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各章的閱讀筆記(第十章紅樓夢全書的架構和結局)
2023-06-05 10:25:06 2
紅樓夢各章的閱讀筆記?今天我們討論一下《紅樓夢》全書的架構和結局因為現在公認的《紅樓夢》後40回,不是曹公所做,所以人們往往對後四十回有諸多的質疑但是我想說,由於前面已經有80回了,佔了全書的三分之二,無論是故事情節,人物性格,時事格局等都已經大量展開,並作了深入的描寫和交代再加上前面有「金陵十二釵冊」的判詞;《紅樓夢》十二支的斷語;警幻仙子和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等所說的「仙語」;以及(第二十二回)賈家過節制燈謎的讖語;(第六十三回)怡紅院夜宴,大家玩「佔花名」的籤語;還有散見於書中的一些預示性的語言;有以上這些豐富的資料作為按語,這就足以為我們揭示書中個人或群體的結局和方向了可以說這前八十回,不但全書骨架已經立就,就連血肉都已經豐滿了,高鶚等人在此基礎上再用心揣摩,盡力補綴,也不會離了本原,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於紅樓夢各章的閱讀筆記?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紅樓夢各章的閱讀筆記
今天我們討論一下《紅樓夢》全書的架構和結局。因為現在公認的《紅樓夢》後40回,不是曹公所做,所以人們往往對後四十回有諸多的質疑。但是我想說,由於前面已經有80回了,佔了全書的三分之二,無論是故事情節,人物性格,時事格局等都已經大量展開,並作了深入的描寫和交代。再加上前面有「金陵十二釵冊」的判詞;《紅樓夢》十二支的斷語;警幻仙子和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等所說的「仙語」;以及(第二十二回)賈家過節制燈謎的讖語;(第六十三回)怡紅院夜宴,大家玩「佔花名」的籤語;還有散見於書中的一些預示性的語言;有以上這些豐富的資料作為按語,這就足以為我們揭示書中個人或群體的結局和方向了。可以說這前八十回,不但全書骨架已經立就,就連血肉都已經豐滿了,高鶚等人在此基礎上再用心揣摩,盡力補綴,也不會離了本原。
就拿賈寶玉(神瑛侍者和頑石的組合體)來說:他本來就是由那僧道帶來歷劫的,最後再由他們帶去;並且在書中有很多情節是寶玉賭咒發誓要當和尚的;另外大家都知道,賈寶玉是曹公的影子,再結合現實中曹家敗落後,曹公後面並未發達,所以照實寫也並無可寫,反倒是通過藝術的升華,入了空門是個了局。需要注意的是:這個結局按中國大眾的共識(我們講究善惡有報,注重最終是否有善果),並不算善終,這就表明曹公對賈寶玉(曹公自己)是否定的。按這個邏輯書中金陵十二釵等一眾人物,她們的結果都不夠好(我們後面將專門論述這個問題),只是程度和形式各異。
再如「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緣」的結局:「金玉良緣」的說法應該古已有之,不管是「金鑲玉」、「 金配玉」還是「金童玉女」,自古便被用來形容「郎才女貌」、「才子佳人」等「天造地設」的良配;而「木石前盟」之說倒極少見,在下是孤陋寡聞得緊,只記得《孔雀東南飛》裡,焦仲卿和劉蘭芝被焦母拆散,分手一段互相海誓山盟時劉蘭芝曾說:「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後面劉蘭芝被家裡逼迫改嫁時,焦仲卿也恨恨地說「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後來的結果是二人互相殉情。這應該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木石之盟」吧,可能因為這個「木石之盟」是個悲劇,以後便沒有人用了。不過這裡正好合了寶黛的愛情悲劇,也不知此立意是否是曹公從《孔雀東南飛》化來的。總之是「木石之緣」不可靠,「金玉之緣」才正經。
又如王熙鳳的結果:大家對判詞「一從二令三人木」的解讀,認為「人木」是「休」字,我讀書少,也提不出新的看法。但是大家對「休」字的理解多是「休妻」的意思。我認為這個可以探討:「休」還有一個解釋是 「停止」的意思,比如「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以及「吾命休矣」就是這個用法。用這個意思我們可以理解成王熙鳳「歇菜」了,「死」了,這個更合人之常情。因為就像(第八十回)薛姨媽生氣要賣香菱,寶釵笑道:「咱們家從來只知買人,並不知賣人之說。媽可是氣糊塗了,倘或叫人聽見,豈不笑話。哥哥、嫂子嫌她不好,留著我使喚,我正也沒人使呢。」賈家也是如此,家裡的丫鬟們還有那些小尼姑、小道士只有年紀大了或者不用了放出去的,哪有賣的?這一方面是賈家仁德,另一方面也是侯門高族的臉面,奴僕尚且如此,主子媳婦更是了。整本書讀下來四大家族哪有一個休妻的。更何況王熙鳳又是王夫人的內侄女,四大家族同氣連枝,再不好也不能休妻的。再者《紅樓夢》十二支描寫王熙鳳的〔聰明累〕,開篇四句「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後性空靈。」正和了個「死」字。所以王熙鳳死了這個結局更合情合理。
再有其他的,比如香菱這些,她們的結局和斷語雖不大合,但趨勢和方向是對的,教育意義是一樣的,這也是一邊寫一邊改進的過程。曹公還把秦可卿的醜事給隱了起來呢(但是斷語並沒有改),並且秦可卿死的方式和斷語裡的圖畫也對不上。但這些都無礙大局,反而更增加了藝術性,使得內容與人情和現實也更妥帖些。這就是「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的結果。
還有一幫人,喜歡拿《紅樓夢》其他的版本來說事,顯得自己見多識廣,知識淵博。但是我想說,你說哪個版本就說哪個版本,不能把幾個版本硬扯在一起。我們現在流行的是通行本《紅樓夢》,而不是《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鑑》或什麼脂批本,你拿其他版本裡和通行本不同的內容來抬槓。這就像那個段子:我跟你談薪酬,你跟我談理想;我跟你談性價比,你跟我談情懷。這就是故意「雞同鴨講」,除了多費點唾沫,混淆視聽之外,沒有意義,也辯論不出結果。
既然最後流行開的是這一版的通行本,這就證明它從整體上來說是最妥當的,也代表了作者最終的意見。你抓住其他版本的某個細節來說事,你有沒有想過,把那個細節放到整體上是否妥當,是否「按下葫蘆浮起瓢」。其他版本和通行本以及作者的關係也沒有定論,但是不管其他版本是作者不同時期的手稿也罷,還是在作者之前就流傳的他人遺稿也罷,作者經過「批閱十載,增刪五次」,最後推出的是這個版本。你把作者辛辛苦苦刪掉的內容又加回來,這不是狗尾續貂,強姦人意嗎?
我覺得,其實這世上所有的著作,都代表了作者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對於某件事,除非他是百分之百的照實記錄。否則,只要有所增刪,有所偏重,不管他承認與否,那就代表了他自己的意思。他寫出來的東西,其實已經自覺不自覺的照著他自己的意識加工過了。這個道理不光文學作品如此,就是史書,無論正史野史,概莫能外。同一個歷史事件,在不同的史書裡就有不同的版本,所以才有那句話「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還有一句「勝者王侯敗者寇」。
再回到《紅樓夢》,相對於通行本來說,其他版本可以簡單的看成草稿。從我寫東西的經驗來看,草稿和定稿是不同的。你往往因為一個不成熟的想法或構思,心裡打了個草稿,靈機一動就開始寫作。但隨著寫作的展開,思考的深入,相關知識的不斷擴充,你有時候會發現,你的草稿有各種不足:有的是認知上的局限,有的是全局結構上的矛盾。所以寫到最後,有時會把草稿廢掉,有時會改變方向,甚至和開始大相逕庭。因此草稿就像沒有籤字蓋章的合同,只是個意向,是做不得數的。
所以大家就不要給書中人物亂改結尾亂加戲了,比如說史湘雲的結局是什麼什麼,又和寶玉怎樣怎樣。如果行的話你也可以另起一部書,讓大家欣賞欣賞,看看大家能不能接受你的腦洞。而不要言之鑿鑿地說幾句沒有首尾的話,讓大家摸不著頭腦。
那麼我們再來著重說說這個「因麒麟伏白首雙星」,這一個「伏」字了不得,竟給史湘雲「伏」出了那麼多故事,牽扯出來其他的版本和遺稿。雖然《紅樓夢》中,曹公善用伏筆,但是章回小說每一回的題目,一般都是對本回內容的提綱挈領,主要目的是吸引人讀下去,有時候就不免虛張聲勢。並且又要押韻對仗又要好聽有趣,寫得多了也不見得都非常妥貼。本回本來就是說史湘雲訂婚了,後面又記述了很多史湘雲和丫鬟的對話,說什麼陰陽啊,雄雌的,那麼寶玉送給史湘雲麒麟,讓她的麒麟配成一對,正好應了她訂婚了,找到可以白頭偕老的伴侶了,到此為止也就可以了。
並且一則這麒麟並非寶玉原有的,而是不知道哪個和尚道士送的;二則這麒麟並不是寶玉直接交到史湘雲手上的,而是弄丟了,是史湘雲她們撿到的,寶玉只是中轉;三則《紅樓夢》十二支描寫史湘雲的〔樂中悲〕「廝配得才貌仙郎,博得個地久天長,準折得幼年時坎坷形狀。終究是雲散高唐,水涸湘江。」(找到了如意郎君,想要地久天長,把幼年時的坎坷彌補上,結果卻還是到頭一場空。)這和書中史湘雲配了個好姑爺,但是姑爺得病死了,湘雲立志守寡的內容很貼切了。但有人非要說這個「伏」字,預示著史湘雲最後和寶玉白頭偕老了,這就有些牽強了。如果可以這樣想的話,我覺得說史湘雲和送給寶玉麒麟的什麼和尚道士白頭偕老更曲折離奇吧(阿彌陀佛,唐突唐突,罪過罪過)。
還有我再說幾個類似的例子,你們都可以大開腦洞的:比如「俏平兒情掩蝦須鐲」,這個「情」和「掩」字更了不得,比「伏」字還要直白露骨,你們怎麼不給敷演出一段才子佳人的故事呢?這其實不過是平兒照顧寶玉等人的臉面,賣個人情而已。還有「胡庸醫亂用虎狼藥」,初看這個題目,我覺得大概要治死個把緊要人物的。其實呢寶玉當即就看出此藥方不妥,根本就沒有按方拿藥,而是另尋高明,重開的藥方。還有「張太醫細究論病源」,那位醫術極高明的張先生,連個專職醫生都不算,更遑論太醫了。(第十回)「馮紫英因說起他有一個幼時從學的先生,姓張名友士,學問最淵博的,更兼醫理極深,且能斷人的生死。今年是上京給他兒子來捐官,現在他家住著呢。」……尤氏向賈珍說道:「從來大夫不像他說得這麼痛快,想必用藥也不錯。」賈珍道:「人家原不是混飯吃的久慣行醫的人。因為馮紫英與我們相好,他好容易求了他來的。……」如此等等,不可勝記。大家知道大概意思就行了,無須深究。
總而言之,《紅樓夢》是小說,不是回憶錄。書中雖然有曹公真實生活的影子,但不是全部,它經過了藝術的加工,是為了表達作者的思想和認知。更確切地說,它是在曹家落敗後,曹公對前半生痛定思痛後的反思,以及對社會、對人生認識的升華。如果曹公是在曹家尚未衰敗的時候寫這本書,那麼它應該是另外一個樣子了。所以我們研究《紅樓夢》要以本書為主,不要天馬行空,隨意攀扯,任意猜測,不能將現實和小說混為一談。這也不是說不可以研究曹公的生平,但那是歷史學家的事情,研究的結果主要著落在曹公身上,或者用來印證和還原當時的歷史狀態,但你不能生搬硬套用它來解釋《紅樓夢》。
有些人大概也是宮鬥劇看多了,各種政治勢力的明爭暗鬥,互相傾軋,還有各種陰謀詭計,暗室欺心腦補了個滿滿。我想說,原書中該有的也都有了,比如說:賈家被抄家的來龍去脈;抄家時錦衣府的趙堂官及手下如何兇神惡煞,傷及無辜;賈家之外的人如何看熱鬧不嫌事大,冷嘲熱諷;而與賈家交好的西平王、北靜王等如何回護;以及王熙鳳弄權啦;四大家族為薛蟠的兩起官司如何請託,官官相護啦;賈雨村如何貪贓枉法啦等等;都寫得很明白了。沒有的不要捕風捉影,比如揣測賈元春之死,看得人心驚肉跳,其實更多的是譁眾取寵罷了,賈母都說人家是享盡了福死的。
都如此的話,大家看了《西遊記》,是不是也要研究吳承恩是哪位大仙下凡啊,他在書中是如來啊、玉帝啊還是師徒四人中的哪一個啊。那麼後人看了金庸的武俠書,是不是也會認為,金庸是當時江湖中的武學宗師、總瓢把子或者掌門什麼的。豈不是要笑死當代的我們了。
我們現在,社會開明,言論自由。所以大多數人在寫作時,從立意上就是為了譁眾取寵,博取關注和流量。於是故意斷章取義,以偏概全,非要引申出陰暗或下三濫的意思,以引起閒人的意趣。正是曹公在(第一回)所說「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書者甚少,愛適趣閒文者特多。」「今之人,貧者日為衣食所累,富者又懷不足之心;縱然一時稍閒,又有貪淫戀色、好貨尋愁之事,哪裡有工夫去看那理治之書!……只願他們當那醉淫飽臥之時,或避世去愁之際,把此一玩,豈不省了些壽命筋力?」,大家果真都奔了這一方向,可見人性千百年來不曾稍加挪移。現實雖中曹公所料,但又不免曹公真心裡所慮也:真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嗚呼哀哉是也!
其實《紅樓夢》全書最後落得如此面目,讓我們感覺有些「意難平」,自有它的氣數在裡面。天下萬事萬物的道理都是相通的,比如人生,誰不想過得圓滿呢,但是你拼盡全力,到頭來也有諸多的不如意,不是才盡,便是力盡,要麼命盡,或者緣盡,總之難以盡善。所以古人做事,才念念不忘地追求天時、地利、人和,但是真能佔全者又有誰呢?為什麼呢?天地都不全,何況人事乎!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天地間除了無色無形,周流六虛,孕育萬物的「道」以外,所有有名相的事物都不圓滿。《紅樓夢》自然也不會例外。所以我們才說抓問題抓主要矛盾,如果一味求全責備,要求面面俱到,到頭來是諸事不成的。
此正是:
江海自深山自高 鯤鵬自大蜩自小
萬物各適其本意 求全責備怎逍遙
本章就到這裡,後面我們說說如何讀懂《紅樓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