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鎖池塘柳為何是絕對?此上聯真是乾隆所出嗎?
2023-12-11 02:08:37 1
隨著時代的發展,倡導各學科全面發展,古文的學習也漸漸淡化。但每年除夕,新春之時,家家戶戶都要貼對聯,這個習俗不曾改變。
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也是中華語言文化獨特的藝術形式,另一方面也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
而在古代,對聯更是才子士人研究探討學習的表現。一人出上聯,一人接下聯,字句相對成一方佳話。而文思卓絕之輩,更是能出千古絕對,引古今學子相對。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留下的絕對不少。有一絕對還與一位皇帝有關,這位皇帝便是創造康乾盛世的其中一位皇帝乾隆帝。
據說有一次乾隆帝下江南臨考,差不多就相當於巡查考試嘛。當然也有可能遊歷江南,順便檢查考試。
總之乾隆到的時候,剛好有兩位舉子不分高下,考官分不清一二。乾隆帝聽了,當即來了興致,親自出了一個考題考校兩位舉子。
這齣的考題,正是流傳千古的絕對「煙鎖池塘柳」。
這對子一出,一名考生聽後調頭就走,不帶一絲遲疑。另一名舉子思考再三,最終也告退離去。
雖然兩位舉子誰都沒有答出來,但乾隆帝還挺高興,隨後不久就欽點兩人中的一位為第一名。
說到這兒可能很多朋友想的乾隆欽點的第一名,應當是那第二位舉子。但是恰恰相反,乾隆點的第一名卻是那位想都未想就轉頭離開的舉子。
不僅咱們疑惑,就連當時隨行的官員也十分疑惑。因此求問乾隆,乾隆笑著說:「我此聯乃是絕對,那轉頭離去的舉子,一眼就看出其中奧妙,也是一位高才。欽點他為第一名,名副其實。」官員聽了這一解釋,紛紛讚揚。
乾隆出對考舉子的故事流傳很廣,但這還真就只是個故事。其實「煙鎖池塘柳」最早的出處為陳子升的《中洲草堂遺集》,除了煙鎖池塘柳之外還有三個對句,合起來為「煙鎖池塘柳,燈垂錦檻波。回波初試舞,折柳即聞歌。」
陳子升是明末文人,曾為永曆朝兵科給事中,領兵抗清。明朝覆滅之後,仍以明朝遺臣自居,隱居山林拒不仕清。
陳子升去世於公元1692年,而乾隆帝生於1711年。也就是說早在乾隆出生之前,就已經有了「煙鎖池塘柳」的絕對。
有人會問這短短五字上聯,如何成千古絕對?可別看它短小,但它精悍。五字偏旁剛好嵌金、木、水、火、土五行,表達的意境也十分美好。
幽靜的池塘水波盈盈,周圍柳樹環繞,水汽形成淡淡的煙霧將整個池塘籠罩。若是提筆而畫,也是一副妙圖。
如此上聯,還真少有人能對的出來。當然當時無人能對,後世卻也出了不少下聯。諸如:銀棲靈海坨、燈鑰港塔橙、燭鐫河壩松等等。其中一句炮鎮海城樓,被後世公認為最佳下聯。五行對五行,武風對雅景。
如此絕對,有興趣或者自認才智高絕之輩,皆可以對來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