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哪些老電影院(京城依然在營業的幾家老電影院)
2023-06-04 07:32:26 1
從大柵欄西口往東走,沒幾步路,就到了大觀樓電影院。這裡被稱為「中國電影誕生地」。
「能參觀嗎?」一個路過的遊客問。
「暫時不能,我們這裡放電影,您可以買票進去看電影。」工作人員回答。這樣的對話,每天都在發生。這個超過百年歷史的老建築,儘管是大柵欄的一處地標建築,但最主要的功能還是放映電影。
記者近日走訪了北京城依然在營業的幾家老電影院,它們各有各的活法。
大觀樓電影院經常被遊客誤認為是博物館。
大觀樓
很多人以為我們是博物館
地處大柵欄核心地段,從吸引客流的角度看,大觀樓所在的位置無疑是絕佳的。每天,來自天南海北的遊客來來往往從這裡經過。時不時地,就會有人被大觀樓氣派的門臉吸引。
走近一瞧,大觀樓門前還有一尊半身銅像,這是中國電影之父任慶泰。一進門廳,能看見高高掛著的大觀樓影城導遊全景圖和簡介。從簡介上可得知,1902年,任慶泰收購了馬思遠茶樓,將其改稱為大觀樓。1905年,任慶泰在自己的豐泰照相館拍攝了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並在大觀樓放映。2005年,國家廣電總局正式認證並確認大觀樓為中國電影誕生地。這裡還因為連續放映電影100年且原址不變,被收入大世界基尼斯紀錄。
對遊客來說,這是一個越看越像博物館的建築。但工作人員衝遊客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們這裡放電影。」遊客們這才恍然大悟:「不能參觀啊?」
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暫時不能接待參觀,想看電影可以現場買票。從售票大屏幕看,在這個工作日的下午,餘票很充足。絕大多數遊客被告知不能參觀後,站在門口拍兩張照便離開了。
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影院的主要功能還是放電影。但和處於商圈裡的大影城比,票房差距很大。據「藝恩數據」顯示,大觀樓影城在2021年5月總票房只有34.48萬,在北京所有影院中排名第195位,場均人次只有13人。
「沒辦法,我們這裡很多東西是不能動的。設施、設備、人手確實跟不上。」這名工作人員說,到這裡看電影的,大多數是附近胡同裡的居民,還有一些來京旅遊並住在附近的遊客。
距離大觀樓約4公裡,在西單大悅城10層,也有一家老影院——首都電影院。創建於1937年的首都電影院,在2008年遷到西單大悅城後,已經看不出老影院的樣子,脫胎換骨成了一個大型影城。如今,首都電影院西單店已經是全國首屈一指的大影院,2020年票房排名不僅是北京第一,還是全國第一。2021年5月的票房排名同樣是全國第一。
地質禮堂現在既可以看電影又可以看話劇。
地質禮堂經典的旋轉樓梯和玻璃吊燈。
地質禮堂
最賣座的演出變成了話劇
西單往北就是西四,在上世紀,西四周邊的電影院曾經「三足鼎立」——居民口中的「紅樓」「勝利」和「地質」,三大影院相互之間步行只要10分鐘。但現在,只剩下「地質」一家了。
「地質」說的是地質禮堂,其前身是落成於1959年的地質部「李四光講習所」,現在依然隸屬於國土資源部。從西四地鐵站D口出來,能看到國土資源部和地質博物館。往羊肉胡同裡面走,很快能看見一個鐵質拱門,上面大紅字寫著「地質禮堂」,還有「珠寶街」和更大字體的「開心麻花劇場」。
這就是地質禮堂的現狀——禮堂大廳裡,標誌性的玻璃吊燈和旋轉樓梯還在。電影依然是主要業務,同時還兼營著珠寶銷售,但最賣座的演出已經是開心麻花的話劇。
禮堂外,有一間辦公室是業務部。部裡有兩個人,經理張妍,北京女孩;業務員王健,還差一年就退休,他參加工作那年,正好是地質禮堂開始對外放映電影。張妍說:「電影,找王老聊就對了,他就是老電影院的活歷史。」
小時候住東四的王健,愛看電影。「那時候沒那麼多娛樂,大家都愛看電影。」東四的長虹、明星,東單的大華,他都常去。有時候,也會坐公交車跑到西四來,到地質禮堂看電影。後來,王健去成都軍區當兵,主要工作是放映電影。「放的是露天電影,下部隊,找一塊空地就能放。」上世紀80年代,王健復員回北京,分配工作到地質禮堂,沒承想還是放電影。這一幹,就是四十年。
聊起電影,總有說不完的回憶。炭精棒放映機、鎢燈放映機、騎自行車送膠片,這些已經塵封的往事,王健回憶起來,歷歷在目。在上世紀90年代初,老電影院最輝煌的時候,地質禮堂因為擁有1000多席的大劇場,能跟首都電影院分庭抗禮。「劉德華、鞏俐,這些大腕主演的電影,首映式、見面會,經常放在我們這兒。」王健說,好電影經常一票難求,排隊買票是常有的事,甚至還有把禮堂大門擠壞的情況發生。
進入新世紀後,面對大影城的壓力,地質禮堂不斷嘗試轉型。增設豪華小廳,看電影送咖啡,添置卡拉OK廳,開闢錄像廳,設備更新也一直沒停過。但因為廳少、缺乏停車位、遠離商圈等因素,地質禮堂輝煌不再。膠片早就改成了數字硬碟,王健也學會了用電腦播放電影。但到地質禮堂來看電影的人越來越少,直到開心麻花出現。王健說:「現在電影還是主業,不能不放,但話劇的上座比電影好。」他開玩笑說,地質禮堂能活到現在,憑的就是「有一雙眼睛看就放」的精神。
一邊聊著,王健和張妍在商量著電影排期。地質禮堂沒有對外開放的停車場,來看電影的觀眾,多是步行、坐公交或者地鐵來,以中老年人和家庭為主。所以在排片時,他們很注意合家歡類型電影的排片。張妍說:「有很多像我這樣的80後,小時候來這裡看過電影,現在帶著自己的孩子來看,已經成了習慣,有感情在。」
廣安門電影院非常注重宣傳推廣。
廣安門電影院
硬體沒優勢特色想辦法
建成於1955年的廣安門電影院,從外觀上看,還是老模樣。經過2012年的內部大修翻新後,現在已經有7個廳,共1000多個座位。
在2021年5月的票房排名上,座位數並不算多的廣安門電影院在北京市237家電影院中,排名第35。而且,單月上座率高於北京單月平均上座率。
「我們主要是立足於本區域,而且主動走出去,推銷自己。周邊的各個單位、機構、社區、團體,組織觀影活動,包場很多。」市場部負責人潘戎說,在北京的老電影院中,廣安門電影院是比較早利用新媒體等宣傳手段的,如今已進駐微博、微信、抖音等平臺。
她拿出兩張宣傳單。一張是年前製作的2021年觀影前瞻,一張是上個月製作的暑期觀影前瞻。市場部的同事們,會拿著這些宣傳單主動去推銷。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紅色影片上映比較密集。「正好,很多單位的黨建活動,也需要一個平臺。我們就準備了各種材料,免費提供給觀影團體。再經過新媒體一宣傳,效果非常好。」
團體客源穩定增長,影院對散客的優惠措施,也一直堅持著。「我們門市價就比較低,會員價幾乎就貼著最低限價了。像最近剛上的《比得兔2》,我們這邊會員價才20到25元一張票。像《復仇者聯盟4》這種三個小時的超級大片,全城一票難求的時候,我們這兒,會員價25元。」
在周邊五公裡範圍內,有多家大型影城,它們的看片活動,通常是紅毯、明星、媒體雲集。而廣安門電影院,則擁有自己的特色。他們有意識地組織小眾文藝片觀影沙龍等活動,把活動的視頻再通過網絡發布出去。
「多贏吧,既組織了活動、宣傳了影片,也給影迷看片和交流的機會。」市場部負責觀影團的張淼說,像《波斯語課》、《普羅米亞》這樣偏文藝的「小片」,很受影迷的喜愛,討論質量很高,「有時候沙龍時間都不夠用。」
潘戎說:「我們沒有因為自己是老影院就甘於落後。硬體上沒優勢,就在特色上想辦法。」
(原標題:京城老影院的各種活法 推陳出新、找對定位才能重獲生機)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孫毅 文並攝
流程編輯:u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