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五朵金花楊麗坤劇照(夏衍熱情澆灌五朵金花)
2023-06-26 13:37:38 2
劇本交到夏衍那裡,夏衍給予了充分肯定,但認為「七朵金花」仍然嫌多,並就一些故事情節及藝術表達提出了意見,覺得「輕鬆愉快不夠」,還需要加強戲劇性。夏衍一手策劃
夏衍
在1959年慶祝新中國成立10周年獻禮片中,長春電影製片廠僅用4個月攝製而成的《五朵金花》分外燦爛。這部難得佳作得以誕生,是在周恩來總理親自關心下,由時任文化音盼管電影的副部長夏衍直接組織並予以具體指導的結果。
1959年春,電影界掀起迎接新中國成立10周年獻禮片拍攝熱潮.周總理了解到各廠上報大而缺乏輕鬆愉快的節目,當即找來夏衍指出這一問題.要求予以注意解決,並提出:"你不久前不是去過雲南大理嗎?是否寫一部以大理為背景,反映邊疆少數民族載歌載舞的喜劇影片?」
夏衍確曾在這年1月到雲南大理參加過一個民族文化工作會議,對秀美的蒼山洱海與智慧勤奮的白族人民印象深刻,曾動情地說過「『歌城花海』的大理,是創作的沃土,應當出個好作品。」但他感到僅憑一次匆促之行尚難下筆,遂向總理表示:「我不熟悉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但可以推薦一個人來寫。」夏衍推薦的人選就是女作家趙季康,時任作家協會昆明分會專業作家,寫出了不少反映西南少數民族生活作品,其中就有與丈夫王公浦臺作的《兩個巡邏兵》《摩雅傣》兩部電影文學劇本,以筆調細膩委婉見長。
在徵得中宣部有關領導同意後夏衍迅速採取措施平衡國慶十周年獻禮影片的創作生產親自致電雲南省委宣傳部部長袁勃,希望他們能在短時期內搞個完全有別於嚴肅宏大題材反映新中國少數民族幸福生活、帶有輕喜劇色彩的劇本,建議在大理的蒼山洱海問展現白族人民的能歌善舞要有山光水色,要展示祖國大自然的美,要輕鬆愉快,適宜向國外發行還專門提議可讓趙季康作為編劇。
此時已是4月初.趙季康和王公浦正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深人生活,接到當地縣委轉達的「有一部電影等你們創作」通知,倆人急忙趕到昆明。袁勃在作了一番簡短的說明後,對他們交待道:「給你們一個禮拜的時間,趕快編個故事,要是編不出來,國慶就趕不上了。」
從「十二朵」到「五朵」
電影《五朵金花》劇照
「一個禮拜?」趙季康聽了有著急,但已不容退卻,好在她和丈夫早在1955年曾經去過大理,趕過「三月街」,對那裡的風俗人情還算熟悉,曾想過要寫一部以《三月街》或者《望夫雲》為名的民間傳說但一直沒有動手,這次恰巧可以用上了。於是倆人便決定用三月街上最為壯觀的賽馬作為開場,並以此為基礎擴展成戲,不到一周便擬出了名為《十二朵金花》的電影劇本提綱。隨後按照雲南省委宣傳部的安排,夫婦倆分頭行動,趙季康立即飛赴北京聽取意見,王公浦則到大理進一步豐富創作素材。
夏衍與分管創作生產的電影局副局長陳荒煤一起,直接聽取了趙季康對《十二朵金花》內容的描述,一致認為立意與構思很好,同時指出存在的問題。夏衍說這個提綱看上去像是以紀錄片樣式設計的,寫十二朵金花,這恐怕不行,也不能打動人,要觀眾看一個半小時的紀錄片是坐不住的,山河再美,人物再好看,也經不住看。因此一定要壓縮,最好按故事片去寫,要有一點情節,另外要寫人,作品不寫人,是無法感染人、打動人的。他還特地提醒趙季康:「按照這個提綱寫成劇本可以拍3部電影了,一部電影最多只有105分鐘,你應該心中有數。」
根據夏衍、陳荒煤的「命令」,趙季康留下來趕寫劇本。她埋頭在文化部招待所捍筆奮戰,連續兩天兩夜沒有合眼,原先設計的「十二朵金花」經過大幅刪改成為「七朵金花」。當寫完劇本初稿的最後一個字,她把筆往空中一拋,連皮鞋都沒來得及脫,倒頭就睡著了。兩三個鐘頭後醒來,她又立即找來姐姐趙繼瑞,「逼」她幫自己抄寫稿子,差點把姐姐累病,後來的第二稿她只好拉來一個侄兒幫忙謄清。
劇本交到夏衍那裡,夏衍給予了充分肯定,但認為「七朵金花」仍然嫌多,並就一些故事情節及藝術表達提出了意見,覺得「輕鬆愉快不夠」,還需要加強戲劇性。於是,趙季康又對劇本進行了認真修改加工,把「七朵金花」改為「五朵金花」,即「副社長金花」、「積肥金花」、「畜牧金花」、「拖拉機手金花」、「找礦金花」減去了「水庫金花和「採茶金花」,保留下來的人物和情節進一步予以充實與豐富。在最後由趙季康和王公浦一起共同完成的名為《五朵金花》的定稿本中,白族青年阿鵬與金花相識於一年一度的大理「三月街」盛會上.兩人在蝴蝶泉邊定情並相約來年再會。翌年山茶花開時,阿鵬如期而至,但未見金花蹤影。痴情的阿鵬便開始了遍及蒼山洱海的尋訪。因不知金花的姓氏地址,連續與四個金花鬧出一段段有趣誤會。最後阿鵬來到了當初定情的蝴蝶泉邊,終於找到了心愛的副社長金花。
在圓滿交出劇本之時,趙季康得知這個題材原來是周總理希望夏衍來寫,而夏衍又是自己深為敬重的前輩,對此感到很不安,加之在創作中自始至終得到夏衍的悉心指教,她視之為是「師徒合作」結晶,特地在署名時加上夏衍名字,但馬上被夏衍刪去了,並說「作品沒有我的勞動,怎可亂加名字。」多年後面對影片所獲得巨大而深遠的聲譽,王公浦曾由衷而言:「從它的最早創意到製作的全過程都是在夏衍同志一手操辦的情況下取得成功的。沒有夏公的高瞻遠矚和對電影藝術的精湛把握.影片是不會取得如此成就的。我認為對《五朵金花》的每一句稱讚,都是對夏衍同志的無限懷念。」
王家乙輕裝上陣
導演王家乙在給演員楊麗坤說戲
就在向雲南方面布置突擊創作劇本的同時,夏衍與陳荒煤著手安排落實拍攝事宜。考慮到建國以來已有的十來部民族題材影片,絕大多數都是出自長影,在這方面積累了一定經驗,遂決定將拍攝此片的任務交給長影;具體導演人選則有意於有一定資歷且經驗較為豐富的王家乙。
王家乙與攝影師王春泉立即赴京面見夏衍。在交待任務之後,夏衍說:「要搞好一部片子首先是要熟悉生活,要有直接的生活感受,因此你們要趕快到生活裡去,要馬不停蹄地深入生活,最好明天就走。」
於是王家乙等馬上轉赴雲南,同作者見了面然後去了大理、劍川、麗江等地,一方面熟悉生本初稿已出來,夏衍又就如何拍攝作出具體指示.他強調我們的電影,「直」「露」地表達主題,宣揚主題的狀況由來已久,但藝術本身不應該是這樣的。搞藝術作品應該靠形象,而不能靠說教,甚至搞一些標籤式的標語口號。他期望搞這部片子一是要遵循藝術規律,用形象來感染人打動人,二是為能夠在更多國家發行,避開各種不同的審查剪刀,達到宣傳我們,擴大我們在國際的影響的目的,是否可以:一不出現政治標語口號;二不要提共產黨、毛主席、共青團、人民公社;三不要出現政治性語言。
聽了夏衍所說這一要求,王家乙感到「簡直倒抽了一口涼氣」。後來回顧時他曾坦言:「這不是我反對夏衍的觀點,而是我所處的時代。1959年春天正是1957年反右派以後,一切服從政治的年代,也是我由於與所謂『右派』關係密切而被留黨察看的年代,現在要我搞一部連毛主席、共產黨、青年團都不提的片子這不是把我往地獄裡送?」
夏衍大概看出了王家乙的恐懼和顧慮,就親切地進一步加以闡明。他說,你在電影裡塑造了一批有鮮明個性的新人,展示了這些新人的思想感情和高尚情操,展示了生活在這個社會裡人與人之間的新的美好關係,使人看了感到生活在這個社會裡真幸福,太值得羨慕了,而這個社會就是新中國。那麼,新中國是誰領導的?誰都知道是共產黨、毛主席。這樣,你雖沒有直接提毛主席、共產黨,不是也間接地宣傳了毛主席、共產黨和我國社會主義好嗎?再說,敵對階級的審查剪刀是非常厲害的,往往為了一句話、一個口號,甚至牆上一張標語,就不讓你發行。所以,為了擴大我們的影響,為了爭取在更多國家發行.甚至資本主義國家也能上映,你在影片裡完全可以不出現任何標語口號和政治術語,也是可以達到宣傳我們的政治目的。
儘管被夏衍基本上說服,但王家乙一想到將來的社會輿論,不由得還是顧慮重重,便表示:「我可以按你講的去做,可是將來在國內—上映,各方面的指責與問罪,我可受不了……」夏衍立即說「這不用怕,有文化部和中宣部為你說話,替你承擔責任。這是我們給你的任務嘛!」
接著夏衍提出了另一個要求,為了使這個片於更輕鬆愉快些,希望採取喜劇樣式去搞。王家乙不由得又倒吸了一口涼氣:1957年長影導演呂班就因為搞諷刺喜劇被打成了」右派」,1958年《尋愛記》等一批喜劇片也受到了批判,現在正是談喜生悲的時候,怎麼把這個難題又加到我頭上呢?
夏衍看到王家乙目瞪口呆的窘相,不由得笑了笑,問道:「你怎麼這樣怕呢?」王家乙說:「夏部長,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夏衍不等他說下去,就開導道:「喜劇的樣式可以有多種多樣的嘛!從你要表現的內容來說,不可能是諷刺喜劇嘛!根據你所要表現的內容,為什麼不可以嘗試—下,搞一部歌頌性喜劇呢?只要不搞低級庸俗,從生活出發,從美的享受著眼,從結構、從人物性格差異和誤會等方面,還是可以找到許多喜劇因素的。你為什麼不嘗試—下呢?文藝要百花齊放,就要進行多方面的探索,你應該有勇氣突破一些框框,大膽做一次嘗試。搞創作總會有一定風險的,如果因為怕,就不敢邁步,那是搞不成藝術的。希望你大膽間一次。
夏衍這番極具遠見卓識而又平易近人的談話,深深打動了王家乙,令他感到既指明了方向,也鼓起了勇氣,當即明確表態:「按你的要求去試一試。」夏衍很為滿意和高興,非常放手地要王家乙不必再等他審定劇本,立即組織攝製組出發到外景地,在實際生活中邊修改、邊拍攝,希望他們克服一切困難,一定在國慶前交卷。
楊麗坤脫穎而出
電影《五朵金花》蝴蝶泉邊
在後來的拍攝中,王家乙所經歷的困難和壓力一個接一個。所幸的是與王家乙搭檔的主創班子非常好,不僅相互配合默契,而且給予他很多有力支持。按照「輕鬆愉快、賞心悅目」的『主旨,片中別具匠心地安排出現兩位採風的藝術家,在阿鵬為尋找愛人與重名的幾位金花發生的糾葛中起穿針引線的作用.由此巧妙地將看似零散的情節有機串聯在一起,並利用了他們無意中造威的麻煩、好心卻幫倒忙而更加深「誤會」,為影片增加喜劇情趣。對此,有人競對王家乙大敲警鐘:「採風是上級號召的好事,你出他們的洋相,將來音協美協問罪起來,怎麼辦?」擔任作曲和美術的雷振邦、盧淦當即挺身而出承擔責任,說戲裡的畫家、音樂家就是他們二人,後來特地加上「由長影來的客人」臺詞。
電影《五朵金花》中阿鵬(莫梓江飾)和金花(楊麗坤飾)
影片的演員表演相當出色。飾演男主角阿鵬的是北京電影學院二年級學生莫梓江,雖然才剛剛滿19歲,從來沒有談過戀愛,卻能較好體味並表現出人物為愛情不惜跋山涉水執著追求的忠貞與堅定;他從來設有靠近過馬,卻能按照劇情要求做到嫻熟地躍馬奔騰,還能夠輕巧地駕馭牛車。幾位金花也是各具風採,楊麗坤演的副社長金花年齡最小,演得卻最為成功。當時她僅有17歲,是雲南省歌舞團一名普通演員。起初團裡所推薦的候選對象並沒有楊麗坤,就在前來挑選演員的王家乙與王春泉起身離開路過一棟樓房時,長於肖像攝影的王春泉看到一位姑娘正側身坐在窗臺上擦玻璃,一眼斷定如拍電影準上鏡頭.他們趕忙向團裡打聽具體情況,隨後即請這位名叫楊麗坤的彝族舞蹈演員下樓來見見面,三言兩語一對答就初步挑上了。為了從預選的10個人裡篩選出所要的金花,王家乙布置了一場即興表演考試.道具是一個臉盆一條毛巾,規定情景是經過一天緊張勞動回到宿舍.又聽說晚上還要去參加突擊演出,這時候怎麼反應?姑娘們一個接著一個進行表演,有的使勁摔盆.有的唉聲嘆氣,有的罵罵咧咧,均以直白方式表示不滿。唯獨楊麗坤的表演顯得獨特,她先以相當麻利的洗臉動作,體現想很快得到休息的心情,當聽說晚上還要連軸轉參加演出,表面上並沒有太多的抗議,只是嘴角嘟囔了一下,顯得非常生活化,而且有一定的內心體驗。這讓王家乙再度感到眼睛一亮,緊跟著又出了一個題目,隨手遞上一封信讓她看.楊麗坤設想是媽媽寫來的,動作為接過一看熟悉字跡,美滋滋地喜形於色,王家乙在旁邊插問:「誰來信啦,這麼高興?」她一邊拆信一邊撒嬌地說:「不告訴你。「在拆開一看後,她兩頰頓時抽搐了一下,嘴一撇,眼睛一眨巴,差點兒掉下淚來,原來是信的內容讓她大失所望,媽媽告知她的對象吹了。通過這場考試,王家乙感到楊麗坤的素質好、悟性強,當場宣布她為主角。楊麗坤卻嚇得哭起來,忙說:「我只能跳跳蹦蹦,又沒上過電影,怎麼能當主要演員呀?」王家乙回答道:「怎麼不能當?你就像剛才那樣,不要緊張,不要做作,樸樸實實地演就好了。」
王家乙的期許沒有落空,楊麗坤後來在片中的表演果然做到樸實自然,分寸把握很為到位,把一個白族少女不事雕琢的美麗、稍帶羞澀的大方、質樸中透露出的對生活對愛情的熱望,展示得惟妙惟肖。
《五朵金花》上映後,被譽為「五好」影片
值得提及的是,《五朵金花》公映後被稱讚為「編導好、演員好、音樂好、風景好、色彩好」的「五好」影片,一舉奪得第二屆亞非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和最佳女主角兩項大獎,不僅在國內產生轟動效應,還先後被介紹到46個國家廣受歡迎,作為主演的楊麗坤一舉成為家喻戶曉的電影明星,曾跟隨周總理、陳毅副總理多次出國訪問。1960年冬,楊麗坤隨雲南省歌舞團到中南海懷仁堂匯報演出時,周總理親自向毛主席介紹:「她就是演《五朵金花》的楊麗坤,我們自己培養出來的少數民族的電影演員。」
(本文選自《大眾電影》2009年24期 文/朱安平 配圖/梧桐老片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