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諾比這個地方在哪(車諾比昔日核禁區成)
2023-07-17 17:45:10 2
6月7日,遊客在車諾比排隊購物。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6月7日,遊客在車諾比「禁區」中自拍。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這裡是世界上最嚴重的核災難的發生地。災難直接導致數十人死亡,數十萬人被疏散,數百萬人受到核輻射的致命威脅。
這裡也是熱門的旅遊景點。遊客在廢墟中自拍。落滿塵土的廢棄幼兒園裡,不知被何人留下的塑料娃娃引起圍觀。
這裡是車諾比。
如今,一群群遊客穿梭在核電站旁的棄城普裡皮亞季,觀看荒蕪的校園、遊樂場、超市和其他帶有「末日廢土」色彩的場景。他們手中的蓋格計數器嗶嗶作響,為旅行增添了詭異的配樂。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車諾比已成為「黑暗旅遊」現象(不少人熱衷於訪問與死亡和痛苦有關的地點,比如納粹集中營或者9·11事件紀念館)的最新例子。
人們參觀這些地方,可能是為了獲得感悟和啟迪,也可能只是求刺激。「黑暗旅遊」從最初就充滿矛盾,社交媒體令情況變得更複雜。這種參觀是否符合道德規範?在這些地方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可以做?答案從不明朗。
越來越多的人愛上「黑暗旅遊」
車諾比和普裡皮亞季一直在「黑暗旅遊」的地圖上。早在2010年禁區放寬限制前,一些通過電腦遊戲「粉」上車諾比的人就已捷足先登。真正的契機在今年到來:英國路透社稱,美國HBO電視網出品的迷你劇《車諾比》播出後,「鬼城」的旅行預定量暴增40%。
「電視劇播完後,我找了很多紀錄片,想看看車諾比到底發生了什麼。我發現有旅遊產品,就過來了。」一名拉脫維亞人對CNN說。
在中國某旅遊網站上,有從基輔出發前往車諾比的一日遊產品:專業英文導遊、專業安全防護措施,參觀核電站「石棺」和行政大樓紀念碑,加上在核電站曾經的員工餐廳用餐,每位遊客的費用為1088元,每周都有一個旅遊團出發。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7月10日,烏克蘭新總統澤連斯基籤署法令,在核輻射隔離區打造一條「綠色走廊」,以吸引更多遊客。
隨著全球旅遊產業蓬勃發展,「黑暗旅遊」的熱度不斷升級,車諾比不是唯一的「必去」景點。CNN稱,2018年約有215萬人參觀了波蘭的奧斯威辛集中營遺址。
「黑暗旅遊」一詞出現在上世紀90年代,當時,學者們在探究,為何那麼多遊客熱衷於參觀約翰·甘迺迪總統遇刺的地點。事實上,人們對與死亡和破壞有關的地方總是格外關注。
葬於火山噴發的龐貝古城自18世紀重見天日,就一直位居最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之列。「這可不是新鮮事。」「黑暗旅遊」網站的編輯彼得·霍倫豪斯對CNN說。
愛爾蘭阿斯隆理工學院旅遊系主任託尼·約翰斯頓對CNN指出,訪問這些地點的動機因人而異、因地不同。有人單純去度假,有人追求歷史的激情,還有人是為了獵奇,甚至是尋找病態的「樂趣」。
在這些地方,大多數遊客表現得足夠尊重。「他們多半是想了解暴行或『黑色遺產』,看看過去出了什麼問題、能從中學到什麼教訓,以免未來重蹈覆轍。」約翰斯頓說。
在英國蘭開斯特大學「黑暗旅遊」研究所執行主任菲利普·斯通看來,只有黑暗的景點,沒有「黑暗的遊客」。「無論是去度假還是旅行,都不會讓我們感到『黑暗』,」他告訴CNN,「只會讓我們對特定地點發生過的事感興趣,並從中學到東西。」
記住,你凹造型的地方有100多萬人遇害
很多人不認同斯通的觀點,美國責任旅行研究中心的負責人呂貝卡·斯圖爾特是其中之一。「訪問與死亡等悲劇有關的地方之前,重要的是捫心自問,你的意圖是什麼。」她對CNN說,「你想去那裡加深理解並表達敬意,還是打算看熱鬧、拍照片?」
動機決定行為。美國《華盛頓郵報》稱,訪問車諾比的遊客中,很多人「表現糟糕」。他們跳上廢棄遊樂園裡的碰碰車嬉笑打鬧,在核電站的「石棺」外「比心」。因為美劇《車諾比》而湧入的「網紅」招來了更多反感。6月,一名23歲的俄羅斯模特發布了自己在車諾比式場景中的挑逗性照片。網友「布魯諾·祖潘」在推特上曬出4張據稱是在車諾比拍攝的照片,其中一張中,穿著防護服的女性拉開拉鏈,露出內衣。
這些事不只發生在車諾比。《華盛頓郵報》稱,奧斯威辛集中營官方推特帳號在3月發布了遊客在營地外的鐵軌上凹造型的一張照片,並寫道:「記住,你所在之處有100多萬人遇害。」
這些照片在社交媒體上引發軒然大波,一些當事人不得不出面辯解,媒體則爭論著什麼樣的照片和行為在「黑暗旅遊」中是合適的。有觀點認為,做什麼都不合適。
據英國《衛報》報導,車諾比成為熱門景點,令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一些當地人深感痛心,其中很多人是昔日悲劇的倖存者。事故已過去33年,他們傷痛依舊。
「記者蜂擁而至,用廢墟拍攝廉價的效果。他們會在門檻上放一把小提琴,稱之為『車諾比交響曲』。沒必要在這裡搞任何『發明』。」《衛報》稱。
攝影師夏蘭·費雷同意這一點。「我認為,尊重就是只展示你發現的東西,而不是帶來裝飾品、道具等任何東西。」他對CNN說,「在納粹折磨受害者的地方拍攝時裝大片,是不恰當的。」
還有一些人認為,拍任何照片都是不尊重,自拍尤其糟糕。「這不僅是純粹的自戀。越來越多的人不拍照就渾身難受。」斯通指出,自拍已成為現代遊客記錄旅途的一種方式,但在某些特別的地方,自拍就像在牆上寫「到此一遊」一樣。
6月,21歲的英國大學生亞歷克斯·戴維森去了趟車諾比。「自拍要找合適的時間和地點。」她對《紐約時報》說,「在明知有人遇害或受到嚴重影響的地方自拍,會讓別人悲傷。」
「你該把底線畫在哪裡」
需要考慮「合適不合適」的不只是遊客。大多數景點需要停車位、浴室和餐廳,好為人們提供服務。「你必須考慮到取悅遊客的道德後果。」荷蘭大學歷史系高級講師卡雷爾·沃德勒爾對CNN說,「你該把底線畫在哪裡?」
在車諾比的外圍,士兵會檢查遊客的護照和輻射水平,商販出售防毒面具、防護服、印著「我愛車諾比」的徽章和帶有核輻射標誌的特色小吃,比如「輻射冰激凌」。據路透社報導,普裡皮亞季的地標性建築、被棄置30多年的巨型摩天輪經過修復,已在5月1日正式啟用。
對這些事情的觀感因人而異。「我覺得,坐在奧斯威辛集中營裡的餐館吃漢堡、喝可樂非常不妥,但其他人不太介意。」沃德勒爾說。
每個地方情況不同。很少有人覺得在龐貝和羅馬大鬥獸場裡高聲談笑有何不妥,畢竟,這裡的災難發生在很久以前。一些「黑暗旅遊」景點甚至歡迎人們來吃喝玩樂。CNN報導稱,日本福島縣大力推廣「希望旅遊」,這樣人們就不會把注意力全放在2011年那一連串的地震、海嘯和核災難上。
約翰斯頓建議人們在進行「黑暗旅遊」前做足功課,「深入了解當地歷史、當地人,了解那裡發生過的悲劇故事」。斯通則覺得不必大費周章,只要做好心理準備,並表現出適當的尊重就可以了。
雖然爭議不斷,但在車諾比,與CNN記者交談的遊客似乎都知道這地方有多特殊。英國人喬·羅賓遜說,他不惜冒著核輻射的威脅,不遠萬裡趕來,就是為了看看人類因為政治算計付出了多少代價。
「災難裡有謊言的一分貢獻。」他說,「車諾比的故事證明,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人們什麼事都做得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