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20篇到30篇的讀後感(好書推薦傅雷家書)
2023-09-21 17:58:32
《傅雷家書》,匯集了從1954年至1966年間,歷時12年的186封書信。所刊錄的,多是傅雷寫給兒子傅聰的信件,也有母親朱梅馥寫給兒子傅聰、兒媳彌拉以及互通的書信匯總。
這部被譽為「教科書」式的書信集,給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帶去啟迪,並為之一讀再讀。
初次接觸《傅雷家書》,距今已過去整整20年,那時初中住校,父親送了我這本書,也常常給我寫信。我想他大概是受了此書的影響,想對叛逆的我有所幫助,但那時還小,不懂父親的良苦用心,也讀不懂書中的精髓。
幾年前初入職場又仔細閱讀過一回,依稀記著的是因為讀懂了一些父母的愛子心切,才學會了和父母和原生家庭的和解。如今再讀,卻又有了不一樣的感悟。
此次閱讀,發現在《傅雷家書》中始終貫穿著人生三大主線:
事業線
——對藝術的探討與藝術修養的形成
要熱愛藝術傅雷在信中經常與兒子探討藝術,有一次傅雷聽了兒子寄來的錄音,評價兒子「以演奏而論,我覺得大體很好,一氣呵成,精神飽滿,細膩的地方非常細膩……你真是從低洼中到了半山腰」。
這種精準的分析,既肯定了兒子的作為,又指引著他繼續前進。很多時候,傅雷都一再提醒兒子,想要保持對藝術的熱愛,就不能讓它浮在感受的表面,要仔細客觀的分析,要讓觀眾感受到音樂是帶給人振奮和無限快樂的,要讓音樂落到實處。
要忠誠藝術熱愛之後,還需要忠誠。傅雷告訴兒子傅聰,他一生在任何時期,就是戀愛的時候,也沒忘卻學問第一,可見對藝術對學問的忠誠在父親眼裡是何等的重要。所以會和他講:「做事要科學化,要徹底」。
這種忠誠,不僅體現在學習音樂過程中需要戰勝困難,還體現在對音樂的堅持上。要讓兒子傅聰明白,任何事情堅持很容易,難的是一直在堅持。喜悅和艱辛、鮮花和荊棘一定是並存的,持之以恆方為忠誠,凡事不可半途而廢,不能操之過急。
要敬畏藝術當傅聰小有名氣後,傅雷又寫信說:「你的情形與我不同,少年得志,更要想到「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更要戰戰兢兢,不負國人的期望」。這是一種告誡,當人達到一定成就後,容易「高處不勝寒」。
所謂曲高和寡,才氣越高,就越要學習檢討自己。這時候就要多用理智,少用感情。提醒兒子,敬畏心常有,散漫心不可有,要不斷推敲和思索藝術,才能有修養有作為,才會受到世人的尊敬。
這條貫穿人生第一條主線的「事業線」,熱愛、忠誠、敬畏藝術,讓我們清楚的看到一個不吝嗇對兒子讚美,同時也不忘鞭策兒子的老父親形象。
傅雷先生以他對藝術的高深造詣,在兒子成才路上,將所積累的對藝術的薰陶及藝術的涵養毫無保留的傳遞給兒子,成就了兒子的理想,也成就了父親的教育方式。
感情線
——走向幸福的關鍵所在
父母對兒子的關愛兒子傅聰走向千裡之外的地方求學後,父母對他的牽掛,幾乎出現在每封信中。不同於母親朱梅馥對傅聰的溫和細膩、情感直露,父親傅雷多數情況下是克制的、含蓄的。
這種隱藏在日常瑣碎中的關愛,讓兒子傅聰,有時會比較嫌棄,因為他想獨立,想成長。但父母對子女的關切,就是存在於嘮叨與牽掛中,一邊百感交集孩子在長大,一邊又不忘千叮嚀萬囑咐。
父親與兒子的和解傅雷在關切兒子之餘,很多時候透露著自責,尤其在兒子和彌拉結婚後,收到一本寫彌拉父親的書時,他會反省中西文化教育的差別,認為在兒子幼時,教育太過苛刻。
可是中國老一輩的教育都是恨鐵不成鋼的「棍棒」教育法,這種專制的、嚴厲的教育不過是中國父愛下一種深層次的詮釋,相信傅聰會明白,我們也會理解。
所以後來的書信中,傅雷會說:「爸爸已經進入人生的秋季,許多地方都要逐漸落在你們年輕人的後面,能夠幫你的忙要越來越少,一切要靠你自己,靠自己警惕,自己鞭策」。
傳授婚姻相處之道傅聰結婚後,傅雷夫婦一度很擔心他的婚姻,所以不厭其煩的傳授他婚姻相處之道。
要說家書中對婚姻最有借鑑的,就是傅雷和朱梅馥之間的感情。朱梅馥有段話寫的極好,「忍耐和包容是兩回事,忍耐是一次次的心結,包容卻是一次次化解,忍耐是愛,包容卻是大愛。」
因為朱梅馥對先生的了解,所以願意原諒他的脾性,因為朱梅馥的愛與耐心,所以願意與他磨礪。傅雷夫妻希望兒子的婚姻也能如同父母的婚姻,平靜而溫和,長久且美滿。
此時貫穿人生第二條主線的「感情線」也展現了出來,字裡行間無不體現著傅雷對傅聰的關愛之情,也充滿著舊式父親與新時代兒子的和解。
同時,傳遞給兒子「家」的概念,讓兒子懂得婚姻是需要經營的。這也給了讀者一個明確的感情借鑑,引導讀者對幸福的深思。
生命線
——傳遞人生哲理
先做人,再做事「心中沒有人,再經名師指點也是枉然的」。「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裡無不明白,吃虧的是沒有事實表現,希望你從今以後,一輩子記住這一點,大小事情都要對人家有交代。」
這是傅雷多次對兒子強調的,一定要先做人,再做事。天下最難是做人,故事與人相比,人為本,事為末,做人是立業之魂,要心存感恩,心存謙卑,心存善念,才可得一個圓滿結局。
問心無愧最重要傅雷在信中也會提醒兒子,「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他想讓兒子明白,和父親寫作、翻譯一樣,所謂「文字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學習和磨礪的過程,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高低沉浮是常態,減少患得患失之心,將得失成敗儘量置之度外,這樣無論結果如何,都不會太過計較,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
永不忘卻赤子心「永遠保持赤子之情,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字之心相接相契相抱」,傅雷和兒子傅聰所說的赤子之心,應該是勇敢,是擔當,是謙卑。
是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總結經驗,避免重蹈覆轍。是心靈保有純淨,是熱烈而真摯的感受生活,是要永遠愛藝術、愛人民、愛祖國。
至此傅雷書信中這條貫穿人生第三大主線的「生命線」也梳理完畢,它是對前兩條主線中藝術和感情的升華。
把人生哲理揉碎在平淡生活中,將人生真理描繪在生活瑣碎裡,這份舐犢之情,這些人生價值觀,即便放到現在依然適用,且永不過時。
結語傅雷先生於兒子傅聰,扮演著亦師亦友的角色,他們談藝術、談感情、談人生,在家長裡短間傳遞著愛與被愛,在字裡行間中透露著人生智慧。
《傅雷家書》不僅是教育讀本,更是婚姻、生活指導讀物。是承載著名族大義,是追尋藝術真理,是探索人生意義的優秀書籍。
金庸先生曾評價:「傅雷先生的家書,是一位中國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中國君子」。
樓適夷先生也表示:「《傅雷家書》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這樣一部貫穿三大主線,道出萬千人生指南的家書,真的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圖片:作者拍攝《傅雷家書》內頁所提供的照片。
夜半聞君話語安,一個有著理性頭腦,感性情緒的作者。願與你們一起看人世百態,品人性善惡!
,