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叫停的神劇(讓人永遠猜不到結局的神劇下線)
2023-06-28 02:52:03 4
殷切地期盼著《世界奇妙物語2021春》的到來,可遲遲等不到春的任何消息,這才知道從今年開始塔摩利大叔退休了,隨之一起消失的還有陪伴了我們30年的反轉神劇。
聊以慰藉的是,日本wowwow臺隨即播出了《世界奇妙物語》的衍生劇《世界奇妙君物語》,新作品改編自作家朝井遼的同名小說。值得一提的是,朝井遼本人也是世奇的忠實粉絲,所以這部物語其實就是仿世奇的同人小說的同人劇版。
打著世奇的招牌,但看完之後只能說是中規中矩,奇妙之感差之千裡。少了墨鏡大叔的世奇,原來真的已經失去了靈魂。
本次的《世界奇妙君物語》包含5個故事,分別是不可共享 、現充裁決、金次郎、13.5字 、配角大逃殺,具體故事為哪般聽筆者一一道來。
01、不可共享這個故事講述的是,女主浩子為慶祝新工作錄用在酒吧喝酒慶祝,卻被約好了的朋友放了鴿子,酒醉之際被一個中年女人真須美帶回了家。
第二天酒醒後發現,真須美的住處正是現在正流行的共享公寓。可公寓表面的祥和之下,卻隱隱透出一些不和諧之感。
浩子醒來時,恰逢另一個住客由可裡回來。奇怪的是,由可裡還一直像真須美道歉,可兩人的關係看上去又不是很熟悉。
浩子禮貌地招呼一下,對方卻躲躲閃閃,吃飯的時候更是不願意多說一句話。
為了表達謝意,女主帶上蛋糕作為答謝禮,與公寓4個住戶共同進餐,又發現了更多的匪夷所思。
問Wifi密碼,他們回這邊不需要。問喝不喝酒,他們回沒有喝酒的習慣。這讓女主浩子疑惑更重,於是在被反問她是什麼職業的時候,她留了個心眼,並未說出。
回到家之後,浩子告訴室友,她要搬去共享公寓住。
據她了解在國外流行那種通過禁酒禁網的方式來壓抑一個人犯罪的念頭,因此她覺得這個公寓屬實不簡單,她想搞清楚她們之間到底在共享什麼。
果然在之後的故事裡,浩子發現了先搬走的由可裡其實是一個專殺小孩的罪犯,而戴眼鏡的中年男人良智喜歡從掐別脖子中找到快感,救她回來的中年婦人真須美喜歡年紀大的女人,最後的章大則沉迷於獵殺動物。
這個共享公寓裡的4個人,均是性犯罪者。住到一起,是為了互相監督並壓抑自己的犯罪念頭。只是女主的出現一定程度上加速打破了他們的平衡。
遺憾的是,故事結尾的反轉實在索然無味。良智掐住浩子的脖子,還說她的脖子真漂亮。隨即畫面閃回到浩子小時候受到的那次侵犯,犯人其實也是這個人。只是這一次她再沒能逃脫。
也就是說,名為共享公寓,其實是什麼都無法共享之地,充其量只是一個禁慾之地。女主浩子好奇心害死貓,痛失生命。
02、現充裁決這個故事比較貼近現實,它探討的話題是到底什麼樣的社交才能被稱之為有效的社交。
日本政府頒布了一套社交能力促進法,從18歲以上就業前的市民中,選中無所作為的對象,審問在他們以往的日子中,是如何培養日本人風格的豐富的社交能力的。如果沒有通過,就會受到相應的懲罰。這套法律的初衷是培養日本人的社交能力,進而促進日本的經濟發展。
荒誕的設定,有些類似世奇2009秋之特別篇中的《自殺者回收法》,那個故事講述的是那些企圖自殺的人會被政府回收,去做一些器官移植、新藥臨床試驗類的特殊任務,讓他們經歷多種瀕死體驗。目的是讓這群人重拾對生命的希望,開始尊重生命,熱愛生命。
《現充裁決》的女主知子的姐姐曾立志要做一名律師,姐姐認為人與人之間真誠地面對面社交,才是最有效的社交方式,而不應該把評判標準放在INS這類社交軟體上面的點讚、留言等數據指標上。但姐姐現充裁決被判有罪,並被罰在萬聖節,要穿上性感的衣服去發傳單,並在多次懲罰之後姐姐消失了。隨之消失的還有姐姐那個戴著眼鏡的溫柔男友。
而妹妹也就是女主知子,想繼承姐姐的願望,並在現充裁決的能力聽證會上打敗法官,證明姐姐的理論是正確的。
在知子之前,有兩個人先進行裁決。
一個大四男生,展示了自己週遊各國,並與異國友人的合影,以及下方琳琅滿目的留言。他很自信,覺得自己這樣交友廣泛的人,一定可以通過。可當法官問他,你是否現在就可以同你這些國際朋友電話的時候,這個男生頓時心虛了。
後一個女生同樣如此,她展示了她與閨蜜的諸多精彩瞬間,過生日party,在遊樂園遊玩,在教室聊天......大家樂在其中,可還是被法官判不合格,理由貌似是法官在查驗其手機時,不夠配合。
輪到女主知子時,她開始自白,她坦誠一直以來自己都是個透明的人,不出現在任何社交場合,但她還是有很多話想說,她覺得真正的社交應當面對面說出想法並被對方接受。
法官顯然贊同她的想法,他說:「你專注做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情,但知子小姐,你心中一定有很多想說的話,你積累至今那些腦子裡的想法,那些心裡的話,一定在你小小的身軀裡積攢了不少,從你內心深處流露出的那些想法和話語,這才是社交的根本所在。」
這個故事倒是有了反轉,在結尾我們發現這個裁決其實是女主構想的漫畫故事,現實中的她其實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她看不慣那些譁眾取寵沉迷社交的人,而對方卻認為她是有社交障礙的人。
這個故事表達的主題還是側重於面對面的的表達內心想法,而不是在網絡上,人與人之間各種面具包裹下的萍水之交。
03、金次郎這個故事表面看上去,探討了有關孩童教育的話題,實則講述的是孩子、老師、家長三者之間的微妙關係處理。
孝次郎老師作為鬱金香班的代課老師,整日微笑面對所有人,更努力挖掘每個孩子的特長,提升孩子的自我思考和學習積極性。而須永老師剛好相反,她考慮的是如何儘可能地滿足家長們的要求,無論合理與否,而不是孩子本身的發展特徵。
運動會前她拿出一個打分表,告訴孝次郎,通過這個表格就可以隨機給每個孩子打兩顆星。孝次郎不同意此類做法,他認為是要因地制宜教育孩子,而不是給一個孩子強加一個他不擅長的「閃光點」。
學人這個孩子,因為一次事情沒做好,遭到同學的們的嘲笑。他失去了表現的信心,孝次郎老師並沒有放棄他,孝次郎認為學人喜歡讀書,表達能力更好,因此是可以成為一名很好的賽場解說員。
事實證明他的判斷是非常正確,在運動會上,學人充分發揮了他的優勢,還鼓勵了在奔跑時跌倒的颯太,這個做法也讓傲嬌的須永不得不佩服。隨即學人與颯太母親也過來對孝次郎的教育方式大肆誇讚。
可如果這樣就結束,也太過平淡了。結尾稍加反轉,原來這群孩子的母親,也為幼兒園的老師們做了一張表,並隨機給他們打兩顆星。
簡而言之,捧殺或是冷落哪個老師,全都是他們計劃好的。前期她們屢次冷落孝次郎,現在她們覺得是時候給予孝次郎一些鼓勵了。
他們給自己開了上帝視角,樂此不疲地「戲弄」每個老師,顯然他們對喜歡奉承自己的須永,以及總是為孩子考慮孝次郎來說,並無偏袒,全憑遊戲的心態。從這點來說,他們明顯技高一籌。
你以為你是笑到最後的人,殊不知你的每一部計劃都是別人的掌控之中,腹黑至極。
04、13.5字這個故事又緊跟了熱點,在信息流時代,很多媒體人寫無聊的八卦,做標題黨,只為博眼球,賺流量。
故事的主人公本田是一個八卦新聞編輯,她的信條就是寫主播、明星、名人的八卦周邊,加上13.5個字的新聞標題,效果十分拔群。
有著極佳職業敏感度的她,擅於從名人的日常生活動態中捕風捉影,撰寫一些讓人浮想聯翩的出軌瑣事。這點主編也跟她討論過,主編正在考慮轉型做更正能量的文種,而不是現在被人吐槽得毫無意義的垃圾內容。
可本田內心還是紋絲不動,她還將根深蒂固的職業病帶到了生活中,諸如老公的幾個小舉動,卻起了對方是否出軌的疑心。
比如老公說從明天開始要加班,老闆公司的報紙刊出老公與女助理的合影等等,甚至是前任同事遞麵包給她的時候,也在猜測老公的購物小單上面買了兩塊麵包,多出來的一塊是不是給情人買的。以至於當天晚上跟前任去吃晚飯回來晚,還謊稱自己那麼忙,怎麼可能有時間出軌,這不是不打自招嗎。頗為滑稽。
最為致命的是,本田在家裡的一言一行,對新聞的看法,懷疑丈夫出軌的表現,全被被兒子看在了眼裡。
在兒子的參觀會上,兒子說媽媽最擅長用簡答易懂的語言,將信息傳達給所有人。因為他立志也要成為一個媒體人。
於是兒子直喜對媽媽進行了模仿,在揭開的白紙背後,是清一色的出軌、外遇、爭吵類標題,而標題的背後全部是媽媽本田在家裡的日常表現,全被兒子作為素材來用。
萬萬沒想到,自己的一個不正確的觀點,卻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了自己的孩子,在被大家貽笑大方的同時,本田或許真的應該思考思考自己未來的做新聞的三觀了。
作為媒體人,不僅是應當以身作則,更要發揮輿論的正面引導作用。那類難以啟齒,不堪入目的新聞,最終不僅害了自己,更害了下一代。
05、配角大逃殺這個故事比較有意思,前四個故事中的配角,加上第五個故事的中男主淳,同去參加一場主角選拔面試。殊不知當從他們進棚開始,考核就已經在進行了。
只要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說了配角的臺詞,腳下的地板就會打開,並被直接被判定不合格。
在5個人中的四個都被判定不合格之時,於是主角發表一段長篇大論,論述一部電影不能光靠一個主角,而是要用諸多配角在一起,才能算的上是一個成功的作品。
一段慷慨激昂的演講,淳以為勢在必得,淳發現桌上的蛋糕原本是有6塊,也就是還有一個隱藏人物。果不其然,沙發上被單突然動了,原來下面一直睡著一個幾歲的童星。
淳猛然也說了一句配角的臺詞,「原來結局是這樣的」,砰的一聲也掉到了地板的洞裡,被判定為不合格。這也算是個反轉,但還是覺得不痛不癢。猶記得九幾年的世奇《女優》那個故事,女演員沉迷演戲無法自拔,逐漸分不清現實與虛幻,精分似的幾次大反轉讓人大呼過癮。
綜合來看,這次的5個故事,1、4、5可以打及格分,2、3略顯無聊。
按照以往世奇的套路,必須包含治癒系、恐怖系、無釐頭系等種類,而且是在各種超自然的世界觀設定下。比如上一年2020秋的四個故事中,《投幣洗衣店》是關於投幣就可以許願的因果故事。《館本雅子》是關於言靈的故事,《假想朋友》是關於與假想中的玩伴的友誼故事,最後《升級家庭》更是有奇幻色彩,讓破碎貧窮的家庭得到升級迭代,看似美好,結局猝不及防。
而這次不僅一個沒有,更沒有一個超自然的設定,反轉也是乏善可陳。但也不必說完全沒有亮點,至少在貼近社會熱點方面,還是能引發一定的思考。社交定義、碎片閱讀、孩童教育、犯罪心理四個大類,加上最後的滑稽選角,均是如此。
世奇原本是脫胎於日本都市傳說,因為口口相傳的市井小故事的真實性,以及內裡蘊含的哲理以及意想不到而而精彩,新作顯然已經失去了這些特徵。
當然更重要的沒有了那位做了30年旁白的墨鏡大叔,這才是最為遺憾的。塔摩利大叔,你真的要拋下粉絲,徹底退休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