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地驅魔人電影叫啥名(電影陀地驅魔人經典觀後感10篇)
2023-06-06 18:18:25
《陀地驅魔人》是一部由張家輝執導,張家輝 / 郭採潔 / 張繼聰主演的一部劇情 / 恐怖類型的電影,文章吧小編精心整理的一些觀眾的觀後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陀地驅魔人》
《陀地驅魔人》觀後感(一):個人片面解析:雪續命,發仔母親,神秘人出現等謎團
雪續命,發自殺:
惡鬼告訴發仔,他的壽命是雪借了下一世的壽命給他續命的,但雪投胎後就斷了跟他這一世的因果,他不自知情,上天台有自殺的想法,但放棄是因為釋懷了。其實續命是有限制的,不會無限續下去。所以從青年時期,第一個紋身開始,發仔的續命就已經結束,他是以活死人的身份活著。跟鬼接觸越多,鬼氣越重,最終會真正死去,身上的刺青應該是為了抑制鬼氣,延緩衰敗的。所以這就能解釋為何知道用刺青抑制鬼氣,而不知道雪逆天救他的同時也借壽給他續命的事實。而驅鬼的功德已經回向給了雪,為了讓雪早點投胎。
《陀地驅魔人》
發仔的母親為何不出現:
原因是在地獄受罰,片中說到枉死和自殺的人要等到陽壽結束才有投胎的機會,按傳統是壽終正寢的陰魂會去往陰司接受賞罰劃分,生前沒什麼汙點的會排號等投胎,有罪行的要接受不同程度的懲罰才能投胎成動物。雪是自殺,所以要在陽間等陽壽盡,不算枉死所以性情善良,所以她發願借壽換命,加上發仔從小陰陽眼,是很好的陰間代理人,判官才默許。而發仔的母親命運坎坷生活悲慘,雖說發仔也是大限將至,但因果來說抱著孩子自殺這種絕對是惡舉,所以死後接受懲罰,並不能出現。
《陀地驅魔人》
神秘人:
可能是陰司的人,出現有兩種意義,一是告訴發仔,雪已經投胎,這一世因果已斷,你死也見不到她。二是有陰陽眼的驅魔人都不會有好下場,所以神秘人雙眼的空洞是被挖去的,生前應該是也有陰陽眼的人,也算是為續集埋伏筆。
《陀地驅魔人》觀後感(二):張學友的猜想
我猜張學友是死神!為什麼呢?推理如下
發仔早在小時候就應該和他媽一起死掉的!但是由於雪的逆天行為救了發仔!而代價就是雪需要用下輩子的命為發仔續命!
結尾時雪說她要去投胎了!按理說她應該是沒有可能投胎的!但發仔一直驅鬼做善事積德獲取了一個機會!
但之前已經交代,發仔現有的命是雪用下輩子的命續的!可是如果雪又擁有了投胎的機會,那麼發仔的命應該也就結束了!
所以在本片的末尾發仔站在樓頂準備跳樓結束生命,與此同時雪也應該在靈界準備投胎!但發仔突然就沒有道理的不跳了!說明雪在靈界那邊又放棄了投胎的機會!因為她知道了如果她投胎了,發仔就會死!
所以張學友的出現就是來等著把發仔死後的魂帶走的!結果白跑一趟了!
而且從本片的陣容和成本來講!張學友絕對不會是下一部的主角!因為太貴了!請不起!而且有沒有下一部,真的是很難講
《陀地驅魔人》
《陀地驅魔人》觀後感(三):傳統鬼片因果輪迴的內核,整體挺用心的
很喜歡張家輝看了之後,覺得片子其實可以的。
片中對鬼的設定挺新奇的,感覺有些恐怖卻又不是看了能讓人睡不著那種。對於郭採潔,看過小時代之後並不是怎麼喜歡她,覺得很做作,但是看完這部電影之後路人轉粉了,感覺他就像一個大姐姐,保護著看上去要比她成熟的家輝。電影是在一個有彈幕的網站看的,看到彈幕很多人說最後這一段怎麼怎麼不好看啊,是多餘的啊,個人感覺其實並不是,其實每一個人都會有一個自己理想的不存在的夥伴吧,她可以漂亮,可以身材好,可以聲音甜美,就像電影中的江雪,在你的生活中一直陪著你,可是突然有一天她就要離開你的身邊,在電影中從家輝小時候就陪著他,陪他玩,陪他經歷好的不好的,偶爾也會耍耍小脾氣,偶爾也想簡單的回家看看電視劇的大結局,就像最後家輝親自唱的那首歌一樣,反正最後這一段把自己看哭了。
《陀地驅魔人》
《陀地驅魔人》觀後感(四):與你殊途不同歸,卻懷念到哭泣
如果單獨拿張家輝來說事,三言兩語講不完,所以就說說影片的故事好了。剛開始看到這個電影名字和主角的那一身紋身海報的時候,以為會是另一部類似麥浚龍的《殭屍》。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這兩部電影不可同日而語,《殭屍》的出彩在於氛圍和畫面感的營造,這部電影重在愛情故事的感染。看到開頭之處,很快就被略顯驚悚的鏡頭帶入恐怖的氛圍。但是,當電影情節走到16分左右,發仔(張家輝)家裡的電視正播著韓國愛情片,他一邊拖地一邊對著空椅子拉家常時,我在心裡邊打了一個嘀咕:分明就是一部人鬼戀的片子嘛。
一般對於這種題材的影片,我是欲罷不能,再加上文藝式的渲染,我定能深陷其中,久久未能平復。果然,我真的「淪陷了」,張家輝真是實至名歸的香港電影主力,不但演的好,故事還寫的好,拍的好,玩起文藝風,一樣拿捏得當。
影片有兩條故事線:一條是發仔作為一名驅魔師,經常做好事,幫人驅鬼,最後阻止厲鬼復仇。另一條故事線就是他與女鬼江雪的文藝感情線了。那麼,既然是一部鬼片,自然就會有屬於它的規則,正如歌德所言:世界在秩序中呈現出美。不是鬼就可以隨便殺人,不是驅魔師就可以無所不能,而普通人只能聽天由命的。在這部電影裡面,張家輝用因果輪迴,積德報恩來詮釋了它的世界規則:
人和鬼都要尊重,鬼以前也是人,你將來也會做鬼;
多做點好事,你排號就可以快一點,早點去投胎;
本來我的陽壽應該是還沒到的,或許是因為你幫我所以提前了。
還有為故事的邏輯設定的遊戲規則:
自殺或枉死的人只能做鬼,直到他們生前的陽壽結束,才有機會再投胎;
鬼的行動是受限制的,一些陽氣重,殺氣大的地方他都不能去;
只有鬼才能吃到鬼;
在陽間四處遊蕩的鬼,都是受了很大的冤屈而死的,嚇人也是因為我們怕人,其實做鬼很慘的。
如果沒有留意到這些臺詞和電影的細節畫面,在觀看時就容易走入敘事邏輯交代不清的誤區,比如:為什麼惡鬼幾十年之後才來復仇?為什麼發仔全身紋滿了紋身?其實,這是電影的留白之處,無須花多餘的時間來解釋這些細枝末節,只用一個閃回的畫面或者先前埋下的伏筆來解疑。
真正濃墨重彩的則是發仔與阿雪的感情線。雖然只有在最後的十幾分鐘裡,影片才把兩人過去溫馨的朝夕相處,相互嬉鬧的畫面用閃回的方式渲染兩人的人鬼情深。但是,在前半部分的許多細微之處,早已顯示了這對幾十年來相依度日情似知己更似情侶的心心相許之情,而結尾處的回憶再度讓人為之動容。
當六歲的發仔第一次見到飄在半空中的溼漉漉女鬼阿雪時,不但不害怕,還像個大人一樣說:「你要把地板擦乾淨,不然媽媽會打你了。」眼神堅定,阿雪在他眼裡就是一個朋友。
阿雪(郭採潔)是一隻溫柔可愛又楚楚可憐的女鬼,是發仔讓她在陽間孤獨的飄蕩中找到了安慰,因為善良,所以在發仔媽媽抱著他跳樓自殺的時候救下了他,並說:「你不顧大的,也要顧小的」,這句話在影片裡面出現兩次,第二次是成年的發仔對復仇的厲鬼說的。
兩人在老屋子裡一起生活了幾十年,早已互相滲透,互相影響。當少年的發仔燒死被野鬼上身的狗,不再讓它咬死人的時候,江雪指責他為什麼這麼殘忍,「你這樣做,對那些被鬼上身的人和狗都不公平,你可以試下驅趕感化他們嘛」,然後下一秒又變成瑪麗蘇少女催促發仔趕快回家看電視,因為「今晚播《親情》大結局,彤彤就要死了,不知道木伹輝怎麼辦......」
兩個善良的陰陽靈魂相遇碰撞,註定是一場溫馨又虐心的人鬼情未了。一個用下一世的陽壽為原本應該死去的角色續命,一個用被續了的命活在世上堅持驅鬼為她積德,希望她能早點投胎,這樣美麗的故事每每可以撩動人心,放在張家輝的手裡,被演繹的悽美動人,誰說硬漢柔情不足?一蹙一眉,一笑一哭盡顯痴漢本色,將韓式浪漫駕馭就輕,那特有的張氏喜劇依然隨處可見,郭採潔依然美得就像一隻鬼,把江雪演「活」了。
世間皆有因果輪迴,江雪用下一世的壽命為他續命,意味著投胎之後的壽命更短,也許發仔永遠遇不到她,從此曾經的擁有只能成為回憶。知道真相之後的他突然惶恐,緊緊抱著被阿雪上了身的女二身體,這一次,不再陰陽相隔,他終於可以觸碰到那個相濡以沫的她了,那個每晚看著他入睡的「內鬼」,一幕幕的閃回畫面就像黑白膠捲的記錄,為兩人作最後的告別儀式。
越是美好的回憶越是殘忍的傷感。江雪終於可以提前投胎,這不正是自己作為人生存為之努力的意義麼?今後殊途又不同歸,自己最終還是一個人了,雖然這是早已明了的結局,但是這一刻的來臨,換來的是一場痛哭。
誠然,正應驗了那段話:世界上的感情只有兩種,一種是相濡以沫,厭倦到終老,一種是相忘於江湖,卻懷念到哭泣。也許只有體會到再次失去的痛苦,才更懂得孤獨的可怕吧。人真是個矛盾的動物,卸下了肩上的負擔之後,本應歡笑收場,卻又同時像被抽空了一樣,一切突然沒了意義。
......
故事情節不拖泥帶水,搞笑之餘又唯美感人。
在鬼域中,發仔哭著向阿雪告白的那場戲,著實把我虐哭了,張影帝,請收下我的眼淚。
《陀地驅魔人》
《陀地驅魔人》觀後感(五):還不錯,不過有待提高呢
2015年,恐怖驚悚愛情電影《陀地驅魔人》
我傻傻地以為會是另一部《殭屍》,不過是我天真了 ,導致這個電影期待有點高了。
海報第一印象,張家輝這一身紋身真棒,可惜電影裡卻沒有特寫什麼的來表現,真的太可惜了呢。還有開頭鬼出來的時候太魔幻了,特效用過了好吧。。這個大光頭哈哈真出戲。
配角「黑社會」好有意思,非常好的調節氣氛,好可愛地說,一袋子菸灰缸太逗了,點個讚,還有傲嬌的髮小,太可愛了這一點做的非常好,不知道是不是有刪減感覺後半遺漏了這部分角色的戲份呢。。太可惜了。
劇情方面也是作死小能手推動劇情,(後半倒是不是),不得不說雖然郭採潔長得挺好看吧,但是後半劇情突入愛情片,強行吃狗糧,完全不顧劇情發展了,明明應該高潮突入打BOSS情節呢。。鬼片虐狗也是頭一次。
對對,還有吐槽一下,隨身帶公雞。。哈哈,還有最後那真的是張學友嗎? 難道不是張家輝扮的嗎?愚蠢的歐豆豆啊~
順帶說一下,其實這個電影也是告訴我們吧,不管我們信不信都要保持一個敬畏的心,其實這個心得在看小說《狼圖騰》的時候尤為深刻,也推薦一下吧,雖然拍成電影了,但是和原著還是差距很大的說。
:比較贊的,電影裡,在鬼街撒糖那描繪出來的鬼世界挺不錯,還有最後「鬼界」的樣子也非常贊!
推薦指數:★★★☆(7/10分),雖然不及《殭屍》,但是也不錯了呢,如果最後愛情片情節減減。。多點「激鬥」才是好的,那才叫鬼片嘛。。。不過總的說來比大陸根本沒有鬼強。
《陀地驅魔人》
《陀地驅魔人》觀後感(六):靈魂馴化師
靈魂馴化師
形神相離才叫鬼,鬼一般也就脫離了軀體的魂魄。從中國的鬼文化程序來看,一般得有黑白無常帶著,一路走向閻王殿。《陀地驅魔人》裡的鬼,看來是沒有進入鬼門關,也就是說沒有錄入冥界的戶籍,由此也就無法還陽,有一個充滿霧霾的胡同裡漂浮。驅魔人的存在,也就是防止這些鬼出來做壞事,理論上看冥界有公安的,在冥界上面還有天庭呢?當然電影畢竟不是神話片,驅魔人其實也是一種人,只不過有了一些特殊的技能,代替了冥界公安,和《殭屍道長》裡的毛小方一樣。總是來說這裡有傳統鬼片因果輪迴的內核,借了好萊塢驅魔片的外殼,算是一種中西集合。
有些小細節拍得不錯,和以往的港式鬼片不同在於,沒有可以挖掘捉鬼的技巧,通過肢體衝突,激發觀眾的視覺感受,只有錢嘉樂出現的那段看著有點搞笑。像林正英和鄭則仕主演的鬼片多少都是善惡對立式的二元結構。不同的這部電影了注入了許多救贖元素,雖然是一個「迷信」題材,總的來說還是表達人得有善念,分是非。
但是想表達的元素太多,導致整部電影是失控的,故事沒重心,敘述非常凌亂,郭採潔和張家輝的之前,郭採潔飾演是被逼墮胎二奶女鬼,成為女鬼後她住的房子,迎來一對母子,也是她和發仔相識的開始孩;餘文樂和釋行宇的仇恨,釋行宇飾演的是販毒黑老大,在保護費付不起的時候,派人襲警後,最後全家被報復燒死,餘文樂飾演的劉江警察也不是好人,為了保命活生生的看著小孩子被燒死;飾演發仔母親林嘉欣個人的怨懟,算是單親母親,性格偏執,裡面都有很多可以挖掘的故事,濃縮的都是底層小人物痛苦慘劇。因為主線故事的不清晰,整體看又散又慢又亂,好在大的故事脈絡可以自圓其說。
發仔作為驅魔人,也不是無師自通,只不過從小有那種陰陽眼的能力,對於驅鬼並沒有鍾馗過來傳授,好像也不是毛小方那種有宗派的傳承。也只能理解成是江雪教的。江雪和發仔之間,很像是楊過和小龍女,從發仔小時候就陪著他,陪他玩,陪他經歷好的不好的。成年之後,鬼怕什麼,怎麼對於鬼都是江雪告訴他的。電影中的江雪美麗,可愛,很像是蒲松齡黑夜伏案幻想的美女。
發仔處理在餘文樂和釋行宇之間的仇恨,尋找他成為惡鬼的原因,進而帶出有人性的正能量,使得惡鬼的人性不再扭曲,這才是這部片的可貴之處。惡鬼反被妻子吞噬,道出了只有鬼才能殺鬼的敘事邏輯。看著有點基督救贖的意思,即便你是鬼有些仇恨得放下,這裡的驅魔人也是靈魂馴化師;江雪這個怨靈也完成了投胎救贖,不在身無魂主,漂浮無根。可惜是結尾把男女之間的愛情濃墨重染,成了《人鬼情未了》,看著有種愛情無能繼續的無力,好在張學友的出現,給第二部埋下了伏筆,但願能交代一些發仔母親的一些問題。
如果結尾的愛情的可以輕描淡寫,把釋行宇成為惡鬼的死,順便交代劉江警察的下場,作為結局,更能表達是非善惡和因果報應之間聯繫與矛盾。
《陀地驅魔人》觀後感(七):這個味道讓我感覺到了誠意
該片雖然有許多不足,但揉捏起來後整體還是酸甜可口。除了濃鬱的港味外,還有屬於它獨有的風格。
許多人都是衝著"驅魔"的題材而來,而海報上張家輝的炫酷造型搭配灰暗的色系也增添了許多神秘感,反正給我感覺就是那麼炫酷的造型應該特能"驅"吧。觀片後發現能驅不假,但不是傳統的一個起手勢就招來特效滅殺一片,而是能動口就儘量不動手,動起手來也是兩隻老母雞加串鞭炮壓壓驚。
影片背景有著濃鬱的迷信風氣,請神婆請的來送不走,猥瑣大叔通過"雙修"等方式騙財騙色以及各路被惡鬼處理掉的"大師"(其中老錢要姿勢有姿勢要氣勢也有氣勢),無非是要警示大家不要輕信迷信,同樣也說明該片中任何神婆神棍都無法對鬼魔造成其它驅魔片中"驅"的效果。所以該片的"驅"並非常識中用強硬手段趕走,而更偏向於請走,所以想看炫酷驅魔特效的,那該片真不適合。
如何驅魔?看過的都知道,解決根源消除怨氣。所以又導入了些許查案,懸疑的風格,但並沒有重點去講這方面的過程,不知道是表現手法不足還是有意為之,只從這絲情節中知道了張的天眼還有著能看到魔死前畫面的能力。
片中有幾個地方要注意,1.張在巷子派糖果遇到矮子的對白:好多鬼被猛鬼吃掉了;2.隧道裡黑哥一鬼秒殺吃掉多個同類;3.站在房間的對白:只有鬼才能吃鬼(還是傷,忘了)。最後為了對付黑哥假死進入鬼域(怎麼懂這個?)找來黑哥老婆,借它之嘴解決掉這件事。
最後硬塞十多分鐘感情戲有些生硬(該處郭採潔看著挺漂亮的,可惜胸部隨她爸),但可以看到關於那些如此"陀"的驅魔手法都是郭這個二五仔教他的,包括鬼域等相信都是郭告訴張。
結尾關於續集的鋪墊,學友的出現加上驚悚的五官讓人感覺它是一猛貨,再仔細看一遍後感覺又不一樣了,是一位盲人,而且還是位養鬼的驅魔人,甚至可能跟張的母親有關。希望下部能把張的母親以及紋身這些坑填上吧。
鹹魚白菜各有所愛,該片沒有部分看官說的那麼爛,符合樓主這類小眾口味~
《陀地驅魔人》觀後感(八):很推薦這部電影,應為他真有鬼,因為也有希望,有感情
我很喜歡這部電影,當然我不是那些個牛逼哄哄的評論家,不習慣什麼史詩級的電影,歷史構架,社會面貌的映射,好吧,閉上你的嘴,用不同的眼光看不同的電影,一個奧斯卡標準看所有電影,我是做不到。
這部電影前半部分雪一直沒有出現,整體基調是詭異而恐怖的,當然特效5毛,燈光、鏡頭剪輯,都不是最好的,所以,從雪開始出現,我就把電影定位成溫馨愛情片了,這不是黑,因為我看的很舒服。郭採潔的扮相很美,我也很喜歡,漸漸地變成了另一個主線,
張本來就不是個專業的驅魔人,(最後張學友可能是個厲害角色),雪救了他,告訴他鬼怕什麼,靠著一股子善良,他在不停地幫助人和鬼,就是一個小人物試圖維持人鬼的平衡,雖然驅魔方法就是公雞、鞭炮、電,但是他幹的事很受周圍人的尊敬,最後很對鬼也站在他那一邊。
我喜歡他們最後的愛情片段,人鬼殊途,最後難免是水中撈月,但是曾經擁有那麼好的回憶,雪彼岸花旁,奈何橋上,手捧孟婆湯,風吹過臉頰,定會把和張的點點滴滴在心中一一拾起,品味,最後華為如箸晶瑩,苦澀對著甜美,一起喝下,祝你安好,來生有緣再見
《陀地驅魔人》觀後感(九):一些邏輯問題
我給六十分。
其中一分是鼓勵分。
沒有大背景,沒有揭露社會,沒有深刻主題,沒有引人思考,就是講了一個抓鬼男仔和童養媳的愛情故事:早年阿雪從精神上照顧阿發,長大了阿發照顧阿雪。當然,要是能把故事說圓滿了也很棒,但張家輝還是有點力不從心。
邏輯上有點問題。
比如阿雪自殺,只因為正妻要求她打掉孩子,和她老公分手——並不算過分的要求嘛,更不是走投無路嘛。母親的自殺也是匪夷所思,只因為公務員猥褻了兒子,也不算走投無路,我實在找不到拋子自殺的理由。
黑哥沒見過阿發母親,卻把她模仿得惟妙惟肖,也是莫名其妙。
能遇到這麼善良的美女記者,甘心成為阿發和阿雪感情的墊腳石,也是難得。
超市營業員的情節是為了提攜新人麼?感覺浪費了。
黑哥一心復仇,和妻子幾十年都不見面,可見他心中也沒把妻子當回事了。
不知道後半段是不是刪節了,感覺幾個場景有點跳。
徹頭徹尾的港片,也沒在內地上映,卻配個國語主題歌,有點莫名其妙。
結尾學友的強勢插入也很莫名其妙——總不能為了插而插嘛。
《陀地驅魔人》觀後感(十):也是個錯過了的好愛情故事
曾經看過一個日本電影,叫做向陽處的她,就是講的是女主角轉世投胎與救命恩人相見。這個故事講的則是女鬼為了救小孩,斷了自己的投胎機會。那麼把她拍成一個痴迷的愛情鬼,更好,因為她就是因為愛情而自殺的。影片裡她是當了小三,然後羞憤而死。
但是這個電影,還是拍成了一個驅魔人發現一段孽緣(其實很狗血)然後殺死惡鬼,成就美滿的故事。裡面的愛情主線反而弱化了。
這個除魔的過程將男主角刻畫得太高大上了。視覺效果很好,但是最後的女鬼再次投胎,將自己心愛的男人讓給另一個女人,感覺這太直男癌了。陰陽相隔的愛情故事,一方投胎相見,或者另一方死而相見,這都是充滿悲劇的方式,影片完全可以講一個悲情的陰陽相隔的愛情悲劇。
但是這裡變成了一個驅魔人解開一個厲鬼復仇背後秘密的偵探故事,但是偵探的意味也不夠濃,其中的感情處理,比如厲鬼和女兒,和妻子的感情關係處理的也非常不到位。這裡面又穿插了驅魔人和女鬼還有女記者的曖昧的關係,感覺也不夠深入,總是隔靴搔癢。
另外我想說的是,這個片子裡的鬼怪世界,還是塑造的不夠完善。那麼多鬼在世間行走,其實對這個世界的威力還是很大的,但是感覺大家都沒有見過鬼。這就很怪了。鬼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夠對陽間有足夠的影響呢?夜晚嗎?還是在某些暗黑的角落裡?怨氣很大,就可以衝擊陽世嗎?做法術是怎麼請來鬼的呢?這裡完全可以說圓了。
《陀地驅魔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