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南漢二陵

2023-04-01 20:18:40

南漢二陵包括南漢烈宗劉隱的德陵和南漢高祖劉巖的康陵。引五代時十國之一。曾稱大越國。劉隱、劉巖兄弟所建。都廣州番禺(今廣東廣州),稱興王府;盛時疆域有六十州,約為今廣東、廣西兩省及雲南的一部分。歷五主,共六十七年。南漢二陵是指南漢烈宗劉隱的陵墓南漢德陵。位於小谷圍島,俗稱"劉王冢"。陵墓規模較大,有可能是嶺南第二個地方王朝的陵寢。據有關專家推斷,此墓為南漢國奠基者劉隱死後,其弟劉巖稱帝,追尊為襄帝,墓號為德陵。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南漢二陵


別名

劉王冢

類型

陵園

年代

南漢

目錄

1簡介

2發現

3地理

4軼事

5保護

6意義

摺疊編輯本段簡介

唐末,嶺南士人云集,有的是為了避戰亂,有的是被流放嶺南的名臣後裔,還有因戰亂阻隔不得北返的任滿地方官。劉隱收用這三類士人為輔佐。他遣其弟劉巖 (889~942)率兵平定嶺南東西兩道諸割據勢力,控制了嶺南;西與楚爭容桂之地,攻佔了容、邕兩管(今廣西西部、南部及廣東部分地區)。幹化元年 (911)劉隱卒。劉巖繼立,先後改名為陟、龔、□。後梁貞明三年(917) 劉巖稱帝於番禺,國號大越,次年改為漢,史稱南漢。劉巖有幹亨、白龍、大有三個年號。大有十五年 (942)劉巖卒,年五十四。其子劉玢(原名洪度,920~943)嗣位,年號光天。次年,玢弟劉晟(原名洪熙,920~958)殺玢自立,有應幹、幹和兩個年號。幹和六年(948)劉晟乘楚國內亂,派兵攻楚,至九年,得楚十餘州。十六年 (958),劉晟卒,年三十九。其子劉□(原名繼興,942~ 980)嗣位,年號大寶。

劉巖在位時依靠士人治政,盡任士人為諸州刺史,還通過科舉,每年錄用進士、明經十餘人為官,避免了武職官據地稱雄之患。但劉巖及其繼任者均為荒淫殘暴之君,廣聚珠寶珍玩,大興土木。劉巖造昭陽殿時,以金為頂,以銀鋪地,還耗費大量珍珠、水晶、琥珀作裝飾。為了課斂重賦並鎮壓人民的反抗,南漢統治者濫用酷刑,民眾不堪其苦。光天元年(942)七月,劉巖死後不久,博羅(今屬廣東)人張遇賢在循州(今廣東龍川西南)揭竿而起,自稱"中天八國王",年號永樂。起義軍多次打敗南漢官軍,並自嶺南向北挺進到南唐的虔州(今江西贛州),以白雲洞為根據地,擁眾十餘萬人。次年,因敵我力量懸殊及叛徒出賣,被南唐軍所鎮壓。

摺疊編輯本段發現

2003年2月,廣東省委、省政府和廣州市委、市政府決定興建廣州地區高校新校區(廣州大學城),選址廣州市蕃禺區新造鎮小谷圍島。3月,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島上文物進行全面調查。2003年6月-2004年10月,對施工範圍發現文物的地點進行考古勘探和搶救發掘。分別在小谷圍島西部的北亭村的青崗和大香山發現2座南漢時期的磚室大墓,經發掘考證,為南漢的德陵和康陵。

南漢是五代十國時期割據於嶺南的一個獨立王朝,前後經歷了55年的時間,其疆域最大時包括今廣東、廣西、海南三省及湖南、貴州、雲南的一部分,是嶺南地區繼南越國之後的第二個地方政權。此次發現的南漢德陵和康陵,是南漢考古的重要收穫。經發掘,德陵雖未發現陵園建制,且墓室被盜,但墓道中出土的青瓷罐和釉陶罐,是廣州第一次發現如此眾多的五代瓷器,屬官窯製品無疑。其胎質堅硬,釉色青中閃灰,晶瑩透亮,是五代青瓷中的上品,為研究五代十國陶瓷器提供了實物資料。

南漢康陵是南漢第一代君王劉巖陵墓。位於小谷圍,據墓中衰冊文稱,此為南漢高祖劉巖的陵墓。據清康熙二十五年《番禺縣誌》和屈大均《廣東新語》等記載,康陵在明崇禎九年遭大規模盜擾。墓中完整器極少。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南漢二陵(康陵),那個陵墓居然是南漢開國君王劉巖的陵墓。劉巖選址小谷圍香山南坡,命工人日夜趕工,花數月而成陵。此陵地面建有陵園和陵臺,陵臺由圓臺、方座、散水等分層構成,南側有神龕、祭臺和坡道。地下築玄宮。陵園四周有長長的垣牆,垣牆四角築有角闕。遠遠的南邊垣牆外,獻殿一排而過,和陵臺遙相呼應---整個陵園,蔚為壯觀。陵成之時,確是帝崩之日,大有十五年(公元942年)4月,劉巖駕鶴西去,從此長眠黃土之中。不禁感慨,作詩一首:遙想帝陵多風華,翡翠明珠佐君眠,如今草長風亂拂,當年風光亦等閒。康陵哀冊文碑的發現,不僅明確了墓主人的身份和下葬年代,還更正了《蕃禺縣誌》等文獻史志對德陵和康陵的錯誤記述,解決了歷史懸案。康陵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這一時期唯一布局完整的陵園,圍垣四隅雙角闕和陵前設廊式建築的建制也與歷代陵寢制度有所不同。將為研究中國古代陵寢制度的發展,提供新的材料。

摺疊編輯本段地理

摺疊德陵

德陵是南漢奠基者烈宗劉隱的陵墓,位於廣州市番禺區新造鎮北亭村青崗北坡,大香山南坡,南距大香山康陵800米。2003年進行了清理,該墓坐南朝北,為帶墓道長方形多重券頂磚室墓,墓坑長26.47米,寬5.82米,現存佔地面積約154平方米。出土青瓷罐和釉陶罐共272件。

摺疊康陵

康陵是南漢高祖劉巖的陵墓,該陵位於北亭村大香山南坡,北與青崗德陵相距800米。陵墓依大香山南坡的地勢呈南北分布。地面建有長方形陵園,陵園四周繞以陵垣,四隅有角闕。陵臺位於陵園的中部偏北,處大香山南坡的二級臺地,為磚包土的方座圓丘結構。地宮在陵臺正下方,為帶墓道的長方形多重券頂磚室墓。墓內前室當門橫立石哀冊文一通,保存完好,明確記載了墓主的身份和年代。

康陵地處大香山南麓,分地上建築和地下玄宮兩部分。地宮位於山坡南端的一級臺階,為帶墓道的豎穴磚室墓。墓穴上方為磚土結構的圓壇建築;山坡的第二級臺階,在圓壇的東北和西北面築有方形臺基。三者呈倒"品"字形分布,相距約50米。壇體為方座圓丘,由圓臺、方臺、散水等分層構成。

專家指出,康陵積土為陵,卻又與眾不同:在墳丘上建成磚壁圓丘,在中國陵寢制度上是第一次發現。康陵是五代陵中非常完整的一座,地面建築規模非常宏大,現還在不斷擴大發掘範圍。

圓壇下是地宮,墓道在圓壇坡道下面。墓室內全長11米、寬3.15米、高3.3米。墓室前室當門橫立著一通石哀冊。石哀冊保存完好,其形如碑。首題"高祖天皇大帝哀冊文",38行,滿行35字,共1062字。石哀冊上明確記載:高祖(劉巖)於大有十五年(942)四月崩,於光天元年九月"遷神於康陵"。這是證明墓主身份的最好證據。

摺疊編輯本段軼事

康陵2004年被發現並清理髮掘時,器物少之又少。原來,在此之前的數百年多間,它已經數次被盜,直至今天,幾個偌大的盜洞依然清晰可見。當年,劉巖苦心為自己修建的這座墓陵十分隱秘,它是怎麼樣被發現的呢《廣東新語》等史籍這樣記載著:明崇禎九年(1636年)秋某個夜晚,一聲炸雷從天而降,轟鳴聲中,一處地方被擊出大穴。一農夫剛好經過,十分驚奇,便走了進去,只見當門處立著一塊大碑:"高祖天皇大帝哀冊文",再走進去,只見金蠶珠貝鋪地,珠簾低垂。堂宇正中是兩個戴著帝王禮帽的金鑄坐像,兩邊站著12個白銀鑄的學士,還有12個金人。側邊有便房,當窗放著一面鏡子,直徑1米,閃閃發光,還有一隻硯,硯池中有一條金魚,居然還在遊動……農夫把一塊銅鏡拿回去,結果震動全村,大家紛紛前來奪寶。官府聞風也去搶奪,一座由奇珍異寶鋪砌的帝陵,瞬間被搶掠殆盡!生前殘暴無道的劉巖,身後700多年仍然無法安息,據說他的牙齒和頭髮也被搶走。所幸的是,那塊"高祖天皇大帝哀冊文"碑石,不入盜墓賊的眼,千年以後依然保存完好,也揭開了墓主的真正身份。

摺疊編輯本段保護

廣州兩處當鋪遺址和南漢二陵申報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通過專家論證,只待國家文物局發文公布。

兩處當鋪遺址分別是位於白雲區均禾墟鎮的平和大押(即當鋪)和位於從化市太平鎮的泰成大押。據市文化局文物處有關負責人介紹,以往地上建築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般是層層逐級上報,而此次,文物專家們認為這兩處當鋪遺址的文物價值夠得上國家級,就將平和大押和泰成大押捆綁申報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悉,同批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還有獲得2004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的大學城小谷圍島的南漢二陵。

在小谷圍已發掘出的一百多處古遺址中,除了南漢康陵、德陵、明石人石馬墓(明曾豫齋墓)和清初炮臺群四處重要考古遺蹟原址保護以外,其餘發掘場地已全部交還建設部門施工。考古人員通過對小谷圍島內採取"拉網式"文物調查,在穗石、南亭、北亭等6個行政村,共發掘漢代以來的古墓葬、古遺址超過130座(處)。其中位於北亭村的南漢德陵與康陵、南亭村的明代石人石馬墓和穗石村的清初炮臺群遺址等四處遺址由於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在規劃部門和大學城建設指揮部辦公室的努力下,這四處遺址得以保留下來。康陵出土的地瓜、菠蘿、香蕉、馬蹄、茨菇、桃、柿等模型明器蔬果祭品,是中國考古史上迄今發現年代最早的一批蔬果陶瓷製品,為中國陶瓷史添上了新的史學實物。而康陵的哀冊文有的內容,還可與南漢史與廣州現存的南漢遺蹟相印證。如文中提到"凝情釋老","留情藥品,精究醫書","繕營菀囿"等,在今光孝寺內存有南漢的東西兩鐵塔,教育路有南漢劉龔開鑿的仙湖與藥洲遺址(南漢時道士煉丹藥處)以及園林遺址中的藥洲九曜石。此外,德陵墓道器物箱內清理出的一批青瓷罐和釉陶罐,是廣州出土最多的五代瓷器;築法原始的清初炮臺,是廣州已知現存的年代最早的炮臺遺址;而葬於明萬曆十八年的"賜進士奉政大夫福建按察司"曾豫齋墓,則是廣州地區規模最大的石砌明代墓葬。

四遺址建成遺址公園:各級文物考古專家經過多方論證後建議:康陵、德陵、明石人石馬墓和清初炮臺群這四處遺址,代表了幾個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築,顯示出小谷圍島深遠的歷史背景,是大學城裡重要的人文景觀。專家建議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核定公布為相應級別的文物保護單位,劃定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納入大學城總體規劃,建設成為其他校園所沒有的、獨具一格的"園中之園",即校園中的遺址公園。

摺疊編輯本段意義

經發掘,德陵雖未發現陵園建制,且墓室被盜,但墓道中出土的青瓷罐和釉陶罐,是廣州第一次發現如此眾多的五代瓷器,屬官窯製品無疑。其胎質堅硬,釉色青中閃灰,晶瑩透亮,是五代青瓷中的上品。為研究五代十國陶瓷器提供了實物資料。康陵哀冊文碑的發現,不僅明確了墓主人的身份和下葬年代,還更正了《蕃禺縣誌》等文獻史志對德陵和康陵的錯誤記述,解決了歷史懸案。康陵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這一時期唯一布局完整的陵園,圍垣四隅雙角闕和陵前設廊式建築的建制也與歷代陵寢制度有所不同。將為研究中國古代陵寢制度的發展,提供新的材料。

南漢二陵是五代十國考古的重大發現,對於研究南漢國的歷史和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

同类文章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人們對鬼神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爭論,有的人相信鬼神的存在,並對此深信不疑,害怕獨自行走於黑暗之中,有什麼奇怪的風吹草動,他們都會覺得是鬼在作祟。但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紀,很多人都開始相信科學,認為鬼神一說實乃封建迷信。但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卻發表言論說其實是有鬼神的存在的。關於霍金史蒂芬·威廉·霍金,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強大的唐朝,雄圖大略的唐玄宗!唐朝,是中國最強大的朝代之一,因此中國人也被世界各國成為唐人!而唐朝之所以是中國最強大的時代之一,其中之一就是唐朝的統治者有很多都是勵精圖治,雄圖大略的君主,其中就包括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治下的開元盛世,是唐朝最強盛的時候,而唐玄宗本人和擁有「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成就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中國成立的時候一共有3面國旗,第一面是五色旗第二面是晴天白日旗,第三面是現在的五星旗.在推翻清朝的時候使用的五色旗為什麼國父孫中山卻不喜歡呢,而用了青天白日旗來代替呢小編來為你們說說民國的那些事.五色旗的來歷1912年1月3日到10日,新建立的民國各省代表會議與臨時參議院先後通過以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是慈禧的侄女,後來被欽定成婚第二年成為皇后,裕隆太后雖然沒有慈禧太后的政治天賦,但也絕不是一無是處的人,在最後還是權力保存了清皇室的威嚴退位讓國,之後便成為了袁世凱的妾,這裡面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隆裕太后個人簡介: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大家還記得98年的那場印尼事件嗎?那個被稱為「黑色五月暴動」的事情還有人知道了解嗎?這是我們國家建國以來華人受到最嚴重的傷害的事件。你知道當時我國政府是什麼放應嗎?當時的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傷亡有多少?下面一起喝小編來了解一下吧!1998印尼屠華事件在1998年的5月13日,印度尼西亞這個國家中的棉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大清朝統治了中國上百年,其中不乏出現了一些一代明君.比如什麼康熙乾隆之類的.不過在清末的時候.有一個清國皇帝是一個悲劇,他就是被後世熟知的光緒皇帝.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清德宗,光緒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四歲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慈安太后崩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說起司馬懿評論大多是包含著貶義,因為 本人城府太深,又善於心計。並且極能隱忍。所以才會成就他卓著的一生。那麼這樣一位擁有豐功偉績的人物關於他的死因歷史上是如何記載的呢!是真實的麼?司馬懿怎麼死的?民間傳說他是被報復致死的。這就和諸葛亮很有關係了,因為他是唯一能與諸葛亮抗衡的人,並且唐唐孔明都被他氣死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大清朝在康熙皇帝手中可以說是蒸蒸日上飛速發展,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代王朝,以大清朝當時的實力可以說沒有一個國家能匹敵,但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卻籤訂了一份中國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什麼是尼布楚條約?尼布楚條約是清朝和俄羅斯帝國之間籤訂的第一份邊界條約,由領事為內大臣索額圖、佟國綱等人同俄羅斯使團籤訂,內容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在中國考古的歷史裡,海昏侯墓,是目前為止,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墓主的身份,是漢代的一位君王,他叫劉賀。他可以說是歷史上幾個在位最短的皇帝之一,僅僅在位27天,就因荒淫和無作為被廢,看來作為漢武大帝的孫子,後世之臣仍然不會留些情面,史稱劉賀為漢廢帝,海昏侯,這些字眼真的含有一些貶義。不管怎麼說,海昏侯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一生可以說是富有傳奇色彩,也為蜀漢政權的確立立下不小的功勞,而諸葛亮生前神機妙算,死後也早就猜到了定會有人來挖他的墳,諸葛亮墓到底在哪,有沒有被挖過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諸葛亮墓傳聞:在諸葛亮死後曾留下三個計謀,一是斬魏延、二是退司馬、三是隱藏自己的墓,諸葛亮讓姜維找來11個人為他挖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