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怎麼改評分(豆瓣評分機制的修改)
2023-08-09 12:32:59 3
前段時間出了這麼個事情,一群網友在逛豆瓣的時候,驚訝地發現自己對某些電影、書籍寫下的短評竟然莫名其妙地不見了,翻來覆去刷新四五次也找不到自己曾經發表過的短評。
一開始人們想當然地以為這只是豆瓣論壇的顯示BUG,覺得向官方反映一下就能解決問題,甚至私底下還調侃起了「豆瓣下次的更新日誌上是不是又要寫著拉幾個寫BUG的程序猿出去祭天」。
可令人沒想到的是,在大量網友反映了這一問題之後,豆瓣官方最後卻跑出來宣布稱「這並不是BUG,而是故意這麼改的」。
豆瓣官方的解釋還挺長的,大體意思就是「之前水軍刷的無效/帶節奏短評太多了,所以我們從2017年開始搞了個新算法,把所有用戶短評都會先進行篩選後再顯示其中的一部分」。
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總結成一句話,就是豆瓣為了應對水軍而把自家的短評區搞了個「脫水版」,只把那些「相對可信/真實的短評展示出來」。
老實說,對於豆瓣這一修改措施,起碼在出發點上小柴還是頗為認可的,畢竟國內的網際網路論壇這些年的「水軍」確實是越發的猖狂,甚至有從「水軍」進化成「海軍」的趨勢,能把黑的洗成白的,把矮的吹成高的。
具體到看電影這一娛樂活動上,作為當代打工人閒暇之餘難得的一項消遣,往往最為費神地就是觀影前的「挑選」環節……一部電影時長一般也就90分鐘到120分鐘,如果劇情精彩的話,往往給人感覺就是一晃神就過去了。
而對於某些選擇困難症患者而言,要在浩如煙海的片庫裡挑選出感興趣的影片,往往需要花費比這長的多的時間(小柴就曾經體會過在周末想看部電影,結果光是確認「看什麼」就花掉一整個下午的經歷)。
(據說80%的人都會在這個問題上
體會到什麼叫選擇困難症)
選電影本就夠費神了,如果沒有一個相對可靠的評分平臺作為參考,那麼這個環節的難度顯然還要進一步地增加。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豆瓣試圖靠算法把自己的評分體系進行優化,最大程度地去除掉「水軍」的幹擾,這種嘗試本身還是非常值得認可的。
但是話說回來了,站在一個用戶的角度來看,小柴又對豆瓣所採取的的具體舉措感到了有些不安。
在豆瓣給出的公告裡,我們能看到這樣一句話「大多數正常用戶僅需要閱讀有限數量的短評便可獲得所需信息」。
看似沒什麼問題,但如果反過來想想,其實這句話的涵義也可以理解為「由於大多數用戶只需要閱讀有限數量的短評來對作品好壞建立認識,所以我們只需要控制住用戶所能看到的那有限數量的短評,就能決定這部作品在用戶心中的口碑」。
再結合上豆瓣如今對「部分短評」直接不予顯示這一做法,其實共同構建出了一種相當黑暗的可能。
在過去,一部爛作想要騙到更多人來影院買單,需要花大量金錢僱傭水軍,指望水軍們刷出的「好評」能夠頂掉普通用戶的「差評」,這一做法事實上其實是不成立的,因為水軍的數量終究是有上限的,因此最終呈現出的局面往往是大量的「好評」與大量的「差評」同時存在。
比方說下面這張圖,同時有著幾乎對半開的5星好評與1星差評,那麼即便該片的「水軍」相當給力,但依然會讓每一個看到這個評分圖的正常人心生警惕。
而現在當豆瓣開始直接利用算法對那些平臺自己認為不夠真實的「水軍」短評進行「脫水」後(目前豆瓣還只在短評這一塊應用了該技術),那麼問題就來了。
如果豆瓣平臺本身足夠公正,且算法也沒問題的話,自然是皆大歡喜;可要是平臺本身存在一定傾向性,或者乾脆是這個算法本身並不夠完善呢?
在過去,豆瓣只扮演一個平臺的角色,無數的用戶在上面自由地分享自己對一部作品的感想與評價。
認為這部作品好的聲音多,作品得分就高,反之亦然,平臺本身在理論上是不參與其中的。
可現在豆瓣卻開始展露出親自下場的意願,且採取的手段是直接對於其中一部分的用戶短評直接「抹去」。
再加上這裡面決定哪些評價是「水軍評價」、哪些是「正常評價」的這一最關鍵環節,用戶是完全沒有參與的,純靠豆瓣的算法一家說的算。
對,沒錯,豆瓣現在所用的理由是「去除水軍影響」、「提升評分客觀性」,但誰知道以後會怎麼發展呢?
小柴在這裡必須強調的一點是,一切看起來機械、冰冷、無感情的算法,歸根結底還是由人所寫出來的;而寫算法的這個人,往往又是靠領著平臺薪水過日子的員工;而平臺,又是一個需要靠盈利賴以維生的商業組織。
(當年業界並稱的兩家不追求變現的「慢公司」
知乎已經為了變現做出了各種改變,豆瓣又還能堅持多久呢?)
在這個邏輯鏈下,不管豆瓣至今為止表現得有多麼良好,都不能作為其未來一定不會「變質」的證據。
平臺的「算法」既然今天能把一堆「打好評的水軍評價」刪掉,那麼明天自然也能把一片「惡意差評的水軍評價」同樣抹去……而決定你的評價到底是真實評價,還是水軍的「刷子好評/惡意差評」的標準,又只有豆瓣自己知道。
之前的評分體制固然有缺陷,但也還停留在「影視宣發部門僱來的水軍」與「人民大眾」直接博弈的層面,且隨著時間的流逝「水軍」基本都是敗下陣來的那一方,歸根結底還是用戶在說的算。
而豆瓣這樣把評價篩選權力直接收歸己身之後,說不定就會變成「以後的影視宣發都不用買水軍,而是直接買豆瓣」的情況,讓他們的算法稍微改幾個參數,只顯示好評或只顯示差評都是非常簡單地事情。
這年頭嘛,微博熱搜能買、知乎熱搜能買,只要錢給夠,豆瓣平臺被金彈攻勢控制,真的不是什麼難以想像的事情。
所以即便豆瓣本次的修改是有著十分充足的理由,「防止水軍影響」也的確是當前各大評分網站所面臨的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但我依然不太喜歡豆瓣的這一選擇。
說穿了,人們信任豆瓣上的評分與評價,本質上是信任那上面一位位樂於向他人分享想法與見解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某套多麼高效冰冷的機器算法。
主筆 | 阿虛
編輯 | 四少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公眾號:柴狗夫斯基(chaigou-fsj)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