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故事,存在是因為價值創造
2023-03-30 21:03:45 1
誠信1:曾子殺豬
曾子原名曾參,是孔子的學生。曾參,春秋末期魯國有名的思想家、懦學家,是孔子學生中七十二賢之一。他博學多才,且非常注重修身養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辦事,年幼的孩子吵著要去。曾參的妻子不肯帶孩子去,便對他說:「你在家好好玩,等媽媽回來,將家裡的豬殺了煮肉給你吃。」孩子聽了,非常高興,不再吵著要去集市了。這話本是哄孩子說著玩的,過後,曾參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參卻真的把家裡的一頭豬殺了。妻子看到曾參把豬殺了,就說,「我是為了讓孩子安心地在家裡等著,才說等趕集回來把豬殺了燒肉給他吃的,你怎麼確實呢。」曾參說:「孩子是不能詐騙的。孩子年紀小,不明白世事,只得學習別人的姿態,尤其是以爸爸媽媽作為生活的典範。今日你詐騙了孩子,玷汙了他的心靈,明日孩子就會詐騙你、詐騙別人;今日你在孩子面前言而無信,明日孩子就會不再信賴你,你看這危害有多大呀。」曾子深深懂得,誠篤守信,說話算話是做人的基本準則,若失言不殺豬,那麼家中的豬保住了,但卻在一個純真的孩子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
誠信2:韓信回報
漢朝的開國功臣韓信,處幼時家裡很貧窮,常常衣食無著,他跟著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飯剩菜過日子。小韓信白日幫哥哥幹活,晚上吃苦讀書,刻薄的嫂嫂還是非常厭煩他讀書,以為讀書耗費了燈油,又沒有用途。所以韓信只好流落街頭,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為別人當僕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讀書,還每天給他飯吃。面臨老婆婆的一片誠意,韓信很感謝,他對白叟說:「我長大了一定要報答你。」老婆婆笑著說:「等你長大後我就入土了。」後來韓信成為聞名的將領,被劉邦封為楚王,他仍然惦記著這位曾經給他幫助的白叟。他所以找到這位白叟,將白叟接到自己的宮殿裡,像對待自己的母親相同對待她。
誠信3:皇甫績守信求責
皇甫績是隋朝有名的大臣。他三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一個人難以維持家裡的生活,就帶著他回到娘家住。外公見皇甫績聰明伶俐,又沒了父親,怪可憐的,因而格外心愛他。外公叫韋孝寬,韋家是當地有名的大戶人家,家裡很殷實。由於家裡上學的孩子多,外公就請了個教書先生,辦了個自家書院,其時叫私塾。皇甫績;就和表兄弟們都在自家的書院裡上學。外公是個很嚴峻的白叟,尤其是對他的孫輩們,更是嚴加管教。私塾開學的時候,就立下規則,誰要是無故不完結作業,就依照家法重打二十大板。有一天,上午上完課後,皇甫績和他的幾個表兄躲在一個現已廢棄的小屋子裡下棋。一貪玩,不知不覺就到了下午上課的時間。大家都忘記做教師上午留的作業。第二天,這件事被外公知道了,他把幾個孫子叫到書房裡,狠狠地怒斥了一頓。然後依照規則,每人重打二十大板。外公看皇甫績年齡最小,平常又很靈巧,再加上沒有爸爸,不忍心打他。所以,就把他叫到一邊,慈祥地對他說:「你還小,這次我就不罰你了。不過,以後不能再犯這樣的錯誤。不做功課,不學好身手,將來怎麼能成大事?」皇甫績和表兄們共處得很好,小哥哥們都很保護他。看到小皇甫績沒有被罰,心裡都很高興。可是,小皇甫績心裡很傷心,他想:我和哥哥們犯了相同的錯誤,耽誤了功課。外公沒有責罰我,這是疼愛我。可是我自己不能放縱自己,應該也依照私墊的規則,被重打二十大板。所以,皇甫績就找到表兄們,求他們代外公責打自己二十大板。表兄們一聽,都撲哧一聲笑了出來。皇甫績一本正經地說:「這是私塾裡的規則,咱們都向外公保證過觸犯規則甘心受罰,否則的話就不恪守許諾。你們都按規則受罰了,我也不能破例。」表兄們都被皇甫績這種信守書院的規則,誠意改過的精神感動了。所以,就拿出戒尺打了皇甫績二十大板。後來皇甫績在朝廷裡做了大官,可是這種從小養成的信守許諾、勇於承認錯誤的道德一向沒有丟,這使得他在文武百官中享有很高的聲望。
誠信4:晏殊諾言的建立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篤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推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並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一起參加考試。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照實向真宗陳述,並請求改換其他標題。宋真宗非常讚賞晏殊的誠篤質量,便賜給他「同進士身世」。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所以,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城外玩耍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裡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高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奇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玩耍飲宴,只要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慎重,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後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愛玩耍飲宴的人,僅僅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加宴遊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建立起了諾言,而宋真宗也愈加信賴他了。
誠信5:尼泊爾的少年
早年,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國人進入。後來,許多日本人到這兒觀光旅遊,聽說這是源於一位少年的誠信。一天,幾位日本攝影師請當地一位少年代買啤酒,這位少年為之跑了3個多小時。第二天,那個少年又自告奮勇地再替他們買啤酒。這次攝影師們給了他許多錢,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個少年還沒回來。所以,攝影師們議論紛紛,都以為那個少年把錢騙走了。第三天夜裡,那個少年卻敲開了攝影師的門。本來,他只購得4瓶啤酒,此後,他又翻了一座山,趟過一條河才購得另外6瓶,返回時摔壞了3瓶。他哭著拿著碎玻璃片,向攝影師交回零錢,在場的人無不動容。這個故事使許多外國人深受感動。後來,到這兒的遊客就越來越多。
誠信6:汽修店的故事
一個顧客走進一家轎車修理店,自稱是某運送公司的轎車司機。「在我的帳單上多寫點零件,我回公司報銷後,有你一份好處。」他對店東說。但店東拒絕了這樣的要求。顧客羈絆說:「我的生意不算小,會常來的,你肯定能賺許多錢!」店東告知他,這事無論如何也不會做。顧客氣急敗壞的嚷道:「誰都會這麼幹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東火了,他要那個顧客馬上脫離,到別處談這種生意去,這時顧客顯露淺笑並滿懷敬佩的抓住店東的手:「我就是那家運送公司的老闆,我一向在尋找一個固定的、信得過的修理店,你還讓我到哪裡去談這筆生意呢?」面臨誘惑,不怦然心動,不為其所惑,雖平平如行雲,質樸如流水,卻讓人領略到一種山高海深。這是一種亮光的品格——誠信。
誠信7:橋下之盟
早年有一個小夥子,名叫尾生,一天這個小夥子遇到了一位姑娘而且喜愛尚了她,所以和這位姑娘約好第二天在長橋相會。第二天尾生如約到了長橋,但姑娘沒來,所以尾生便在長橋尚徜徉著等待姑娘的出現,一個時辰過去了,兩個時辰過去了,許多個時辰過去了,姑娘都還沒來,這是天上下起了暴雨,不一會橋底的水久漫過了橋墩,逐漸的淹沒了尾生的身體,但尾生想到和那位姑娘有約,不能失信於人,總算沒有跑走,最後他抱著橋柱被淹死了。這是咱們我國很陳舊的一個關於誠信的故事,叫做「橋下之盟」。
誠信8:國王的牡丹花
有一個國王沒有兒子,計劃從民間遴選一個小孩做王子,所以給候選者每人一棵牡丹花種,看誰種的花最漂亮、花朵最多。到了評比的時候,幾乎一切的小孩都捧著鮮豔漂亮的牡丹花彼此爭奇鬥豔,只要一個小孩捧著那棵種子傷心落淚,他沒有種出花來。可是,恰恰是他被選中了。本來,之前一切的花種都煮熟了,是不能成活的,國王用此來試驗他的繼任者的質量。
誠信9:商鞅的立木為信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其時處於戰爭頻頻、人心惶惶之際,為了建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命令在國都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許諾: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垂手可得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所以,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總算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大眾心中建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行開了。新法使秦國逐漸強盛,終究統一了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