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碰上安史之亂了麼(安史之亂倒黴蛋李白的一生)
2023-07-26 07:48:17
(701~762) 62歲
701年 出生簡介:
李白,男,曾用名(亦名):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詩仙、詩俠、酒仙、謫仙人、天上謫仙,與杜甫合稱"李杜"
出生:
出生於劍南道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今青蓮鎮)或唐安西都護府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楚河州託克馬克市附近)
父母:
父親為李客
背景:
祖籍甘肅省天水市。
一說: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李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一說:李白祖上是李建成或李元吉後裔,因為被李世民族滅而逃往西域。唐朝重農輕商,士農工商,商最末。
父親李客,官至任城尉(今山東濟寧市任城區),大哥、二哥均是行商。
702年 2歲
703年 3歲
704年 4歲
705年 5歲跟隨父親李客遷居蜀地,入籍綿州。並在四川開始接受啟蒙教育。
題外:12月16日,武則天駕崩
706年 6歲
707年 7歲
708年 8歲
709年 9歲
710年 10歲開始讀諸子史籍
711年 11歲
712年 12歲
713年 13歲
714年 14歲
715年 15歲喜好作賦、劍術、奇書、神仙
716年 16歲
717年 17歲曾拜唐代著名縱橫家趙蕤為師,學習一年有餘,這段時期的學習對李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題外:趙蕤著作《長短經》,亦叫"反經"。與之對應的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則為"正經"。
718年 18歲在戴天山(今四川昌隆縣)大明寺讀書
719年 19歲
720年 20歲
721年 21歲蜀內遊玩:
在成都瞻仰司馬相如琴臺、揚雄故宅。此後幾年遊歷蜀中各地。
722年 22歲
723年 23歲
724年 24歲外出遊歷,巧遇道教宗師:
遊歷至成都、峨眉山、渝州(今重慶市)、出三峽,至江陵,巧遇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師司馬承禎(639-735年)
725年 25歲出蜀遊玩:
隻身出四川,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應山(今湖北省廣水市)。
726年 26歲散金三十萬,遊歷江南:
春,自金陵至廣陵,東南遊蘇州、杭州、越州、台州,東涉溟海。然後回舟北上,復至揚州,散金三十萬,耗盡老家資助錢財。秋,病臥揚州。寫有《靜夜思 》等詩。在九華山題刻"金沙泉"三字。
五言樂府詩《靜夜思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曾在廬山作詩《望廬山瀑布二首》,其二如下。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結識孟浩然:
冬,離揚州北遊汝州(今河南省臨汝縣),途經陳州時與李邕、孟浩然相結識,最後至安陸(今湖北省安陸縣)。
727年 27歲第一次婚姻,入贅湖北安陸宰相許圉師家,生兒育女:
在湖北安陸壽山經朋友胡紫陽和馬正公的撮合,李白娶了前宰相許圉師的孫女,當了個倒插門女婿。至此長達十年的時間裡,李白都生活在他老丈人家裡,婚後得育一男一女。長子李伯禽,小名"明月奴";長女李平陽,出嫁後不久即去世。
728年 28歲早春,出遊江夏(今湖北省武漢市),與孟浩然相會。暮春,送孟浩然之廣陵。回安陸老丈人家,寓居白兆山。
729年 29歲在安陸
730年 30歲春在安陸。前此曾多次謁見本州裴長史,因遭人讒謗,於近日上書自白,終為所拒。
赴長安尋做官出路,無果而歸:
初夏,往長安,謁宰相張說,並結識其子張垍。曾在元丹丘推薦,欲上終南山結交玉真公主,未果。後欲拜見其它王公大臣,均無結果。
暮秋遊邠州(在長安之西)。
731年 31歲窮愁潦倒於長安,自暴自棄,與長安市井之徒交往。
初夏,離長安,經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市),到宋城(今河南省商丘縣)。
秋,到嵩山五嶽之一的中嶽(為河南省登封縣的名山),戀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逐有隱居之意。
暮秋,滯留洛陽。
732年 32歲自春歷夏,遊坊州,在洛陽與元演、崔成甫結識。
李白二上終南山,欲結識玉真公主,未果
在長安窮途失路,作《行路難三首》;送友人入蜀,作《蜀道難》,寄寓功業難求之意。
秋,自洛陽返安陸。途經南陽(今河南省南陽市),結識崔宗之。冬,元演自洛陽到安陸相訪,二人同遊隨州(今湖北省隨縣)。
歲未,歸家安陸。
733年 33歲構石室於安陸白兆山桃花巖。開山田,日以耕種、讀書為生活
應元丹丘邀請,赴嵩山隱居。
734年 34歲獻賦謀功名:
正月,李白為玄宗獻上著作《明堂賦》,由於家庭的緣故,李白不能應常舉和制舉以入仕途,只能走獻賦之路。
題外:
古代有規定:只要家裡出過商人,那他的家屬甚至是遠房親戚都不能做官。
春在洛陽,過襄陽,拜見荊州長史韓朝宗。
735年 35歲獻《大獵賦》,博得唐玄宗賞識:
玄宗又一次狩獵,正好李白也在西遊,乘機獻上《大獵賦》,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賞識。
進長安後結識衛尉張卿,並通過他向玉真公主獻詩;
去紫極宮,在那裡遇見賀知章,立刻上前拜見,並呈上詩本《蜀道難》和《烏棲曲》。
五月,與元演越太行遊太原,並曾北遊雁門關。
736年 36歲春由太原經洛陽回安陸。
岑勳千裡尋訪李白至嵩山,元丹丘請李白再至嵩山相會。李白為此著樂府詩《將進酒》。
737年 37歲閒居安陸。
738年 38歲原配許氏去世,李白到處遊歷:
原配許氏去世後,許家分錢財和變賣白兆山房子,後離開許家。
遊襄陽、至穎陽元丹丘山居、陳州、宋城、下邳、淮陰、楚州
739年 39歲春,在楚州安宜,重遊揚州、蘇州、杭州
在南陵與一劉姓女子(剡越人)同居,後分手。
傳言,李白在安徽貴池、銅陵、南陵一帶採集銅礦、鉛礦,通過船運販賣的揚州得錢;或為了煉丹求仙迎合玉真公主。
秋,至巴陵,遇王昌齡。
740年 40歲某氏,東魯一婦人,與李白同居,生育次子:
李白帶子女離安陸至東魯,在兗州置下一批田產,東魯婦人同居,生育次子李頗黎,亦名李天然
741年 41歲某氏,東魯一婦人,與李白同居
居東魯,遊東魯各地。結識隱於徂徠山的"竹溪六逸"韓準、裴政、孔巢父、張叔明、陶沔等,酣歌縱酒。
742年 42歲 翰林供奉李白人生巔峰時期,進宮朝見唐玄宗,得官翰林供奉:
四、五月間,遊泰山
元丹丘將李白多年前撰寫的《玉真仙人詞》呈給玉真公主,成功地將李白推薦給了玉真公主。
秋,李白自南陵奉詔入京,有《南陵別兒童入京》詩。
得益於玉真公主和賀知章舉薦,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便召李白進宮。李白進宮朝見,玄宗問到一些當世事務,李白憑半生飽學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胸有成竹,對答如流。玄宗大為讚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職務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請或郊遊, 必命李白侍從,利用他敏捷的詩才,賦詩紀實。
冬,侍從溫泉宮。
唐玄宗賜錢糧牌,李白逢州吃州,遇縣吃縣,州一千,縣五百
743年 43歲 翰林供奉供職翰林院,以求升遷:
初春,玄宗於宮中行樂,李白奉詔作《宮中行樂詞》,賜宮錦袍。
暮春,興慶池牡丹盛開,玄宗與楊玉環同賞,李白奉詔作《清平調》,李白自以為升遷有望。
與忘年之交賀知章金龜換酒:
李白奉詔醉中起草詔書,引足令高力士脫靴,宮中人恨之,讒謗於玄宗,玄宗疏之。
對御用文人生活日漸厭倦,始縱酒以自昏穢。與賀知章等人結"酒中人仙"之遊,玄宗呼之不朝。
題外:高力士(690-762),冠軍大將軍、右監門衛大將軍,渤海郡公。是唐玄宗心腹宦官,早年追隨李隆基發動唐隆之變,助其登基。高力士當時年54歲,比李白年長11歲。李白讓其為己脫靴,要麼此事為後人偽造,要麼李白醉狂、恃才傲物,看不起太監。
同年,唐玄宗追尊李暠為興聖皇帝(李白自稱先祖為李暠)
744年 44歲 翰林供奉李杜詩詩歌切磋:
夏,李白到東都洛陽,相識杜甫;在洛陽時,他們約好下次在梁宋(今開封、商丘一帶)會面,訪道求仙。
秋,李白與杜甫兩人如約到了梁宋,在此抒懷遣興,借古評今。期間遇到了詩人高適,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暢遊甚歡,評文論詩,縱談天下大勢,都為國家的隱患而擔憂。
李白求仙訪道:
秋冬之際,李杜分手。李白到濟州(今山東濟南一帶)紫極宮請道士高天師如貴授道籙,正式履行了道教儀式,成為道士。其後李白又赴德州安陵縣,遇見這一帶善寫符籙的蓋還,為他造了真籙。
宗姑娘千金買壁,李白與第二任妻子巧遇。
正月,年逾八旬的賀知章請度為道士還鄉,唐玄宗以御製詩贈之,皇太子率百官餞行,李白有《送賀賓客歸越》詩送之。
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
三月,上疏請還山,玄宗賜金放還。
秋,在梁宋間會見杜甫、高適,暢遊梁宋,縱獵孟諸。
冬,從高如貴道士受道籙於齊州紫極宮。
745年 45歲李杜第三次相遇:
秋天,李白與杜甫在東魯第三次會見,知交之情不斷加深。李杜兩人同遊東魯,一道尋訪隱士高人,拜訪濟州文章家、書法家李邕。
冬天,李杜兩人分手,李白寫《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詩送行。
746年 46歲臥病東魯。
秋,懷念杜甫,寫有《沙丘城下寄杜甫》詩。
懷念遊越,告別東魯諸公,寫有《夢遊天姥吟留別》。
747年 47歲到浙江會稽,吊念賀知章(賀知章已故三年)
乘船到金陵。
748年 48歲在金陵,與崔成甫相遇,
遊揚州江陽縣、廬江、舒州等地
期間,隱居舒州皖水之濱,作詩題字
749年 49歲在金陵,懷念子女,作《寄東魯二稚子》等詩。
750年 50歲歸魯郡,寫有《任城縣廳壁記》、《崇明寺佛頂尊勝陀羅尼幢頌井序》。秋,訪元丹丘石門幽居,寫有《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秋日煉藥院鑷白髮贈元六兄林宗》等詩。
751年 51歲李白第二次正式婚姻,與宰相宗楚客孫女宗夫人結婚:
在梁苑,與唐朝宰相宗楚客孫女結婚。
冬,離梁苑北上幽州
752年 52歲北上途中遊廣平郡邯鄲、臨洺、清漳等地。
十月,抵幽州。初有立功邊疆思想,在邊地習騎射。
發現安祿山野心,登黃金臺痛哭。不久即離幽州南下,寫有《遠別離》等詩。
753年 53歲南下過魏州貴鄉,縣令韋良宰盛情招持。
遊汾州,寫有《魏郡別蘇明府因北遊》詩,回到第二任妻子家梁園。
從梁園經曹南南下宣城。寫有《獨坐敬亭山》等詩。
754年 54歲春遊金陵
五月,至揚州,與魏萬相遇,同返金陵,盡出詩文,請魏萬編集。
秋冬,遊秋浦、涇縣,寫有《贈汪倫》等詩。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755年 55歲安祿山在在範陽起兵,李白開始逃難:
12月16日,安史之亂爆發,李白與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難。
春,在當塗。聽說洛陽失陷,中原大奔潰,逃難至宣城,避難剡中(今浙江省嵊州)。後又北上到溧陽(今江蘇省溧陽市),與張旭相遇。
夏,至越中。聞郭子儀、李光弼在河北大勝,又北上到金陵。
秋,聽說唐玄宗難逃至蜀,李白遂沿長江西上,入廬山屏風疊隱居。
遊皖南,再回到宣城,與宣城太守趙悅交遊,寫有《贈宣城趙太守悅》等詩。
冬,北上梁園。適逢安祿山陷陳留、洛陽,李白攜宗夫人自梁園經洛陽西上華山。
756年 56歲正月,安祿山在洛陽自稱大燕皇帝
李白從華山南下宣城逃難,寫有《奔亡道中五首》。經當塗,到宣城,又往越中,寫有《經亂後將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詩。曾過溧陽、杭州。
秋,與宗夫人隱於廬山屏風疊。
李白犯渾,安史之亂期間加入永王璘軍:
冬,永王璘水軍至尋陽,三次遣使聘請,李白下山入幕。寫有《贈韋秘書子春二首》、《別內赴徵三首》等詩。
757年 57歲 牢犯永王東徵謀反兵敗,李白下獄,發配夜郎:
正月,在永王軍營,永王擅自引兵東巡,李白為亂臣賊子永王作組詩《永王東巡歌》,抒發建功報國情懷。
二月,永王兵敗,李白自丹陽郡南奔,作《南奔書懷》詩。不久李白在潯陽逮捕入獄。
宗夫人奔走營救,經宋若思與崔渙為之清雪。李白出獄,成為宋若思的幕僚,臥病宿松。
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視,並以宋的名義再次向朝廷推薦,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
歲末,李白最終因參加永王東巡終而被判罪長流夜郎(今貴州桐梓),李白仕途至此無望。
同時代詩人遭遇安史之亂人生十字路口抉擇:
王昌齡:龍標縣尉擅離職守(今湖南懷化),欲回長安照顧家人,北上路過亳州時,被刺史閭丘曉所殺,死得不明不白。王維:沒來得及逃走而被俘。被俘後,投靠安祿山,當了安祿山部下的給事中。弟弟刑部侍郎王縉站出來了,王縉平叛有功,願意削籍為哥哥贖罪。王維就此保住了一條命,被降授太子中允。王維在經歷風波後因禍得福,先是升任中書舍人,最後官至尚書右丞,副宰相級別的高官。高適:高適在永王李璘擅自東巡時,被任命為淮南節度使,參與討伐李璘。表現出色,贏得了後半生的政治資本,先後擔任劍南節度使、刑部侍郎、散騎常侍,進封渤海縣侯。在盛唐詩人中,他是最勵志的那一位,真正實現了封侯拜將的人生理想。杜甫:杜甫拋妻別子追趕唐肅宗,半路上被抓獲。因為官小,沒人把他當回事,杜甫得以逃出叛軍,成功投奔了唐肅宗。後被任命為右拾遺。不過很快,因挽救房琯(房琯,唐朝宰相,不通兵事,用人失誤,在陳濤斜大敗而回)而觸怒唐肅宗,被貶到華州,擔任司戶參軍。758年 58歲四月,史思明反。
李白髮配夜郎:
自潯陽出發,開始長流夜郎,妻弟宗嫌相送,寫有《竄夜郎於烏江留別宗十六憬》詩。
春末夏初,途經西塞驛(今武昌縣東),至江夏,訪李邕故居,登黃鶴樓,眺望鸚鵡洲。
秋,至江陵,寫有《流夜郎題葵葉》等詩;
冬,入三峽,寫有《上三峽》詩。
759年 59歲朝廷大赦天下,李白得自由身:
朝廷因關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規定死者從流,流以下完全赦免。
至白帝城遇赦,立即返舟東下江陵,順著長江疾駛而下,寫詩《早發白帝城》。李白經過長期的輾轉流離,終於獲得了自由。
《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到江夏,由於老友良宰正在當地做太守,李白蹭老友很久一陣才離去,寫有《江夏贈韋南陵冰》。
秋至,嶽州,遇賈至、李曄被貶,李白與被謫貶的賈至泛舟賞月於洞庭之上,發思古之幽情,賦詩抒懷。
至零陵,作《贈盧司戶》詩。
回到宣城、金陵舊遊之地。
760年 60歲自零陵返江夏、下尋陽,上廬山、赴豫章。
差不多有兩年的時間,他往來於兩地之間,靠沿路的文人騷客的接待和接濟,仍然寄人籬下、依人為生。
761年 61歲暮春,送宗夫人上廬山,有《送內尋廬山女道士李騰空二首》。
東下重遊皖南,來往於金陵、宣城間。
年逾六旬欲投李光弼軍未果,寫有《聞李太尉大舉秦兵百萬出徵東南,懦夫請纓,半道病還。
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當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當塗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
至當塗依族叔李陽冰,寫有《獻從叔當塗宰陽冰》詩。
題外:李陽冰是唐代最有名的篆書家
762年 62歲在當塗養病,作詩《夏日陪司馬武公與群賢宴姑熟亭序》、《天門山銘》,及《姑孰十詠》、《九月龍山飲》、《九月十日即事》詩。
冬,病重,"枕上授簡",將詩文交李陽冰編集。
去世:
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給了李陽冰,賦《臨終歌》而與世長辭。
11月30日,賦《臨終歌》而卒。
三種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
第一種死法見諸《舊唐書》,說李白"以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第二種死法亦見諸其他正史或專家學者的考證之說,李白病死於當塗縣;第三種死法則多見諸民間傳說,極富浪漫色彩,說李白在當塗的江上飲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身後:
長子李伯禽,李白第一任妻子許氏所生,李白死後,便定居於當塗,過著布衣的生活,一生未入仕途;李伯禽生育有一子兩女,長子年輕時出遊,不知所蹤,另外兩女分別嫁給當塗農戶陳雲和劉勸。
2015年3月21日"世界詩歌日",聯合國郵政發行一套郵票,其中漢語詩歌選取李白的《靜夜思》。
歸宿:
葬今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龍山。
子嗣:
子2人,女1人
說明:
1、「評價過的可好?」為純個人主觀異想,請勿對照主流客觀評價,不喜勿噴,感謝。
2、若是沒有任何資料或記錄,「評價過的可好?」中某些類別評價有可能取中位值(理論意義是不好也不差,正常普通水平),僅僅是為了右邊雷達圖能閉環。
3、年歲說明:
①、以出生的第一年為1歲,第二年為2歲,不管是否滿整12個月。如1801年12月31日出生,記為1歲;第二年的1801年1月1日,則記為2歲。
②、以去世的最後一年計年齡,不管是否滿整12個月。如1899年12月31日是99歲,第二年的1900年1月1日過世,仍然記為100歲。
③、與周歲、虛歲沒有關聯,一一對照無意義。
④、出生年月記錄有誤,以目前記錄的為準,暫時不管對錯。如農曆,公曆年月混亂,多個文獻資料互相矛盾,太離譜,出生去世年月出現混亂,大體採用作者個人主觀喜好,本著年歲長壽,出生年月混亂暫以早為準,去世年月混亂暫以晚為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