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靳東是老幹部,靳東回應人設崩塌
2023-03-31 02:27:50 4
不知道是哪個娛樂記者發明了金東的「老幹部」這個詞。用來形容追求作品藝術價值的學院派演員。顏值年紀較大,喜歡閱讀和寫作。太貼切太生動了。這簡直就是「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的網絡和口語化簡稱。
從被貼上「老幹部」標籤的那一刻起,靳東就開始享受這個稱號,並熱衷於維護它。他自告奮勇,在微博中免費擔任「閱讀推廣大使」和「中國傳統文化宣傳大使」。
中國二十四節氣,一個用於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幾乎被農業工作者遺忘,卻給了老幹部靳東新的生命。山水畫,繁體字,靳東把5元黃曆做成古典文化的模型。人們對這種意境的喜愛遠遠超過了對二十四節氣的關注,所以人們對電視劇演員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讚不絕口。
以至於在去年11月6日播出的《天天向上》中,老幹部、古詩詞、不緊跟潮流都成了節目組給靳東貼上的標籤。節目中展示了金東的微博,公開討論演員中「老幹部」二字的特點。
為了配合這種人設,靳東在談及接戲標準時說,「我們接受的這種教育,需要堅定不移地堅持實事求是的做法。」這個專業教科書式的回答,成功地把一個綜藝節目上的演員塑造成了《百家講壇》上的男獸。
如果沒有「數學諾貝爾獎」這種錯誤,金東愛讀書,老幹部樹立的旗幟應該永遠高高飄揚。一個演員總在微博裡喊「今天看了嗎?」這種口號高大上,沒必要。
可惜諾貝爾數學獎成了他的滑鐵盧。
事情的起因是靳東接受《優家畫報》採訪時說:每天晚上睡覺前,他都會看一套專業書,每次都有七八頁,裡面涉及到數學知識。他自己搜了一些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文章,讓他發現了數學的樂趣,就像藝術和文學一樣。非常有趣。
然而,眾所周知,諾貝爾獎中沒有數學獎。起初,眾所周知的諾貝爾獎授予五個領域:物理、化學、醫學或生理學、文學與和平。1969年,增加了經濟學獎。2016年,靳東同志在諾貝爾獎上又增加了一個數學獎。
面對網友的質疑,雖然雜誌做了更正,工作室也做了背書,但靳東的低級錯誤讓很多網友開始懷疑他對閱讀的熱愛。靳東工作室官方微博寫道:
「數學不僅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獨特的藝術,更是醫學的基礎。金老師直接從跳到莊,無縫銜接角色轉換,還要趕拍雜誌採訪。我為我粗心的口誤道歉。從今以後,我要和金先生一起重讀《跟我學百科》。」
顯然,工作室稱這次事故為「口誤」,但這種口誤暴露了幾個問題:
第一,如果靳東真的認為數學是一種樂趣,每天晚上看一套專業書,怎麼可能連諾貝爾獎沒有數學獎這個常識都不知道?
第二,靳東口誤暴露出的邏輯發人深省。比如別人問芒爸最近在看什麼書,芒爸會說我在看斯維特拉娜阿列克謝耶維奇的《車諾比的悲鳴》,很好聽。哦,這本書獲得了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爸爸就不說了,我最近在看幾本諾貝爾獎作家的書。這種差異的表達背後是前者是真的在看書,後者只是想讓觀眾知道他看的書很好。
第三,任何一本書的名字都沒有出現在這個答案裡。每天晚上一系列的書,一次七八頁,連個名字都提不出來。至少你應該說我最近在讀《心外傳奇》。像小說一樣優美的醫學史,非常適合我們這樣的非專業人士閱讀。
如果你回頭看看靳東工作室的說法:數學是科學,是一門獨特的藝術,是醫學的基礎。爸爸只想說:我替你捧著全世界數學教授的棺材板,你可以走下去。
如果靳東不是真的愛讀書,為什麼還要堅持這個人?你就不能自己演電視劇嗎?答案是:不會!
靳東假裝失敗,被嘲諷沒文化。說到金東的人,應該是這樣的!有文化,有內涵,所謂國事家事天下事,什麼都關心!你得唱好詩,打繁體字!妥妥的知識分子,那這樣的靳東人是怎麼崩潰的?
原因是微博裡總喜歡咬文嚼字的靳東老師在立秋照常發表了自己的感想,發了一篇看似文藝的文字。
結果bug~被網友發現了~
就是這樣:我記得梵谷的那句話/深情地活在這個易變的世界裡。
這顯然不是梵谷說的吧?原句出自曾奇峰,這段東西抄來的簡直就是散文集。
其實在靳東開始走紅的時候,媒體就含蓄的提醒粉絲,人造的東西和現實還是有很大差距的,但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視而不見!
好人陳赫,好人文章?演員故意在粉絲心中偽造一個人,崩潰了,恐怕我們會更難過!
不要勉強。還不如假裝!在引導大眾發動正能量的時候,明顯是墨跡不夠,只能打自己的臉!真誠對待大眾和媒體才是最有力的武器!
靳東為什麼被稱為老幹部?
什麼是老幹部?顧名思義,就是老幹部在工作生活中的作風。他們不跟風,不懂網絡流行語,甚至不怎麼玩社交網絡。身處如今風格老派嚴謹的娛樂圈,給人一種「反差」。當然,最關鍵的一點是,一個帥氣認真的大叔能成為娛樂圈最受歡迎的老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