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的民間風俗有哪些 有什麼講究嗎
2025-06-24 10:44:10
大家都是聽過入鄉隨俗這句話的吧,其實中國由於國土面積大,中國人又講風土人情,所以說還是會非常注重老一輩的人傳承下來的東西的。而每個地方都會有當地的風俗,小到不同鄉鎮都是如此。那麼在立春期間,也是有很多民俗講究需要去一探究竟的。
鞭春牛
鞭春牛,又名鞭土牛,起源較早,至今仍存存,但在唐、宋兩代,尤其是宋仁宗《土牛經》頒布後,鞭土牛習俗得以廣泛傳播,成為民俗文化的重要內容。抽春牛的意義,不僅限於送寒、促春,還具有一定的意味。山東民間要把土牛打碎,人們爭搶春牛土,謂之搶春,以搶得牛頭為吉利。塑制春牛時,往往要在肚子裡塞上五穀,當牛被打爛時,五穀就流了出來。人們歡笑著拾起穀粒放回自己的倉中,預示倉滿糧足。如今很多的農村有這些習俗。
句芒神
句芒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鳥身,執規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設東堂迎春之事,說明祭句芒由來已久。清人讓廉撰寫的《京都風俗 志》中說:「立春之儀前一日……迎春牛芒神入府署中,搭蘆棚二,東西各南向,東設芒神,西設春牛,形象彩色,皆按千支,準令男女縱觀,至立春時……眾役打焚,故謂之打春。」然後,人們將春牛的碎片搶回家,視為吉祥。
迎春
迎春是立春裡的重要活動,所以務必要提前做好準備,再進行演出。那麼在立春前一天,迎春就是要把春意和句芒神接回來。迎春設春官,由乞丐擔任,向人宣告立春的時間。過去在每年的皇曆上都有芒神、春牛圖,清末《點石齋畫報》上的「龜子報春」、「銅鼓驅疫」,都是當時過立春節日的重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