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讀完路遙的人生感悟(為什麼還需要讀路遙)

2023-05-28 23:14:01 1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路遙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該書以年銷量300萬冊的數字在增長。受訪者供圖

1986年陝西省作協青創會上,從左往右依次是白描、路遙、賈平凹、和谷。原照攝影:鄭文華 翻拍:張豔茜

新華社北京11月15日電(記者張漫子)11月15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三十年後,為什麼還需要讀路遙》的報導。

10月一個平常的晚上,在北京熱鬧的南鑼鼓巷深處一個安靜的小劇場裡,擠滿了一群互不相識的年輕人。

他們爭相上臺,在暖黃的聚光燈下,朗讀作家路遙創作於30多年前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

這部比磚頭還厚的小說全文104萬字,按理說,不是碎片化閱讀時代最受歡迎的長度。書中描寫的陝北農村孫家兄弟的故事,更是不為當下年輕人所熟悉的遙遠世界。

可30多年過去了,它依然是中國人最愛看的書之一,仍然是中國高校圖書館借閱率最高的長篇小說。在娛樂節目、消遣讀物充斥市場的今天,它的紙質版依然以每年300萬冊的銷量在增長。

一部描寫40年前陝北農村的書憑什麼打動了數億人?為什麼時至今日,當下的讀者依然需要它?

今年是路遙誕辰70周年。在陝北,在北京,在全國各地,紀念會、朗讀會、討論會接連不斷,這位夸父一般的作家反覆被提起,大家依然在思考其人其作能夠跨越時空、溫暖人心的奧秘。

(小標題)他想知道饃和肉能不能讓人吃夠,穿褲頭和穿線褲睡覺是一種什麼感覺

1985年秋,路遙抱著兩大箱書籍和資料,裝上他心中最在乎的「乾糧」——十幾條香菸和兩罐「雀巢」咖啡,從西安北上,一頭扎進距離西安100多公裡的一家煤礦醫院。就在那裡,他開啟了醞釀三年之久的大部頭小說《平凡的世界》的寫作。

寫這部長篇,是路遙18歲時就種在心裡的一個願望。

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文藝部編輯葉詠梅珍藏的一段對話錄音中,路遙這樣說:「小時候我就想寫這樣一部百萬字的長篇,我要寫我的家鄉,寫黃土地,寫我周圍的普通人,三年準備,三年寫作。」

為什麼要寫普通人?

這個答案與他的童年經歷有關。

路遙生於一個極端窮苦之家,父母無力供養他的生活,七歲時就被父親過繼給伯父。無法排遣的飢餓充斥著少年的身體。

現代人根本無法想像,在陝北那片古老的土地、蒼涼的北方原野上,極端貧窮和飢餓的滋味是什麼。

「路遙每天早晨睜開眼,就面臨兩件事:活下來,活不下來。」路遙胞弟王天樂說,那時實在沒東西可吃,飢腸轆轆的路遙甚至餓得跑到曠野裡嚎叫,然後去地裡一遍一遍地翻酸棗、野菜、草根……只要不苦的、沒毒的,都往肚子裡填。

「某種意義上,是這片土地養活了他。所以路遙對土地的愛是原始的,發自內心的。每當看到土裡冒出嫩芽,路遙都要激動一番,他說人有希望了,大地回春了。」

飢餓的日子儘管漫長,但終於捱到上學的年紀。繼父想讓路遙在家當勞力,禁止他上學。

但村裡人知道路遙讀書有天分,為了讓他有機會把書讀下來,全村人儘管已經餓得浮腫,仍然把救命的糧食分出半碗,塞進他口袋——正是靠著這種同鄉人無私淳樸的愛,生長在貧瘠土地上的路遙,精神和生命才得以支撐下來。

路遙的確很爭氣。初中老師程國祥回憶,他總是把自己泡在書刊裡。愛看《參考消息》《水滸》《紅樓夢》《紅巖》《日日夜夜》……什麼都讀。

「跟一般苦孩子不一樣的是,哪怕最艱苦的時候,也從來沒有看到路遙露出委屈、難過的表情。他永遠是樂觀的。」程國祥回憶,一搞歌詠比賽、文藝比賽,路遙就是我們的導演。他從小愛唱民歌,愛給同學講故事,喜歡給大家說順口溜。

一天,路遙的初中班主任分配給他寫大字報、黑板報的任務,讓他在一場運動中組織一些活動。

路遙高興極了。他對王天樂說,用筆,我一定能吃飽飯,我一定要把肉吃夠,我一定要第一次穿到褲頭。「他想知道饃和肉能不能讓人吃夠,穿褲頭和穿線褲睡覺是一種什麼感覺。」

這是他萌動「靠雙手改變生活」「要有尊嚴的活下去」想法的初衷。那一年他18歲。

在後來的回憶錄中,路遙寫道,「正是那貧瘠而又充滿營養的土地,憨厚而又充滿智慧的人民養育了我。沒有他們,就沒有我,更沒有我的作品。」

「所以在動筆之前,路遙就把目標設定為人民。」文學評論家白燁說。

在路遙看來,寫小說也是一種勞動,並不比土地的耕作高貴多少。他需要的仍然是勞動者赤誠而質樸的品質,和艱苦卓絕的精神——「永遠都不應該喪失一個普通勞動者的感覺。生活是勞動人民創造的……歷史用無數的事實告訴我們:離開大地和人民,任何人也不會成功。」

(小標題)寫苦難,也要寫出昂揚,寫出詩性的光輝

寫作時的路遙是燃燒著的,不顧一切的。

在路遙的心中,《平凡的世界》將呈現兩個序列:一個是並不平凡的,從文革後期到改革開放前夕,中國社會重大歷史場景構成的序列;另一個是在此背景下,黃土地上普通人的困惑、希望,以及他們平凡的人生命運序列。

這兩個序列構成了一個以1975年至1985年中國廣闊的社會生活為背景,對中國農村步入現代化的艱難歷程和巨大變遷、對農民命運的現代性審視。

作家和谷記得,路遙給自己定的目標是每天寫夠3000字。即便是在他的成名作《人生》已經被導演吳天明改編並獲得百花獎最佳影片,成為中國大陸第一部選送奧斯卡的電影,且在全國引起極大轟動,但他依舊近乎苛刻地自律,每天不完成寫作任務絕不休息。

在路遙閉關寫作的房間裡,十幾摞稿紙整整齊齊擺在桌上,床上鋪滿了不同日期的《人民日報》《延安日報》,他蹲在地上翻來翻去,尋找轉型時期歷史的痕跡。「門背後能撮兩簸箕菸頭,還有滿地的廢紙。他不讓服務員進去打掃,他擔心思路被打擾。房間裡唯一的奢侈品是抽屜裡的一包桃酥。動筆之後往往是顧不上喝水,眼睛通紅,嘴巴周圍燒滿了泡……」魯迅文學院原常務副院長白描回憶說。

出於對底層的貧苦、生活惶惑的深切體會,那些童年的生命體驗被不假思索地灌注到主人公孫少平身上。對世界的敏感、對苦難的同情、對改變命運的渴望,路遙將這個平凡的世界建立在自己的疼痛和記憶之上。

路遙寫芸芸眾生的辛酸和苦難,社會轉型的痛苦,農村生活和城市生活之間的巨大反差,鄉村青年的內心承受著人格的撕裂。

但是,路遙的作品充滿了光明的色彩。他的主人公經過努力之後,抵達到了一個人格升華和精神成熟的境界。所以,儘管他寫的是苦難、奮鬥,但給人的永遠是希望,是崇高,是昂揚,是溫暖。這為他的故事蒙上一層高於生活的詩性的光輝。

1988年3月27日中午12點半,中央人民廣播電臺AM747頻道「長篇連播」節目準時播出。播音員李野墨富有磁性的男中音,隨電波傳到了大江南北:

「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間,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細蒙蒙的雨絲夾著一星半點的雪花,正紛紛淋淋地向大地飄灑著……」

人們停下手裡的活兒,安靜地聽著這個波瀾不驚的、仿佛發生在他們身邊的故事——《平凡的世界》一開始就把讀者推到了黃土高原無邊褶皺中的一座小小村莊。

從這裡,主人公孫家兄弟用他約翰·克利斯朵夫般的熱和力,從被動接受苦難到主動擁抱苦難,並在與苦難中的對抗中,澆築理想,得到尊嚴,走向廣闊世界……

聽著收音機裡傳來李野墨深情但克制的演播,路遙流淚了。為了這本書,他從田間地頭、煤礦場區,到趴在桌前、捏著鋼筆,跨越了6年。

《平凡的世界》三部書共播出126集,一天一集,延續了小半年時間。收聽過央廣《平凡的世界》廣播劇的聽眾超過3億人。

如何處理生命歷程中,個人與社會、現實與理想、付出與收穫、身與心、生與死的矛盾?這部小說提供了深刻的啟迪與反思。

同在黃土地上成長起來的作家陳忠實曾說,「路遙在書中關注的鄉村青年和鄉村社會,遠遠超出鄉村人心靈最焦灼的部分,給讀者以從未有過的心靈撞擊。他的小說中塑造的人物,他們的情感歷程、精神歷程,不在於農民工分多了少了、政策好了壞了引起的歡樂和苦惱,而是激活和響應了人的共同情感,人的生命體驗。」

數千封聽眾來信像雪花一樣飛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葉詠梅從不斷收到的、黏著淚水風乾痕跡的讀者來信中,感受到讀者心中的震撼。

來信者中有工人、農民、軍人、離休幹部、待業青年,他們表達了共同的心情:「聽完《平凡的世界》,我們開始思索:一個普通人,該如何在平凡的世界裡妥放人生。」

(小標題)《平凡的世界》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物都有原型

「和勞動者一併去盡情擁抱大地,擁抱生活,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才有可能湧動起生命的血液。否則只能製作出一些蠟像,儘管很漂亮,可終歸是死的。」

路遙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為了更清晰、準確地把握1975年到1985年這十年間的時代背景,路遙找來十年的《人民日報》《參考消息》《光明日報》《陝西日報》的全部合訂本,了解歷史變革的脈絡。

「我就問他,還用得著翻那些東西?」賈平凹說。

「生活可以故事化,但歷史由不得編造,不能有半點似是而非。只有把這歷史背景了解得非常透徹,才可能將人們的生活形態和精神形態刻畫得栩栩如生。」路遙覺得,這是一名現實主義作家最起碼的積累。

他的手指被報紙磨得露出了毛細血管,擱在紙上,如同擱在刀刃上,只好改用肉厚一些的手後掌繼續翻閱。「他對那十年哪年哪月發生了什麼,非常清晰。」賈平凹說。

這項工作結束後,路遙又投入到另一個更大的「基礎工程」——到現實生活中去。

又一次提著一個裝滿書籍資料的大箱子,路遙回到他熱愛的黃土地。鄉村城鎮、工礦企業、學校機關、集貿市場,方方面面的生活都令他感興趣。只要能觸及的,就竭力去觸及。他常說,「了解生活越充分,表現生活就越自信」。

路遙剛到銅川礦務局掛職擔任宣傳部副部長的第一件事,就是來到礦上,要求下礦井。他頭戴一頂礦燈,穿上一件深色的工作服,也學著採煤工的樣子,脖子上扎一條白毛巾,乘上下井的升降罐籠車,與礦工們一起勞動,與他們交朋友。

正是在這樣充分「佔有生活」的龐大基礎之上,《平凡的世界》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物都是有原型的,這是他與其他作家極為不同的地方。

「眼裡有讀者、腳下有大地、胸中有大意、心中有人民。」白燁說,這話說的就是路遙。

(小標題)退稿,和來自文壇的當頭棒喝

時隔十多年,80後評論家傅逸塵還能清晰地記起大學時代,第一次完整讀完《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時的心靈震撼。「100多萬字,幾乎一口氣讀完——那是此後多年,我在當下同時代作家文學作品中找不到的生命力量。」

許多讀者曾像這樣被《平凡的世界》擊中過。但少有人知道,在《平凡的世界》乘著電波飛入無數青年人內心之前,它遭遇的是文壇的當頭棒喝。

在路遙剛剛寫完第一部的時候,全中國的文壇充滿期待——他的上一部小說《人生》就已得到肯定——各路編輯紛紛跑到西安約稿,包括曾發表過《人生》的《收穫》雜誌,還有發表過他第一部中篇小說《驚心動魄的一幕》的《當代》雜誌。但看稿過後,幾本主流文學刊物的編輯都失望而歸,婉拒發表。

想來也不足為怪。路遙開始構思《平凡的世界》的上世紀80年代,現代文學思潮滾滾而來。先鋒文學正在流行,作家們忙著向拉美魔幻現實主義、意識流、象徵主義「轉向」,詩人們更奮力寫著大部分人都看不懂的先鋒詩……創作者唯恐自己不夠時髦。

後來,據《當代》雜誌當年做退稿決定的編輯周昌義回憶,那是1986年秋天。「這麼說吧,當時的中國人,『飢餓』了多少年,眼睛都是綠的。讀小說,如饑似渴,不僅要讀情感,還要讀新思想、新觀點、新形式、新手法。那些所謂意識流的中篇,連標點符號都懶得打,存心不給人喘氣的時間,可我們讀著就很來勁。就是那個時代的閱讀節奏,排山倒海,鋪天蓋地……」

所以,當周昌義拿到《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書稿時,他的感受很直接:「三十多萬字,還沒來得及感動就讀不下去了。我感覺就是慢,囉嗦,那故事一點懸念也沒有,一點意外也沒有,全都在自己的意料之中,實在很難往下看……」

路遙等來的是跟《當代》反應一樣的接二連三的退稿。好在最終,廣州《花城》雜誌回信,第一部才勉強得以發表。

「發表後,陝西作協和《花城》雜誌社聯合在北京召開了《平凡的世界》作品研討會。那是1986年一個大雪迷漫的下午,原本說好結束後大家一塊兒好好喝個酒,但這個會開砸了,最後不歡而散……沒想到,評論家們對《平凡的世界》進行了全盤否定,幾乎沒人說好話。」白描說,還有人發言,真難想像《平凡的世界》竟是出自《人生》的作者之手。

文學評論家、路遙生前好友白燁參加了那次研討會,時隔多年他回憶道,那天路遙沒有發言。

那場面簡直把路遙打蒙了。100萬字的架構,三大部,剛剛完成一部!

「研討會之後,我陪著路遙在北京多待了幾天。我記得離開北京那天,風雪迷漫,當時去機場的路很不平坦,雪橫著飛,有點林衝在風雪山神廟的感覺。在路上,我們的車和對面來的車幾乎相撞,打滑飛到了旁邊。我嚇得大叫,而路遙卻在車後面昏昏欲睡……他完全被失敗和批評打蒙了,車禍的那一瞬間,他渾然不覺。」白描回憶說。

(小標題)走少有人走的路

可路遙還是決定把剩下的故事寫完。

回到西安不久,簡單收拾後,路遙背起行囊,再次出發。這一次,他要到陝北延安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二部。

他又一次回到寂寞的黑夜,老實巴交地捏著鋼筆,不為時風所動,一板一眼、沒有一絲驚世駭俗地繼續講起陝北農村孫家兄弟的奮鬥故事。

路遙不會「現代派」嗎?當然不。

他在延安大學的舍友張子剛回憶,剛上大學的時候,路遙就把能借到的外國名著翻遍了。床頭上摞的全是外國小說,還有法國文學史、俄國文學史,我們不認識的書名、不熟悉的作品他全都看過。

文學評論家賀紹俊說,路遙對現代派文學非常了解,對卡夫卡等是喜歡且崇拜的。但當決定寫宏大如《平凡的世界》的時候,他深深思考過這個問題,要用什麼方式去呈現這樣一個宏大的生活。如果不用現實主義,就不能真正表現他想表達的東西。「路遙的先鋒性就在這裡,他不會輕易被一種文學風潮席捲而去。」

他只是選擇了一條少有人走的路。與西北另外兩位作家相比,路遙不像賈平凹和陳忠實那樣擅長魔幻的「戲法」,沒有勾人魂魄的開頭,無法給人一種空靈和迷惑,他在平實的對苦難的歌頌和對靈魂的讚美中,看到了複雜的人性,真實而無奈的人生,還有平凡的人們在不完美的生活中追求完美的路。

他的寫法是那樣「笨拙」和樸素——更宜於中學老師向學生推薦,也更方便擺在「職工書屋」和「農家書屋」裡供人借閱。

在路遙看來,藝術要有打動人心的魅力,首先在於作者對生活、對讀者的真誠態度。脫離了真誠和深邃的精神表達,任何花言巧語和花樣翻新的形式都是枉費心機。

「我看重的不是藝術本身那些所謂技巧,而是用自我教育的方式強調自身對創作這種勞動的態度——這可不是鬧著玩,應該抱有莊嚴的精神,下苦功夫。」路遙說。

陝西省社科院文學所所長張豔茜說,最終,面對最樸素的人,路遙選擇了最樸素的寫法,他決定要堅持這樣寫下去。穩定下來的路遙,內心那種「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和堅強,在他布滿「匈奴式」絡腮鬍的臉上凸顯。路遙從勞動人民身上學到了一種最寶貴的品質,那就是:不管有無收穫,或收穫大小,即使後來顆粒無收,也不後悔自己付出的勞動,仍然願意在這廢墟中汗流浹背地耕種。他相信這樣的一句名言:人可以虧人,土地不會虧人。

接下來的時間裡,一般人再也見不著路遙的身影。他總是徹夜寫作,白天休息。他的「攝影師」鄭文華記得,一天早上起來在花園裡「偶遇」路遙,看到路遙也在溜達。他走上前問路遙:你怎麼起這麼早?路遙拿眼睛瞪他一下說:「我還沒睡呢。」

對於處在高強度創作中的路遙來說,身體幾乎是不存在的。常常在與時間賽跑中趕字數,不完成一天的目標就不吃飯,也不上床睡覺。一邊趕進度,一邊還要每晚讀「託爾斯泰」,在他長達50萬字的作品裡尋找精神問題的答案,尋找鼓舞士氣的力量。

「書寫完的那一刻,他把筆扔了出去,起身照了一眼鏡子。看著鏡子裡疲憊的臉,兩鬢多了那麼多白髮,整個臉龐老得像滿是褶皺的老人,變得如此憔悴不堪,他落了淚。但即使這樣路遙還是無怨無悔地說,生活就是這樣,有得必有失,為選定的目標而獻身是永遠不悔的。」路遙母校延安大學的老校長申沛昌回憶道。

(小標題)一代又一代奮鬥者的精神迴響

路遙並不是作為個人在寫作。「在路遙構築的平凡的世界裡,我們看不到兩極的對立、是非對錯的關係,他指向的是人的尊嚴、人的價值。哪怕你是草根,是最底層,我關注你的命運,關注你的價值,關注你的情感訴求,關注你的現實處境……他的作品裡,人是大寫的,其他的一概都不重要。」白描說,這正是它穿越時代顯示出的偉大之處。

他筆下的人物懷揣理想主義,又與大時代撞個滿懷;獲得了自我價值實現的空間,卻受到某種限制;對於光怪陸離的新世界充滿焦慮,又不甘於庸庸碌碌的人生。儘管平凡是大多數人的歸宿,他們依然用雙手創造生活……

企業家潘石屹在弟弟工作的第一天,給他送去一份禮物,正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我前後看了7遍,每一次遇到困難,都要翻一遍。這是我成長過程中特別寶貴的精神財富。」

而在導演賈樟柯看來,路遙的作品有神聖感。一筆一划下去,傾訴的是一整片人的心聲。「他寫的是貧瘠的世界,但他的文學是高貴的。跟同時代作家比起來,他有一種強烈的對人的認同,他是一位高尚的有良知的知識分子。合適的態度和有感情的講述,構成了他的現代性。」

遺憾的是,路遙在世的時候,他的價值並沒得到顯現。儘管1991年3月,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以第一名的得票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然而積勞成疾的路遙已疾病纏身,在極端窘迫中度過了他最後500多天的生命。

1992年冬,仿佛遠古神話中逐日的夸父一般,這位紮根泥土與大地的作家倒在了乾渴的路上,倒在了他追逐文學理想的半途中,結束了他「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的英雄交響曲。

陳忠實操著一口濃濃的陝北口音向路遙告別:「我們不得不接受這樣的事實:一顆璀璨的星隕落了,一顆智慧的頭顱終止了異常活躍、異常深刻,也異常痛苦的思維。這就是路遙。」

據統計,近三十年間,平均每年就有一本有關路遙的圖書出版。學術界,研究路遙和路遙作品的學者及其論著也在繼續增加。

受他作品影響的讀者越來越多,他們把路遙的書留給下一代。

潘石屹說,許多人喜歡看路遙的小說裡描寫的堅韌啊,吃苦啊,那當然是一種力量。「實際上,對我影響最深的是愛的力量。同胞的愛、手足的愛、戀人的愛、同窗之愛,在他筆下,那些是人世間最純淨、最動人、最有感染力的力量——這種力量通過書本穿透到每個人的心裏面。」

「路遙的作品一直被讀者閱讀著,喜歡著。他的聲音就留步在一代一代讀者心間,這個人的生命就這樣延續著。」陳忠實說。

「看一位作家不在於看他寫什麼,而是要看他能留下的作品是什麼。」路遙的生命延續在他所構築的文學世界裡。他留下的,不僅是那部長達104萬字、嘔心瀝血寫就的「勞動者的史詩」,不僅是他以高於生活的詩性光輝傳遞出穿越苦難的熱情和力量,更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奮鬥者的精神迴響。

路遙的精神不會成為絕響。(完)

,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