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夜市哪裡最好玩(來渭南必須打卡的十個地方)
2023-06-20 16:07:08 70
如果說有這樣一個地方:登高望遠瞰三河聖境,穿行歲月覽漢唐景象,追尋足跡思先輩榮光,凝神靜心聽歷史瓊音,光影交錯惜歲月流年,那麼這個地方一定會是渭南。
西嶽崢嶸,三河匯流,這是自然的渭南
芮國遺址,唐陵故跡,這是歷史的渭南
詩經之鄉,三賢故裡,這是人文的渭南
倉頡造字,杜康釀酒,這是傳說的渭南
華陰老腔,渭北面花,這是文化的渭南
假如你不曾來過渭南,那麼你一定要來渭南看看
假如你曾經來過渭南,那麼你一定要再回來看看
初來渭南,一定要來這些地方
NO.1 華陰·華山
一座山,聳立世間,無數目光都投向雲端。
一個人,匍匐大地,萬千思緒都根植心間。
不問浮雲遮望眼,且看青山美神仙。
不看流水注人魂,卻把華章銘聖山。
一種氣象出天地,
一道彩虹掛蒼穹。
留住腳步和聲音,留住追思和追問,大道無形人有形,天地日月相輝映。
天下之險之奇之勝之美集於太華。人在景中,如雲似風,賞著秋色,目睹奇華。天工何其壯哉,人工何其偉哉。一道西峰纜車,神話著壁立千仞之造化。
一雙驚世的目光,閱不盡華山之美。雖咫尺千涯,雖幌若隔世,一種曠世之情寄於山水流雲處。
陝西作家——董信義
西嶽華山
西嶽華山,譜寫了數千年的山水神話。華山,以其絕無僅有的雄姿、錚錚傲骨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屹立於華夏大地上。
華山形成於距今約兩三百萬年前,劇烈的火山噴發和地殼構造運動形成了這座花崗石斷塊山,整個山體由一塊巨大的花崗石體構成,經過漫長的河流切蝕、風雨衝刷等,形成了奇特的地貌—山峰、山脊、峽谷、坪臺錯落有致,嶺崖相見,奇石聳立。尤其是五座主峰及臨近的山峰,更是崖璧峭立,深壑萬丈,山峰如利劍直插天際。
《山海經》載:「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裡。」華山有東、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三座:南峰「落雁」,海拔最高,達2160.5米;東峰「朝陽」和西峰「蓮花」,三峰鼎立,「勢飛白雲外,影倒黃河裡」,人稱「天外三峰」。雲臺、玉女二峰相輔於側,36小峰羅列於前,山上奇峰、怪石、雲海、鳴泉、飛瀑、古蹟遍布,著名景點多達210餘處。
有這樣的一種說法是因為本來處暑時節,天氣變得秋高氣爽,天氣正好非常有利於老鷹捕捉獵物,同時這個時候的鳥類也正是吃糧食比較多的肥美的時候。
NO.2 華陰·西嶽廟
華嶽廟 唐·張籍
金天廟下西京道,巫女紛紛走似煙。
手把紙錢迎過客,遣求恩福到神前。
西嶽廟
被稱為「陝西故宮」的西嶽廟位於華陰城東的北嶽廟街上,西嶽廟始建於漢武帝年間,自古以來就是歷代帝王祭祀華山神的祠廟,距今已經有1500年歷史。廟內建築以500多米長的中軸線對稱布局,四周城牆環繞,總長1.8公裡,四角各有一座黃色琉璃瓦的角樓,形似北京故宮。
西嶽廟是明清建築風格的宮殿御苑式古建築群落,其軸線與華山主峰形成一線,布局為坐北向南長方形的重城式大廟,朝向華山主峰,主要建築沿著南北軸線左右對稱。四周城牆建於明代,高10米,南北長525米,東西寬225米,周長1825米。整個西嶽廟布局嚴謹,內城外廓,一條中軸線貫穿南北,形成重城式多單元的空間結構,亭、堂、樓、坊相錯其間。西嶽廟建築群前後分為六個空間,在由北至南的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灝靈門、五鳳樓、欞星門、金城門、灝靈殿、寢宮、御書樓、萬壽閣。第一個空間為五鳳樓前即入口部分;第二個空間為五鳳樓後面的院落 ,曾被譽為陝西的小碑林;第三個空間即欞星門到金城門之間的院落;第四個空間的主要建築有灝靈殿(正殿)等;第五個空間的主要建築有御書房等;第六個空間的主要建築有萬壽閣、遊嶽坊、望河樓等。整個建築呈現前低後高的格局,這六個空間相互襯託,協調對比,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NO.3 潼關·嶽瀆公園
題潼關樓 唐·崔顥
客行逢雨霽,歇馬上津樓。
山勢雄三輔,關門扼九州。
川從陝路去,河繞華陰流。
向晚登臨處,風煙萬裡愁。
嶽瀆公園
拂去烽火連城的戰爭煙火,潼關其實是遊覽山河的絕佳之地。在潼關縣城北5公裡處,有一個景區名為「嶽瀆公園」,站在觀景點「嶽瀆閣」,向北可見秀麗的中條山脈橫貫東西、綿延不絕,三河交匯處的大片灘涂、河中綠洲、林帶,錯落有致的村莊、田間小道......秀美的田園風光美不勝收。渭河像一條柔軟的哈達,蜿蜒在此和黃河交匯。
波濤洶湧的黃河似是一匹被馴服的駿馬,由北而來,轉個急彎,緩慢向東流去。向南可見雄偉壯觀的秦嶺高聳入雲,向西可眺華山盛放天際、宛如蓮花。
「十裡畫廊、慢遊潼關」是一條長達18公裡的棧道觀光帶,西起嶽瀆公園,沿黃河臺塬邊緣,經小寨子、抗日戰壕遺址、鳳凰山城牆遺址、南水關南門遺址等,可抵達潼河、禁溝沿線的烽火臺遺址,把嶽瀆公園、黃河溼地公園、潼關古城景區和「十二連城」遺址有機串聯起來,時空交錯的紛繁思緒、步移景異的視覺衝擊就這樣融合為一體,使人心潮澎湃。
NO.4 大荔·豐圖義倉
沙苑 韓邦靖
青青沙苑柳,枝葉何繽紛。
鬱郁佳人思,行行壯士勳。
日暮鴻雁來,牛羊已成群。
宿食澗邊草,飛鳴洲渚雲。
懷人不可見,往事空耳聞。
豐圖義倉
秦嶺與黃河,中華文明的兩大根脈在此交匯,註定了這片土地生而不凡。大荔東瀕黃河、南眺華山,素有「三秦通衢、三輔重鎮」之稱,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和著名的關中大糧倉。
距今約二十萬年前,大荔猿人開始在此繁衍生息,點燃了中華文明的一縷微光;商周時期,大荔成為古芮國及同國所在地;春秋時代,大荔便已設州建府。而後時光流轉千年,那些保留至今的古建築遺存,成為大荔崢嶸歲月的文化根脈。
在大荔朝邑古鎮南寨子村,有一個中國倉儲文化的鮮活樣本—豐圖義倉。豐圖義倉是一座始建於光緒八年的民辦糧倉。它的修建長達四年之久,被慈禧太后硃批為「天下第一倉」。
時至今日,豐圖義倉也是中國乃至世界唯一仍在使用的古代大型糧倉,目前已是國家4A級景區。
NO.5 合陽·洽川景區
太清觀 元·宋德方
太清壯麗壓天涯,舊是玄元鼻祖家。
紫氣有時橫碧落,青牛何處臥寒沙。
壁殘畫老星辰古,簷拂虯松歲月賒。
回首千齡幾興廢,虛皇壇冷晚雲遮。
洽川景區
洽川--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黃河流域最大的河濱溫泉湖泊型溼地,面積176平方公裡。素有「小江南」之美稱。
「萬頃蘆蕩、千眼神泉、百種珍禽、十裡荷塘、一條黃河、秦晉相望」,是洽川風景區的真實寫照。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千古佳句,吟唱周文王與太姒純真唯美的愛情故事,擁有世界上最神奇的瀵水溫泉,更有萬裡黃河最浪漫的完美體驗。
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融,歷史遺蹟和現代工程,互為映襯、渾然一體,使人切實感受大自然之鬼斧神工,盡享江南水鄉情趣。
洽川風景區很大,可以遊覽的內容也很多,包括瀵泉、黃河魂、福山、莘國水城等,在所有景區中,最吸引人的自然是洽川傳奇的瀵泉。
瀵泉是洽川獨有的景觀,是指泉水從地下噴出,「大如車輪,狀似沸騰」。這樣的瀵泉洽川有很多,最著名的有七眼:處女泉、西鯉瀵、王村母子瀵、夏陽瀵、渤池瀵、熨鬥瀵。
NO.6 韓城·司馬遷祠
司馬太史墓 宋·張昪
天地不終秘,雲物自無窮。
秦火餘殘簡,靈鐘太史公。
沉酣通載籍,周覽拓群蒙。
不沿董賈跡,卓犖立宗風。
貨殖言利藪,遊俠振瞽聾。
是非良有意,蜚然推匠工。
巍峨西山古,浩瀚大河雄。
於今冢上柏,鬱郁復蔥蔥。
攝衣瞻拜處,斯文在此中。
司馬遷祠
司馬遷景區位於陝西省韓城市南10公裡芝川鎮東南的山崗上,東臨黃河,西偎梁山,南瞰古魏長城,北望芝水長流。司馬遷景區建築群自坡下至頂端,依崖就勢層遞而上。景區內有神道、牌坊、祠院、祠墓等,表明後人對司馬遷的敬仰。
神道盡頭矗立著一座石牌坊,上刻「高山仰止」四字,比喻司馬遷德高如山。祠院在山頂,古木參天,環境幽靜。司馬遷墓在祠院後邊,墓碑上有「漢太史司馬公墓」七個字,為清乾隆年間陝西巡撫畢沅題書。登臨司馬遷景區,不僅為其秀麗的景色所陶醉,更為司馬遷高尚的人格所折服。
NO.7 韓城·梁帶村遺址
梁帶村
梁帶村遺址發現於2004年10月,位於韓城市區東北7公裡的西莊鎮梁帶村村北,經考古發掘該遺址為兩周時期諸侯國芮國的高等級貴族墓地,佔地976.78畝,共發現兩周墓葬1300餘座,車馬坑64座。
該遺址規模大,保存完好,出土文物數量多,類型全,遺存豐富且級別高,為國內罕見,是「陝西省30年來商周考古最重要的發現」,2005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梁帶村遺址成功入圍首批「陝西省文化遺址公園」名單。
NO.8 澄城·堯頭窯
隋公泉 宋·適俺老人
往事無窮莫漫傷,野泉今日水猶香。
最憐清澈明如鏡,幾度宮娃照晚妝。
堯頭窯
景區位于澄城縣堯頭鎮,是依託堯頭窯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堯頭陶瓷燒制技藝(國際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打造的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遺址現存有元明清和民國時期的古窯址129座、制瓷作坊78處,古民居75處,廟宇祠堂17處,瓷片堆積層3處,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遺存最豐富的古瓷窯遺址,被譽為「古瓷窯活化石」「露天陶瓷博物館」。
堯頭窯景區經過多年的建設發展,現如今已經成為了集文化傳承、休閒娛樂、研學體驗、鄉村旅遊為一體的綜合型景區。
明代縣誌記載,澄城「瓷砂始於唐」,距今已有1300餘年,這是堯頭陶瓷燒造歷史最早的文字記載。
據當地人稱,在古窯址廢墟中挖掘的陶瓷碎片上發現刻有漢代的年號和人名,由此推斷,堯頭陶瓷最早可能始於漢代,發展於隋唐,興於宋元,盛於明清。
堯頭陶瓷的釉色多為白、青、黑三色,單色手描,樸素大方,其中黑釉瓷最負盛名,俗稱「黑珍珠」。
最有代表性的傳統器型是黑釉老鼠罐,半圓形的罐蓋上爬著各種形態的老鼠,非常生動。
罐蓋寓天,罐底寓地,以罐寓天圓地方的宇宙,以老鼠為子神之意寓多子多福。
2006年,堯頭陶瓷燒制技藝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NO.9 白水·倉頡廟
倉頡廟 明·謝士元
鳥跡分明取象精,人文宣朗鬼吞聲。
千年遺廟空山裡,野雀猶來傍砌行。
倉頡廟
倉頡廟位於白水縣城東北35公裡處史官鎮,地處黃龍山脈的南麓,地形南低北高,屬較為平緩的塬坡地,倉頡廟歷史悠久,根據史料記載,早在東漢延熹年間已有「建廟之舉」並形成一定規模。
所以,有文字可考的廟史已有一千八百餘年,無文字記載的歷史,據民間傳說,則可上溯至黃帝時代,是中國唯一僅存的紀念文字發明創造的廟宇,現廟內存有古碑18通,其中《倉聖鳥跡書碑》最為珍貴,碑面刻有倉頡當年所造象形文字之本形,上刻28字,字形若圖若畫,實屬罕見。
倉頡廟內的古建築是以元、明、清三代為主的建築群,在這些古建築上還有刀法細膩、形象逼真的磚雕、木雕以及歷代眾多官宦文人所留文採飛揚的題匾、楹聯,讓人嘆為觀止。
記載歷史的往往是與之相伴的古樹,倉頡廟內的這48株古柏,樹齡均已上千年,它們與橋山黃帝陵古柏群、山東曲阜孔廟古柏群並成為中國三大古柏群,而三者之中倉頡廟古柏群的平均樹齡最大。
NO.10 蒲城·橋陵
溫湯晚浴 明·劉震
眾水皆寒此水溫,就中別自有乾坤。陽居陰腹春常在,清喧源頭雨不渾。流出沼池多歲月,銷殘今古幾朝昏。舞雩自得先賢樂,載誦盤銘日日新。
橋陵
橋陵在蒲城縣西北15公裡橋陵鎮的豐山(唐時稱「橋山」,故為「橋陵」)之上(東經109°28′北緯35°59′)。橋陵因山而築,封域20公裡,「前襟浩泉(明末乾涸)之水」(明祁光宗《關中陵墓誌》,上海圖書館藏清抄本。),神道寬暢,石刻高大,氣勢雄壯,在關中唐十八陵中很有影響,為中國最恢宏的十大帝王陵墓之一。
橋陵依山而建,豐山海拔751米,玄宮及羨道鑿於山南麓。羨道全長70餘米,寬3.78米,伸入山腹約20米。羨道由南向北以石條疊砌封固,間縫用石灰灌注;石條大小不一,上有以千字文為順序的編號。
陵園遺址:陵園依山勢構築夯土城垣,平面略呈方形。陵園四面各闢一門,以四神命名,南為朱雀門、北為玄武門、東為青龍門(在蒲城橋陵鎮趙家山村西)、西為白虎門。門外各置石蹲獅一對,築闕臺一對。陵園四隅建角樓,今角樓基址尚在。
來源:渭南文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