士陵園有感

  4月1日午時,我們7年級全體同學在教師的帶領下一齊去鄭州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一路上,同學們表情肅穆,沒有人說笑——在這場合,誰會笑呢?因為我們要去給烈士掃墓,不是去春遊。

  走了一個小時,最之後到了烈士陵園。一進大門,映入眼帘的便是那醒目的石碑和石碑上周總理剛勁有力的題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看到這幾個大字,我想,革命烈士雖然已經離我們遠去,但他們的精神卻永存在我們心中!

  我們懷著崇敬的心境,進行了一系列的儀式:獻花藍、同學代表講話、教師講話、宣誓、默哀……這使我想起了我們平常在學校的升旗儀式程序,除了獻花藍和默哀,其它環節都差不多。一開始,我想不清楚兩者之間有什麼聯繫,但當我想到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才明白:那鮮豔的五星紅旗正是千千萬萬的烈士用鮮血染紅的呀!

  之後,我們來到了烈士的墓地。在最前排,我看到了吉鴻昌烈士的墓。墓碑後有吉鴻昌烈士的生平簡介。原先吉鴻昌烈士是我們河南人啊!他堅持抗日,於一九三四年被日寇在東北殺害。吉鴻昌烈士在犧牲時絲毫未動搖抗日的決心,英勇就義。我們又瞻仰了焦裕祿烈士的墓、王遠芬烈士的墓、賈心齋烈士的墓……還有許多無名烈士的墓,我們每到一個烈士墓前,都要敬隊禮和鞠躬,表達我們對烈士們的懷念和崇高的敬意。我感受最深的是那些無名烈士,真的是他們沒有名字嗎?不,他們以往有過名字,他們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獻出自我寶貴的生命,只是因為各種原因,他們的姓名無法為人得知。可是,「烈士」就是他們的名字,我們會永遠記住的!

  回到學校的路上,我又想起了教師說過的一句話:「沒有他們,哪來我們今日的幸福生活?」是啊,他們為新中國的成立付出了一切,我們應當繼承先烈的遺志,使中國更加強盛。這是我們最應當做的,也是回報先烈的最好的方法!

  「繼承先烈遺志,發揚革命傳統……爭做四有新人,誓成國家棟梁!」我們在烈士陵前的誓詞,久久迴蕩在我的心中!

  遊烈士陵園有感1000字(十):

  2012年3月31日,在清明來臨的前夕,我們一行十幾個人,在駱校長和王辰教師的帶領下,一齊乘車來到了萬埠烈士陵園進行緬懷先烈、祭掃教育活動。

  進入陵園內,仰目能夠看到矗立的烈士紀念碑,立於陵園中心的高峰之巔,高大雄偉,氣勢磅礴,我們團體向革命烈士三鞠躬,表達了我們心中的景仰之情。並宣誓好好讀書,長大後要報效祖國。隨即又來到了烈士墓碑前,墓碑上刻著周仲傑、湯根林、張長林的革命先烈的名字,名字刻在紀念碑上,是革命烈士英雄的一生,光輝的一生,他們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告知世界,我們是不可侵犯和戰勝的。

  我們又參觀了烈士的事跡,他們仿佛在給我們講訴了一個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周仲傑、湯根林、張長林多次立下戰功。在1977年6月中旬,潦河發生了特大洪水,上級任命周仲傑、湯根林、張長林三位同志為同機組人員執行抗洪救災任務。為了及時把黨的關懷和抗洪救災物資送到災區人民手中,搶救被洪水圍困的人民群眾,他們不畏艱難險阻,堅決完成抗洪救災的飛行任務。6月17日上午,在飛往安義縣途經高安縣時,因天氣突變,濃霧瀰漫,造成飛機失事,三位同志不幸壯烈犧牲的英雄故事。烈士們為國家的解放和繁榮強盛而奮鬥的壯麗生涯,革命先烈們的無私奉獻精神,讓我們深切的感受到,正是我國幾代優秀中華兒女的努力拼搏、無私奉獻,為中國的崛起、中華民族的復興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革命先烈的奉獻精神給中華民族渲染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讓我們在這種精神的感召和激勵下,自強、自信、自尊、自律,為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為我們完美的明天,努力奮鬥,笑迎挑戰。用我們這一代人特有的風格去描繪未來,讓我們的未來更加完美、和諧。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