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脫貧攻堅幫扶總結(同志快年終檢查了)
2023-07-29 06:11:04 1
來源:江西組工微訊
精準扶貧變成「精準填表」,一個幹部擁有七八個內容雷同的筆記本,下鄉先找信號通過手機籤到,幹工作必須先拍照,上班回復各種「微信工作群」,為了考核加班補齊各種材料……年終歲末,各類檢查評比、總結匯報、傳達部署紛至沓來,而許多地方出現花樣繁複的形式主義及其變種,讓很多基層幹部不堪重負,一起來看!
謹防扶貧「佐證材料」演變成「形式主義」
作者:段官敬(上饒市餘干縣洪家嘴鄉幹部)
日前,有好友向筆者抱怨,「現在扶貧正面材料的各種表格、臺帳填報少了許多,但每天加班加點要為每名貧困戶做佐證材料,從拍房子、車子、改廁照片,到銀行存摺、住院發票、教育補貼款單等等,還要逐一列印裝訂歸檔」。好友的話語,道出個別地方存在扶貧「佐證材料」過多泛濫的問題。
扶貧「佐證材料」,是對貧困戶家庭條件、生活收入、政策享受等方面的證明材料。按理,貧困群眾實際生活如何、生活質量是否改善是一道「客觀題」,只要到貧困戶家裡坐坐、聊聊,就能找到「答案」。為何要興師動眾「證明事實是事實」,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極個別「懶漢」貧困戶,面對第三方評估或扶貧檢查人員,故意「裝窮」「哭窮」,掩蓋扶貧實際成效;二是少數上級扶貧檢查督查習慣看材料、翻臺帳,不能真正深入貧困群眾的「官僚主義」作風。
站在扶貧幹部角度看,一來防止極個別想躺在扶貧「鐵飯碗」裡的貧困戶,壞了幹部辛苦付出、紮實扶貧的「一鍋粥」,於是做好佐證材料,對個別貧困戶不實說辭進行無聲反駁;二來迎合少數「熱衷材料」檢查的上級口味,投其所好。可見,極個別貧困戶的「不實主義」和少數上級「官僚主義」,共同催化了扶貧「佐證材料」過多過濫。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扶貧表格、臺帳、資料等數據能直觀反映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是否達標,對少數關係家庭收入水平或政策落實的重要指標,的確需要提供「佐證材料」,以防個別扶貧幹部企圖打造「數字脫貧」「材料脫貧」。同理從反面來看,扶貧「佐證材料」過多泛濫,也難免存在少數扶貧幹部以「佐證材料」為契機,讓貧困戶被「佐證脫貧」。無論如何,扶貧「佐證材料」過多泛濫難逃「形式主義」嫌隙。
更何況,扶貧要在找路子創實業、勤跑腿幹實事、想辦法帶致富等方向下「繡花功」,幹出經得起群眾和實踐檢驗的業績。倘若在「佐證材料」的泥淖裡掙扎使勁,既讓力氣用錯了方向、也有損黨員幹部實幹形象,最為關鍵是耽擱扶貧脫貧偉大事業的進程。因而,各地方要高度重視扶貧「佐證材料」泛濫問題,採取精準舉措確保「佐證材料」控制在適度和必要範圍。
筆者認為,極個別貧困戶不實回答是導致「佐證材料」泛濫的直接原因。
從這點出發,扶貧幹部要多花心思做好教育引導,尤其是在「扶志」上下功夫,讓貧困群眾明白脫貧「自己是主角」,才會實事求是「匯報家底」;另外,極少數上級扶貧檢查要轉變動則看材料、翻檔案的風氣,多到群眾家裡看看、到扶貧產業基地轉轉、到村莊周邊瞧瞧、到群眾中間聊聊。
同時扶貧幹部要樹立正確的扶貧政績觀,艱辛作為做到「真扶貧、扶真貧」,杜絕任何「材料扶貧」意識。
如此,讓必要的「佐證材料」成為扶貧幹部汗水與心血的印鑑,而不是陷入「為了佐證而佐證」的形式主義歪風。
銳評
只有力戒形式主義
才能為基層幹部減負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申國華
在現實生活中,形式主義給幹部增添了許多不必要的負擔。比如:
有的基層單位要應對上級多個部門,且不說陪同檢查,僅是匯報材料、考核報表就讓人目不暇接,即使加班加點都幹不夠、寫不完;
有的地方為了體現政府部門重視,明確要求一把手參加各種名目繁多的會議,而且不得請假。導致一把手參會像是「趕場子」,影響到他們正常工作的開展;
還有的單位「無紙化辦公」已走形變樣,政務微信公眾號泛濫,正在悄然演變成「指尖上的形式主義」。
幹部和常人一樣,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應付形式主義花費的時間越多,真正投入實幹的精力就越少,工作粗製濫造,亂作為、慢作為、不作為甚至用形式主義對付形式主義的情況就會普遍發生、屢禁不止。
曾就新華社一篇《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新表現值得警惕》的文章作出指示:「文章反映的情況,看似新表現,實則老問題,再次表明『四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反覆性。」
形式主義之所以如此頑固,與少數幹部缺乏擔當和能力不足有關。比如精準扶貧變成「精準填表」,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不妥,但如果不這麼做,上級檢查時就無法證明工作成績,所以,明知不對,也只能硬著頭皮做下去。還有的面對急難險重任務束手無策,卻又害怕受批評甚至還想瞞天過海向上級邀功請賞,於是「造盆景」「刷數據」「捂蓋子」,淨搞一些形式主義的東西,以此為自己增添幾分政績。
形式主義無論花樣如何翻新,但其實質都是一樣的,只會對工作有害而無益。
有的幹部幹工作不重實效重包裝,把總結當成工作,把講話當成落實,到頭來卻往往令群眾大失所望;
有的幹部幹工作不深入基層調研,而是浮在表面,全靠開會、發文、講話這「三板斧」,吆喝半天、動靜很大,任務就是落不了地;
有的幹部把痕跡管理變為「痕跡主義」,將凡事留痕變為僵硬、唯一的考核指標……既耗費幹部大量不必要的精力和時間,導致荒廢主責主業,又增加了群眾負擔,敗壞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
形式主義與黨的優良作風水火不容。力戒形式主義,要對準焦距、找準穴位、抓住要害,不能「走神」,更不能「散光」。
比如:針對個別地方精準扶貧變「精準填表」的問題,就要以整治不擔當、不作為、假擔當、假作為為突破口,引導幹部敢於擔當、敢于堅持原則,並注重從思想上糾偏、從行動上校正,以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力戒形式主義,只有針對日常工作中的具體表現對症下藥、多措並舉、綜合施策,才能藥到病除,做到標本兼治。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持之以恆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緊盯不敬畏、不在乎、喊口號、裝樣子的問題,堅決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推動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地見效。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很多政策措施都需要基層幹部一點一滴抓落實。
只有力戒形式主義、整治形式主義,才能徹底為基層幹部「減負」,讓他們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本職工作中,把美好目標變為生動現實,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