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雍熙北伐再無大戰,宋朝迎來百年盛世,經濟文化也具有強大的「戰鬥力」!

2023-04-01 21:17:31 1

  雍熙北伐再無大戰,宋朝迎來百年盛世,經濟文化也具有強大的「戰鬥力」!接下來趣歷史小編為您講解。

  趙匡胤建立宋朝後,結束了中原割據勢力分治時代,一個繁榮發達的王朝建立。但宋朝建立之後面臨著一個棘手的問題,那就是幽雲北部屏障歸遼國所有,這是石敬瑭送遼。宋朝之所以念念不忘幽雲,主要還是解除北部威脅,拓展戰略空間。北宋直到滅亡,都未實現。不過趙光義在位時,曾經與遼國有一場大的戰事,此戰最有希望拿下幽雲,但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此戰事就是「雍熙北伐」。

  戰爭背景

  1.北宋氣勢。

  976年,趙光義接過兄長趙匡胤皇位,成為北宋第二任皇帝。暫且不說北宋初年這場皇位繼承之謎。趙光義這個人,可以算得上一個馬上皇帝,他與哥哥趙匡胤同是後周的將領,助哥哥黃袍加身成為北宋開國皇帝。趙光義繼位當皇帝後,979年,便出兵滅了北漢,甚至還擊敗了遼國南院宰相耶律沙派來的援軍,並奪取太原。

  此時趙光義實力大增,他雄心大長,認為遼軍並沒有如此可怕,可以一統天下。趙光義過於輕視遼國的實力了。無論從建國時間長短,還是遼國武力值,趙光義都沒有進行系統的分析,進而決定一舉收復幽雲之地。此時宋朝大臣都勸趙光義不要輕易打遼國。但趙光義堅持出兵進攻燕京。

  趙光義的心情可以理解,他剛繼位當皇帝,滅了北漢,打了遼國軍援,認為可以再次為子孫後代創立更輝煌的業績。在趙光義以及後來宋朝皇帝中,向北的眼光只到幽雲之地為止。

  趙光義與遼國戰爭打響,可以說趙光義親率宋軍,在與遼軍戰事中有優勢,而且遼軍節節敗退,幽州城效失利,眼看就要攻下幽州之地。在宋軍強大攻勢之下,遼國很多地方官吏紛紛投降趙光義,使趙光義的信心更加十足,勝利在望,宋軍以分兵四路圍困燕京。

  對於宋軍強大攻勢,遼國也著急了,遼景宗急派大將耶律休哥到燕京援助。耶律休哥一出場,趙光義悲慘命運就開始了。

  宋軍與遼軍在高梁河展開大戰,遼軍見到氣勢旺盛的宋軍真害怕,但耶律休哥不害怕,他既靠腦子打仗,也有武力。耶律休哥看準趙光義的中軍位置,集中優勢兵力衝向中軍大帳。宋軍一看遼軍不按常理出牌,頓時亂了陣腳。宋軍一亂便給了遼軍機會,宋軍全線敗退,趙光義倉皇逃走,差點被俘。此役宋軍心理輸了一程。

  2.主少母壯

  高梁河之戰後,趙光義感覺很沒面子,但又不得不面對戰爭的失利。982年,遼景宗耶律賢駕崩,兒子耶律隆緒繼位,也就是遼聖宗。此時遼聖宗只有12歲,由於年幼,耶律賢託付給皇后,也就是遼聖宗的生母蕭燕燕攝政,這個女人就是遼國歷史有名的蕭綽蕭太后。她的出現,成為趙光義剋星。

  蕭燕燕本為遼北院樞密使兼北府宰相蕭思溫之女,耶律賢即位後,冊封為皇后。《遼史》稱她「習知軍政」。這句評價,足以看出趙光義想成為她的對手,需要很大力氣。

  耶律隆緒使其後,蕭太后臨朝稱制,遼國內部皇位易人,女人掌權必然帶來不穩定。此時遼國的軍政大權都在宗室貴戚手中。遼國主少母壯,朝臣們都在觀望。而宋朝也在打幽雲之地的算盤,隨時可能兵臨城下,此時遼國形勢真的很緊張。

  不過蕭太后很有主見,他毅然啟用了守衛南京幽都府有功的南院樞密使韓德讓,後來改為耶律德昌,任遼國總領宿衛事,後又兼政事令;蕭太后又任命燕京、瓦橋關兩次大敗宋軍的北院大王耶律休哥為南京留守,兼任南面行營總管,總領南面軍務,可以相機行事。南院大王耶律斜軫提升為樞密副使,並任北院樞密使、都統。

  蕭太后把幾位受寵的重臣布置完後,幾位重臣都能以蕭太后、遼聖宗為中心,而且同心協力,遼國政局很快穩定下來,國內矛盾也得到緩和。

  3.有機可乘

  遼國皇帝年少,女人當權的消息傳到宋朝後,宋朝將臣們都認為這是絕佳的好機會,可以趁機北伐拿下幽雲。知雄州賀令圖等人上奏趙光認:「契丹主少,母后專政,寵幸用事,請乘其釁,以取幽薊。」在大臣們的建議之下,已經從「高梁河之戰」陰影中走出來的趙光義心動了,他決定利用遼國易主的機會,再次發動北伐。

  此時趙光義為何有底氣再次發動北伐呢?因為宋朝在3年的休整期,經濟發展迅速,980年,全國有649,9145戶,人口約3250萬,國富民強。但機會稍縱即逝,趙光義在準備戰爭的時間與蕭太后穩定遼國基本上同步。

  戰爭過程

  趙光義得知遼國易主而且換的小皇帝後,開始了戰爭準備。

  1.戰役籌劃

  986年正月,在經過一系列準備後,宋軍決定部署三路大軍北伐。東路以天平軍節度使曹彬為幽州道行前軍馬步水路都部署,是東路軍主將。河陽三城節度使崔彥進為副將,又以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彰化軍節度使米信為西北道都部署,沙州觀察使杜彥圭為副部署,統兵10萬,從河北雄州出兵,進攻燕京。

  中路軍,以侍衛步軍都指揮、靜難軍節度使田重進為定州路都部署,是為本路軍主將,統兵自定州出飛狐直取蔚州;西路軍以檢校太師、忠武軍節度使潘症狀為雲、應、朔等州都部署,為西路軍主將,任命雲州觀察使楊業為副將。率軍從雁門關出發,進攻山後諸州。

  趙光義在這次戰爭中,籌劃的很細,他要求中西兩路宋軍攻下各自的既定目標後,再與東路軍會師,然後三路大軍合圍燕京。可以說這一策略如果實現後,幽雲地區就被宋軍拿下。

  出兵前,趙光義反覆叮囑曹彬:「潘美之師但先趣雲、應,卿等以十萬眾聲言取幽,且持重緩和,不得貪利。彼聞大兵至,必悉眾救範陽,不暇援山後矣。」東路軍很關鍵,趙光義還是不放心,他讓曹彬率軍牽制遼軍主力,掩護西路軍進攻,等到中、西兩路宋軍得手,再集中兵力攻燕京。

  2.初戰階段

  986年三月,宋軍三路大國陸續出兵與遼軍交戰。戰爭剛打響後,宋軍士氣很旺,勢如破竹,接連取勝,捷報頻傳。東路軍曹彬率軍與遼軍第一戰在固安,他一舉攻佔了城池,隨即進攻涿州,再次取勝並佔領涿州。不久又在涿州城南大敗遼國援軍,斬殺了奚人宰相賀斯。

  中路軍在田重進的率領下,與遼軍大戰於飛狐北,田重進大敗遼軍。再次與遼軍作戰時,田重進採用定州路行營馬步軍都監袁繼忠計謀,設伏兵於飛狐南邊,取得大勝,生擒了遼軍猛將、西南面招安使大鵬翼及監軍康州刺史馬斌、副將何萬通,其屬下三千多渤海軍全部被俘。

  田重進這一戰斬首數千遼軍首級,俘虜了一萬多遼軍,取勝後,田重進繼續派兵追擊遼軍逃兵,長驅直入四十公裡,並奪取了飛狐,遼守將呂行德、張繼從、劉知進等人只好獻城投降宋朝。宋朝下令把飛狐縣改為飛狐軍。隨後,田重進繼續擴大戰果,揮師進攻靈丘並圍困該城。

  潘美、楊業率西路軍從西陘進軍遼國境內後,與遼軍進行了一場遭遇戰,遼軍潰敗逃走,潘美追到寰州,遼軍守將寰州刺史趙彥辛出城投降。西路軍取得勝利後,繼續北進,並包圍朔州,楊業之子楊延昭率軍與遼兵大戰於朔州城下,即使受傷也依然戰鬥,遼節度刺史趙希贊開城投降,宋朝佔領朔州,又進軍應州,遼守將也獻城投降。

  986年4月,潘美、楊業率西路軍繼續往北推進,再次攻陷雲州。田重進率中路軍在飛狐北邊兩次重創遼軍,斬殺了兩員遼將,乘勝揮蔚州,牙校李存璋、許彥欽誅殺大將蕭啜理,俘獲節度使耿紹忠。中、西兩路宋軍不斷取得勝利,取得很多遼城重地,使宋軍兵威大振。

  宋朝雍熙北伐在這一個月內,戰果豐碩,如果照此發展,攻下燕京不成問題。但此時東路軍卻有出現焦躁心理。

  曹彬率東路軍也取得很大勝利,但按照先前的戰略部署,曹彬有些冒進,兵速太快,後續糧草供應不上。他率軍到達涿州後,呆了10天,城中沒有糧食,只得再次退兵回到雄州等待糧草供應。趙光義聽到這消息後,十分惱火,他罵曹彬:「豈有敵人在前,後退軍以援芻粟,失策之甚也!」趙光義罵的有道理,拼命打下的城池,卻又退出,遼軍得到宋軍的動向後,當然想到就是糧草供應出問題。

  趙光義即刻派人到達曹彬軍中,命令曹彬快速率軍沿白溝河與米信會師,然後按兵不動,養精蓄銳,到時聲援宋軍,等潘美、楊業全部佔據山後重鎮後,與田重進合兵東進,到時三路大軍便可會師共取幽州。

  最後階段

  雖然趙光義下達命令,但曹彬手下各將領聽說潘美、田重進兩路大軍取得很多勝利後,而東路軍兵強馬壯,卻戰績平平,因此向曹彬建議出兵再戰。

  曹彬聽各位將領請戰心切,他也心動,決定冒險攜帶僅剩的糧草再次出兵涿州。此時遼軍將領耶律休哥勢單力寡,不敢貿然與宋軍戰鬥。但耶律休哥卻趁著夜晚派小股部隊騷擾曹、米兩軍之間的零散體弱宋軍,給宋軍造成了很大恐懼心理。白天時,耶律休哥率軍列陣,但虛張聲勢,就是不與宋軍決戰。宋軍忙於防禦,弄得疲憊不堪。此時已到五月,天氣開始熱了,宋軍人困馬乏,而且糧草已經快沒了。

  耶律休哥又派兵設伏,截斷宋軍的糧草供應,使曹彬形勢很危險,他只好命令宋軍移防到白溝。一個月後,曹彬指揮宋軍再度北伐涿州。耶律休哥則不斷派輕騎兵在路上騷擾,搶奪宋軍的糧食,甚至襲擊掉隊的宋軍,把曹彬率領的宋軍弄得顧此失彼,只好收縮陣容,集結方陣再行。

  由於天氣熱,沿途少河,宋軍乾渴難忍,只好在水泡沼澤地帶取水,因此進軍速度就慢了下來。當曹彬率軍到達涿州後,蕭太后已經親自率領援軍趕到城下,遼軍兵勢培僧。曹彬一看這形勢,肯定打不贏,只好率軍冒雨後撤。但蕭太后率軍緊追不捨。米信獨自率領手下三百龍衛卒斷後,被遼軍重重包圍,宋軍奮力拼殺,但終因寡不敵眾,基本都陣亡。

  宋軍邊打邊退,而且還要保護好攜帶的糧草,當宋軍行至岐溝關時,被耶律休哥團團圍住,米信率軍殺向遼軍,曹彬在將士護衛下突圍而去,此戰宋軍死傷無數。曹彬、米信只好決定連夜渡拒馬河,退守易州。但遼軍依然緊追不捨,當宋軍到易州東時,耶律休哥得知宋軍在沙河邊有數萬之多,急令遼軍前去攻打。沒想到宋軍聽說遼軍殺來,竟然逃走,還沒打仗,便潰不成軍,很多宋軍相互擠撞掉入河中,有的互相踐踏而死,導致沙河水被阻斷。

  東路軍的失敗,使趙光義的北伐戰略已經難以實現,他只好下各路人馬快速撤軍,並急招曹彬、崔彥進、米信等將領返回開封。命令田重進屯守定州,潘美退守代州,並率軍護衛雲、應、朔、寰四州的百姓及吐渾部族民眾遷入內地河東、京西地區。

  此時蕭太后也在排兵布陣,她與耶律斜軫、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隱率10萬大軍攻陷了寰州,此時形勢對宋軍已經不利。

  楊業向潘美建議:遼軍兵勢正盛,不可與戰,皇帝只讓我們遷移四州民眾,可先派人密告雲、朔兩州守將,待西路軍從代州出發時,各州民眾也立即出城南下,我軍到達應州時,遼兵必然阻截我們,再令朔州民眾出城,直入石碣谷。再派千名強駑手布陣於谷口,派騎兵於中途接慶,那麼四州民眾可安然撤退。

  如果按楊業的策略,成功可能性較大。但楊業是北漢降將,他的建議遭到監軍、蔚州刺史王優的嘲諷,王優認為楊業有數萬精兵,卻如此怕遼軍,而應該大造聲勢,直取雁門關,將領劉文裕也贊同王優的建議。楊業堅持自己的意見,不同意進兵。王優又笑話他:「君侯素號無敵,今見敵逗撓不戰,突擊隊百有他志乎?」這句話真是點到楊業痛處,他認為楊業有其他想法。楊業無奈說:「業非避死,蓋時有未利,徒令殺傷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責業不死,當為諸公先。」他負氣的出徵,但臨行前,他哭著對潘美說:「此行必不利,業,太原降將,分當死。上不殺,寵以連帥。近觀之兵杯,非縱敵不擊,蓋伺其便,以立尺寸功以報國恩,今諸君責業避敵,業當先死於死!」他指著陳家谷口,約潘美在此設伏接應他。

  楊業率兵出擊,已經預想到不可能成功,但宋軍的內鬥與矛盾,使雍熙北伐再遭受重創。耶律產斜軫聽說楊業率軍來攻,命令遼軍故意失敗,楊業率宋軍緊追不捨,但卻中了埋伏。等遼兵出擊後,耶律斜軫與蕭撻凜聯兵夾攻,楊業難以抵擋,於是敗退。遼軍也窮追不捨。此時潘美與王優等先是率楊業部下在陳家谷口設伏,但到了約定時間沒見楊業回來,命人去探察時也沒有發現楊業,王優以為楊業取勝,於是率軍離開谷口去爭功。

  潘美見王優率軍走了,他無法阻止,只得隨軍出擊。但走了二十多裡路,才聽說楊業已經大敗,宋軍此時緊張害怕,潘等人不顧與楊業的約定,竟然率軍迅速後撤。楊業孤軍奮戰,邊戰邊退,等退到陳家谷品後,竟然無一宋軍,楊業知道這是自己的死期到了。他再次與其子延昭率軍殺入遼軍,但終因寡不敵眾被俘,其子延昭戰死。楊業被仍後對遼將說:「上遇我厚,期討賊捍邊以報,而反為奸臣所近,至王師敗績,何面止求活耶!」隨後絕食而死。

  宋軍北伐全部受挫,遼軍乘勝進攻到宋遼邊境,奪回了先前丟失的城池,趙光義無奈,只有對北伐失職的將領進行處罰:貶曹彬為右驍衛上將軍,崔彥進為右武衛上將軍,米信為右屯衛上將軍,潘美連降三級,改授檢校太保,監軍王優、劉文裕除籍發配到金州、登州。對北伐陣亡的士兵進行賑撫。追贈楊業為大同軍節度使,贈其家眷布帛千匹、粟千石。

  趙光義重新調整部署邊境駐軍,阻止遼軍進一步南下。此後宋軍在定州還取得小勝,穩住了北部邊境。

  高速發展

  雍熙北伐失利後,遼軍佔據上風,986年冬天,蕭太后率軍南下,以耶律休哥為先鋒,大敗宋軍於望都,宋軍瀛州守將劉廷讓率軍迎敵,讓李繼隆殿後,但由於冬科,宋軍連弓都拉不開,劉廷讓大敗,李繼隆見狀也不相救,反而率軍退走。劉廷讓突圍,其部下楊重進戰死。遼軍攻陷深州、祁州、德州等城,殺宋朝官員,俘獲百姓,這些宋城成為空城。

  趙光義雍熙北伐後,宋軍從攻勢徹底回歸守勢,雖然之後有範圍的衝突,但基本上以守為主,遼國也沒有大舉進攻宋朝。宋朝呈現出戰略收縮態勢,但此時卻能保全宋遼邊境。

  此後,宋朝經濟文化出現大繁榮,創造了輝煌時代。到北宋鹹平三年(1000年),宋朝的GDP總量為265.5億美元(按當時算法),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2.7%,人均GDP為2280美元,西亞人均GDP才為621美元;超過當時西歐人均GDP427美元。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富有國家。

  宋朝的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航海業、造船業成績突出,海外貿易發達,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50多個國家通商。

  宋朝的人口數量也達到了巔峰,據《太平寰宇記》所載,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全國有649,9145戶,人口約3250萬。據《元豐九域志》記載,元豐(1078年—1085年)年間,全國1600萬戶。據《宋史·地理志》記載,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全國有戶1730萬。宋徽宗大觀四年(1110年)戶數達到20,882,258戶,人口約1億1275萬。

  結束之語

  宋朝發動雍熙北伐後,雖然宋遼實現了和平,遼國也致力國內的發展,宋朝發展基礎及速度更快。特別是後來宋遼籤訂了「澶淵之盟」,宋遼以兄弟國相稱,應該說宋朝的發展得益於此後無戰事。更重要的是宋遼和平時期,使兩國都實現了共同發展,而且促進了民族融合。

  從宋朝來看,經濟文化的發展,國力大增,但軍事實力並未增強。雖然宋遼之間還有矛盾,基本面卻是和平。但宋朝太看重經濟與文化的發展,而忽略了軍事發展,致使後來西夏崛起後,宋朝也無能為力。

  而遼國也有失誤之處,如果遼國控制西夏崛起,宋遼基本平反中國南北。照此發展,遼國向北,宋朝向南。但西夏崛起,雖然成為制衡宋朝的一股力量,但同樣也限制了遼國向西的發展,也變向削弱了遼國的實力。

  後來金朝崛起後,遼國更喪失了阻止其勢力的機會,致使金朝滅北宋,其勢力延續到中原。宋朝經濟文化太發達,其向心力吸引了遼國,遼國也忽略了北方。在古代北方是蠻荒地帶,人口較少,但金朝就是從此崛起後。此後蒙古也基本沿著這條崛起路線而向發展。不得不說宋朝經濟文化發達吸引了遼、金、元三朝。

  因此,換個角度看雍熙北伐,雖然宋朝戰略收縮,把中心移到經濟文化發展,但經濟文化也具有強大的「戰鬥力」,也是導致遼、金、元先後被滅亡於中原的一個因素。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同类文章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人們對鬼神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爭論,有的人相信鬼神的存在,並對此深信不疑,害怕獨自行走於黑暗之中,有什麼奇怪的風吹草動,他們都會覺得是鬼在作祟。但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紀,很多人都開始相信科學,認為鬼神一說實乃封建迷信。但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卻發表言論說其實是有鬼神的存在的。關於霍金史蒂芬·威廉·霍金,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強大的唐朝,雄圖大略的唐玄宗!唐朝,是中國最強大的朝代之一,因此中國人也被世界各國成為唐人!而唐朝之所以是中國最強大的時代之一,其中之一就是唐朝的統治者有很多都是勵精圖治,雄圖大略的君主,其中就包括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治下的開元盛世,是唐朝最強盛的時候,而唐玄宗本人和擁有「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成就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中國成立的時候一共有3面國旗,第一面是五色旗第二面是晴天白日旗,第三面是現在的五星旗.在推翻清朝的時候使用的五色旗為什麼國父孫中山卻不喜歡呢,而用了青天白日旗來代替呢小編來為你們說說民國的那些事.五色旗的來歷1912年1月3日到10日,新建立的民國各省代表會議與臨時參議院先後通過以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是慈禧的侄女,後來被欽定成婚第二年成為皇后,裕隆太后雖然沒有慈禧太后的政治天賦,但也絕不是一無是處的人,在最後還是權力保存了清皇室的威嚴退位讓國,之後便成為了袁世凱的妾,這裡面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隆裕太后個人簡介: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大家還記得98年的那場印尼事件嗎?那個被稱為「黑色五月暴動」的事情還有人知道了解嗎?這是我們國家建國以來華人受到最嚴重的傷害的事件。你知道當時我國政府是什麼放應嗎?當時的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傷亡有多少?下面一起喝小編來了解一下吧!1998印尼屠華事件在1998年的5月13日,印度尼西亞這個國家中的棉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大清朝統治了中國上百年,其中不乏出現了一些一代明君.比如什麼康熙乾隆之類的.不過在清末的時候.有一個清國皇帝是一個悲劇,他就是被後世熟知的光緒皇帝.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清德宗,光緒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四歲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慈安太后崩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說起司馬懿評論大多是包含著貶義,因為 本人城府太深,又善於心計。並且極能隱忍。所以才會成就他卓著的一生。那麼這樣一位擁有豐功偉績的人物關於他的死因歷史上是如何記載的呢!是真實的麼?司馬懿怎麼死的?民間傳說他是被報復致死的。這就和諸葛亮很有關係了,因為他是唯一能與諸葛亮抗衡的人,並且唐唐孔明都被他氣死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大清朝在康熙皇帝手中可以說是蒸蒸日上飛速發展,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代王朝,以大清朝當時的實力可以說沒有一個國家能匹敵,但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卻籤訂了一份中國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什麼是尼布楚條約?尼布楚條約是清朝和俄羅斯帝國之間籤訂的第一份邊界條約,由領事為內大臣索額圖、佟國綱等人同俄羅斯使團籤訂,內容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在中國考古的歷史裡,海昏侯墓,是目前為止,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墓主的身份,是漢代的一位君王,他叫劉賀。他可以說是歷史上幾個在位最短的皇帝之一,僅僅在位27天,就因荒淫和無作為被廢,看來作為漢武大帝的孫子,後世之臣仍然不會留些情面,史稱劉賀為漢廢帝,海昏侯,這些字眼真的含有一些貶義。不管怎麼說,海昏侯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一生可以說是富有傳奇色彩,也為蜀漢政權的確立立下不小的功勞,而諸葛亮生前神機妙算,死後也早就猜到了定會有人來挖他的墳,諸葛亮墓到底在哪,有沒有被挖過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諸葛亮墓傳聞:在諸葛亮死後曾留下三個計謀,一是斬魏延、二是退司馬、三是隱藏自己的墓,諸葛亮讓姜維找來11個人為他挖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