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幹部追趕超越發言稿範文精選
2023-12-12 18:38:12 1
追趕超越,追趕的是新歷史條件下不斷賦予的新使命、新擔當,超越的是不斷進步之後「永不滿足」的發展現狀,爭的是人民群眾在內心深處深情的讚許和擁護。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黨員幹部追趕超越發言稿,歡迎閱讀。
黨員幹部追趕超越發言稿一
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視察重要講話提出「陝西正處於追趕超越階段」的基本定性,是對陝西發展階段的精準判斷,是我們定規劃、作決策、抓工作的重要依據。
這個定性遵循了經濟發展規律。一個地區所處發展階段首先取決於其經濟發展階段,國際通行的判斷標準是三次產業結構狀況。農業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產生了農產品和勞動力剩餘,農產品剩餘為工業提供了原料,勞動力剩餘提供了產業工人後備軍。二次產業的發展既是一次產業進一步發展的要求和必然趨勢,而當其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又為三次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二次產業發展主要表現為工業化,會產生兩個基本力量,一個是產業工人,一個是產業投資者。產業工人需要社會服務,同時,在工業社會,投資者階層的出現、企業家隊伍的形成,對科技、金融、物流、信息和商業等服務也提出了迫切需求。因此,第二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就產生了第三產業發展的基本動力,這是經濟發展演變的基本規律,總書記的定位正是遵循了這個規律。
這個定性著眼於全國發展大局。我國幅員遼闊,地區差異很大,發展情況、發展階段各不相同。20xx年,我國一、二、三產佔比約為9:43:48。2013年全國第三產業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這是我國產業結構的一次革命性變化,有些發達地區第三產業佔比已經達到60%以上。我省去年一、二、三產佔比約為9:55:36,第二產業佔比比全國高1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低12個百分點。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發展質量不高。經濟含金量(通常指城鄉居民總收入與生產總值之比)與城鄉居民總收入以及當地產業結構相聯繫,不同的產業結構,城鄉居民收入佔比是不一樣的,不能簡單比較。第三產業吸納勞動力強,表現出來的工資總額就高;第二產業資本有機構成高,單位資本吸納的勞動力就比較少,工資總額在產值中的比重就低,一產即農業更低。所以,第二產業佔比高的經濟含金量就相對低,第三產業佔比高的經濟含金量就相對高。從時間縱向上比,陝西經濟規模逐年擴大,經濟運行質量也在逐年提高。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了全要素生產率這個概念,這是衡量經濟運行質量的核心指標。全要素生產率(Totalfactorproductivity)主要是指去掉資本、勞動之外的所有要素的生產率,反映的是技術進步、生產規模效益。按照全要素生產率來分析我省經濟運行狀態,陝西不僅經濟總量在提高、結構在優化,質量效益也在提升。因此,總書記的定位是著眼於全國大局,根據全國省份基礎不一樣、發展情況千差萬別、發展階段不同的現實得出的判斷,是符合國情的科學判斷。
這個定性切合陝西實際。目前,我省處於第二產業為主導的發展時期,這個時期必然是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是一個追趕超越的階段。今年,我省確定GDP增速為10%,這個目標立足現實省情、符合發展實際。因為,能否實現充分就業,是判斷經濟運行是否處在合理區間的重要指標。根據20xx年數據測算,我省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可吸納約4萬人就業,為了解決每年40多萬人的就業問題,相應地就需要GDP增速達到10%左右。我省要同步夠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客觀上也需要一定的速度。沒有一定的速度,就無法保證城鄉居民收入的提高,就無法保障民生改善。2013年統計監測反映,我省小康社會實現程度僅為84.8%,部分民生指標實現程度僅為81%,其中,最拖後腿的就是城鄉居民收入。從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歷史看,第二產業處於主導地位階段,發展速度就是需要快一些。工業化階段第二產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總是按照拋物線軌跡變化的。一些經濟發達省市第二產業佔比在70%甚至以上才達到拋物線的頂點,然後由於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和佔比上升,第二產業佔比開始下降。因此,我們所處的階段就是要發展得相對快一些,這樣才能保證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才能保障充分就業,才能順利實現小康社會發展目標。
追趕超越必須發揮後發優勢。我們的後發優勢主要體現在區位優越、資源富集、科教發達、文化燦爛四個方面。我省處於陸域國土的幾何中心,優越的區位意味著到全國的物流半徑短、物流成本低,是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富集的煤油氣鹽等資源為發展提供了可靠保障。全球單體最大的神華榆林循環經濟煤炭綜合利用項目之所以落戶陝西,就是因為我們各方面要素保障能力較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規模和層次在全國名列前茅,發達的科教實力蘊含著巨大的創新潛力;十三朝古都和絲綢之路經濟帶起點等底蘊深厚、特色鮮明的歷史文化資源,為全面提升發展質量提供了力量源泉。同時,國家向西開放前沿、「一帶一路」重要節點等定位,又為我們增添了許多新的優勢。我們一定要充分發揮後發優勢,切實運用好新的優勢,按照「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圍繞「五個紮實」的新要求,努力實現總書記指出的「追趕超越」。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第一,著力構建符合陝西實際的現代產業體系。經濟升級最核心的是產業升級。當前我們的一個突出短板是第三產業。我們商品零售總額僅佔全國2.1%,遠低於人口佔比。構建具有陝西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必須提高第三產業的比重,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提高消費水平,為第三產業發展提供動力。在第二產業方面,要把我們的信息產業、裝備製造、航空航天、現代醫藥、食品加工等優勢產業做大做強,打造經濟升級版。同時,也要更加重視陝北、陝南和關中的區域平衡協調發展,更加重視區域產業的合理布局。在制定全省「十三五」發展規劃時,這些都要充分考慮、系統謀劃。
第二,著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實現追趕超越,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民生保障環境。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本身就能擴大消費,拉動經濟增長。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才能更好地保證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我們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必須更加重視改善民生,更加關心低收入人群和困難群眾的生活,縮小收入差距,使收入分配儘量趨於合理,體現社會公平,保障社會穩定。
第三,著力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儘管我們強力推進的「治汙降霾·保衛藍天」、渭河治理等重點生態環境工程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生態環境建設的任務仍然艱巨。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具競爭力的戰略資源。推進生態環境建設本身就會給相關產業發展提供巨大發展空間。比如,陝南生態環境好,發展林下經濟潛力就很大。因此,我們在追趕超越過程中,一定要首先把生態環境保護好、建設好。
第四,著力激發科技創新活力。要堅決清除束縛陝西科技創新能力的體制障礙。科研成果凝聚著廣大知識分子高強度的腦力勞動,科技人員最了解科技成果的價值。在成果推廣和轉化應用的時候,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在研究科技成果歸屬和科技成果推廣政策時,要從工商登記、股權分配、利益分配等方面更多地向科研人員傾斜,從而更好地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另外,要以金融為紐帶整合科技資源和自然資源,打造科技、資源、金融相互支撐的「金三角」,把最大的能源資源優勢更充分地發揮出來,把最寶貴的科技資源優勢更充分地發揮出來,為實現追趕超越奠定基礎、創造條件。
第五,著力推進全面深化改革。要持續推進簡政放權,加快政府職能轉變。要在抓好行政許可項目清理的同時,全面清理廢止非行政許可項目,抓緊組織編制政府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要加快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著力消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要健全宏觀調控體系,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完善發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第六,著力推進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政府工作的生命線。要嚴格按照「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的要求,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解決問題、推動工作的能力。在各項具體改革工作中要堅持於法有據,確保改革沿著法治軌道有序推進。要以保護產權、維護契約、統一市場、平等交換、公平競爭、有效監管為基本導向,加強和改進政府立法,為追趕超越提供堅強的法治支撐。
黨員幹部追趕超越發言稿二
擔當是一種責任,必須勇敢承擔起全面小康的歷史責任。擔起這份責任,要準確把握形勢,始終堅定發展不動搖;保持清醒頭腦,直面困難不退縮;搶抓一切機遇,堅定信心和決心,努力在「十三五」邁出發展升級、小康提速、實幹興安的新步伐。
追趕超越,追趕的是新歷史條件下不斷賦予的新使命、新擔當,超越的是不斷進步之後「永不滿足」的發展現狀,爭的是人民群眾在內心深處深情的讚許和擁護。黨員幹部能否腳踏實地,在點滴工作當中踐行追趕超越、力爭上遊的信念,關鍵在於能否將這種精氣神轉化為身先士卒、埋頭苦幹、敢試敢闖、主動學習的行動上。隨著社會快速的發展,社會賦予黨員幹部的責任和任務發生巨大變化,以前是解決好人民群眾的溫飽問題,而如今,在保證溫飽的基礎上還需要大幅度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保證在「第一個一百年」時全國人民能夠脫貧致富達到全面小康,這項偉大的事業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大美扶風的重要歷史階段,是現階段必須完成的任務。曾經很多黨員幹部不敢做、不敢為、不敢當,怕犯了錯要擔責,丟了官帽子,現如今隨著全面從嚴治黨的深入推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深入開展,適合廣大黨員幹部埋頭苦幹、一展身手、敢作敢當的大環境已然形成。加之省委「三項機制」的實行,廣大有抱負的基層幹部可以開啟全新奮鬥模式,主動擔起歷史賦予的使命和責任,積極學習,踏實苦幹,在組織的支持下,實現心中的夙願。
追趕超越需學習。追趕超越、力爭上遊要有學習意識和超前的發展意識。改革開放以來,沿海成為開放的前沿陣地,西部地區被甩在了後面,包括大寶雞在內的關中地區,經濟發展滯後,這不僅僅是歷史所趨,也是與我們學習意識沉睡、發展意識弱化有關。當然我們也在不停的學習下才取得了現在的成就。追趕超越的實質就是學習,沿海地區學得好學得快才使各方面領先,然而僅僅學習還不夠,還需要超前的發展意識。社會進步的速度非常快,學習的速度跟不上發展速度的時候就需要超前意識來彌補。鄉鎮幹部長年累月在基層服務,接觸外面新世界的機會並不多,因此「跳出鎮看鎮,跳出縣看縣」是形成超前發展意識的基礎,只有「旁觀者清」才能看清楚當地發展的不足,才能診斷到位,才能做到對症下藥。
「立身以立學為先」,學習是給自己的靈魂覓得一個安頓之所、修養之地和幹事之基。黨員幹部應通過「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在學而信、學而修、學而幹上入腦入心下功夫。
力爭上遊要實幹。追趕超越、力爭上遊要有埋頭苦幹的實幹精神。身在基層一定要要沉下心來,堅持深入一線,深入到群眾中,察民情,聽民聲、解民困,想群眾之所想,解群眾之所盼,和群眾同甘共苦,真正解決與群眾息息相關的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真抓實幹的作風和行動,影響和帶動基層黨員幹部形成良好的實幹精神。習主席強調「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實幹是一種追求,一種精神,一種勇氣,一種擔當,合格黨員應該是一名「實幹家」。黨員幹部要有實幹的拼勁,有了「幹事創業」的豪情鬥志才能幹、會幹、善於幹,把實幹的形象樹起來,讓黨員幹部心中始終懷揣著「實幹者天不負」的信念,在幹事創業中繼續前進。
追趕超越、力爭上遊要有敢闖敢試的創新實幹精神。要崛起只靠模仿是不行的,是沒有希望的,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在複製照搬別人發展經驗的基礎上,必須要有強烈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這裡所說的創新不是漫無目的變花樣,而是有根據、有支持、有效果的進行變革。我們基層幹部在實際工作中,不僅要靠先進理論來指導,也要緊密結合實際,將上級政策與基層現實情況有機融合,利用當地資源優勢積極創新探索,敢於嘗試,找出符合當地實際的脫貧致富之路,這才是實實在在的創新。
追趕超越,力爭上遊的事實在我們的身邊時刻進行著,不斷的激勵著我們奮勇前進。段家鎮青龍村幹部「借地生財」,將三千畝苗木變成六千畝,帶動周圍村子致富,讓其成為西北著名苗木大市場;漢陰縣蒲溪鎮「窮人下山,扶貧搬遷,進城入園;能人上山,土地流轉,興林建園」的特色脫貧幫困路子改變該鎮貧窮落後的面貌;蒲城縣堯山鎮閆家村引進金銀花,使該村從窮到富……這一系列的行動正是學習和實幹體現出的追趕超越力爭上遊精神的最好例證,此舉也為我們做好了行動上的表率。只有敢於承擔,敢於嘗試,敢於勇闖、敢於創新,才會出成效,才會被廣大人民群眾看在眼裡甜在心裡。
作為一名剛到基層工作的大學生,主動學習和實幹精神尤為重要,理論和實踐學習對今後做好基層工作是必不可缺少的。「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恨讀書遲」,追趕超越需學習,力爭上遊要實幹。「兩學一做」等激勵性教育活動營造出人人愛幹事、勤幹事、善幹事的追趕超越氛圍,只要追趕超越、力爭上遊的精神始終根植在我們的心間,中國扶風夢的新篇章定能早日實現!
更多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