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東歸英雄傳觀後感

2023-07-30 02:06:58

  導語:看了《東歸英雄傳》這部電影,大家有什麼樣的感想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東歸英雄傳觀後感,供各位閱讀和借鑑。

  《東歸英雄傳》觀後感1:有一種感動叫人淚流滿面

  「鴻雁,天空上,對對排成行,江水長,秋草黃,草原上琴聲憂傷……」看完了《東歸英雄》,我的耳邊仍然縈繞著片尾曲那悠揚又有些感傷的旋律。

  說實話,在觀看這部電視劇之前,我從內心是排斥的。回歸、英雄、民族歷史……在央視的預告片中,儘管畫面不錯,但這些詞語的匯合,代表的可能是對於我們一貫電視劇表現方式的一種想像。但是,無意中看了幾集後,我卻被吸引住了,甚至到了結尾的時候,忍不住,熱淚盈眶。怎麼說呢,這不是一部看上一段就會讓人歡喜的片子,但是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卻又恰恰能收穫感動。

  不為別的,只是在這個理想荒蕪、英雄不在、雄性漸失的年代,它還可以喚起人們心中僅存的那一點的豪情。全劇對於英雄的書寫和美好愛情的讚美,讓人心馳神往。

  被譽為「18世紀最偉大的長徵」的土爾扈特部的東歸,對於以往的我而言,只不過是以往歷史課本中的一小節,但通過劇中的演繹,我感受到了歷史行進的沉重和偉大。在前有哥薩克騎兵攔截後有俄軍尾追的情況下,汗王渥巴錫帶領部族人民強渡烏拉爾河,穿越哈薩克草原和奧琴峽谷,又在土爾階河擊退了攔截部隊,最終在付出10萬人死亡的代價下輾轉踏上了祖國的領土。這段東遷的歷史悲壯異常,但是導演在表現方式上卻賦予了全片一種古樸而從容的美感。莽莽蒼蒼的蒙古草原、怒潮洶湧的滾滾馬群、矯健驍勇、重情重義的土爾扈勇士,情真意切的性情女子……伴之以時而悠遠高亢、時而宛如遊絲的深情牧歌,每一個鏡頭似乎都是導演對於故土和遙遠記憶的美麗鄉愁,充滿了理想主義的情結。

  在觀看過程中,這種題材和表現方式的反差一直困惑著我。一路東進的過程中,伴隨著巨大的嚴寒、飢餓乃至於屠殺,這是一段辛酸、悲壯、殘酷、震撼人心的血淚史,為何到了最後,竟然讓人體會出了一種淡淡的詩意,猶如聽馬頭琴聲,悠揚中感受到它特有的蒼涼。也許歷史上,這就是屬於那個馬背上的民族特有的一種氣質,這種氣質才能讓他們懷揣對於自由和陽光的渴望,一路東進,百折不饒。而身為後代的導演夫妻身上遺傳的民族氣質,也造就了影片的大從容和大淡定。這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幸運,在這一幅幅不斷豐滿、逐漸完善的歷史和現實想像的史詩圖景中,導演構築著關於自己民族的歷史寓言。這種關注可能缺少了一種更加深遠立體、追求歷史真實和現實展現的圖謀,但是也恰恰由於這種匱乏,反倒使得全片體現出了一種史詩般的歌詠格調,

  沃巴錫從一出生就註定了他的苦難和光榮。他作為可汗的孩子,小時寄養在牧人家中,這是他最快樂的日子,但當他獲知自己的身份之後,高貴的出生並沒有賦予他揮霍不盡的權利,而更多的是一種艱難的責任——東歸,這是一種苦難和榮譽相伴的擔當。通向榮譽之路的代價是身邊親人的不斷逝去。青梅竹馬的愛人央金,身體虛弱,自知不能隨丈夫一同返回太陽升起的地方,在東歸之前,主動投入伏爾加河;年邁的養母,為了除去渥巴錫的後顧之憂,也消失在了被厚厚的白雪覆蓋的天地之間;而親生的兒子作為人質,尚被扣留在宗主國俄羅斯;而自己的兄弟達什敦更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兒子,而死在了東歸路上……一個男人連自己的親人都保護不了,如何保護自己的族人,這是沃巴錫的痛苦和迷惘。他也動搖過、沮喪過,在佛祖面前尋求救贖。他也只是一個普通的渴望回家的蒙古男人,身後的路上安睡著為東歸付出生命代價的同胞。但為了不去驚醒這些疲憊卻高尚的靈魂,他只有一往無前地行進。最後兒子阿薩賴的出現,將他的困境擴到了最大,如果自己的孩子都保護不了,他所有的選擇又有什麼意義,而保護了自己的兒子,則意味著前面所有的堅持都付諸東流,他難於決斷,這是人之常情。但兒子從懷中掏出女皇親手佩戴的金十字架摔到地上,大聲說,我不要做汗,更不要做東正教徒,最後拔槍自殺,一切只是為了證明自己身上流淌的也是蒙古族人的血。這種果敢和對於信仰的致死追隨的信仰,是一種流淌在草原民族身上的氣質。而兒子的毅然也成就了渥巴錫的一種平淡。他主動匯成了東歸人群中的普通一員,義無反顧地選擇回家之路。這是一種鳳凰涅磐般的回歸本真,需要的是看淡生死的信仰支撐。

  這樣的結局打動我,就在於這個民族對於信仰的一種從容,更是一個民族用強大的精神信仰徵服另一個物質裝備更好民族的奇蹟。東歸英雄最後已經不是沃巴錫一個人,而是已經成為了整個部落的共同稱呼,一個英雄泛化為整個為了自由信仰的部落,成就了屬於那個馬背上民族的史詩。

  每個民族都有塑造自己英雄人物的方式,但對於愛情,人類的感情卻是共通的。愛情,我在《東歸英雄》中看到的卻是那麼一種無奈和決絕。無奈和決絕,這兩個詞語在一定意義上來說是意思相悖的,但在整個劇中卻是貫穿的。悲劇色彩是全劇愛情的基調,但那一個個美麗而傾情的的女性卻賦予了全劇一種飛舞的靈動,令人怦然心動。茨岡姑娘賽妮婭美麗奔放,放蕩不羈,她是與東歸毫無關係的,但是為了成就心愛的男人的使命和理想,最後用自己的生命保護了阿薩賴,也獻上了對愛情的不悔陳諾;而俄羅斯公主娜塔麗婭則與沃巴錫處於不同陣營,不同陣營、各自立場的不同充滿了言說的尷尬,怦然心動而又欲言又止的遺憾令人悵惘,但她最終為沃巴錫身上敢於執著理想、承擔責任的氣質所打動,最終義無反顧地加入到幫助沃巴錫的陣營中並且犧牲了自己。這兩個女子,一個是吉普賽女郎,一個是波蘭貴族,她們的愛情是熱烈而奔放的,儘管最後結局有情人天涯相隔,但是靈魂相依相偎,至死不渝。在一定意義上而言,這兩段愛情就是蒙古版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和《羅密歐與朱麗葉》,生如夏花,璀璨明亮。

  除此之外,收集令牌的宗金,為了成就丈夫理想而主動投水自盡的央金,守候在死去愛人身邊終生不渝的查勒米婭……這些為愛傾情的美好女子共同為整個影片注入了一抹瑰麗色彩。

  有一段,夕陽西下,美麗的海邊,俄羅斯公主娜塔麗婭袒露酮體,與沃巴錫共同駕乘白馬互訴鍾情,我覺得是全劇的點睛之筆。儘管酮體袒露,但是卻沒有任何猥褻之意,反倒是融入了蒙古族的一種奔放和不羈,也只有蒙古族的血統才能賦予畫面和情節一種高貴的詩意,這是一種民族的氣質。

  所以我認為這是一部好看的片子,因為我對於這個民族和愛情表達方式的陌生才更加劇了我的感動。成千上萬匹棕紅色與棕黑色駿馬在草原上排山倒海般地肆意狂奔,似乎感到這些馬群跑進了自己的血管裡,讓每個細胞都變得狂野起來,但同時,激情與柔情交織、絕望與希望共生、群體命運與個體命運的衝突、正義與邪惡的較量……一切的一切,都回歸了人性的本來面目,讓人在慢慢回味中感到心潮澎湃。

  生時果敢,死亦泰然,成為英雄,與愛人生死不離……這是我們永遠的追求,但現實往往又背道而馳,我們常常會猶豫、徘徊,在日復一日的消耗中,原始的血性日漸消逝,漸漸平庸。

  這是我們普通人的生存困境,揮之不去、無所依託的困惑。

  而我在《東歸英雄》中卻看到了一種久違了的豪情,土爾扈特勇士從一出身,胸膛上就被烙上了狼的圖騰,這應該是一個為戰鬥而生存的人種——越是成長越是堅毅;越是滄桑越是雋永。那些女子就是這些勇士身邊獨立的梔子花,只為他們綻放一生最美麗的榮光。

  《東歸英雄傳》觀後感2:東歸光芒,永不褪色

  近日,觀看了民族回歸、團結、史詩般的電影《東歸英雄傳》,感觸頗深,甚至催人淚下,土爾扈特部的回歸體現了中華民族具有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戰鬥力。

  作為蒙古族一個支部,在伏爾加河流域生活了140多年的土爾扈特部,沙俄政治上分化瓦解土爾扈特部的內部力量,經濟上不斷縮小其領地,文化上實行宗教迫害,在軍事上更是給土爾扈特部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不堪忍受沙皇推行的政治經濟壓迫和種族滅絕政策,他們的命運面臨嚴峻的考驗。在首領渥巴錫的率領下,為擺脫沙俄的民族壓迫而走上了民族回歸之路,他們衝破了沙俄軍隊的圍追堵截,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回到了祖國。土爾扈特部的回歸,為鞏固中華民族的團結和統一,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

  電影中,從千戶長阿拉坦桑奉渥巴錫汗之命率數名武士護送東歸路線圖開始,沿途上盡見本族人遭沙俄軍隊荼毒的慘狀,更有戈裡高力率騎兵搶奪東歸圖。莎吉爾瑪、阿布、桑格爾、戈裡高力、妮妮娜等等,圍繞「東歸圖」,貫徹其中的不僅僅是陰謀、浴血拼殺,有愛情糾葛和衝突,還有生離死別。最後,東歸圖被毀,桑格爾和「鷹」同歸於盡,阿拉坦桑身負重傷,臨死前,他把匕首交給女兒,告訴她,真正的東歸圖紋在他背上,要她把他背上的皮割下交給渥巴錫汗……東歸的歷程是辛苦的,甚至是痛苦的,是流血與犧牲,一路的浴血奮戰,雖僥倖從山谷逃脫敵人的圍困,一路上各種艱難險阻交替出現,無數的敵人和誘惑相繼襲來,阻擋著一個堅強的民族東歸故土的腳步,加上疾病和飢餓的困擾,到達伊犁剩下的人僅有出發時的一半,付出了巨大的的民族犧牲,但他們義無反顧,儘管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但是回歸的決心和勇氣沒有改變。

  當時,正處於康乾盛世的大清王朝,經過雍正王朝進行的諸如「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整治國庫空虛等一系列改革的措施,經濟發展、人民富足、國力強盛,連續擊敗了周圍一些少數民族的分裂、叛亂和挑釁;在康熙王朝,經過雅克薩之戰,擊敗了沙俄軍隊進犯,迫使沙俄籤定了不侵犯的條約。康乾盛世的大清王朝在世界上綜合國力排在前列,對周邊的少數民族形成了強大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土爾扈特部擺脫沙俄的統治,踏上了民族回歸的艱辛之路、希望之路同時也是勝利之路。

  《東歸英雄傳》電影反應的僅是土爾扈特部回歸的一個側面,一個片段,他們回歸的歷史不是用電影、也不是史書就能書寫完的,土爾扈特部回歸的英雄壯舉,創造了舉世聞名的民族大遷徙的奇蹟,震驚了中國和西方。他們創造的感天動地的英雄壯舉,表現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反抗壓迫光榮傳統,可昭日月,將永遠光耀史冊,對新時期加強和維護民族團結和統一、國家的發展與富強,都有重要的意義。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尤其是在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實施了一系列民族優惠政策,實行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政策,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建立了包括蒙古族在內的5個民族區域自治區,使少數民族當家做主。56個民族生活在一個和諧的大家庭中,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民族關係達到空前的和諧,民族凝聚力的空前增強。

  《東歸英雄傳》觀後感3

  最近看了《東歸英雄傳》,這部悲壯慷慨的英雄壯歌,英雄們拋頭顱撒熱血,堅決要回歸祖國,因為這裡才是他們真正的家。只有在這裡,他們才能有穩定平靜的生活。看完這部電影後,我早已被影片中的這些英雄們所折服,他們萬眾一心,義無反顧,感天動地的英雄氣概令人盪氣迴腸,潸然淚下!

  這部電影講的是人類歷史上最後一次民族大遷徙——艱難的東歸旅途。在沙皇殘酷的統治之下,民族的生死存亡之秋,土爾扈特部首領渥巴錫為擺脫沙俄壓迫,維護民族獨立,發動了武裝起義,率領十七萬族人,經過八個多月一萬多裡的長途跋涉,歷經千辛萬苦,與俄羅斯女皇派出的追兵的生死搏殺,卻仍不屈服,九死而不悔,最後剩下不到七萬族人,終於勝利到達祖國的邊境——伊犁河畔。這次悲壯的民族大遷徙,在歷史上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輝敲章。土爾扈特部的回歸為鞏固中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雖然他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但是為了國家的統一,這也是值得的。這部影片的大部分故事是在馬背上發生的,蒼茫的天空,遼闊草原下的男兒,溫柔美麗的草原女子,但是他們浴血奮戰,絕不回頭。到最後,他們「衣衫襤褸,形容枯槁,鞋靴全無」,很多孩子身無寸縷。正如歌中唱到的那樣:「東歸路,風沙連成漩渦,步步難,心被寸寸折磨,挽絲韁,不許烈馬回頭望,任憑親人骸骨永埋他鄉異國」不得不承認,他們付出的是血的代價。這部電影的精彩程度遠超我的想像。草原千裡閃著金光,風沙呼嘯過大漠,英雄騎馬壯,

  騎馬榮歸故鄉。影片中那些蒼涼而恢宏的畫面,還有對故土、對民族那樣一種光榮的夢想都可以在這部電影中感受到。不單單是這些塞外的迷人風情,還有蒙古兒女那種剛毅的性格,亦讓人印象深刻,久久無法忘懷。

  《東歸英雄傳》雖然很精彩,但是電影反應的僅是土爾扈特部回歸的一個側面,一個片段,他們回歸的歷史不是用電影、也不是史書就能書寫完

  的。土爾扈特部回歸的英雄壯舉,蒙古女兒們拋頭顱撒熱血,很多英雄的屍骨都在異國他鄉,沒有回到祖國,但是他們的靈魂早已回到了祖國人民的懷抱,他們為了民族大團結所做出的貢獻,是世紀性的,他們創造了舉世聞名的民族大遷徙的奇蹟,震驚了中國和西方。他們創造的感天動地的英雄壯舉,表現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反抗壓迫光榮傳統,可昭日月,將永遠光耀史冊,對新時期加強和維護民族團結和統一、國家的發展與富強,都有重要的意義。

  現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尤其是在新中國成立後,《東歸英雄傳》的悲壯歷史將不再書寫,黨和國家實施了一系列民族優惠政策,堅持民族平等、堅持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政策,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事業,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建立了包括蒙古族在內的五個民族區域自治區,使少數民族當家做主。各個民族互幫互助,互相理解,互相幫助,一起迎來美好幸福的小康生活。五十六個民族生活在一個和諧的大家庭中,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民族關係達到空前的和諧,民族凝聚力的空前增強。《東歸英雄傳》是歷史中的一個奇蹟,但是卻在這麼

  一個美好的社會中不會再發生。我們在黨的領導下會越走越好,全面實現民族統一指日可待,全面實現小康社會指日可待!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