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80後石庫門原住民眼中的張園:昔日絢爛歸平淡,未失優雅總關情
2023-03-31 01:17:20 3
張園,位於老靜安的東隅,老上海也稱之為張家花園。關於張園,有人說,它保存著上海如今為數不多的經典石庫門;有人說,它承載著清末以來一百四十餘年的海派文化;也有人說,無論從經濟價值還是從歷史人文價值來看它都珍貴如鑽石。我想說,張園,她是我成長的地方,是我心底割捨不去的一段牽掛。
【人情味串起的石庫門老弄堂】
從曾經絢爛,到歸於平淡,無論曾經經歷怎樣的富貴,終究都要回歸平淡的生活,只要內心充實而堅定,樸素中也能活出自己的優雅與風韻。這,可能也是百年張園的寫照之一。
我出生在1980年代初的上海。從嗷嗷待哺到總角年歲,我隨著母親和外公外婆居住在張園的石庫門裡。從記事開始,我就常常聽外公說起,這裡的房子曾住過上海灘有地位有名望的人物;慢慢長大後,我從母親和阿姨的口中了解到,由於種種因素,張園裡直到七八十年代才通了煤氣,石庫門裡,居民趕上現代生活步伐的速度遠不及新工房裡的夥伴們那樣迅速;步入二十一世紀,我看到這裡的許多住戶為告別倒痰盂、刷馬桶的生活,紛紛對自家的住所進行了改裝。
石庫門,在許多現代人的心目中是擁擠、逼仄的代名詞,七八戶,甚至十多戶居民生活在同一屋簷下,幾十號人抬頭不見低頭見。在褪去了解放前西區「吉屋」、「大宅」的光環後,如今張園石庫門裡「72家房客」式的居住條件早已沒有了當年大戶人家獨門獨院時的優越,但這裡的弄堂生活卻有著「水泥森林」稀缺的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