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索瓦·密特朗槍擊案之謎 英雄變騙子是真的嗎?
2023-04-02 05:48:28 1
弗朗索瓦·密特朗,他說法國的前總統,也曾先後擔任過國務部長、內政部長、司法部長等職位,在上任之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也讓法國的經濟有所好轉,但在1598年他捲入一起槍擊案差點就讓他的政治生涯就此止步,這裡面到底有什麼玄機呢?
弗朗索瓦·密特朗個人簡介:
弗朗索瓦·密特朗,法國前總統,1945年入選國民議會。此後曾在8個內閣中任職,先後擔任過國務部長、內政部長、司法部長等職。1965~1968年擔任民主社會聯盟主席。1971年繼續擔任法國社會黨主席。以反對戴高樂主義著稱,1965年和1974年參加總統競選,均告失敗。1981年在以患癌症之身擊敗時任總統吉斯卡爾·德斯坦,成為法國第一個社會黨人總統。任內實行不成功的經濟改革,失敗後被迫和右翼總理雅克·席哈克實現共治,後來利用外交手腕連任總統,拉攏德國,平穩處理了蘇聯解體帶來的歐洲震蕩,加速歐共體的統一。在任期間參與對臺軍售,導致中法關係降低至冰點,卸任不到一年病逝。
密特朗槍擊案事件:
1959年10月15日,《巴黎新聞》頭版頭條披露了一條聳人聽聞的消息:極端殖民主義分子準備暗殺一批主張談判解決阿爾及利亞問題的人士。「悲劇有可能在明天發生。殺人兇犯別動隊已經越過西班牙邊境。黑名單已經確定。」就在這天夜裡,時任參議員的密特朗同幾個朋友用餐後驅車回家,發現被一輛黑色轎車跟蹤。密特朗故意開車轉來轉去,怎麼也甩不掉這輛車。他急中生智,快速開到參議院南邊的天文臺公園,棄車而逃,翻過鐵柵欄,趴在花草中。這時,背後響起一陣槍聲,汽車連中七彈,當地時間為零點45分。
巴黎一時轟動,16日,巴黎各報頭條均醒目報導:參議員弗朗索瓦·密特朗昨日深夜在天文臺公園遭暴徒槍擊,倖免於難。人們均認為密特朗必在殺人兇犯別動隊所列的黑名單之首,一時間,聲援和慰問的信件雪片般飛來,密特朗頓時成了「英雄」。不料,一周之後,天文臺事件卻成了密特朗的一樁政治醜聞。
22日,前右翼議員羅貝爾·佩斯凱向記者宣稱,這起槍擊案是密特朗自己策劃、由佩斯凱一手執行的。他是在核實密特朗已不在車內之後,才讓他的同夥阿貝爾·達於龍開槍的。佩斯凱還說,事發前,他特意給自己寫了兩封信,一封以「待取郵件」方式寄巴黎,一封是寄往卡爾瓦多斯的掛號信。且兩封信均有郵戳為憑。他還說明,行動前,他曾於10月7日、14日和15日分別三次會見密特朗,共同策劃,商定行動路線和方式方法。佩斯凱說得活靈活現,在他的描述中,天文臺事件分明成了密特朗沽名釣譽的「苦肉計」。
此時此刻作為當事人的密特朗,除了矢口否認外,真是百口莫辯,拿不出任何證據。據密特朗自述,事發前佩斯凱確實三次悄悄見過密特朗,告訴他暗殺名單中他名列榜首,須小心提防。佩斯凱還出謀劃策:一旦發現汽車被盯梢,千萬別往家門口開,因那裡無處躲藏,還是逃往天文臺公園比較安全。佩斯凱要密特朗保守秘密也別向警察局報告,所以發生槍擊事件後,密特朗真的信守諾言,事先沒有告訴任何人,事後也沒有告訴警方。但是他沒有證據證明自己是無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