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寫過小說(老舍整整十年無小說問世)
2023-06-14 07:32:14 3
老覃在去年8月寫了《老捨出門尋短見,妻子為何冷眼旁觀?只因老舍曾和女作家公開同居》一文,文中提到,全面抗戰爆發後,老舍被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常務理事兼總務部主任。他讓妻子胡絜青帶著4歲的長女、2歲的兒,還不滿3個月幼女回北平照顧自己的母親,自己卻在重慶與女文青趙清閣公開同居。
老舍此舉,無疑傷到了妻兒的心。
1943年10月28日,胡絜青帶著3個孩子從北平輾轉來到了重慶。
趙清閣從玫瑰夢中驚醒,逃到了上海。
老舍安置好胡絜青母子後,也「追」到了上海。
趙清閣看穿了老舍的怯懦和虛偽,揮慧劍,斬情絲,毅然決然地和他斷絕了關係。
老舍不死心,死纏爛打。
老舍在1946年受美國國務院的邀請到美國講學,即使在萬裡之遙,還念念不忘趙清閣,不斷給趙清閣寫信。
1948年,他在信裡聲稱他已經在菲律賓馬尼拉買了房子,要趙清閣和他到那裡白頭偕老。
趙清閣要的是光明正大的婚姻與愛情,堅定地拒絕了這種見不得陽光的「私奔」。
老舍是美國國務院的座上賓,在美國的待遇不錯,而且,他的《駱駝祥子》被翻譯成英文後在美國非常暢銷,還賣了電影版權,名利雙收,一時間,樂不思蜀。
1949年7月6日,周恩來親自在北京主持召開了全國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他在會上對文藝界的代表們說:「現在就差老舍先生一個人了,我們無論如何都要請他回來。」
會議結束之後,他組織起郭沫若、周揚、茅盾等三十餘人,聯名致函老舍。邀請他儘快回到中國,共同建設新中國的文化事業。
但是,身在異域的老舍並沒有回國的打算。
早1948 年2 月 27 日,他寫給友人何容,披露了自己積極爭取繼續留在美國心思。信末還補充說:「假若移民局不肯留我,也許一咬牙上英國」。
所以,老舍收到了郭沫若、周揚、茅盾等三十餘人的聯名邀請信後,並不為所動。
甚至在收到周恩來親筆寫給司徒惠敏的信後,在獲得政治擔保的情況下,他還是不改初衷。
最終,趙清閣受周恩來之託,給他寫了一封熱情的邀請信。
他這才作出了回國的決定。
但是,他也沒有立即動身,而是磨磨蹭蹭,差不多過了三個月才回到北京。
周恩來對他的歸來表示出了極大的熱情和關心。
1950年8月,周恩來在北京市文學藝術工作者成立大會上提議選老舍為文聯主席。
可惜的是,自從在1949年完成了《鼓書藝人》之後,一直到1960年,老舍在整整十年的時間裡沒有創作小說。
試想想,老舍自1923年1月在《南開季刊》上發表處女作《小鈴兒》以來,一直以寫小說享譽文壇,,他的《老張的哲學》《趙子》《二馬》《貓城記》《牛天賜傳》《駱駝祥子》等等作品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無不佔據著一席之位;他在1944年到1949年創作的《四世同堂》,更是可以列入名著的範疇。
因此,他得以與茅盾、巴金並列,被稱為現代長篇小說藝術的三座高峰。
那麼,老舍為何在建國後幾乎停止了小說的創作呢?
是江郎才盡、文思枯竭了嗎?
並不是,因為他在通俗曲藝、在話劇上,仍然推出了《茶館》《龍鬚溝》等作品。
實際上,1966年4月,他曾對友人謝和賡說:我在美國曾告訴過您,我計劃回國後便開始寫以北京為背景的三部歷史小說,第一部從八國聯軍洗劫北京起,寫我的家史;第二部寫舊社會那些被拐買到北京八大胡同的蘇州、揚州女子;第三部寫北京王公貴族,遺老遺少在玩蟋蟀鬥蛐蛐中勾心鬥角的故事。
小說的題材已經準備好了,為何遲遲沒有動筆呢?
有一個原因,讓他羞於動筆——他是旗人。
一直以來,他對自己的族籍諱莫如深。
為什麼會這樣呢?
究其原因,清朝統治者腐敗無能,對內欺壓百姓,對外喪權辱國,末代皇帝溥儀後來又當了漢奸,成了民族罪人。而八旗子弟自入關之後,盲目自大,輕視勞動,坐享其成。清王朝覆滅後,他們沒有糧餉,又沒有一技之長,只能淪落為了社會的底層,很大一部分成為了社會的寄生蟲。老舍作為進步的時代青年,對自己的旗人身份引以為恥,乾脆對外不再提起。
他曾對好友吳組緗先生說:「我不想提我的族籍,因為,這對我而言,是一種恥辱。」
所以,他筆下的一些人物,雖然是旗人身份,但他並不點明。比如《趙子曰》中的趙四、《四世同堂》中的小文夫婦等等。
但他計劃裡的三部歷史小說:寫的是自己的家史,八大胡同的秘聞,清朝的遺老遺少,都脫離不了要寫到旗人的方方面面,那又該如何寫起呢?
一方面是想要寫,一方面是不能寫。
在這二者的鬥爭中,老舍遲遲沒有動筆。
最終,幫他突破這一心理障礙的,是毛主席。
話說,1960年3月30日至4月10日,全國人大二屆二次會議召開,他是北京市選出來的全國人民代表。在大會中間休息期間,他到休息室的一個角落裡抽菸。煙剛點著,毛主席、周總理、少奇同志和其他幾位領袖人物就走了進來。
老舍感覺到他們是要商量什麼事,自己不方便聽,就起身往外走。
毛主席卻一把拉住了他,說:「老舍先生,不要走,大家一起聊聊天吧。」
毛主席既然這樣說,老舍就止住了步,和大家一起落座,圍成一個小圈。
聊什麼呢?
毛主席首先扯起話題,他問老舍:「你是滿族人吧?滿族是個了不起的民族,對中華民族大家庭作出過偉大的貢獻哩。」
接著,毛主席滔滔不絕地聊起了清朝前面的幾位皇帝來。
他說,這幾位皇帝都是很有本事的,尤其是康熙皇帝。
他說,康熙皇帝奠定了今天我們國家所擁有的這塊領土的基礎,還用無比高明的統一戰線政策把全國各民族團結到了一起。
毛主席的話讓老舍感到了自己的膚淺。
之前,他也知道一些康熙皇帝的功德,但認識並不深刻。
聽到毛主席對康熙皇帝、對滿族人給出了這麼高的評價,用他的話來說,是「完全換了腦子,換了眼睛」。
從此,改變了過去對滿族人的偏見,開始正視自己滿族人的身份。
他打算寫一部大書,好好寫寫康熙皇帝,書名就叫《康熙大帝》。
當然了,未寫《康熙大帝》之前,還是先按原計劃去寫好那三部歷史小說。
所以,他開始動筆創作「自己的家兄」——長篇小說《正紅旗下》。
可以這樣說,《正紅旗下》就是老舍和毛主席談話之後的直接產物。
這部小說的絕大部分主人公都是滿族人,因此,它既是中國新文學的一部代表作,又是滿族文學的一部代表作。
可惜的是,全書終究沒能全部完成,僅僅是一個鴻篇巨製的開頭,就戛然而止了。
但是,評論界卻給予了它極高的評價,稱它是不朽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