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協有哪些國家(東協是哪十個國家的)
2023-05-31 11:50:22 2
東南亞國家協會,簡稱東協(ASEAN)。成員國有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新加坡、汶萊、越南、寮國、緬甸和柬埔寨。東協其前身是馬來亞(現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於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東南亞聯盟。
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亞、泰國、新加坡、菲律賓四國外長和馬來西亞副總理在曼谷舉行會議,發表了《曼谷宣言》(《東南亞國家協會成立宣言》),正式宣告東南亞國家協會成立。10個國家包括(截至2012年底):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汶萊、越南、寮國、緬甸、柬埔寨。總面積約444萬平方公裡,人口5.91億。觀察員國: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協國家中,經濟發展不均衡,經濟差距非常大,下面就分別介紹如下:
一、新加坡
人均GDP:58902美元(IMF數據)
經濟總量:3400億美元(IMF數據)
國民收入:59590美元(世界銀行數據)
點評:新加坡屬於亞洲四小龍之一,是世界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位列紐約、倫敦、香港之後,排在東京前面)。新加坡國土面積僅七百多平方公裡,人口600萬不到的「蕞爾小國」,擁有3400億美元的GDP,與鄰國馬來西亞(3383億)差不多,經濟總量儘管不大,但人均很厲害,達到6萬美元左右,屬於全球高水平收入國家。新加坡是利用馬六甲的地理優勢,在東亞經濟大發展的時期躍居四小龍之首。
新加坡經濟主要靠三大產業:首先是世界貿易中心。新加坡憑藉馬六甲海峽,成為全球東西方經濟之間的十分重要貿易中心,因此新加坡轉口貿易、加工工業發達,以及上下遊的造船業、航運業、機械製造、服務業等都非十分發達。尤其是貿易中心的地位使得新加坡成為「亞洲瑞士」的重要支撐,新加坡經濟典型的國富民富。
其次新加坡是金融中心。新加坡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及對金融業的大力投入,成為了全球國際金融中心。新加坡銀行業十分發達,也是世界著名的投資中心。金融行業為新加坡帶來巨大的收益,新加坡跟倫敦,紐約等金融中心一樣,其金融產業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再次新加坡是旅遊中心。新加坡被譽為全球花園城市而享譽天下,成為了著名的世界航運中心和旅遊中心。每年幾千萬的世界遊客在新加坡旅遊消費和轉運,帶來豐厚的購物和旅遊收入。使得新加坡成為世界矚目的旅遊目的地。
早在2015年全球遊客最愛的二十個城市的評選中,融合了東西方文化的繁華都市新加坡排名第二,佔據了許多個亞洲第一及世界第一的寶座,具體情況如下:
1、全球繁榮指數:亞洲第一。根據最新公布的全球繁榮指數排行榜,新加坡的景氣指數在亞洲排名第一。全球繁榮指數,主要從八個範疇來衡量,包括經濟、政府管理、教育、個人自由、安全等。在經濟分類指數,新加坡當時超越瑞士,排在全球首位。
2、最具投資潛力的城市:世界第一。新加坡曾經連續16年排名第二之後,一度已成為世界最佳投資潛力的城市。新加坡位居榜首。
3、世界十大最乾淨城市:亞洲第一。根據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的排名,新加坡是亞洲唯一入榜的最乾淨城市,新加坡在綠化和保潔方面的效果顯著,故有「花園城市」的美稱。
4、生活質量最高的國家:亞洲第一。根據2014年美世生活質量調查全球城市排名,新加坡擁有最佳的環境、設備和基礎設施,高質量的生活。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擁有穩定的政治形勢、世界級的交通和醫療保健系統以及多樣化的娛樂活動。
5、最廉潔的經濟體:亞洲第一。新加坡政府對所有商業事務均採取公開透明的態度。政府在業務往來和交易方面施行清晰嚴明的法律條規,使得新加坡成為亞洲最廉潔的國家,透明度在這裡得到高度的重視。
6、網絡普及率:亞洲第一。新加坡當時享有亞洲最好的網絡連接,也是全球通信網絡覆蓋範圍最廣的地區之一。新加坡擁有亞洲最高的網絡普及率。新加坡無論個人、企業、政府都有著高度的通訊技術使用率技術,使該國成為相對於其他地區最有利的商業地。
7、流動通信網絡網速4G LTE:全球第一。新加坡的4G LTE流動通信網絡的網速,曾經排名全球第一。當時數據統計:新加坡的4G LTE網絡,平均網速達到每秒37兆比特。
8、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亞洲第一。新加坡將智慧財產權(IP)視為打造知識經濟的寶貴資產,世界經濟論壇將新加坡評為亞洲最保護智慧財產權的國家。新加坡是一個擁有良好政治基礎設施和決策程序的國家同時享有一個穩定的經商環境。
9、應變能力指數:全球第一。新加坡的應變能力指數,在127個國家和地區中,高居榜首。調查結果顯示,在面對自然災害等短期震蕩、人口增長、技術和全球化等長期趨勢時,新加坡能順應變化發展,並迅速掌握變化帶來的機會。
10、全球最貴城市:世界第一。英國經濟學人智庫之前公布"2016年全球生活成本報告",新加坡曾經連續三年蟬聯全球最貴城市。
二、汶萊
人均GDP:26089美元
經濟總量:120億美元
國民收入:32230美元(世界銀行數據)
點評:汶萊,是一個君主專制國家。汶萊位於亞洲東南部,加裡曼丹島西北部,北瀕中國南海,東南西三面與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州接壤,總面積為5765平方公裡。屬熱帶雨林氣候。1888年淪為英國保護國,1941年被日本佔領,1946年英國恢復對汶萊控制。1984年1月1日完全獨立。
汶萊是一個以原油和天然氣為主要經濟支柱的國家,佔整個國家國內生產總值50%。在東南亞,石油儲量和產量僅次於印度尼西亞,居第2位。汶萊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早在2011年人均GDP為48333 美元,曾經位居世界第六。
汶萊還是世界上福利最好的國家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汶萊人買車、買房、經商和個人收入都不納稅。汶萊在教育方面,從幼兒園到大學教育全免費。醫療也免費,做多大的手術都只象徵性地收一文元掛號費,而且如果在本國治不了,需去鄰國就醫,國家會出錢提供醫療費。
回顧歷史,汶萊曾經是東南亞一個十分貧窮的小國家,直到60年代發現了石油和天然氣,經濟發展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給汶萊帶來了十分豐厚的收入。
三、馬來西亞
人均GDP:10270美元(IMF數據)
經濟總量:3383億美元(IMF數據)
國民收入:11200美元(世界銀行數據參考)
點評:馬來西亞位於馬來半島,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連接新加坡。1963年,馬來亞聯同新加坡、沙巴及沙撈越組成了馬來西亞聯邦。1965年8月,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聯邦。首都為吉隆坡,聯邦政府則位於布城。馬來西亞是東南亞國家協會的創始國之一,環印度洋區域合作聯盟、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大英國協、不結盟運動和伊斯蘭會議組織的成員國。
值得一提的是,馬來西亞曾經是一個新興的多元化經濟國家。經濟在1990年代突飛猛進,被譽為「亞洲四小虎」國家之一。馬來西亞已成為亞洲地區引人注目的多元化新興工業國家和世界新興市場經濟體。旅遊業是馬來西亞的第三大外匯收入來源。
馬來西亞的年人均GDP已經超過1.1萬美元,在世界上處於中等水平,在東南亞儘管不如新加坡與汶萊,但要比其他國家高出不少,另外,馬來西亞國內的消費相對來說也不是很高,實際生活水準,甚至可以與一些歐洲中等發達國家相媲美。馬來西亞擁有充裕的資源及良好的發展基礎,能夠安穩地發展經濟,其發展條件也相當不錯:
首先,馬來西亞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十分優越。馬來西亞主要由馬來半島上的馬來亞,婆羅洲北部的沙巴、砂勞越組成,是半大陸半海島型的國家,在世界上比較罕見。整個馬來西亞,森林覆蓋率超過55%,且基本都是優質的熱帶硬木,另外,其錫礦等礦產的儲量也非常豐富,在油氣資源方面,馬來西亞儘管沒有汶萊那麼出名,但馬來西亞仍然是東南亞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世界第三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
而且,馬來西亞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往來的十字路口,緊鄰馬六甲海峽,地理位置還是非常優越的,這對於馬來西亞開拓對外貿易發展經濟,是非常有利的。
其次馬來西亞的工農業發展也非常不錯。馬來西亞地處熱帶,糧食不僅自給自足,而且還可以用於出口,整個馬來西亞的農業發展很好,馬來西亞曾經是世界著名的水果、胡椒、棕櫚油和橡膠的出口國。馬來西亞在上世紀後期,借鑑新加坡經驗大力承接產業轉移,發展勞動密集型工業,雖然馬來西亞的工業規模並沒有那麼大,甚至也就跟新加坡差不多,但在東南亞地區,馬來西亞的工業水準還是非常高的。
馬來西亞的工業主要以汽車、電子兩大部門為主,但食品、農產品加工、紡織、機械之類的工業也有一定的生產製造能力,因此,就發展水平來說,馬來西亞並不是個工業落後的國家,特別是在東南亞地區。
再次是馬來西亞經濟受到華人影響很大,經濟發展穩定。在東南亞地區有個特別的經濟現象,通常華人多的地方,經濟發展程度都相對較高,典型就是新加坡。馬來西亞是東南亞華人比例僅次於新加坡的國家,華人比例大約在20%,儘管比不上馬來人,但馬來西亞每年納項收入,大約有84%都來自華人,華人對於馬來西亞的經濟發展及貢獻,可以說是實實在在的。
第四,馬來西亞的服務業發展很好。馬來西亞地處熱帶,文化多元,加上生活水平不錯,無論東方還是西方,各國的遊客在馬來西亞基本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旅遊體驗,長此以往,馬來西亞成為了東南亞地區著名的旅遊勝地。除旅遊產業之外,馬來西亞的其他服務業領域也發展得比較出色。
四、泰國
人均GDP:7190美元
經濟總量:5019億美元
國民收入:7260美元(世界銀行數據)
點評:泰國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君主立憲制國家。泰國位於中南半島中部,其西部與北部和緬甸、安達曼海接壤,東北邊是寮國,東南是柬埔寨,南邊狹長的半島與馬來西亞相連。
泰國實行自由經濟政策,曾經在20世紀90年代經濟發展較快,躋身成為「亞洲四小虎」之一。泰國是亞洲唯一的糧食淨出口國,世界五大農產品出口國之一。泰國香米聞名天下,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國。泰國的電子工業等製造業發展迅速,產業結構變化明顯,汽車業是支柱產業,是東南亞汽車製造中心和東協最大的汽車市場。泰國是世界最聞名的旅遊勝地之一。泰國是佛教之國,大多數泰國人信奉四面佛。佛教徒佔全國人口的九成以上。
泰國是一個新興經濟體,經濟並不算太發達。但在東南亞的11個國家中,泰國的經濟實力還是位居前列的,其身邊的寮國、柬埔寨、緬甸都處於全球最不發達的國家之列。
泰國的經濟嚴重依賴出口,出口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三分之二以上。 泰國每年出口超過1050億美元的商品和服務。 主要出口產品包括汽車,電腦,電器,大米,紡織品和鞋類,漁業產品,橡膠和珠寶。泰國汽車工業曾經是東南亞最大,世界第九大的汽車工業。泰國工業年產量近150萬輛,主要是商用車。泰國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皮卡車消費國。
五、印度尼西亞
人均GDP:3922美元
經濟總量:1.596萬億美元
國民收入:4050美元(世界銀行數據)
點評: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是東南亞國家。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首都為雅加達。
印尼人口超過2.68億(2018年),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居世界第四位。印尼是東南亞國家協會創立國之一,也是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及20國集團成員國。
印尼是世界上生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據不完全統計,印尼約有40000多種植物,其中藥用植物最為豐富。印尼全國的森林面積為12000000 平方千米,其中永久林區11200000 平方千米,可轉換林區810000 平方千米。印尼的森林覆蓋率為67.8%。印尼盛產各種熱帶名貴的樹種,比如鐵木、檀木、烏木和朽木等均馳名世界。印尼海域廣闊,且有一個適合各種魚類生長的熱帶氣候。印尼的漁資源極為豐富,蘇門答臘島東岸的巴幹西亞比亞是世界著名的大漁場。
印度尼西亞為東南亞唯一的歐佩克石油生產國,石油和天然氣為印度尼西亞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印尼雖仍是東南亞最大石油生產國,但資源日益枯竭,據美國駐雅加達使館預測,印尼在10年內有可能成為石油淨進口國,而天然氣資源豐富,按當時的儲產比例計算,可繼續開採42年以上。
印度尼西亞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印度尼西亞的人均GDP約為3922美元。從經濟數據來看,印度尼西亞距離發達國家還十分遙遠,即使在發展中國家中,印度尼西亞富裕指標也不靠前。
六、越南
人均GDP:3499美元
經濟總量:3408億美元
國民收入:2540美元(世界銀行數據)
點評:越南,是亞洲的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位於東南亞中南半島東部,北與中國廣西、雲南接壤,西與寮國、柬埔寨交界,國土狹長,面積約33萬平方公裡,是以京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
越南和亞洲四小虎(馬、泰、菲、印)都是後發國家,但四小虎比越南起步要早很多。四小虎在上世紀80、90年代快速發展,比如馬來西亞1988年-1996年GDP增速都在9%以上;泰國1987-1995年增速都在8%以上,甚至有幾年超過10%;印尼1989年-1996年增速都在7%以上;菲律賓增速較緩,但在2012-2019年增速都在6%以上。由於四小虎都在1997年金融風暴中遭受重創,在2008年的經濟危機中受到不小的影響,特別是在2020年的疫情中、又狠狠挨了一刀。
越南經濟在本世紀10年代才算起步,但起步的發展勢頭不如四小虎,也就2018和2019年這兩年增速超過了7%,自越南開放以來,還沒有達到過10%以上的增速。越南在2020年保持了正增長,被自媒體稱為「全球僅有的幾個保持正增長的國家」。事實上,按照WB的數據,2020年全球經濟正增長的經濟體有50多個,佔世界經濟體總數的四分之一左右,增速最快的蓋亞那,居然增長了43.5%,因為其正在大力開採石油,GDP一下子就出現了暴漲。
越南的人均GDP僅僅有3500不到,新加坡的人均是越南的16.8倍,因此,富裕程度還不及印尼。但越南的經濟發展勢頭是很有潛力的。
七、菲律賓
人均GDP:3330美元
經濟總量:3622億美元
國民收入:3850美元(世界銀行數據)
點評:菲律賓共和國,位於西太平洋,是東南亞一個多民族群島國家,面積29.97萬平方公裡,人口1億100萬。 菲律賓是東協(ASEAN)主要成員國,也是亞太經合組織(APEC)的24成員國之一。菲為發展中國家、新興工業國家及世界的新興市場之一。
菲律賓的經濟衰落,其外因是上世紀70年代開始美國在亞洲的戰略收縮和亞洲新興國家擠壓菲律賓市場份額導致的,而內因是國家政策方向出現嚴重偏差和固化的社會階級而導致的。
菲律賓屬於勞動密集型國家,尤其在韓戰和越戰的時候,借著美國在亞洲戰略後方的便利,快速的實現工業化,使得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進城到工廠裡務工,經濟發展快速增長。但戰爭結束,加上亞洲四小龍的崛起,大大擠壓了菲律賓的市場份額,供大於求,導致工廠停工,由於菲律賓擁有著嚴格的勞工制度,不破產就不能辭退員工,往往破產的企業主很難東山再起,成為惡性循環,這成為菲律賓衰落的外因。菲律賓是農業國家,農業是必不可少的支柱產業。菲律賓主要的農作物有水稻,玉米,可可,菸草,馬尼拉麻,紅薯,椰子,芒果和甘蔗。菲律賓人的主食是米飯,因而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是水稻和玉米。菲律賓是全世界最大的馬尼拉麻生產國,馬尼拉麻又叫蕉麻,是菲律賓主要經濟作物之一。菲律賓是世界最大的椰子出口國,芒果是菲律賓的國果,深受菲律賓人喜愛。
八、寮國
人均GDP:2626美元
經濟總量:191億美元
國民收入:2570美元(世界銀行數據)
點評:寮國歷史上曾經受暹羅和越南入侵,後來又受法國入侵,1893年淪為法國殖民地。寮國是東南亞國家協會成員國,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於1997年7月加入東協。
寮國工業基礎十分薄弱,且以鋸木、碾米為主的輕工業和以錫為主的採礦業是最重要部門。寮國這個國家30歲就可以退休,被評為全世界最無憂無慮的國家,人民最大的愛好就是喜歡過節和玩樂。寮國與我國雲南接壤,國土面積23.7萬平方公裡,與廣西的面積差不多大,人口710萬,是亞洲地區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同時也是東南亞最貧窮落後的內陸國,感覺上很低調,低調到讓很多人甚至感覺不到這個鄰國的存在。
寮國全民信佛,儘管自己住的房子很破舊,但寺廟都是金碧輝煌的,到處都是修建得十分精美的寺廟。寮國的男人都要進寺廟修行,最短7天。男人一生中必出家做一次和尚,僧人在寮國十分受人尊敬。寮國的寺廟沒有廚房,和尚們的食物都需要通過化緣獲得。每天清晨5點,當地的民眾會將做好的食物,帶到布施街道,等待僧人們前來化齋,這一習俗已延續千年。
九、柬埔寨
人均GDP:1655美元
經濟總量:260億美元
國民收入:1480美元(世界銀行數據)
點評:柬埔寨,位於中南半島,西部及西北部與泰國接壤,東北部與寮國交界,東部及東南部與越南毗鄰,南部則面向泰國灣(舊稱:暹羅灣)。首都金邊。柬埔寨人口約1500萬,高棉族佔總人口80%。華人華僑約100萬,其中廣東潮汕人佔了約70%。
柬埔寨是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早在公元1世紀建立了統一的王國。20世紀70年代開始,柬經歷了長期的戰爭。1993年,隨著柬國家權力機構相繼成立和民族和解的實現,柬埔寨進入和平與發展的新時期。
柬埔寨是東南亞國家協會成員國,經濟以農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2016年7月1日,世界銀行宣布柬埔寨正式脫離最不發達國家,成為中等偏下收入國家。柬埔寨是傳統農業國,貧困人口佔總人口28%。柬政府實行對外開放的自由市場經濟,推行經濟私有化和貿易自由化,把發展經濟、消除貧困作為首要任務。工業被視為推動柬國內經濟發展的支柱之一,但基礎薄弱,門類單調。農業是柬經濟第一大支柱產業。農業人口佔總人口的85%,佔全國勞動力78%。可耕地面積630萬公頃。
十、緬甸
人均GDP:813美元
經濟總量:1527億美元
國民收入:1390美元(世界銀行數據)
點評:柬埔寨人均GDP只有1655,但仍然不是東南亞地區中最窮的國家,最低的是緬甸,人均GDP才813美元,比之柬埔寨的1655美元還要少842美元。相比於新加坡的58902美元,簡直是一個在天上,另一個在地獄。相差近70倍之多,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之前聯合國的各種貧困指標的綜合評比中,緬甸曾經在所有國家中排名倒數第14,因此,緬甸是一個經濟落後且貧窮的國家。
緬甸是世界三大稻米生產國之一,但其產出落後於市場化的泰國和越南。緬甸林木覆蓋率超過50%,是世界上柚木產量最大的國家,柚木被緬甸視為「國樹」。全境更有7000多種植物、近2000種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